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紧密结合 ——写在《讲话》发表45周年(1 / 1)

苏 执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走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已是11个年头的今天,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端正社会主义文艺的航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的。

《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宝库,把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以文艺必须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紧密结合的思想,围绕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这个中心,深刻地、科学地阐明了文艺的源和流,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特别是文艺工作者要解决立场和立足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艺,都是在《讲话》指引下蓬勃发展的。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和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相濡以沫,创作出大批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真正表现工农兵思想感情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其中不少优秀作品,至今仍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当时作为国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庆,《讲话》发表12年之后,由延安解放社印行的《讲话》全文就曾在进步文艺界中流传。《讲话》和当时能够见到的解放区文艺作品,使国统区进步文艺工作者耳目为之一新,从中受到莫大启示而心向往之。1946年,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组织重庆文协一些人包括老作家艾芜、聂绀弩、孟超等同志秘密学习《讲话》,大家反复阅读,认真讨论,无不感到它为我国革命文艺开辟了光辉灿烂的前程,精神境界豁然开朗。国统区民主运动中出现的《跌倒算什么》《你这个坏东西》《茶馆小调》这些革命歌曲和育才学校的秧歌舞,应该说是《讲话》精神在国统区产生巨大影响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受到不小挫折,但只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难看出这个时期取得的一切成就,同样是和《讲话》的指导思想以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方针分不开的。

新的历史时期,依据《讲话》的基本观点和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所制定的新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是《讲话》精神的坚持和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工农兵服务一脉相承。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辞》中所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则高度地生动地概括了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祝辞》明确地提出了文学艺术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品的社会效果,以及文艺的多样化要求。《祝辞》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正确地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他指出,不继续提文艺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有极为广阔的天地,对具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能给予人民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作品,都应受到欢迎。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深刻地反映当前这场伟大历史性变革的作品,强烈地表达人民情绪和愿望的作品,都应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我们的文艺评论则应为这样的作品鸣锣开道。对于盲目推崇西方,排斥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热衷于“表现自我”,以至脱离政治、脱离群众的创作倾向,则应开展必要的批评和引导。

当前,我们要在认真总结《讲话》发表以后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文艺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讲话》的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我以为,在我们头脑中有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这样一个观念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衡量是非得失的尺度,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讲话》的基本原则,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谈不上文艺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而要做到两者的紧密结合,就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当前文艺领域内关于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新的民族文化的创造等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能坚持改革、开放、搞活,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原载《重庆日报》1987年5月29日

王觉出席文艺活动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