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什么绚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1 / 1)

刘兰凯

1984年12月30日,杨继斌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的云山村。

在云南的西南,越过神秘雄奇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天险,便是西部与缅甸毗邻的腾冲。腾冲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腾冲县城距国境线仅70千米,到缅甸克钦邦首府密芝那也就217千米。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使腾冲积淀出深厚的“腾越文化”,文化渊源深远,人才辈出。早在明代便有大批的人到缅甸、印度等国“走夷方”。到如今,腾冲县至少有7万多华侨和外籍腾冲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名城是一块很特殊的地方,作为古代戍边将士后代的腾冲人骨血里就有一种硬气,千丈万仞的高黎贡山就像是腾冲民众的脊梁,天塌下来,这根脊梁也能撑着。腾冲也是一个素有反帝爱国传统的边城,尽管关山重重,又地处西南边陲,但它素有一批关注国家命运的商界和学界精英。早在抗日战争之初,腾冲人就利用经缅甸从海路到广州、上海、北京的便捷的消息通道将抗战的时局和形势迅速地传递给腾冲民众。当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时,远在大后方的边城人民也成立了“腾冲抗日后援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当日寇步步向腾冲紧逼时,“腾冲抗日后援会”改名为“腾冲抗日救援会”,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整座县城沸腾在抗日声浪之中。日本侵略军曾妄图用野蛮征服与毁灭这一块土地上的人民和它的文明,然而,他们的恶行加速了他们末日的到来,腾冲成了滇西抗战最坚固的城池。

杨继斌正是这里的精血滋养出来的,人们说,这里是出热血青年的地方。杨继斌骨子里的那股正气经过学校书香的陶冶更深深地将正义两个字烙在心里。

云山村就在县城边上,村子里青灰石铺就的小路四通八达,一条小河顺着村边流淌,最典型的是村子的中心是一处高地,最高的地方有一棵千年古杉树,人们把它称作“雷打树”。这棵古杉树,树干雄奇苍劲,以数次雷击火烧而不死,百姓将它供为神树,敬佩它历经磨难不死的精神,成为腾冲人民抵御外侮的象征。抗日名将寸性奇88岁的老父寸大进在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时举家逃至这里避难,眼见国土沦丧,日军猖狂,心如刀绞,恨自己年迈体衰,无力报国,痛不欲生,便整日坐在这棵古杉树下目瞪腾冲城头飘扬的太阳旗,含恨绝食,死在这棵古杉树下。这成了这个村子里一个不朽的故事。

杨继斌就在这个静谧的小村子里长大,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他纯洁的灵魂就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小时的杨继斌贪玩,爱闹,寨子里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与他一起玩,当城里的孩子在“拍洋画儿”,玩遥控电动车的时候。他指挥着寨子里的一群孩子捉鱼打鸟、玩泥巴。在山野的和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乡村是童话的乐园,它没有城市的浮华与繁杂,那明镜般纯粹的蓝天,那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的希望的种子,一切都是那么纯净又是那么深厚,土地是厚重的,土地要浸润着血汗才能有收获,这一切,让杨继斌从小就感受着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他在快乐中体味着一切。

那些年,杨继斌的父亲杨之正在外地打工,继斌是跟着爷爷长大的,在家里跟爷爷的感情最好。爷爷读过四年书,也算是文化人,爱拿个收音机,听听新闻,关注国家大事。他还爱写毛笔字,用毛笔记录感受。继斌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他讲故事,讲村头那棵雷打树坚忍不拔,至今仍昂首挺立在高高的山坡上的故事,继斌记住了“不轻易放弃”的道理,懂得了爱恨真谛。为了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爷爷一直帮人守果园,每月有260元的收入,继斌上大学时,爷爷每个月的收入除了留一点自己的生活开支以外,剩下的钱全都寄给上大学的孙子,爷爷就那么一个乖孙子。后来继斌到东北上大学那一年,假期回来,约小伙伴们用木板在爷爷守果园的小房子里搭了一个台子,告诉爷爷这叫地台,东北人喜欢这么弄,爷爷也好在上面休息。从此以后,村里的人经常聚在爷爷的地台上聊天,爷爷心里好自豪。

