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完美无缺了,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自视清高、自我满足,就会裹足不前、故步自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深刻复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啃老本、守旧摊子,是极其危险的。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思维固化、能力退化,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就束手无策;有的思维有定式,满脑子条条框框,因循守旧,讲习惯、讲惯例,不敢创新、不敢突破;有的不愿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喜欢凭老经验吃饭;有的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沉醉于昨天的辉煌,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等等。
究其原因,就是思想不解放,缺乏进取精神,缺乏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勇气,贪图安逸,不愿吃苦,害怕风险和挑战。领导干部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努力与时代同行。
思想先破冰,行动后突围。人们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思想是总开关、总阀门,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永远走在行动之前,指引行动的方向。没有思想的先导,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行动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头脑跟不上时代,行动就跟不上实践。思想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曾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必须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要大胆探索,又要脚踏实地,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沿着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前行。
既要大胆想,又敢大胆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敢想敢闯才能开辟一条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大胆试、大胆闯,就坚决破、坚决改”。
如果被陈规旧律、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什么都是“不能”“不敢”,工作就会原地踏步,甚至问题会越积越多,小问题演变为大难题。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敢于担当,追求最高标准,大胆想、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
不进即退,小进、慢进也是退。管理学中有个“斜坡定律”,意思是说,一个人或组织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如果没有动力向上爬,就会下滑倒退。当前,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愈进愈难、不进则退、非进不可,如果不进、小进、慢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就会成为镜中月、水中花。
守成没有出路,奋进才有未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正处于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的新时代,大家都策马奔腾、不甘人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事业是干出来的,机会是拼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昨天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正在手中创造;只有今天的奋斗,才能开创明天的辉煌。
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精神懈怠、斗志衰弱,是事业的“拦路虎”。内生动力不足,就会在安逸享乐中失去战斗力。奋斗者才能赢得未来。只有敢于在风浪中搏击、在拼搏中进取,敢于涉险滩、打硬仗,才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经过百折不挠的持续奋斗,才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诗人汪国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一定能创造历史、成就未来。
奋斗不息,精进不止。“常勤精进,譬如水长流,则能穿石。”精进不止,不停追求进步,才能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领导干部要会为、善为、有为,就得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专注做事,追求卓越,打通事业稳健发展的“中梗阻”,架设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走出“舒适区”,迎接“新挑战”。人是有惰性的,长期在“舒适区”里,就会温水煮青蛙,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出“舒适区”是要吃苦的,然而只有吞下迎难而上的“苦”,才能品尝事业发展的“甜”。
“舒适区”不是真“舒适”。舒适有时是一种积极进取的障碍。舒适了就容易不思进取、慵懒散混、得过且过、自我封闭。这种舒适是一剂慢性毒药,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知觉”、变得“麻木”、丧失“斗志”。领导干部在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舒适区”待久了,思想就会懒惰、能力就会退化、作风就会漂浮,害怕挑战、惧怕困难,不愿干事、不敢担责,日复一日渐渐甘于平庸、无所作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为百姓追求真“舒适”,就要敢于“翻篇归零再出发”,努力冲出“舒适区”,投入“新战场”。
干部少点舒服,老百姓才多点舒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路,直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直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的道路上有数不尽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等着我们去破解,只有拿出敢打硬仗、敢涉险滩的勇气和魄力,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才能越千山、跨万水。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要付出、就要奉献、就要牺牲,少不了干部的“不舒服”,如此才能让老百姓过上“舒服”的好日子。如果干部思想放松、**消退、斗志下降,“歇歇脚”“喘口气”,甚至“身坐廊庙之内,意驰云梦之野”,老百姓就要受苦了。
山高人为峰,风光在险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也是对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巨大考验。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领导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尽管会遇到很多挑战、风险、阻力、矛盾,但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