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娜 何建明
在中国的慈善家行列里,陈光标的名头的确最响。因为他的“高调”让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事发生于2010年1月22日上午的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会议厅内,在无数摄像机的见证下,那一座由无数崭新的百元大钞组成的每十万元为一捆而扎成的“砖墙”,在众人面前闪亮出现……这样的场景多数人第一次见,甚至连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为之振奋。而制造这座“钱墙”的正是陈光标。
这一天的陈光标西装革履,一脸笑容,只见他面对镜头,展开双臂,露出他那特有的憨笑,并庄严宣布:“全国企业家光标榜样爱心团春节分组慰问新藏云贵川的行动正式启动!”。
呵,这可是真钱啊!这可是4316余万元的真金白银啊!
“陈光标又要向灾民和穷人发红包啦!”
“中国慈善第一人又有惊人之举啦!”
一时间,媒体频频报道陈光标和他的特别举动。而同时,又有一些并不和谐的声音也在响起:瞧这人就爱作秀!
“我就是要作秀!我为慈善作秀,我要为那些真心实意、坦**做人的慈善家们的善举作秀!”陈光标如是说。
作秀在今天是个带有些贬义的词汇。可陈标光为什么拿出那么多钱去做这种“傻事”呢?
陈光标在南京展示“钱墙”没几天,他来到北京,约见我们这些老朋友。见面头一句话就是:“作家们,你们帮我写,我要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知道我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秀,因为有些人自己没有慈善之心、不做慈善之事也就算了,可他们把别人的善良不当回事,而且任意的歪曲和污蔑人,你捐款了,把钱捐给了那些灾民和最需要帮助的人,由于你没有把钱捐给他们认为该捐的对象,他们就骂你不够善,甚至是有意在作秀。更有甚者,因此而处处发难于你。社会上也确有另一种所谓的慈善家和慈善行动。他们做假捐献假捐款,弄得公众不相信生活中真的有人愿意拿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真金白银来奉献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十多年来,我和我的公司总共捐款11亿元,但也有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捐了那么多。内心感到有些怨,其实做善举并不想让别人表扬,但起码应当得到尊重和鼓励吧!今年这次拿‘钱墙’作秀,我就是想达到几个目的:一是我陈光标每一次捐款都是真的。二是我想让一些人明白,慈善家们捐款是为了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灾民或穷人,而不是为别的什么人锦上添花的。三是想告诉那些假捐款的人你们不要再做欺骗人的事。仅此而已!”
陈光标那天晚上很是激动,看得出他内心并不平静。是的,从多年与他接触的日子里了解到,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在为社会服务和行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境遇并不平坦,甚至时常被人误解。有时往往会出现他捐款越多,受到的攻击和嘲笑也越多,遇到的种种压力也越大。这使得他常常很苦恼。
从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陈光标被推举为“中国慈善第一人”后,这种压力和不公正境遇似乎也越多,越猛烈。而陈光标面对这样的不公和压力则表现得更加坚定和越发“作秀”,问其原因,陈光标说:“我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做善事不能假,不能有私心,但也不应受相反的嘲弄和压力。中国是个讲道德、讲文明的国家,有钱人捐款是一种社会进步,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应当更多地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表现,反之则是倒退。中国应当有一种慈善的法律机制,也应当建立起一种慈善行为的社会道德准则。”
那天我们谈得很多,陈光标一直处在亢奋和激动之中。他告诉我:2009年他向社会捐了1亿元。这个数在全国慈善家中可能并不是最多的,但他给我们举了另一个数据:2008年,全国的慈善捐款14000多亿元,当然有地震等因素,可是到了2009年,全国慈善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这一年的第一季度里只收到捐款4个亿。这一年是金融危机袭击着全球,有人这样说,但陈光标和他的公司则在这一年捐了一个亿,他是唯一的一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捐了一亿元的年度捐款最多的企业家。“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捐款人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陈光标说:“我一次次作秀,是想向社会呼唤:大家应当尊重慈善家的行为,应当鼓励他们更多地把财富献给社会!”
