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中国足协成功签订协议,王健林一再向外界表示,他并没有入主中国足坛的意思,但是外界却始终不相信这一点。当然,王健林“食言”重返足坛有着很多复杂的因素,关键点还在于他心中那份对中国足球的热爱,正是出于这种无法割舍的热爱,才让他在中国足球处于低谷之际,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此次王健林回归中国足坛,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足球,就像万达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企业一样。比如,在万达与中国足协的协议中,就有明确的一条约定,即要定期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少年球员到国外学习和接受培养。
仅就这一点而言,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类似的“留洋计划”并不是从王健林开始的,很早之前,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过此类情况,可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王健林深知这一点,因此制订的这一计划被定名为“希望之星”,也就是说,这一次,王健林把提升中国足球硬实力的目标定在了下一代身上,所以这项计划长达3年。
只要哪个有潜力的青少年球员被选中,那么他就可以在这3年中全额享受到来自万达资金上的资助。这个计划采取的方式是——被派出去学习的年轻球员会被分散到国外的一些俱乐部里,向那些国外的球员学球,同时还会接触和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王健林的目标,是那些有着很好群众基础的欧洲国家,比如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并且选择的都是那些世界顶级的足球俱乐部,像拜仁、巴萨、米兰等,这些球队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球员的落脚点。
在王健林看来,中国足球之所以没能踢出亚洲,是由于国内的群众基础不够扎实,这从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上就可以看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只有1万人左右,仅仅与同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相比,其差距就大得惊人——日本和韩国在这一数据上都达到了100万人。
仅从这一点上,王健林就明显感到了差异,因为一项体育项目是否能够在群众中得到普及,是决定这项运动能否很好发展的关键。比如,乒乓球之所以成了中国的国球,是因为几乎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乒乓球的桌子,人们热情参与的结果,促成了中国在近年来一直独霸乒乓球冠军宝座。
因此,王健林将目标对准了青少年,他的目标并不是寄希望于短期内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而是期待在未来8~10年内,让中国足球真正强大起来。
这就不难看出王健林对中国足球的一片拳拳之心,此举也得到了足协的肯定与赞赏。然而,在外界看来,万达此次与足协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第二次握手——很多人认为,企业家虽然都热衷于慈善事业,但他们不是纯粹的慈善家,他们不可能不计回报地将钱源源不断投入到某一项“慈善事业”中。
对此,王健林也坦言,尽管他的“希望之星”计划很好,但是否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起码要在几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果,到时若没有效果,他会考虑是否继续执行这一计划。
在制订“希望之星”计划的同时,王健林还以每年6500万的价格买断了曾一度“裸奔”的中超联赛的3年冠名权。这也就意味着,万达实际上成了中超联赛的一颗救星。
不仅如此,王健林还出资赞助国家女子足球队,因为他认为,一项体育项目的提高需要全方位去展开,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竞技水平,尽管女子足球没有男子足球那么火爆,但在体育竞技方面,女队往往比男队更容易出线。此时王健林入资中国女队,更是提升了中国女队的士气,他不仅出资为女队聘请教练,还将冠名中国女足超级联赛。
不少媒体认为,王健林的举动所面对的是整个中国足球界,那么,一个商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手笔呢?在万达如此挥金如土的背后,究竟是否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王健林对此也毫不讳言,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振兴中国足球,实现走出亚洲的梦想。
同时他也表示,仅仅做到这些并不能真正改变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最终还是要回到体制上来。而在体制未能及时做出改革举措之前,他有自己的做法,并且这一点被明确地写在了协议上,即由万达出资为中国足球队聘请外籍教练。
尽管在与中国足坛的再一次拥抱中,王健林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入主足协或是重组中国足球,但对于深知中国足坛状况的他来说,他真甘心在不改变制度的情况下进入中国足球吗?抑或说,他真像媒体猜测的那样,已经得到了体育总局或中国足协的某种“默许”?
从种种迹象来看,王健林此次重返中国足坛,每一次出手都透露着中国企业家的豪气,但是没有显出什么傲气,而是在一步步落实着自己在协议中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