杨之正最歉疚的就是继斌小时没有好好陪他,现在,回忆儿子儿时的欢乐是做父亲的最大享受。那时,他们家种着7亩山地,5亩水田,生产任务重,农忙时,继斌也要帮大人忙地里的活,送肥、挑粮食,他什么都做。爸爸印象最深的是他上5年级那年,家里大人割稻子很疲劳,爸爸要求继斌和姐姐剥包谷,规定他们什么时候剥完什么时候就可以去玩。第二天下午,爸爸一进院子就惊呆了,一窝小男孩围在他家的院子里埋头剥包谷,每个人面前都分了一小堆任务,小伙伴们干得很欢,数一数,足足有14个小脑袋。剥完包谷的他们欢呼着窜出院外,一会儿就跑得没影没踪。

杨继斌从小很有号召力,小学一直当班长,班上的卫生区域都是他带领同学去搞,不用老师操心。

杨继斌的初中是在小溪中学上的,小溪中学离杨继斌家有6千米远,像许多农村住宿学生一样,他们每个周日的下午带着自己一周吃的米进校,把米交给食堂,食堂给他们做饭。为了上学方便,家里给了他一辆载重自行车,他用那辆车,把村里在小溪中学读书的大大小小的同学的米都一起带上,同时,自行车上还要带上一两个同学。同村的人见到他父母总说,我们家娃娃享你们老斌的福喽。

初中时,杨继斌是班上的体育委员,那时,他已经体现了对体育的强烈爱好,他是运动会上的中坚力量,一、二、三等奖都拿过,还打破了小溪中学的跳高纪录。他就像有用不完的力气,每次外出劳动,他都主动和班长一起率领着男同学们干完本班的任务后还去帮别的班完成任务。他每年都能评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他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李进是杨继斌初中的同学,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眼中的杨继斌是个学习非常刻苦、扎实,话少,成绩好的好学生,他们一起从初中开始接触足球并深爱上足球。当时,益群中学的足球氛围很好,所以,杨继斌一门心思要进益群中学读高中。后来,他以超过录取线60多分的成绩进了益群中学。

益群中学建立于抗战沦陷时期,是云南省创办的最早的侨校。1940年由侨胞、乡人捐资,建立于沦陷时期的学校保留着很好的爱国主义、成才先成人的教育,他培养的学生遍及了世界各地。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杨继斌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高中生涯。他感受着这里的书香,老师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读书中学会做人,他体会着这里“高必自卑合德智体而并育,小能见大通天地人者为儒”的校训。杨继斌是益群中学高93班班主任王灿升的“开门弟子”,王灿升工作第一年就遇上了杨继斌,因此对他印象很深。这个纪律委员学习很用功,做事也总是跑在前面,喜欢锻炼的他一直包打他们宿舍的开水。家庭经济不好的他生活中很节约,同学们劳动中买矿泉水时,他总说,别买了,我去拎水。益群中学的政教主任最记得这个坦**的学生,因为他从不帮同学隐瞒错误,为人很诚恳,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和同学在校园里照相,政教主任从他们旁边走过,杨继斌笑着向老师打了个招呼,政教主任永远记得他这个微笑。

第一次高考,他的考分上了三本的分数线,他一心想上云南师大的体育学院,结果落选,在腾冲一中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成绩比第一年提高,但又高报了西南师大的体育学院,结果落选,被黑龙江鸡西大学体育专科录取。到黑龙江读书的半年,在南方长大的他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和饮食,萌生了再次回家参加高考的念头。家里赶紧向村里在教育局工作的,大家认为是有知识、有远见、有智略的人征求意见,人家说,进大学就与高考脱节了,要参加高考就更难啦,家人也希望他安下心来好好上学。可性格执拗的他硬是下决心退了学回来复读。这里的人挣的钱舍得花在读书上,只要儿子走的是正道,经济不宽裕的杨之正一家都愿意付出。第三次高考,杨继斌如愿地进了云南农大体育学院足球专业。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或许杨继斌就是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体验着快乐。

2006年9月13日,作为新生的杨继斌只身背着一个大包来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报到了。

教足球的张剑平老师从他的体形上就判断出是一块学习足球的好料:

“足球专项的?”