“为了这一目的,我不怕别人说我什么。”陈光标坚定地说。
这是一个出手无私而大方的慈善家。要知道,2009年,陈光标的黄埔公司所赚的钱中有一半以上捐献了出来!现在,他的公司每个月仍以1000万元以上的捐款水平在向社会施爱。要知道,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比陈光标赚钱多的单位和个人不知有多少,但他们无法与陈光标相比的是其捐款的力度和施爱之心的彻底与执著。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陈光标当选全国道德模范。那时大家就知道,陈光标在过去的10年中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0亿元。对于一个“不是中国首富,连江苏首富都算不上”的南京企业家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什么力量让陈光标如此痴迷于慈善,又如此醉心于宣扬慈善精神?
“是道德的力量。”陈光标这样说。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的“财富如水”论。
许多人第一次见到陈光标,都会提出两个同样的问题:你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怎么能挣到这么多钱?你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捐出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陈光标总是哈哈一笑:“我就是做循环经济,城市垃圾回收处理,还有房屋拆迁。”
因为是老熟人了,所以陈光标的简历对我们来说可以随口而出: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于原安徽省五河县,成长于江苏省泗洪县。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陈光标兼任的社会职务有: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白下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东盟国际友好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荣誉会长,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荣誉教授、校董等,全国71个市、县荣誉市民,36个市、县高级经济顾问,51所中小学名誉校长。
陈光标的最早学历和职务是:1985年9月—1990年6月,南京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1992年3月,南京中医学院门诊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1992年3月—1994年8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副主任;1994年8月—1997年3月,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1997年3月—2003年4月,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
2003年4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成立,对担任董事长一职的陈光标来说,是他人生和走上慈善事业的关键性的一个历史时刻。因为想为社会奉献和施爱是需要能力的,即金钱和财富。
最初,陈光标从事的是医疗器械销售,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收购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他涉足企业厂房、大型建筑的拆迁,并发现了其中蕴藏着“金矿”。拆下来的废旧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车胎可以做塑胶跑道……这一循环经济模式,让陈光标发现了财富之门,他很快将业务转移到旧电器、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废旧设施回收利用上。这一看似不起眼的行当,却由于陈光标致力于走高科技、环保路线而利润丰厚,国内大型企业拆迁,甚至香港一座大桥的拆迁,都找到了他。
“废旧物品尚可回收利用,回报社会,我在这个行业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回报社会?”这时的陈光标反问自己,并且很快有了结论。
于是在之后的岁月里,陈光标总会用“财富如水”的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慈善观与财富观。“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他是一位自认为获得了太多社会回报的企业家。“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
这是陈光标的“行善不亏”论。
关于陈光标的捐款数字,总是让人咋舌。而初识者对于他,总有着提不尽的问题。年复一年、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捐款,大量时间花在做慈善、宣传慈善上,企业能撑得下去吗?
“我的企业现状可以替我回答。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慈善,结果是什么?不是我的企业亏损了,而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陈光标又憨厚地笑了。他不厌其烦地表明他在许多场合都要宣扬的理论:行善不亏。
这是陈光标最为得意的慈善和财富哲学。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许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遇到困难之时,陈光标还是拿出了将近2个亿的款物,支援四川灾区重建,支援偏远地区教育……
“慈善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公司争取了大量订单。”陈光标说,“一家致力于做慈善的企业,肯定不是一家坏的企业,肯定是值得合作的企业。”陈光标越来越觉得,慈善与企业发展,也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关系。企业发展了,可以参与慈善;慈善做多了,又可以支持企业发展。
行善不亏。陈光标希望用这一理念和事实来呼唤更多中国企业家明白这个道理。
“我要更加自豪地大声为慈善奔走呼吁,当慈善由企业家个体意识的觉醒发展到群体意识觉醒的时候,财富才最终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这是我们的主人公的又一个理论——“高调行善”论。
他身上的荣誉太多,多到他不得不建专门的陈列室,向来访者介绍自己获得的各种证书、聘书。就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前,陈光标拿到了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荣誉: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称号。
