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得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正式宣战消息的重庆中华民国政府发表了以林森主席署名的《对日宣战书》。蒋介石同日在重庆会见了苏联大使潘友新、美国大使高斯、英国大使卡尔,就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产生的国际形势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当即向他们各授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建议中、美、英、澳、荷兰、新西兰等国家应立即建立军事同盟,以一致对抗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各同盟国与轴心国决不单独订立媾和条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三国大使的赞同。
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夫妇在缅甸梅苗
正在重庆的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蒋介石的努力做了汇报并要求将中、美、英、荷、澳5国拟采取的联合军事行动的初步谈判地点安排在重庆,很快罗斯福回电马格鲁德并电请蒋介石在重庆主持5国联合军事会议。
12月20日,5国军事代表齐集重庆,经过协商,由中方军令部长徐永昌拟出了5国协同作战总方略。拟在1942年7月,以美国海空军和中国陆军为主攻,英国海空军、苏联陆军为助攻,先消灭日方空军,取得制空权,然后再对日本本土及中国东南地区,以外线作战攻势向日本帝国实行合击。
几乎是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重要会议,会后发表了《联合宣言》,所有同盟国都在这个宣言上签了字。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4国表示,对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首相签署的名为《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所载宗旨与原则及共同纲领表示赞同。其主要内容为各国应动员本国的一切资源与敌国展开军事斗争;各国保证与所有签字国进行合作,决不单独与法西斯任何一国媾和。
史迪威将军在缅甸与蒋介石夫妇的合影
会上还决定建立同盟国中国战区,以管辖中国、越南、泰国的对日作战。经罗斯福总统的推荐,征得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同意,决定由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担任这一战区的统帅。建立统一整个东南亚各国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东南亚战区,由英国的韦维尔担任这一战区的统帅。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征询他对这一决定的意见时,蒋介石回电欣然接受这一安排。同时蒋介石通过正在美国争取美国援助的宋子文,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委派一位美国高级将领来中国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的要求,其目的是想要一位对中国国情毫无了解而又能向美国要来物资和装备的大人物。罗斯福总统是想通过对中国的援助不断深化对中国的影响,而派出一名美国将军正好符合这一意图。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期间在加尔各答拜访了印度人民领袖甘地及尼赫鲁,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会谈
罗斯福将挑选一位美国将军到中国去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的工作交给了陆军部,这事让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费了不少劲儿。
马歇尔曾向史迪威征询过人选问题,史迪威这时正在埋头参与制定美国出兵北非的“体育家行动计划”,他向马歇尔推荐了在头年秋季全军大演习中被自己打败过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官休·阿洛伊修斯·德鲁姆中将。
当德鲁姆知道自己几乎不带什么部队去中国时他表示了完全拒绝的态度。就在德鲁姆中将拒绝这一使命的同时,史汀生和马歇尔不约而同地把命运之手指向了史迪威。史迪威先后四次去中国,在中国工作和学习长达十年时间,既没有汉语语言障碍,又在中国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同时他是一位难得的研究中国军事、政治、外交、历史问题的专家,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的军事将领。
蒋介石夫妇与甘地、尼赫鲁
抗战中的重庆市区,长江中的珊瑚坝飞机跑道隐约可见
1942年1月14日,陆军部长史汀生在自己的寓所召见了史迪威,向他征求派他去中国的意见,史迪威一方面很不情愿放弃带兵征战北非打击德寇建功立业的机会,另一方面长官对他的属意又不便推辞。他向史汀生部长询问了前去的任务和职权。史汀生告诉他,他的主要职责是美国援华物资的分配人和监管人,中国与英国在滇缅公路关系上的协调人;美国总统在中国的全权代表人;中美军事行动的协调人;美国在华军队的领导人;美国中缅印战区的司令官;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