“老师,您怎么知道?”

张老师笑笑:“我就是教足球的”。

“太好了,老师,还望您以后多多指导,我会刻苦训练的。”杨继斌特别兴奋。

果然,杨继斌很刻苦,也很认真。上课从不缺席,而且都会早到,每次上课之前他都会把上课要用的器材准备好,上完课把器材归还。一次下课时发现少了一个球,他约了两个同学到围墙外的草丛中去找,老师换了衣服出来看他们还没找到,就说,实在找不到就算了。两个同学也说,那我们快打饭去吧。杨继斌坚持要找,他说一节课丢一个球,那球不是丢光了吗?既然是我们踢出去的球,就一定能找到。结果他硬是找到了那个球。

杨继斌很喜欢展示自己,他的足球基础扎实,但技能训练他还是最刻苦的,老师经常让他做示范,他也常得到同学的掌声。经过大一一年的刻苦训练,杨继斌入选了云南农业大学足球队。张剑平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因为他身上有种韧劲,即使身体不适请假,他都要到上课场地见习,认真听老师对各技术环节的讲解。张老师心想,他只要经过进一步的系统训练,会有很大提升的。

刘志坚是杨继斌的班主任。有着班主任经验的刘老师知道,新生入学都会处于兴奋和茫然时期,要加以引导,他们就相当于一块璞玉,需要精心雕琢才能成器。尤其是以个性见长的体育类学生,要捏拢他们并不容易。所以入学就要让他们有目标,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学习就会很积极,就不易被负面因素左右。刘老师知道贫困生上大学有着更多的不容易,所以他对住在普通宿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一份关爱。他经常到普通宿舍去,和学生们聊一聊。刘老师经常对他们说:“暂时的经济贫困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思想和目标,顺利完成学业。”刘老师在班上倡议,贫困学生不要只盯着申请助学金,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想办法帮助贫困生,自己更要拿出行动来回报社会”。刚进校没多久,刘老师为全班同学确立了一个创优秀班集体的目标,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懂得,人活在世上要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这同样是当代大学生该具有的本色。他希望全班同学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以集体影响个体,互助互帮促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很快,他们班上成立了篮球、足球和排球队,在训练运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学年末,这个班获得了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杨继斌在这样的集体中愉快健康的成长着,年龄偏大的他很珍惜这一切。他对所有的课程都很认真。

体操的倒立、杠上运动是很枯燥的课程,但杨继斌很认真,他练习的热情使教体操的王老师说:“我常常被他的热情打动”。

才开始学习羽毛球的杨继斌,训练刻苦,常常配合老师讲解技术要领做示范,在发高远球和回击后场高远球的考试中,还考了全班第一。

大家最羡慕的是他的英语同样学得很好,英语,这个令许多大学生尤其是体院学生头疼的课程,杨继斌学得却很出色,这对于体育专业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全面的肯定。上英语课他总是坐在最前排,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单词已成为他的学习习惯,他的这一习惯感染和带动了舍友,连周末全宿舍同学都在认真读书学习。吴绍灵和杨继斌同宿舍,同为体育专业的小吴对学英语很头疼,杨继斌总爱叫上他一起学习,一遍一遍地带着他读,使最怕英语的小吴每次考试都过关。

杨继斌参加了2007年5月体育学院的五人制足球赛并获得季军,2007年11月,他参加“迎新杯”足球赛,作为主力队员为班级获得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杨继斌在大学里,最大的爱好真的就是足球,他每天练得再怎么累,脸上都是乐呵呵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讲吃,不讲穿,身上穿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运动服。可他非常自信也非常有主见。作为对成绩优秀学生的鼓励,云南农大对大一学年积分点达到3??0以上的学生给予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杨继斌以3??17的积分成为全班5个自选专业的学生之一。面对自己擅长并热爱的体育专业,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杨继斌反复思考后放弃了选择。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当一个体育老师,教出比自己强的学生”。