从2008年的“中国首善”,到2009年的“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陈光标认为自己的慈善人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可以更加自豪地大声为慈善奔走呼吁,也让他更加“高调”地行善。
“捐款不在多少,任何时候献爱心都不算晚,就算捐100元,也可以大声地向世人宣布。从慈善的角度上看,我陈光标捐的10个亿,跟普通南京市民捐出10块钱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陈光标更大的目标,则是用自己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动员更多企业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只有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当慈善由企业家个体意识的觉醒发展到群体意识觉醒的时候,财富才会最终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我们整个国家都会为之受益。”
正如陈光标获得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时,颁奖词如此评价:“他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
“做慈善,是件快乐的事情。”陈光标表示,把钱亲自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会更快乐,这也激发他继续把慈善做下去。
“我赚的都是血汗钱,当你把这些血汗钱用于那些经历苦难和遇到天灾人祸的穷人手里的时候,人家回馈你的那份情义和感恩的目光时,你会感到无比幸福,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的善举是何等的高尚!”陈光标又一次眼里噙水与我们一起回闪到“5·12”大地震的那段时光——
“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
这是因为陈光标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一时间内,亲自率120人的民间抢救队伍,带着公司的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日夜兼程奔赴灾区,成为第一批参与抢救都江堰、汶川和北川等地遇难群众及打通“生命之路”的英雄队伍;他和他的志愿队伍从14号抢救出第一位还生者至今,一直在灾区义务参加抢救被埋灾民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及建设家园的紧张战斗。他自己亲手救出11位学生和群众,肩上背过200多位遇难灾民的尸体;他一路“撒钱”捐物达1000多万元……灾民们感激地叫他“大好人”,温家宝总理称他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这个39岁的江苏青年,在汶川大地震前线无人不知他的名字。我们第一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前线指挥部。那是一位副总指挥正焦急地等待通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生命线”何时才能打通的消息时,前方向他报告:江苏来的一名民间志愿者带的机械队伍先期到达,已经挖通和打扫出了通向北川县城的最主要的山体滑坡地段。
第二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从汶川通向都江堰的山道上走过来的一群灾民口中,他们约有几十人,已经走了两天,并且很快被安顿在一个良好的居住地。他们告诉我:“我们的命,是那个叫陈光标的江苏人,他带着大吊车、挖掘机机才把我们从坍塌的楼板下救出来的……”
第三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成都青羊区灾民安置点里,几个正在购买生活日用品的灾民告诉我,他们在地震之后,失去了家园,从死亡堆里逃出来后身无分文。“是13号傍晚的那个雨夜,有个江苏来的青年人,他拎着一只装满钱的大口袋,站在公路旁一边对我们说,大家不要怕,政府和全国人民会帮助你们的,一边给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灾民每人发放一百、二百元的现金。我们一路上有好几千人,听说他一下把几十万元现金全发光了。他叫陈光标……”
那天深夜,我从陈光标的助手那里知道他这天要从汶川映秀镇回成都。夜里11点左右,我们在成都的一家饭店终于见上面。“老乡,你太辛苦了!”我握着这位江苏老乡的手,不由自主地打量起这位深得灾区人民传颂的英雄:中等个头,四方脸庞,板寸头发,结实身材,一身戎装,袖子上还有醒目的红十字标记。“灾区现在很多地方只有军队和医疗队才能进得去。我是江苏红十字会副会长,同时受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和领导的民间抢救突击队,所以这身打扮……”陈光标向我表示抱歉:“今天不能接受你采访了,因为明天我还要到绵阳九洲体育馆为灾民送赠送10000台收音机。货刚从南京发来,我必须现在到火车站去取。如果方便我们明天到捐赠现场见面如何?”“好的。”我忙说。此刻的陈光标太忙了,已经在抗震救灾最前线连续干了十多个昼夜。我看到他的助手一次又一次地催他吃药,助手悄悄告诉我:陈总已经接连三天高烧不断,身上都起湿疹了……
第二天下午五点左右,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广场上,我看到了陈光标正在为长长的灾民队伍发放他捐献的熊猫牌收音机。看到灾民们高兴地打开收音机开关,听着优美的音乐时那份开心的笑容,陈光标的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微笑。“他这次到灾区已经捐了现金700多万,实物也有300多万了。要算上他带的120人的抢救队伍和60台大机械在这里干的活,真可算得上慈善第一人了!”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感慨道。
“总指挥部来电,命令我今晚做好准备,明天一早带三台挖掘机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战斗。不能陪你采访了。”陈光标一边接着手机,一边匆匆地走到我跟前,抱歉地前来与我告别。
“没关系。你的任务重要!去吧,注意安全,让医生赶紧检查一下身体——”我心疼地看着比我小一轮年纪的“猴弟”远去,高声对他说。
第三次见陈光标,是在电视镜头里:5月30、31日,唐家山堰塞湖现场,以武警水电部队为主的抢险施工队伍里,我又看到了这位江苏老乡的身影,他身着迷彩服,像一位冲锋陷阵的指挥员,一手叉在腰际,一手指挥着他的重型挖掘机,忙前跑后……
6月1日上午,他从唐家山现场打电话来,告诉已在北京的我:他的队伍这一天随大部队从大坝上撤离,将奔赴新的地方参加清理灾区城镇的战斗。
“5·12”大地震后的两小时,即带队伍出发支援灾区到至今的20多天时间里,陈光标和他的抗震救灾志愿队,南征北战,卓建功勋,而他却总共只睡了不足30小时,五次回绝了医生让他火速回南京检查身体的建议……
陈光标,你如此无私无畏、倾力奉献,到底为什么?
