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实等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31.6万字)
△共七章:[1]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2]耶鲁大学:卓越灵魂与领袖的摇篮;[3]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心脏;[4]麻省理工学院: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5]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6]剑桥大学:一个完美的读书地方;[7]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辨之地。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本书倡导“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被限定于一个时段。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阅读这本书,可帮助读者燃起终身学习的信念,把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长存于内心。
〇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〇哈佛教育是“自由教育”。在自由探究精神指导下的不预设目标、不与职业挂钩的教育。这是哈佛近400年的历史上从未背弃过的原则。
〇哈佛基金达260亿美元,把剑桥、牛津甩出几条街。
〇有近400年历史的哈佛,有300多年历史的耶鲁。传统的力量在保守的耶鲁,尤为体现出时间的威严。耶鲁的校歌是这样唱的:“为了上帝,为了国家,为了耶鲁。”在耶鲁,有一种从不公开表述、无法明确指明,却极被看重的高贵意识,那就是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〇斯坦福:我想影响人类。
〇麻省理工学院的魔力在于为学生提供最集中、先进和有效的教育,天资聪慧、富于创新的年轻人同住同学,又有乐于奉献的教师朝夕相伴,由此产生的魔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所有课程免费开放。
〇怎样在一个信息时代学习和创新,是一所伟大学校应该探讨的课题。
〇大脑,有意识、能感知自己;洞见的能力。
〇在800多年的牛津大学历史上,它曾是高级教士钻研学问的地方,是国王的避难地,是王公贵族和世袭贵族子弟读书的场所。牛津人的时间观,是现世短暂与精神永恒的混合;闲暇与平凡的生活是如此值得珍惜,正如永恒的荣誉是如此值得追求,“就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就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在牛津,静谧而缓慢流动的时间,有历史的荣光。牛津被打上了“贵族阶级大学”的标签,“牛津腔”也与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牛津是一个热爱知识与精神成就的地方。
〇剑桥不是一个古板的大学,它对未来与创新有充沛的热情。“启蒙之所,智识之源”,这句拉丁语是剑桥校训。学院制。三一学院。学生及雇员总数一直占剑桥总人口的30%左右。剑桥人物:凯恩斯、拜伦、利维斯、徐志摩、达尔文、牛顿、李光耀、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于1951年4月29日死于剑桥。这位传奇的哲学家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〇海德堡大学。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在《海德堡岁月》一书中,尼古劳斯·桑巴特曾半开玩笑地开出成为知识公民的基本条件:1万本书;3打哲学体系;2000种音乐作品;2万件造型艺术作品;1万条历史数据;5000本传记;20001条自然科学知识。要获取这样的基本知识,大概要花20年时间。以一种宁静而有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并对所看到的世界感到满足,对于求知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各种限度的疑问——所有这些都是哲学。
〇德国没有大学入学考试,一般说,学生只要通过中学会考,就可以申请任何大学的任何专业。
〇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是对现在负责。
(2017年8月6日晨0:10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