杨继斌2006年9月入校时,因综合测评85分,获得学校三等专业奖学金和省政府二等助学金。2007年12月,他又以综合测评88分的成绩获得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团员荣誉。他说:“我要好好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让我爷爷和爸爸妈妈享享福。”

他家的经济状况不好,但他从来没有主动伸过手要钱。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参加了勤工俭学协会,他经常在宿舍里说:“大人挣钱挺不容易的,他们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为的就是要我们在学校吃好一点,穿好一点,所以我们要体谅父母,帮他们减轻点负担,况且我们也不小了。”他们宿舍的同学和他一起纷纷参加勤工俭学协会。

杨继斌虽然经济不宽裕,但他对同学一点也不小气,如果哪个同学生活费接不上趟了,他就会主动把饭卡递过去,并且说,“是兄弟就不要想着还”。他以特殊的方式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这么热心,把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每一份关心默默送给别人。

有一次足球比赛,和银山的踝关节韧带拉伤了,班长陈兴能和杨继斌一起把和银山送去医务室,回来时杨继斌背着和银山,陈兴能一直要求和他换着背,杨继斌说:“没事,我背洋芋背惯了。”帮别人打开水,排队买东西,对杨继斌来说,那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谁叫他帮忙他都乐意。大家也知道他这个人特别实诚,特别可靠,特别大气,善良友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

杨继斌渐渐成熟了,他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按摩点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保健按摩,他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用高标准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要放寒假了,杨继斌和往常一样,一一和大家告别。

杨继斌找到班主任,说下学期可能会晚一点返校,因为他想代表腾冲县参加市运会的足球比赛。刘老师一再叮嘱要按规定办好请假手续,而且昆明到腾冲路途遥远,如果遇上下雨,路上会出现山体滑坡等险情,一定要注意安全。

杨继斌找到张老师,对参加市运会的足球赛征求张老师的意见。张老师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但要办好请假手续,还要处理好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杨继斌最后问老师,“我这次去参加比赛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张老师告诉他:“注意把动作简单化,要用最简单、最快的动作来取得最佳的效果。”杨继斌和张老师约好,下学期一起练球。

他和往常一样,把他的柜子钥匙留给假期不回家的同学,让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好用。

2008年1月16日凌晨,天特别的黑。在昆明至腾冲的夜班车上,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客车驶出楚大高速公路的九鼎山隧道后,这里离大理市已经不远了。

“师傅,停车”,黑暗中有人说“我们要下车方便。”

一听要“方便”,驾驶员急忙停车。三个男人拎着随身的东西就下车,边下车边说不用等了,他们不上车了。

“我的电脑,我的电脑不见了。”“我的手机也没了。”就在此时,车上的一名女大学生黄丽菊突然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还有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MP4也不翼而飞。

车上的灯亮了,吵嚷声惊醒了杨继斌。他翻身跃起,来不及穿鞋就迅速跳下车朝3名男子追去,黄丽菊也随后追了出去,感觉事情不大对劲的司机带上工具紧跟着追了上去。司机听见前面传来打斗声,不一会儿,就遇见了抱着笔记本电脑回来的杨继斌。见东西找回来了,他们和杨继斌一起返身回车。没走几步,杨继斌突然瘫倒在地,这时他们才发现,杨继斌浑身是血。车上的另一名司机急忙将客车倒回到杨继斌倒下的地方,大家七手八脚把杨继斌抬上车,迅速往最近的医院赶,车上有乘客报警,有的报120。

当夜班车行至大理收费站时,接到报警的120救护车和110民警早已等候在了那里,120急救车载着杨继斌迅速赶往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

凌晨2时左右,民警把杨继斌送进了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医生检查发现杨继斌的左上腹部有一个4厘米的刀伤,腹内脏器网膜从伤口膨出。对杨继斌的伤情初步诊断后,医院决定立即对其进行腹部剖腹探查手术。