陈光标淡淡一笑,说:“人是要有良心和爱心的。我是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企业家,当年国家供我上的大学,后来开公司也是靠党的政策,所以我始终认为我的财富不只属于我个人的。当人民和国家有难时,我力所能及为灾区人民做贡献感到很幸福。”
世界为之震惊的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陈光标正在公司主持董事会议。南京也有明显的震感。
“光标啊,我们这边发生大地震了!”这时,成都一位朋友给正在南京的陈光标打来电话。
“严重不严重?”陈光标的心一紧,问。
“成都的楼房都摇晃得不得了!据说都江堰一带已经死了很多人,震中在汶川、绵阳一带……”
“坏了!那边都是山区,而且城镇都建在断裂带上!”陈光标不由自主地从椅子上“噌”地站了起来,嘴里自言自语地说着:“这回损失可能很惨重啊!”
陈光标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干得颇有成绩,公司的效益也很好。这位从小贫苦出身的农家孩子,懂得感恩,心地善良。他在过去的10年中,先后向贫困山区捐助各种善款达6个多亿,去年一年就捐了1??82亿元,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由于陈光标对西部地区的特殊贡献,有36个县(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7个市县政府聘他为“高级经济顾问”。他的部分捐款就在汶川、绵阳一带的山区,因此当听说这里发生大地震后,陈光标立刻意识到灾情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并且脑子里马上闪出一个念头……
“陈总,只要你一句话:让我们干什么吧?”董事们见陈光标心急如焚地皱着眉头,纷纷表态道。
陈光标信任地向大家点点头:“四川那边的大地震都在山区,必定造成房屋的严重倒塌,抢险救人离不开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这类大型机械。我们公司有专业房屋拆迁队伍,我想马上组织一支机械队伍火速赶过去!”
“行,听你的!”董事们齐声回答。从这一刻起,他们和陈光标的心便与灾区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
“好,现在开会专门研究如何抽调机械到灾区。另外,我们是志愿者队伍,不能给灾区及当地政府添任何麻烦,所有后勤保障全得由我们自己解决……”董事长陈光标,此时成为一支抗震救灾突击队的总指挥。会议随即决定:把原本准备调往北京执行商务拆迁任务的28台挖掘机立即转调到灾区,同时又从正在施工的安徽建筑工地上调出32台推土机、挖掘机等,组成60辆机械设备的抢险救灾志愿队。为了保证战斗力,有经验的陈光标特意给每台设备配上两名熟练操作手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出发!”地震发生不到4个小时,陈光标率领的第一支民间救援机械队伍就从南京出发了,并在安徽合肥与另一路出发的32辆机械队伍会回,组成浩**的铁甲雄兵,火速奔赴灾区。
“同志们,汶川的这次大地震,使我们四川的父老乡亲们损失惨重,胡总书记已经作了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现在已经到了灾区。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足马力赶到灾区救人!现在,我领大家一起唱首歌——就唱‘团结就是力量’吧!”通过公司的无线电话,陈光标开始领唱这支节奏强劲的歌曲,作为志愿突击队的出征战歌。
陈光标是江苏红十字会副会长,为让车队在千里征途上畅通无阻,便及时向省红十字会作了报告,在他的车队上专门做了一个“红十字会抢救车队”牌子。这招真管用。60辆车队从南京出发,途经武汉、重庆,千里跋涉,一路绿灯。
