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依托大连,成为大连住宅地产的王者,然后开始了其全国性的商业扩张。王健林踩准了这些关键节点,使得万达在房地产开发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知名开发商。
其实,王健林很早就把视野瞄向了全国。早在1993年,他就开始尝试在广州开发房地产项目。在那个年代,民营房地产企业跨区域开发还非常罕见,广州工商部门甚至不愿意受理万达分公司的注册,王健林迫不得已,通过借用当地某华侨开发公司开展业务,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走向全国一直是他的梦想。
王健林后来回忆说:“万达集团最早出去搞跨区域发展,第一站在广州就不成功,是跟别人合资做一个什么项目,我们占小股份,别人占大股份,投资了2个多亿,但是,这小子把我们的钱投进去他自己拿着钱就跑了,我们当然先起诉,告状,慢慢把公司接过来,再补钱进去,实际上我们还算不错了,最后没亏损,但只赚了几千万。”
真正让王健林走向全国的,是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从2001年开始,王健林的万达集团以商业单体的方式勇往直前,冲向多个城市中心,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万达大楼或万达广场,而每个大楼或者广场都要配备大型超商、电影院线、商铺以及美食城,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发力使得原本寄居一隅的万达集团,开始在业界初露锋芒。
万达广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种业态。
第一代商业地产称为单店。顾名思义,一个单体建筑内囊括了全部业态,总面积在5万~6万平方米,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先建造一座商业大楼,万达集团会利用大楼的第一层开设一些精品店,第二层开设超市,第三层开设家具店,第四层则是电影院等,此种模式的代表作即是长春万达商业广场、青岛万达商业广场、南京万达商业广场。
第二代产品有所升级,称为组合店。这一产品产生于2003~2005年,它是由多个单体店组成,面积一般在10万~15万平方米,包含百货、超市、影城等近10种业态,此种模式的代表作有天津万达广场、南宁万达广场、武汉万达广场等。
在这期间,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万达集团的第二代模式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不断引进电玩、百货、餐饮等新业态,更重要的是,万达开始注重自己商业地产的规模。
之前追求快速的万达,逐渐将“做大”列为项目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万达考虑更多的是万达广场的实用性和圈地性,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来购物,是万达广场的目标所在。这种组合式的商业发展模式,开始正式走进城市人民的生活,为万达集团聚合了不少消费人群,也为万达商业地产的品牌效应打好了基础。
万达的第三代是城市综合体,也被称为HOPSCA——H是酒店,O是写字楼,P是公共空间,S是购物中心,C是文化娱乐休闲设施,A是公寓。城市综合体,是万达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一站式消费场所,全方位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等于重新创造一个城市中心。此模式的代表作,是上海万达广场、北京万达广场、宁波万达广场、成都万达广场等。
在万达广场第三代商业模式中,万达集团还建立了室内步行街,让几大主力店铺围绕着这个步行街布局,而不再是各守一方,这是万达集团在商业地产设计上的一大创新。
至2005年,万达商业地产的第三代产品——万达城市综合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而万达也开始了向全国范围迅猛扩张。
“如果说第二代的管理模式是出于对产业链的把握,万达的第三代管理模式则完全是出于对商业规模更深的认识。”王健林如此评价说,“万达的成功主要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投资模式的成功。”
从第一代的单店到第二代的组合店,再到售卖写字楼、公寓,万达在产品链上做到了相互支撑,组合发展,这样的良性链条,令此模式遵循着良性发展的脉络,逐步提升着商铺等的升值空间,也助推着万达扶摇直上。
打开万达的官网,首先看到的是之前由王健林提出的万达发展口号:“一座万达广场就是一个城市的中心。”王健林曾表示,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广场不仅有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公寓、写字楼、住宅楼,还有电玩城、健身中心、国际电影城等。可以说,万达广场已经做到了集购物、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商业中心。
从2000年开始转型做商业地产,到2005年万达城市综合体推出,历时5年时间,万达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
彼时,在万达内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怀疑商业地产的价值,而王健林冲向全国舞台的心情也日益迫切。在这个过程中,王健林对政策变化的把握和市场趋势的判断,均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远见和领导力。
客观地说,到2005年,万达集团已经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并且其第三代城市综合体模式已经成熟。不过,在全国开发商阵营中,万达的实力和影响仍远不及万科,甚至不及2007年上市的碧桂园。然而,王健林发挥极致的融资能力,使万达集团一直快速扩张。到2007年,万达集团已经在全国拥有数十个万达广场,在商业地产领域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