“不要告诉我父母,以免他们担心,等天亮了再说。”进行手术室前,微弱的杨继斌对一直紧跟着的黄丽菊说。黄丽菊没想到,这竟成了杨继斌最后的遗言。

打开腹腔后,医生们大吃一惊。刀子从杨继斌的左侧腹部刺进去,穿到右腹腔内时,在肝脏部位旋转了一下,这致命的一下导致杨继斌的肝脏供血大血管损伤严重、胆道破损。医院立刻动用了最强的手术技术力量进行抢救,总值班室负责调配。

由于失血近5000毫升,杨继斌全身脏器衰竭,生命危在旦夕。院长亲自组织指挥,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心血站联动,血站站长亲自指挥工作人员通宵加班,全院数十名医护人员都在为保障手术过程中的供血而奔忙,为保证用血,当时当班的和杨继斌相同血型的医护人员争着给杨继斌献血。医院安排了9名医护人员迅速赶到中心血站为杨继斌献血。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待命,做好了献血准备,他们一定要保证手术过程中的用血。由于失血过多,手术过程中,杨继斌已处于脑死亡状态。在伤者还有心跳的情况下,医院没有放弃最后的一线希望,继续输血,抢救治疗。

2008年的1月16日,杨之正生命中最痛的日子。

儿子今天要回来啦,他想着要赶快做完事,回家等在昆明上大学寒假回家过年的儿子。一大早,他到山里割油菜,回来的路上,遇到一男一女两人,他们见到他,拉住他就说,快走,回家讲,我们等你一小时了,杨继斌在回来的路上出了点事,我们要赶紧到大理去。杨之正匆匆忙忙跑回家,叫上他老妹子,向邻居家借了一万块钱,来不及换衣服就进城了。这两人是黄丽菊的父母,他们从哭哭啼啼的女儿那里得到消息,一大早,他们一路问着找到杨继斌家。大概十点半左右,杨之正和他老妹子跟着黄丽菊的父母从腾冲县城坐上了去大理的车。一路上,黄丽菊的父母不停地用电话联系,杨之正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儿子在抢救室,究竟是什么情况,同行的人不跟他说,他也不敢问。他只盼着快一点快一点去见他的儿子,快一点给继斌他妈带回一个完好的儿子回去,他一定要带一个好好的儿子回去。电话铃又响了,他听到儿子已从抢救室出来啦,但是抢救无效。无效两个字重重的敲倒了他,他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不知道。任由他们载着他向大理的医院急驶而去。

中午12时30分,医院宣布,杨继斌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所有人痛哭了,他们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尤其黄丽菊一边痛哭,一边呼喊着杨继斌的名字,她不相信他就这样走了,进手术室的时候他还对她说:“不要告诉我家里,等天亮再说”,她希望能唤回杨继斌和她一样年轻的生命,她宁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杨继斌的生命,如果知道结局会是这样,她后悔当初去追她的电脑。可是,杨继斌怎么可能让歹徒在他面前如此猖狂呢?

时间那么无情,杨之正紧赶慢赶,硬是没能抓住儿子逝去的生命。儿子应该是那天到家的呀,快乐健康的儿子怎么可能一个人就躺在了冰冷的殡仪馆里呢?“儿子,睁开眼睛再看看我,儿子,你妈妈还等着回家呢,儿子,爷爷今天一早就念着你了,等着你回家。”他几次扑到儿子身上,用他粗糙的双手一遍遍抚摸儿子的脸,他拉着儿子的手,怎么也不愿放开。他想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儿子已经冰凉的手。可是,他的继斌已经平静的躺在了那里,永远不可能跟他回去了。

涌动着美丽理想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突然逝去了,那是一个正直的、对是非善恶感受强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有坚持的热血青年的生命,是一个聪明的、执著的、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的年轻生命。

杨之正木木地站在那里,他无助得像个孩子,他不知道该干什么,他也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事告诉家里。他妈妈身体不好,爷爷80岁了,继斌从小跟爷爷长大,这事更不敢跟爷爷说。他不记得,他是怎样熬过的那一天。任由得到消息的继斌的朋友、从昆明赶下来的继斌的同学配合政府部门在处理后事。