“你们是到四川去的抗震救灾车队?!走走,放行——”所有关卡和收费站,几乎以同一种赞赏的目光为陈光标的车队放行。
具有丰富经验的陈光标为了让车队一抵达目的地就能迅速有效地投入抢险救灾,他从半道上改乘飞机,于13日中午先到达成都。然后马不停蹄地从朋友那里借了一辆小车,他先到了两所医院,在那里他看到了数不清的伤员……“了不得!了不得啊!”陈光标的心一阵一阵的痛,他知道灾情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请马上给我提20万现金!”在一个储蓄所,陈光标让银行职员从他卡上刷了一笔钱。然而背起装钱的包,直奔都江堰……
雨,哗哗地下个不停。此时从成都到都江堰的路上,尽是无家可归的灾民,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几乎都是双手空空、满脸恐惧地在艰难地往成都方向逃奔。有的衣服上留着血迹,有的在路边向人行乞要水喝。“家全塌了,啥也没有了。求求你给点吃的,等有钱了我再还你们……”陈光标看到一位花季少女伸着双手在向行人乞讨,鼻子直酸。
“小妹妹,拿着!”陈光标上前将两张百元的钱票给了那女孩。当他转过身去,发现已有一大帮人围着他,那一双双恐惧未定、可怜又无奈的眼睛看着他,让陈光标心头直难受——他知道他们都是刚刚从死里逃生的灾民。
“大家都有份,别着急。”陈光标庆幸自己从银行里及时提取现金的想法是对的。于是他开始向一路走来的那些需要帮助的灾民发钱……一直发了长长几里路。
“好人!”“大好人!”这是四川灾民第一天认识陈光标,尽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却记住了他的长相——平头、胖乎乎的,一脸憨厚。
到了都江堰,到了聚源中学坍塌的现场,看到一排排从瓦砾里扒出来的学生尸体和家长们哭天喊地的悲惨场面,陈光标跟着大哭起来,哭得两眼肿肿的,仿佛像是自己失去了亲人一般。
“你们给我想尽一切办法,火速往这边赶!越快越好!”陈光标离开都江堰,又向灾情严重的绵阳、什邡方向前进,他要探明灾情,以便让自己的机械队伍更有效的展开抢救。一路上,陈光标用手机不停地催促正在赶路的自己的那支救援车队快速前进,自己则在巡视和观察沿途的灾情:太严重了,到处是倒塌的楼房,消失的乡镇,特别是整栋大楼坍塌的学校……
14日凌晨4点左右,陈光标到达什邡和附近的几个镇,这里的灾情比都江堰要严重。7点左右,他驾车向北川飞奔。然而到了安县的安昌镇后,再也无法前行。巨大的山石,早已将公路阻塞,不时还能听和看到从山坡上滚下飞石砸在路上……
“进不得,进不得了,千万别往里走了!”从北川方向走出来的逃生者惊恐地告诉陈光标:“里面的路塌了,城埋了,进不去!”
“死伤的人多不多啊?”
“你就别问了呀!哇——”
一个中午妇女当胸打了陈光标一拳,然而突然疯了似的奔跑起来,她的腿上不停地甩着鲜血……陈光标的眼泪又一次浸湿了衣襟。
“张宏德,你们现在到什么位置了?什么,已经出重庆了!好,注意安全,全速前进!”陈光标一边抹着脸上的泪水,一边继续在遥控指挥着车队:“这边的情况非常严峻。注意听我的指挥:你们到达成都后,往都江堰开15台挖掘机,在什邡留10台,绵阳留5台,其余的全部到北川……听明白了没有?这几个地方都十分紧急!汶川那边我们一下进不去。所以先到情况最严重的北川,那里的县城被崩裂的山体全埋了,路又被堵死。总理都急坏了!我们必须发挥机械队伍的优势,帮助部队和其他抢救队伍快速清除山路上的阻塞。你们到了马上通知我!”
14日傍晚6点,陈光标的挖掘机车队到达聚源中学。同时达到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以及正靠双手及木棍、铁撬等轻便工具在现场抢救的群众见了陈光标的挖掘机,无比激动。“太好了!有挖掘机和吊车,就能把压在孩子身上的楼板搬开了!”
45分钟后,当陈光标的6号机械手轻轻移动起一块断残的楼板,几位解放军官兵迅速俯身将一位浑身是血的女学生从废墟里托起时,全场一片欢呼:“还活着!活着——”
陈光标一听,热泪夺眶而出。但他丝毫没有时间去庆贺这一胜利。这个学校的废墟里还有无数孩子,其他地方倒塌的学校和民居楼里,还有更多更多的生命急需有人去救!
