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决定做小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其实焦虑过很多的事情。比如说要去做手机,但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手机,有谁相信他可以做手机?有谁愿意跟他一起去做手机?有哪个投资者愿意把钱给他去做手机?
但最终,雷军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迅速行动并坚持了下来。
其实,做大事之前,最怕的就是因为患得患失而心里没底。有一位军阀,当他处决死刑犯的时候,会让犯人选择:或者一枪毙命,或者从墙角的一个黑洞进去,听天由命。犯人大都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恐怖的黑洞。这洞里到底藏着什么恐怖的东西?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揭开了谜底:“其实里面没什么,走进黑洞的人只要经过一两天的摸索便可以顺利地逃生了。”
黑洞的危险是自己主观意识强加的,对危险的恐惧大于危险本身,危险并不一定致命,但对危险的恐惧却可以致命。
已知的危险伤害的是人的现实,而未知的危险直接伤害人的心理。它让人止步,让人心里七上八下,让人错失机会。
要想战胜这种心理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把谜底揭开,把那个未知的“无底洞”装上一个底。有个底,就会让人放心,而不是揪心。
做小米科技的时候,雷军想得最多的是会不会输,创业过程中无数的人泼冷水,加上谷歌做手机失败的案例,使得很多人认为小米科技会没戏。对此,雷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谷歌做手机不成功,不表示小米做手机不成功,我们是第一家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的公司,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我们不靠硬件赚钱,而是靠后续的服务赚取收入。”尽管这样自己给自己打气,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也就是如何让自己不再怕“输”,如何让自己放心大胆地行动。
如何才能让自己把揪着的心放下来呢?
雷军是这样想的,我们刚创业,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我们就是一无所有,我们是无产者。我们每多卖一部手机,我们就多获得一个用户,多取得一个进步。我们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包袱,我们在所有的竞争里面没有包袱,我们尽管往前冲。雷军在创办小米的时候,已经跟所有的合伙人和同事们有过承诺。就是小米公司是他这一辈子创办的最后一家实业的公司,他自己创办的最后一家。他想要专注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如此一来,雷军就轻松多了,他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在做完减法之后,雷军每走一步都是加法。雷军彻底放下了身段,即便失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如此一来,雷军不仅放下了心,也放开了手脚。
不怕失败是成功的第一步。能承受失败的所有结果,也是迈出实质性一步的关键。接到同样一件工作,不同的人对待的态度不一样。有一种人,把所有困难都想象一遍,把所有不可能完成工作的条件也都论证一遍,最后告诉自己,这件事情自己做不了。
总想着把事情办好,本来是好事,但由于标准定太高,却始终没有行动。这就像先在墙上画上一个点,然后朝这个点射击,击中这个点才算成功。如此高的要求,自然让人迟迟无法行动,或者局限在一个阶段不断更改。
独木桥难过是因为步伐被限制在了一条直线上,因为有了这个限制,所以走起路来就不稳当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为他们总试图在开始造反之前,把一切想得完美。如此想来想去,还没有行动,就被可能的困难吓倒了。雷军做小米,既然放下了一定要成功的包袱,有了“大不了就是失败”的豪气,行动也就相对简单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容易的事,关键是要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雷军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得不到;第二件就是怕失去。小时候创业,输了无所谓;现在过了不惑之年,几乎所有人都变成怕失去。创业输了,我会输什么?不过就是面子,其实谁在乎?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输,你能记住几个输掉的创业者名字?不要把这太当回事。”
在雷军看来,小米科技需要有承受失败的勇气,需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才有创新成功的机会。而且小米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克服了这种怕输的心态,也就为其他人的成功打开了新的窗口。“我想说,我做的事情可不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不简单,首先在于组建团队的困难。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他每天面试恨不得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仍旧迟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对雷军是巨大的煎熬,他每天都很痛苦。
但雷军终于坚持了过来,现在,不管前路的竞争有多激烈,雷军都看得很开。也正是这种看得开,才让他无所畏惧,既有年轻人的“无知无畏”,也有一个资深IT人的经验老到。
其实,小米从一开始就追求水到渠成的成功,而这要求小米一定要做得自然大方,而不是紧张兮兮。这也是小米成功的另一个秘诀。这就像一个人见一个重要的领导,总会莫名地紧张,总想把一切都做好,总想着不要出错,但越是如此,越容易出错。该说的话忘记了说,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表情僵硬,动作失准。总之,一切都不是自己本来的水平,甚至表达的都不是自己的意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从而刻意做作,失去了自然协调。
而雷军及其小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反而很自然地获得了成功。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比别人失败的经历多
雷军是湖北仙桃人,比起乔布斯那种辍学创业、一举成名、二十多岁就成为亿万富翁的传奇经历,雷军的经历要平淡许多。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代码工人”,生平编软件的第一笔报酬不过区区50元。乔布斯第一次创业就打造出苹果公司,雷军第一次创业则以惨败告终。
雷军在小米成功后说:“我今天的状态比上不足,比下略有小成。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比别人创业时间多,比别人吃的亏多,比别人吃的苦难多,比别人失败的经历多,所以,我最大的愿望是帮助别人少走一些弯路。”