第二天,云南农大体育学院的彭书记、马副院长还有班主任刘老师受学校的委托赶到了大理。见到他们时,杨之正一下子跪了下去,感谢学院去处理杨继斌的事情。他只希望他们能帮他给继斌买套新衣服换上,让他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家。看着这一幕,看着才离开两天的学生与自己阴阳相隔,老师们忍不住泪如雨下。

三天后,杨之正带着继斌的骨灰回到了家里,已经得到消息的继斌的妈妈早已哭瘫在**。

2008年1月21日,这一天是中国农事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令,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下午3点31分,杨之正站在位于腾冲县和顺乡最南端一座古老的石桥上,面对着奔腾不息的大盈江,和亲属一起将儿子杨继斌的骨灰一把一把轻轻撒向滚滚的江水,让儿子早逝的英灵随川流不息的江水走向广袤无垠的四面八方。江水低吼,亲友悲泣,同学呜咽。谁也不愿相信,他走得如此仓促,刘志坚记得他告别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舍友们不愿意相信,似乎昨天才和他拥抱告别,他还对同学说“回家路上要小心”;女同学们哭着呼唤“阿斌,你在搞什么?你不是要培养出比你优秀的学生的吗?你怎么可以丢弃你的梦想呢?”可是,一声声痛苦的呼唤却再也唤不回那个年轻的生命。对捉拿归案的三个歹徒的严惩换不回英雄的生命。杨继斌,他随着滚滚的大盈江流向了远方,流进历史的长河,流进人们的心间。

杨继斌的同学们说:“他生前爱运动,爱足球,就买一个足球给他。”他们在足球上留言:“杨继斌,虽然我们在两个世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我们永远记得你。”这个足球,一直放在杨继斌家杨继斌的遗像旁,代同学们陪伴着杨继斌。

已经大学毕业的李进在腾冲一中当语文老师,杨继斌出事两天后,他才知道。说起杨继斌,这位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一点也不掩饰激动。他说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发生这种事,杨继斌肯定都会站出来,你们不知道,他太正直了,知道他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好的。虽然他很直,对别人有意见不会拐弯抹角,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好人,都喜欢和他交往。高中毕业后,李进考上了云南大学中文系。杨继斌到农大上学时,这两位挚友由于共同的爱好周末经常在一起,不知多少次,两人共同躺在一张**谈家乡、谈足球、谈将来。学校一有足球比赛,李进就爱拉杨继斌去参加,因为他是足球专业的,球踢得好,最主要的还是他特别能“打硬仗”,特别顽强,跑不动也要跑,不会放弃,而且与大家配合很好,在球场上,他总是比本队的人还拼命。所以,云大一有足球赛,大家都会想到他,他也总是很爽快,每次只要抽得出空都欣然而至,换上队服就上球场。每次踢完球,云大队员都争着与他握手。好朋友的突然离去,使李进怎么都不愿相信。

2008年的春节,刘志坚处理完手头的事,回弥渡老家打了个招呼,就辗转400公里,只身赶往腾冲县腾越镇杨继斌家,他不放心杨继斌家的三位老人,他不能让老人过得太凄凉,他要替杨继斌陪伴老人度过失去孩子的第一个春节。白天,他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晚上,他就睡在杨继斌曾睡过的**。8天,他默默地陪着他们,分担着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同样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刘志坚知道,失去儿子,对处于农村的家庭打击有多大。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在沉重的气氛中为杨继斌默哀,他们会永远记住这个好同学。当刘老师讲述了杨继斌家陷入的困境时,大家纷纷为杨继斌捐款,刘老师带头捐了1000元。他们希望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杨继斌的家人。刘老师欣慰地看着他的学生们用行动体现了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

2008年1月22日,云南省副省长高峰批示,要求认真抓好学习杨继斌的宣传工作。1月25日,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追认杨继斌为中共党员,命名“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称号,给予5万元的奖励。2月1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作出《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杨继斌同学学习的决定》。2月13日,教育部追授杨继斌“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云南农大的校史馆陈列着杨继斌见义勇为的事迹,杨继斌身体力行了云南农大“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办学精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农业大学以及腾冲县委、县政府、腾越镇党委、政府等先后组成慰问组到杨继斌家中慰问。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日报网等新闻媒体对杨继斌的事迹作了广泛的报道。校党委以追思会、报告会和为杨继斌家庭募捐的形式,号召大家弘扬杨继斌生活俭朴、待人坦诚、助人为乐、品学兼优的优秀品格。