“宏德,你们继续在此抢救。我上北川!”陈光标用拳头向都江堰“战区”的爱将挥了挥,然而驱车直奔仍与外界阻隔的北川……这一夜,陈光标没合一眼。他指挥的30辆大型机械化车队,一路为几千名向北川进发的解放军官兵和部队车队扫石开路。
那是争分夺秒的战斗。那是生与死的搏杀。在余震不断,飞石随时可能从天而降的山道上,陈光标一手拿着喇叭,一手不停地指挥自己的机械队伍搬石开路。他随行率领的“炮头机”此刻发挥了超常作用,将一块块拦在部队和抢救人员面前的巨石凿碎,再由后面的挖掘机推走,使得道路畅通。每掀掉一块巨石、凿开一段道路,抢救的队伍不由欢呼和急行军一程。而这个时候,成百成千的救援部队、公安干警和医生及志愿者往里走,又有成百上千的灾民们则从山里往外走,造成狭窄的山路常常拥堵,通行十分缓慢。缓慢的结果,一是耽误救援,二是在山体旁的部队和行人又面临随时可能的余震与山体滑坡的袭击。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候,陈光标便义务当起了“交通总管”。他不顾个人安危,不停地穿梭在各种车辆和滚石之间指挥着来往的人流与车流,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首长好!首长辛苦了!”官兵们这样向他招呼。
“救命恩人!谢谢你了!我们一辈子忘不了你!”逃生的灾民们这样感激他。
通向北川的路终于在陈光标的“铁军”和其他抢险友军的一路拼杀下打通了!
在北川中学的抢救现场,陈光标整整战斗了15个小时,亲手救出当时还活着的学生11名,背出遇难者尸体达40多具。
“陈总,县城内的情况还要惨烈得多!您是拆迁专家,救援楼板下的被埋群众有经验,想请您带部分机械队伍立即开进北川县城去。”16日,解放军某部首长前来向陈光标求援。
“没说的。就出发!”陈光标马上在现场吩咐自己的机械队伍留一部分在北川中学现场继续帮助搜救和清理工作,自己则率13辆挖掘机和吊车直奔北川县城。
北川中学与县城约相距两公里。这段路程几乎全被崩裂的山体掩埋,巨大的滚石封死了进城的道路。为了保证后续的救援队伍和大型机械设备能进得去,陈光标指挥他的“铁军”整整清理了一天一夜,终于将通往北川县城的“生命线”彻底地打通了。
站在县城脚下,陈光标的眼泪哗哗地流:这里已被夷为平地,到处是山体掩埋的废墟,而且现场的死尸味与各种消毒水味混杂在一起,整个城内的空气和环境十分恶劣……他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了,因为他看了看现场,除了几千名解放军官兵和一部分群众外,所有的救援队伍里还没有一支专业抢救机械队伍,于是立即下定决心:必须发挥机械优势,争取尽可能地抢救生还者。
“有人吗?”
“这里还有人吗?”
陈光标冲到一个又一个废墟堆里,用他那只救命的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寻觅着可能还活着的生命。
此刻离大震的5月12日已经数天了,一般性的搜索很难发现生还者。陈光标凭着他的经验,专门在那些倒塌的断墙残壁的裂缝间寻找。果不其然,又一个微弱的“救命”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
“这里有活人!吊车快过来!”这样的时刻,陈光标就会兴奋异常。
在一堆废墟里,陈光标听到深埋在楼板下的是位女同志。他便立即调来吊车,同时指挥几位解放军战士,与他一起轻手轻脚地撬开阻碍物——那时需要格外的小心,不说随时发生的余震,单凭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救人,就得有专业本领。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抢救,被埋近100小时的37岁的北川茶厂女工尚翠兰成功得救了!这位幸运的女职工,她在大震时躲到了床底下,陈光标救她出来时,身上竟然没有一点伤。被救的那一刻,将其抱出废墟的陈光标给她连喂了三口矿泉水。不想尚翠兰猛地抢过矿泉水瓶,要自己喝个痛快。陈光标连忙一把夺过来,说你现在不能这样喝,要不胃就可能坏了。尚翠兰明白地点点头,苍白的脸朝陈光标感激地笑了笑。
“看到这生命的灿烂一笑,我感到无比幸福。”陈光标事后对我这样说。
也许这里的滑坡、泥石流太多,也许是挖掘现场缺少专业技术。从都江堰到通往地震中心——汶川映秀镇的公路,在18日前,一直处在无法让大部队通过的时瘫痪、时半瘫痪的状态,这让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十分着急。当时在映秀镇仍停留着近万名被困灾民和伤员,周边的许多乡村还处在与外界的隔绝之中。于是总指挥部得知陈光标的这支专业志愿机械队伍在前期的抗震救灾中屡建战功,便请他从北川抢救现场抽调部分机械设备,支援映秀镇。
