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烦,就是人做事心浮气躁、沉不住气、静不下心。《道德经》有言:“躁则失君。”一个人急躁、烦躁的时候,就容易失去定力和智慧,往往就会犯错误、坏事情。古人讲,天将降大任,就要苦其心志,让其动心忍性,尔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苦其心志、动心忍性,就得修炼耐烦的精神。
对领导干部来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耐得住烦,不避琐碎,不畏繁难,任劳任怨、踏实肯干,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求。毛泽东同志曾在给陈毅的信中讲到,“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困难不顺心,就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有的喜欢做“大事”,对烦琐小事不上心、不愿干;有的做事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是耐烦不够;有的做简单的事还可以,遇到矛盾交织的复杂问题就耐不住性子;等等。
古人云:“耐烦者,众善之所集也,故曰耐烦为要。”“耐烦”不是消极的隐忍,而是积极的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耐得住性子、稳得住心神。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耐烦就是不怕事情烦琐,形容人有耐性。《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就是告诫人们性情急躁难以成事,要成功就必须先耐得住烦,不意气用事。人生从来不会事事如意,只有耐得住烦,才能不被烦恼所扰,始终保持“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镇定,寻找到内心的安静,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烦事天天有,烦恼可以无。人的一生,如果不用遇到麻烦事,总是顺顺利利,那固然最好,但生活总是顺心与麻烦相融,简单与烦琐交织,从容与焦急相伴。
搞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甚至几十年磨一剑,不可谓不枯燥,得耐烦;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反反复复防虫、除草、施肥、浇灌,不可谓不劳苦,得耐烦;当领导干部,大事小事、事无巨细,责任全系一人,不可谓不烦琐,得耐烦;等等。
可以说,世事皆有烦、各有各的烦,烦是客观存在,“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烦事虽然无法消除,但有没有被烦事所扰,关键还在于自己,千万不要庸人自扰,更不要自寻烦恼。
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间好时节。人心之烦,烦在计较。耐得住烦的人,能更好地包容人、事、物、境的纷扰,做事不畏艰难、不怕冗繁、不言琐碎,做人能够掌握自己的杂念妄想、保持平和。在这样的心态下,就能始终保持冷静,在专心致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消除烦恼中收获一份淡定、一份从容、一份自信,从而不断提高境界、拓展格局,遇到再烦的事情都不会扰乱心志。
反观那些遇事不耐烦、看什么都不顺眼、想什么都钻牛角尖、做什么都不带劲儿的人,与人相处,一言不合拳脚相向;与人共事,吹毛求疵、怒气冲冲;遇到难题,诚惶诚恐、怨天尤人,不仅自己被阴霾笼罩,还要“感染”他人,不仅避不了烦,还会徒增烦恼,生活只会举步维艰。所以,只有能耐烦,才能见烦不怕烦、有烦不烦恼,才能始终保持美好心情。
心态好,烦恼少。莎士比亚曾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人只有管好自己的心态,遇事才能戒急用忍、控心忍性、耐得住烦,从而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看淡身边的烦恼。
领导干部要时刻拥有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学会风物长宜放眼量,想问题做事情高瞻远瞩、穷千里目,心系百姓、胸怀天下,以容言、容事、容物的雅量,容他人所不能容。
要时刻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不眼高手低,不心浮气躁,懂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无论对待顺境还是逆境、喜事还是烦事,都能乐观对待、耐心应对,始终坚持、永不懈怠,始终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做人要耐烦,做官更要耐得住烦。耐烦,于心就是要不怕事情烦琐,有耐性、不浮躁;于行就是务实肯干、勤勉不惰、沉潜努力、百折不挠,这些都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必备素质。为官从政,只有耐得住烦,才能理智待人处事,不感情用事、莽撞冲动;才能稳重谋划、冷静决策,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烦事验品格,耐烦显政德。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邀请嵇康做官,嵇康责怪他不该让自己出仕,故与之绝交,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写道,“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大意是说,做官要被事务缠心,自己的性情不耐烦,所以不愿意为官。
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干的是为群众谋幸福的事业,每天不仅要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发展任务、民生任务、改革任务、稳定任务等,更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没有耐烦的精神就不可能做好工作,就要失职渎职,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领导干部理当为党和人民事业耐得烦,这是一份修养、一份责任,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这是为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为民之事,要不厌其烦。清代廉吏陈宏谋说:“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为官从政是件难事苦事。难就难在权责相系,“责任”二字重千斤;苦就苦在民生无小事,日日不得懈怠,如果耐不住烦,不仅责未尽、事难成,而且还将坑害百姓。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是毕生事业。做到心中有民、一心爱民,就能把关心百姓疾苦、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己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吃得苦中苦、耐得烦中烦。
干部耐得烦,百姓才心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心无百姓莫为官。当领导干部,就要始终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理当不畏其难、不厌其烦,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辛劳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耐烦”换取群众的“不烦”。这既是党对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要求、当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根本价值所在。
既要“能耐强”,更要“耐得烦”。歌德曾说,“世上只有两条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标并成就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力量和坚韧。”“能耐”是人的一种能力,决定着人能担起多重的担子;而“耐烦”是人的坚韧,决定着人能不能坚持、担子能扛多远。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有言:“大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才起厌心便不得。”说的就是,只有能耐烦才能将事情做下去,一旦心生厌烦就难以继续了,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领导干部只有切实增强耐烦的本事,才能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孙中山先生曾说,“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作家贾平凹曾说:“许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烦,耐住烦了你就成功了。”“能耐”是人的一种才干、能力和水平,“耐烦”反映的是人做事的心态、作风和意志。与能耐相比,耐烦展现的是更为持久、更为强大的韧劲。
世间一切成功的背后,都要经历艰辛努力的过程;一切优秀,都是战胜无数艰难的结果。一个人没有强大韧劲的支撑,能力再强也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正如荀子说的那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干事创业是苦出来、熬出来的,领导干部只有能忍别人所不能忍、耐别人所不能耐,才能专心、专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成。
既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就要不断增强本领这个“智商”,不断磨砺坚韧意志这个“情商”。
要增强“本领恐慌”,提高锻炼新思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八种本领”,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要磨砺坚毅品质,培养出“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毅、“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心无旁骛担好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真正做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