云南农业大学召开杨继斌的表彰大会的时候,杨之正和老伴第一次来到儿子读书的云南农业大学,他们在校园里一遍一遍地走啊走,这是儿子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这里有儿子钟爱的球场,这里有儿子的老师同学,这里留下过儿子的足迹。他们找到了学生处,询问他们怎么还杨继斌的助学贷款,学生处的周剑云老师被感动了,多么可敬的父母,儿子都牺牲了,还想着为儿子还贷款。他赶快对二老说,这些学校会处理了,你们多保重身体。

2009年4月29日,杨继斌获“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2009年9月,杨继斌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2010年1月,儿子走了两年了,杨之正还是不敢回忆两年前的那一幕。一提到那个痛心的日子他就老泪纵横。腰椎不好的他不能干重活,继斌牺牲后,政府每月给他们补贴,远嫁的女儿一家也迁了回来。他逢人就说,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各级领导、农大的老师同学都很关心我们,农村娃娃杨继斌才会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他把儿子的各种奖状、资料整整齐齐地存起来,把来看过他们的每一个人的电话全部记录了下来。他每每翻看儿子的这些资料,就会欣慰地说,我这个儿子太乖了,从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就是懂得经济来源的艰难,从小就能吃苦,不乱花钱,不给我们添负担。儿子的足球踢得好,他还参加过县里的足球队与缅甸克钦邦的比赛,三比一胜了克钦邦,我们家继斌是主力。他能把杨继斌的好朋友的工作情况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他记得哪一天,继斌的哪一个同学来看了他们。

杨继斌牺牲后,李进和杨继斌的同学们经常去看望老人。爷爷爱写毛笔字,李进就常给爷爷带点宣纸、毛笔去。在李进家里至今有一把椅子始终不动窝,那是他父母留给杨继斌的,因为杨继斌以前每次去他家总是爱坐在那把椅子上看电视。他看着杨继斌的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在杨继斌的忌日到来之际,他想去看看老人,但又怕老人见到他伤心。

自从孙子走了以后,爷爷再不需要攒钱给孙子读书了,儿子、儿媳也不让年岁已高的爷爷出去挣钱,于是,爷爷已不再守果园。他每天坐在屋檐下晒晒太阳,看着小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给随孙女迁回来的曾孙女讲讲故事。他默默地承受失去唯一一个孙子的痛苦,他又在心底里为自己的孙子骄傲,他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自己的孙子。本来继斌和爷爷约好,假期要回来和爷爷一起练毛笔字的,如今,爷爷只有一个人在他自己的卧室中,把对孙子的思念用毛笔一笔一画工整地写在宣纸上,贴满了他自己卧室的一面墙。他在正中间写着“迎奥运,纪念乖孙杨继斌”,80岁的老人表达着自己对乖孙的思念,谴责歹徒的残暴。云南农大体育学院的彭云书记带着杨继斌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通知来到他们家里时,爷爷拿出一百元钱交给彭书记说:“我替孙子交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深明事理的爷爷说:“继斌走了两年了,我们已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了,但是我就是做梦也不得见见他啊”。

杨继斌的母校——腾冲益群中学,2010年4月25日就要满70岁了,如今,这里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做有效的德育工作,他们要让学生咏叹自己的内心,在表达自己心灵里涌出的情感的同时感受保持心灵的高傲和灵魂的高洁的可贵。

在云南农业大学,杨继斌所在班已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班级的称号,他的同学们说,珍惜现有的一切,学着体谅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养成坚定信念,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继斌获“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时颁奖词这样说,“杨继斌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的危急关头,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根据杨继斌平时表现,他这次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内在品质使然,他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风貌,可歌可泣。他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杨继斌再次让人们相信:道德不败!当代年轻人肩负的使命感与正义感没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