“我们是从都江堰市的虹口镇向汶川的映秀镇进发的。这一段山路,山体滑坡极其严重,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车辆被压在大石头底下,还有不少驾驶员的尸体仍在车上没搬走。而在我们之前,一些开路先锋的挖掘施工队伍也有非常严重的伤亡。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可总指挥部下达了死命令,必须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打通这条生命通道。当时映秀镇除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困在里面,还有五六千名参加救援的解放军官兵和各路干部群众,他们每天都得有后勤供应才能活下去和坚持战斗。同时防止疫情也到了关键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指挥自己的人马立即投入开凿挖路的战斗,虽然我们是志愿队,但在施工现场,我们一点也不比其他施工队干劲小。凭着经验,我们负责的那些路段挖掘得又快又好。通过连续48小时左右的苦战,我们的队伍先期到达映秀镇。当军委领导郭伯雄等首长带着队伍通过我们在岷江江边铺设的一条新路时,他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夸我们“非常了不起,非常专业!”陈光标讲起这段经历,很是自豪,他说作为一个民间救援队,能够与大部队并肩作战,参与救援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大战役,并在其中发挥特殊作用,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陈光标理当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感到骄傲。他到达映秀镇后,一方面协助前线指挥部迅速投入清理废墟和掩埋尸体的工作,同时为在场的救援及医疗队平整战地医院地址、开辟后勤保证供应基地的停车场、运送伤员的直升机坪等等艰巨性工作。“只要哪里用得着,他就带着机械队伍往哪里冲,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抗震救灾突击队。”成都军区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当着我的面直夸陈光标。
第二天,我正在距唐家山堰塞湖不远的擂鼓镇采访,这一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突然从我们的头顶响起“隆隆”的声音,抬头一看,是红色的大型直升飞机正吊着挖掘机向唐家山堰塞湖方向飞去。那几日,前线特别紧张,人们都知道如果不及时将大型挖掘机械运至唐家山,一场比地震更可怕的堰塞湖水泄泻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正在此时,我的手机响了。
“作家,我现在已经到唐家山堰塞湖坝上啦。我和公司的三台挖掘机将参加这里的战斗……你听得到吗?”是陈光标来电!
哈哈,他太神奇了!“祝你成功!祝你再建奇迹——!”在隆隆轰鸣的飞机下,我们对着手机、对着大山、对着飞鹰、对着整个灾区大声喊着,并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向正在英勇无私地为灾区人民施爱的陈光标致敬!
这就是陈光标!英勇无畏的施爱者和慈善家!
“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作为企业家出身的慈善家,陈光标也有自己的苦处。他称他做拆迁生意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环保拆迁公司,建筑垃圾能够完全再利用,但即便如此,该企业所做的项目中极少有直接拿到手的,95%的项目要由别的公司转包过来,这其中就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使他拿不到第一手的工程。
另一方面陈光标还有一个苦处:他坦言,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找他主动要求捐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平均每天都能收到700封以上的信。陈光标说自己曾受过骗,如今也学“聪明”了,会对求助者进行“甄别”,“我有个班子,四五个人专门筛选来信”。
还有一个更让陈光标痛苦的,就是当他将自己的企业利润一半以上捐献出去后,许多同样是企业家甚至比他生意做得更大、赚的钱更多的人心里不那么舒服了:你陈光标把一半以上的利润捐出去了,我们以后咋再捐款呢?企业以后咋再过日子呢?
“这是一个财富观的问题。”对此,陈光标平静地说,“我对财富看得非常淡,多赚就多捐点,少赚就少捐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有要求别人一定如何做。我只负责做自己的事。”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要舆论引导,更要实践参与。从慈善实践者到慈善推动者,“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陈光标以自身的慈善之举,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事业中,很多人开始将好善乐施当成人生信条,将慈善事业纳入企业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这正是中国公益慈善阵营日益壮大的可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