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之路(1 / 1)

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电影院线,抑或进军足坛,经过日积月累,万达的格局达到了新的高度,视野也更加开阔。有了不断升级的产品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万达也愈发有底气、有实力,王健林不再拘泥于国内,他将目光转向海外,谋求更大的发展。

王健林一直希望万达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成为世界500强,他要把万达打造成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一个品牌,为中国企业争光。朴素的爱国情怀和商业野心,在王健林身上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

王健林曾经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这样说:“我是带有责任感的。你看东方影都建设,我说这个项目是承载着建立中国文化世界品牌的重任和万达梦的一个项目。所以,我做文化产业也是有这个目标,就是做成中国文化世界品牌,而且在相当一些方面建立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所以不简简单单是为了万达自己的名声或者为了自己转型,我还确实有一点社会责任感。”

当然,商业逻辑是更基本的动力。他曾表示:“将来做到1000亿、2000亿美元收入,万达不可能还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公司。”

早在2011年12月18日,万达集团就与西班牙马德里竞技、瓦伦西亚、比利亚雷亚尔3家俱乐部签订了名为“中国足球希望之星”的青少年海外培训计划,万达为此投入2亿元,并将重任交给刚刚卸任万达企业文化部总经理之职不久的石雪清。王健林的大手笔引来外界的猜测纷纷,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班牙将会成为万达在海外亮相的首选。

2012年,王健林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万达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做了相关发言,透露了万达即将开展的海外扩张计划。而当年4月在清华大学做演讲时,他的态度则更加明确:“未来一年内,万达主要集中于跨国运作,将会有震惊世界的并购发生。”

2012年,万达集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为万达集团的文化、旅游产业及跨国并购业务提供支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借助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走向世界的经验,万达集团的海外扩张计划终于万事俱备,只等着王健林布局落子。

2012年5月21日,是一个令万达集团的员工激动的日子,这一天上午,王健林斥资31亿美元与美国AMC影院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也正是从这一天起,王健林成为AMC这家全球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的新股东。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国内企业收购、并购全球企业这一敏感的话题,也再次引发了一场争议。

争议的焦点,即是王健林此举恐怕又是一起“美国人欠账、中国人埋单的行为”,因为早在几年前,联想集团的掌门人柳传志就曾做出过类似的举动,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部。面对数年后的王健林,很多人想到的是这种海外收购、并购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中国的企业家到底要交多少学费,才能真正搞明白大鱼吃小鱼的道理?

对此,王健林的态度是:对中国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跨国并购,交一定的学费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否真的会交学费还是两说,因为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实现企业全球化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梦想——只有企业规模化了,才会有更大的实力,才会在一个行业里成为真正的老大,才会拥有“话语权”。

所以,王健林认为,万达收购AMC,并不是交不交学费的问题,而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实现真正“走出去”的问题,同时也是考量中国企业家战略眼光的问题。换句话说,不管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还是国际上企业之间的收购,作为企业家,其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都是基于“利益”的。

当初柳传志收购美国IBM公司PC部时,外界与很多业内人士同样议论纷纷,因为当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出现了逐年萎缩的现象,以致PC部成为IBM身上的一个“毒瘤”。在这种情况下联想花大价钱将其买过来,许多人都将柳传志此举视为一种愚蠢的行为,但当时的王健林却对柳传志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他看来,相对于很多外人,包括IBM本身来讲,其PC部的确像长在身上的一个“毒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全球第一大电脑制造商,IBM这一品牌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价值,因此他认为联想的举动有着超出常人的深谋远虑。而柳传志买下来的PC部经过联想数年的发展,也展露出不可超越的势头,此验证了王健林当初的判断。

是时,王健林斥26亿美元巨资收购美国AMC,同样也是基于一种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万达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万达总共为此次交易支付了31亿美元。在他看来,万达此举和当年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部如出一辙,只不过相对于柳传志,王健林的这一步迈得更大,所以才令很多人都对其表示出了几分担忧。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是经营房地产起家的,故此王健林收购AMC公司,与柳传志收购IBM公司的PC部有很大的差异——柳传志的收购,从行业的角度很好解读:联想和IBM都是电脑制造生产商,联想收购IBM的某个业务,属于纯粹意义上的行业“大鱼吃小鱼”,而万达收购AMC公司,表面看来则纯属于王健林“不务正业”。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王健林对此一笑了之,因为在他看来,此次万达的收购行为和华尔街的很多投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完全是基于自己和万达发展的需求,简言之,即是商业投资。不过,这种解释也成了外界对其质疑声不断的焦点,毕竟投资是讲求回报的,王健林一个“外行”去经营AMC这种业务,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在这种情况下,他要“交学费”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王健林不这样看,他觉得,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都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在资本运营上。就这一点而言,王健林很欣赏联想的柳传志——在做大做强联想集团后,又成立了联想控股,王健林说这是一种企业家意识的觉醒。

这种情况在美国华尔街随处可见,比如当时美国著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对雅虎的入资。而万达之所以敢于把企业的触角伸向大洋彼岸的美国AMC公司,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

王健林做的是商业地产,对资本运营较之其他企业家更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对西方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因此,即便王健林之前不曾涉足影业院线这一行业,相对“经验不足”,甚至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他还比不上国内任何一家相关行业的影视公司,但是有一点是很多人都无法和他比拟的,那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战略眼光。

王健林并不在意当前的AMC公司举步维艰的现状,而更关注AMC公司在他接手后,其未来的预期会是多少。在王健林看来,AMC之所以业绩不良,关键是他们的管理出了问题,而不是“影剧院”在网络的迅猛发展下所呈现出“萎缩”。故此,找准问题所在,有的放矢,何愁不能登高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