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有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高尚的人格不仅会使人折服,还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向心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一、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崇高的人格魅力成就伟大的事业。优秀的领导干部,无一例外都具有鲜明的人格魅力。革命战争时期,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永放光芒;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前进。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最为宝贵的资本,拥有人格魅力,才能形成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万众相向的凝聚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磁石一般的吸引力。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做官先做人,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首先都是一个普通的人。同时,领导干部又是普通人中的“特殊群体”,级别越高,肩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任务越重要,干部群众的期待也就会越高,必须比一般人更富有人格魅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拥护和信任支持。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的权威之源。领导权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权威由人格力量奠定。有专家认为,领导者的成功,是由99%的人格魅力与1%的法定权力构成的。靠权力发号施令,可以使人服从,但绝不会使人服气。官威是短暂的,唯有人格魅力才富有生命力。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高尚的人格力量,干部群众自然就会心悦诚服。正如列宁所说:“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的效能之基。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魅力同没有魅力相比,领导效能截然不同。独特的人格魅力方显其说话的“分量”,即便是轻声细语也能产生振聋发聩的影响,产生万夫莫当之势,让下属心甘情愿跟着干。领导干部把自己的个人魅力融入工作中,言行才有号召力,从而凝聚集体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只有善于团结群众,具有感召力、凝聚力的领导干部,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之魂。当干部,一定要有好形象。好形象是事业成功的通行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周恩来同志的形象堪称榜样,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道:“这次访问给我留下最鲜明的印象就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领导干部拥有了高尚的人格,就能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威望,就能凝聚多方面的正能量,形成强大的“磁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道,以扎实的业绩赢得人民的认可。
二、领导干部必须拥有的人格魅力
人无贵贱之分,但人格有高下之别。人格魅力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影响力。领导干部要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魅力。
当领导要有品德魅力。美德在身,如怀芝兰。每个人都喜欢跟品质优秀、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有道是“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立德是“三不朽”之首。品德同样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四讲四有”中“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领导干部要凝聚人心干事业,首先必备的就是品德魅力,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当领导要有思想魅力。思想智慧是一个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承担职责任务的必备条件,最高明的领导是思想的领导、文化的引导。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成为群众公认的带头人、“领头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比一般人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处理问题比一般人更加高明、更加科学、更加到位。“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领导干部要有思想、有智慧,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掌握主动、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当领导要有才华魅力。学识才华是个人魅力的不竭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几把刷子”。纵观古今中外,能够流芳百世的人,无一不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并以其学识才华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才华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精湛、熟悉相关领域,学识丰富渊博、兴趣爱好广泛,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当领导要有情怀魅力。有情怀的人自带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执着的为民情温暖了老百姓;一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迅速刷屏,赢得广泛赞誉,彰显了领袖大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有情方能温暖人心,有情方能平常时候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去,最终赢得民心,深受群众爱戴。领导干部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必须培养质朴的人民情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身体力行做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利他情怀的倡导者、传播者。
当领导要有形象魅力。良好的形象,不仅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一种外在的辅助工具,激发并唤醒内在沉淀的优良素质,并通过穿着、表情、姿态、谈吐等方式散发出一个良好素养者的魅力。对领导干部而言,形象关系个人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号召力,不仅代表一个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更代表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常说,“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要有可亲可敬可信、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来自持之以恒的修炼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既是自身的隐形素养,又是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也等不来、要不来,只能来自长期的修养、严格的自律、高尚的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领航者,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应注重人格魅力修炼,坚持党性与个性的统一,用人格魅力来武装自己。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人格魅力。“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根本。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说服人从根本上要靠真理的力量。只有自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依靠真理的力量,才能真正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服从和追随。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根源是共产主义信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能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到谈判桌上来,正是因为有了精神的支柱。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到党员总量突破90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信仰的魅力。今天,虽然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有信仰就懂得取舍。不同的信仰导致不同的行为,正确的信仰伴随正确的选择。决定人的选择的,是对利弊得失的权衡,是基于善恶是非、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超越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则是信仰。集体主义者选择集体优先,利己主义者选择个人至上;理想主义者选择美好憧憬,拜金主义者选择唯利是图;和平主义者选择人类友善,恐怖主义者选择滥杀无辜。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人格魅力。古人云:“以力气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各项目标。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把做人的过程看作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是提升政治品德的过程,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德高才能率众,以德才能服人。“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培养起了鲜明的道德品格、道德形象。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这是对德的力量的最好诠释。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始终以良好道德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用道德的力量感召群众、吸引群众、引领群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官一定会摔跤。