尼赫鲁(左一)及女儿们与身着印度妇女装束的宋美龄(一排左四)合影留念
1月16日,史汀生和马歇尔共同召见了他,再一次将他前往中国的职责和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将其写入了备忘录,同时决定将史迪威的军衔由陆军少将晋升为陆军中将,以提高他在履行职责中的地位。
史迪威很快就组建起一个精悍的参谋班子,开始就中国问题进行研究和制定计划。他与来美国的英军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进行了会谈,他发现了英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至今没有让中国的两个军进入缅甸。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的协定,在缅甸发生遭受日军进攻危险的时候,中国应派出军队协同英军加强缅甸防务。因为此时,饭田祥二郎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正在泰国边境集结重兵,有向缅甸发动进攻的迹象,而缅甸仰光是中国通向外界,接受美国物资援助的唯一入海通道,可以看作是中国抗战的一条生命线。在此之前曾多次发生英国人侵占美国援华物资的情况,美国也多次进行过这方面的协调。英国人将缅甸看作是自己的殖民地,不愿意看到任何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力量进入缅甸,对自己的权力形成挑战。这种矛盾将是史迪威以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蒋介石夫妇在缅甸
2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接见了将要去中国履职的史迪威将军,罗斯福总统似乎对史迪威去中国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指示,一通大话、空话让史迪威有点难以适应。当史迪威问及总统有什么信件需要他直接转给蒋介石时,罗斯福说:“告诉他,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复全部失地。”他向史迪威明确表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最好不要到美国来,无论是应某些组织的邀请还是以其他名义。因为那太像妇女俱乐部的演讲旅行了。随后总统的顾问霍普金斯也就一些细节和史迪威进行了会谈。
史迪威还未到中国履职,就发生了陈纳德不愿意在比赛尔(美国驻印度第十航空队司令官)的领导下共事的风波,中国的蒋介石、宋美龄也在向美国施加影响。曾前往中国的美国特使柯里和空军司令阿诺德找到史迪威商议此事,最后史迪威还是坚持比赛尔应该排在陈纳德之前,但由此史迪威从内心里对陈纳德产生了不太满意的印象。
2月11日史迪威一行开始了他前往中国的漫长历程,他和他的参谋班子乘坐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由纽约飞往迈阿密,再途经巴西飞到非洲,然后由非洲到印度的途中经过卡诺、迈杜古里、法舍尔、喀土穆、开罗、巴格达,飞越海湾地区到达卡拉奇,于2月25日到达新德里。一路上没有航空公司的餐厅和旅馆,没有像样的膳宿条件,可以想象这半个月空中旅途的条件是何等的简陋。就在史迪威作十五天环球旅行的时候,东南亚战局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离开迈阿密的当天,英国人统治下的新加坡连同那里的6000名英军向日军无条件地投降了,他踏上印度土地的当天就得知马来西亚被日军攻陷,英国人构筑的马来西亚——印度防线失守了。
史迪威到达印度时,正赶上蒋介石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蒋介石和夫人在印度拜访了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等,蒋介石似乎想说服甘地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对同盟国成员的英国采取合作的态度,结果反而让甘地给蒋介石上了一课。甘地认为在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平等,和中国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平等可言,否则为什么至今不让中国人参加他们的会议。
史迪威没有选择在印度与蒋介石会面,而是在3月3日,选择了在缅甸北部的腊戍作第一次见面,当时蒋介石由印度飞返国内,在腊戍的波特酒店召见第五军第六军的高级军官,对他们进行训话。当晚7点,史迪威一行由加尔各答飞抵腊戍,史迪威前往波特酒店正逢蒋介石在向军官们训话,军官们聚精会神,十分安静,他没有推门进去,而是等到蒋介石训完话之后,才与其见面,他受到了蒋介石和自己的老熟人商震的热烈欢迎。
1938年12月的最后的日子里,史迪威以美国陆军上校武官的身份,在重庆受到了刚刚参加完南岳军事会议飞抵此地的蒋介石十分友好的、15分钟的接见,才仅仅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史迪威就以美国陆军中将的身份在这里出现,这让蒋介石不得不刮目相看。
腊戍此时已经处于战时状态,从云南进入缅甸的中国军队住满了此地,第五军的200师正由这里换乘火车开赴南缅,腊戍的缅甸群众和中国华侨对开进的中国军队报以欢呼。
史迪威在腊戍仅停留了一个小时,又经过两个小时的夜间飞行到达昆明,当晚住在农学院陈纳德飞虎队的驻地,史迪威留宿于陈纳德的房间里。第二天,史迪威在机场等到了从外地归来的陈纳德,两人进行了友好的谈话,飞虎队的飞行员的精神状态给史迪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他们的最初接触看,没有产生那种足以影响以后两人关系的矛盾和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