王健林执掌万达之后,便一心想将万达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却有一个因素始终让他倍感纠结,那就是中国目前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维持在百分之七八的增长速度。而作为一名企业家,王健林更是看到,中国与美国之间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大的经济落差,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中国的许多企业尽管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但是和美国比较,中国企业家的发展眼光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大多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虽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真正复苏,但王健林在思考,为什么美国的经济一直不景气,却依然还是经济强国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的企业就占去了半壁江山,其中有近两百家美国企业都是某个行业里领先的跨国企业。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行业里,那些美国企业仍然拥有着其他国家或企业所无法撼动的地位。
在这种经济环境与背景下,王健林将万达打造成世界级超强企业的“中国梦”就变得更加坚决,因为他明白,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强大,就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在各个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坚挺。
除此之外,王健林还发现,华尔街之所以被世人誉为创造财富神话的摇篮,并不是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大鳄们多么有钱,而是他们更懂得如何投资,如何经营。
以生产运动鞋而闻名全球的耐克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品牌、知道耐克运动鞋的优点,却极少有人去研究耐克公司的经营之道。王健林对此情有独钟。他发现,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很重要,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企业家的发展战略,或者战略眼光。
在这方面,王健林一直比较佩服联想的柳传志。柳传志一边在树立联想的品牌,一边又在利用联想控股实现资本投资。王健林觉得,任何一个企业家,当他把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必须让自己的思想从实体经营中抽身,这种抽身并不是企业不去做实体经营了,而是企业家的经营理念要发生改变。
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就必须了解国外的资本运营模式,否则企业家的观念跟不上,即使企业几经努力收购了某些国外的企业,成为一家跨国企业,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发展。
在与AMC的大股东凯雷的接触中,王健林对凯雷投资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凯雷投资集团管理的资本超过了千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有“总统俱乐部”之称,其投资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相对于凯雷投资集团的众多投资项目而言,它对AMC的投资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而AMC的股东有很多,由此足见美国投资家和企业家对资本运营的重视。相对于AMC或凯雷投资集团,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很多国内公司则远没有那些跨国企业运营得灵活。尽管国内企业都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与国外的企业相比的确相差甚远。
万达1988年创办以来,旗下已经形成了商业地产、连锁百货、文化产业、五星酒店、旅游度假等5大支柱产业,而众多集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万达走向国际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万达并购AMC,收购的是AMC公司100%的股权,即一旦完成这种并购,AMC将成为万达旗下的一个集团子公司,或许还会与万达原有的文化集团并为一体,双方实现更为长远的共同发展。
因此,万达对AMC的并购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纳入旗下,而是借助AMC所拥有的实力,向全世界力推万达。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健林收购AMC公司,等于买了一支可以射向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箭。这支箭,为万达集团向全球推广和树立自己的国际化品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正是王健林收购AMC的最初构想。
事实上,在与AMC方面的人员进行洽谈和磋商的过程中,之所以一切能进行得相对顺利,不容忽视的便是AMC的最大股东凯雷投资集团设在中国的办事机构。
在万达与凯雷投资集团的频繁接洽中,王健林发现,这种并购也是凯雷投资集团所力推的。从中,王健林还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家全球性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之所以能较为主动地促成此次并购,或许并不仅仅是从AMC的亏损现状出发的,因为企业如果出现连续亏损,完全可以借助更换CEO来加以改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凯雷投资集团的每一次投资,都必然是站在利益战略的角度,包括此番将股权转让给万达,他们不可能不明白王健林并购AMC的想法。那么,作为投资金融大鳄的凯雷,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将AMC转手给王健林呢?
王健林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不管对方出于一种什么战略,万达都成功收购了AMC,也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后续推动力。至于凯雷是否想借“力”还魂,不是王健林要担心的,毕竟,后来万达影院的上市,已经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