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整个社会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如果没有政德,迟早会因为违纪违法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甚至危害人民利益、贻误党的事业。只有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不断增强道德定力,才能变得更优秀。必须守公德,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必须严私德,强化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永葆清廉本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以持之以恒的学习提升人格魅力。知识是人格魅力的源泉。不断学习是领导干部修炼人格魅力、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从事领导工作,不仅要口能言、身能行,还要善阅读、会写作,这是提升领导魅力的有效途径。名声与尊贵,永远来自真才实学。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学识丰富、思想敏锐才能提高自我价值,吸引众人。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良好的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和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读“有用之书”,也读“无用之书”,从书本中汲取养分,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的人,在跌宕起伏的工作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强大内心。靠学习力提升领导力。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谁掌握了知识专长,谁就拥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领导干部要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气,活到老、学到老,勤学不辍、苦学不止。要提高批判鉴别力,打破格式化、套路化的惯性思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提高转化力,独立思考、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工作的水平和本领,转化为自身的修养和修为,从而更好地拥抱未来、赢得未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一百个说空话的人,远不如一个拥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正确的知识,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这是最终目的和归宿。”有了知识不会运用,等于种了庄稼不收割。要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整合各种不同的知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学与干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努力成为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以出色的才能展现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强本领,工作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出新出彩。领导就是带领大家干、引导大家走,出色的才能是领导干部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有能力的领导才会受爱戴。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当今世界,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要时刻保持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压力、挑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中不断补足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求实、求变、求优,练就一手“绝活”、几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挑起硬担子,肩负起时代重任。干一行,就要精一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做精做好才能站稳脚跟、取得成绩。新时代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领导干部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作基础,才能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精益求精,才能追求卓越。对工作专注、执着、热爱,才能把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才能推己及人,用热忱点燃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严谨细致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不断进步、不断超越,把工作做出彩,带领群众创造一流业绩。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彰显人格魅力。承担责任是获得尊重的重要方法。以事业感人、以业绩服人,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岗位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选择了当共产党的干部,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在其位、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面对岗位,要爱岗敬业、只争朝夕,做到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在履职尽责中体现价值、找到乐趣。责任重如山,有责必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衡量一个干部有没有魅力,不光是看其能力,更要看他是否敢于担当、勇于负责。领导干部能否担当尽责,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要练就能担当的“十八般武艺”,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必须增强担当的勇气,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民造福、为党分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要以真挚的为民情怀诠释人格魅力。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凡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体察下情、待人宽厚、平易近人的领导干部,自会因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树立威信。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党的价值取向就是奉献为民,与民谋利,为民造福。领导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放下“架子”,做出“样子”,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切成就属于人民,不能错把平台当本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历史的发展规律一再证明:人民的需要和意愿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反映着历史的主流,决定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对领导干部来说,工作做好了是本分,不能沾沾自喜、到处炫耀,而应感恩组织和人民给了自己干事创业的机会和舞台,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一次雪中送炭,胜过十次锦上添花。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领导干部来说,锦上添花是面子工程,雪中送炭才是民生工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方面,不厌其烦、不畏其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要以廉洁自律的形象焕发人格魅力。领导个体的形象,就如一个单位的“品牌”,可以激发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弘扬清风正气,发挥榜样的作用。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就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环境”,对社会风气形成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强烈的引领作用。要想领导他人,必先管好自己。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过:“做什么事情最难?管理好自己最难。”治人者必先自治。自我管理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就没有好的人生。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肯定管不好别人,带不好队伍,干不成事情。上不严,下必怠。要通过自己约束、自己激励,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行为,通过完善自我,带动实现奋斗目标。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廉洁的形象,给人以正义感;公正的形象,给人以公道感;勤政的形象,给人以楷模感;民主的形象,给人以信任感。公生明,廉生威。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心。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修己、以正确的人生观立身、以鲜明的价值观明志、以干净的权力观为官、以务实的政绩观行事,遵规守纪、洁身自好,通过一言一行树立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可亲可信可敬的好形象。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形象是好是坏,归根结底要看是否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一个好口碑。良好的形象不仅代表领导个人,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中有着无形的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关乎领导干部的威信和领导力。要珍视自己的形象,时刻把自己置于聚光灯下,从重视自己的每一次讲话、每一次调研、每一项工作等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常怀敬畏之心,注重细节小事,树立和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权力的威信让人敬畏,人格魅力的威信让人信服。领导干部要努力修炼好自己的人格魅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神圣使命,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