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理想的实现是要失败、失败、再继续失败的。成功不需要太多,只要一次就行。但仅需一次的成功,想要抓住却是无比的困难。从失败到失败,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而是要实现自我质的飞跃。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在失败后进步,失败的代价如果不能换来进步,才是最大的失败。
很多人都说雷军在大学的时候很风光。在大学的时候,已经靠写软件赚了很多钱。雷军赚了点钱是真,风光倒是未必。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国内出现,这引起了雷军极大的兴趣。为了解决学校机房染毒的问题,他和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免疫90》,这是他写的第二款商业软件。
回忆起当时的合作,冯志宏说:“当时病毒流行起来,就起了念头要做一个杀毒软件,两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就有合作啦。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我们在外面的一个公司找了一台机器上机,两个人分工合作开发程序。因为寒假自由时间比较充裕,就选择了在寒假进行开发。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我们都从武大骑车到那个公司去上机,风雪无阻,脚也生了冻疮。放假时食堂吃饭不方便,就经常自己动手煮波纹面。直到几年后雷军还在提‘冯志宏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雷军在金山也是一场苦难之旅。1991年11月4日——雷军说“我永远记得这一天”——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WPS之父求伯君。两人一见如故。第二次会面是在北大南门的全聚德。当时,求伯君向雷军发出了加盟邀请,雷军也在内心询问自己加入金山的理由。“求伯君因为写程序,在金山成功了,而且是打工成功的。金山如果能够造就一个求伯君,就会造就出第二个、第三个。”就这样,雷军跟随求伯君离开北京,去了珠海。
在金山,雷军牵头做“盘古”软件,结果成了金山一大败笔;曾在中国市场处垄断地位的金山WPS软件,被微软Office挤到濒临消亡的地步;互联网大潮来临,雷军拒绝收购QQ,又一次错失互联网的大好机会。以上经历,丝毫看不到雷军成为雷神的潜质,倒是在对的时间做了无数的错事。
这时雷军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的坚持、他的劳模精神。
虽然雷军在金山的坚持被很多人诟病,连雷军自己也非常不认可,但雷军这种在“错误”上的坚持,在让其“失败”的很彻底的同时,却也为其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错了也要抓两把沙子,这是对任何想干成事业的人提出的要求。一旦做出决定,就坚决执行,即便错了也要执行。
半途而废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比如,我们决定用锤子敲击一个杯子,并且决定要敲20下。敲到10下的时候,有人就说,我们错了,敲这个没用,我们停止吧。这个不行,说20下就20下。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做没意义,其实不然,敲20下,我至少知道这个杯子能承受某种力度的敲击20下而没有问题。错了,至少要知道哪里错了。错误也是一个公司不可多得的财富。要通过试错来达到正确,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错误,分析每一次错误当中的数据。在公司运营上来讲,错误也怕半途而废。
金山的日子,虽然难熬,但雷军没有放弃。
到了1997年9月WPS97的成功,更多就是依靠雷军在市场上的成功。但此后金山一度落上了“不踏实”的名头,便是因为金山的市场推广能力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往对金山的想象。
但是1993年WPS遇到了WORD的挑战,Office95中文版成为了DOS版WPS的最后终结者,WPS跌入了其历史发展的最低点。
“1995年的经营额几乎还没有1994年的三分之一!我们在珠海刚买了一栋楼,最旺盛时里面有两百多人在工作,可是到1995年最困难时却只有二十几个人!”回首当年,雷军直言:“那年,我失去了理想,而没有理想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最郁闷的事情。”雷军最郁闷时,经常每天下午跑步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当时的金山账上已所剩无几,为了保证WPS97的顺利开发,求伯君将1993年张旋龙奖励他的别墅作价200万元人民币卖掉了。为了生存,1996年前后,金山还给微软这个一直的对手打过工,金山为Windows CE做汉化,挣了100多万元,后来金山还做过微软的浏览器IE4.0的测试工作。
虽然金山经历并没有实现雷军的宏伟梦想,但是金山的经历对雷军影响深远,看看雷军做小米公司这三年,他吸取了很多金山时期的教训。
雷军一直认为,他在金山的种种不顺,是因为他有点“逆天”。小米公司是顺势而为的产物。雷军相信,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将逐步取代功能手机,这是趋势。而手机发烧友雷军用过几十个手机后,没有特别满意的,这是空间。再次,雷军有资本和人脉,这是资源。
金山的艰苦岁月对雷军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彻底认清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做最肥的市场。
可以说,如果没有在金山的痛苦,就不会有以后小米的顺利。虽然雷军一再强调,成功要靠运气。其实,要想成功,没有运气是不行的,单靠运气更是万万不行的。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切都可以省略,唯有失败不可省略。失败,才是成功者的必修课。
从来不会有其他人对自己的失败负责,也就没有其他人为自己的失败思考,自己才是最大的利害承受者,而对失败的反思要想转化为进步,必须是深入骨髓的。这种反思只有自己才能做,也只有自己才能做到。
如果失败了,即便有无数个理由可以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即便也说服了自己、说服了别人,让所有人相信失败不是自己的错,但最终对失败负责的,还是自己。
在唠唠叨叨的推卸责任中,得到的是不负责任的宽慰,失去的是对自己改进的机会。得到的是对过去失败的原谅,失去的是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清朝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道:“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
人生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人生的一切成败,只有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