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他们进入离川陕边境约40华里,大巴山北麓,米仓山脚下的陕南边境小城镇巴县境内。
当他们看到山下出现袅袅炊烟时,有熟悉本地情况的战士说,那是镇巴县境内一个小镇。徐永仕叫队伍停止前进。
他告诉文强,此地盘踞着一支土匪队伍,匪首陈德三,破落地主出身,自称是“李闯王”投胎,迷惑农民,占地为王,与官府作对,自封为团长,手下有近千人,在陕西镇巴、西乡等县境内为患多年。军阀当局对之无可奈何。
徐永仕曾在吴会治率第一支队去陕南后,为补充兵力,奉李家俊之命到邻近几县边境争取和收编小股土匪及地主武装,前后收编了几支人马共200多人。其中有的还在与军阀作战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因此徐永仕对与土匪打交道也有一些经验。
这时,他同文强商量,由他先行下山,找陈德三谈判“入伙”,“勉从虎穴暂栖身”,以便伤病员得到治疗和休息,同时打听吴会治、戴重两部人马的下落,再作下一步打算。
徐永仕上午下山后,文强在山上布置警戒,随时准备应付不测。
左等右盼,直到夜幕降临,才见到徐永仕带去的一个卫士打着火把回来。他告诉文强,徐永仕已见到陈德三,谈得颇为相投,今晚陈德三正在设宴款待徐永仕。徐永仕怕文强着急,先派人回来告之,明早再将详情报来。
第二天上午,徐永仕的信送来了,他与陈德三已经谈妥,两支队伍合伙,他们的给养由陈德三解决,在离镇20华里的地方驻扎。徐永仕还提出拜陈德三为大哥,与之结为桃园之义。他对自己这支队伍作了一番吹嘘,谎称在四川还有1000人的队伍,随时可以拉过来,接受陈德三的节制。
原来,陈德三匪部本来盘踞在镇巴县,另一股土匪王三春部人多势众,将陈德三赶出了镇巴县城,陈德三正急欲扩充实力,以便与王三春等土匪抗争。见这支来自四川万源的“徐大哥”的人马经过战火,又有武器,因而十分欣喜。
于是,文强随卫士下山到了镇上,见了陈德三。
陈德三是中等个子,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匪首模样,倒像个小学教员,白面书生的样子。言谈举止还颇有些文雅。
徐永仕称文强是他的书记官,是湖南大学的高材生,后来又在重庆大学专攻财经之学,是大有前途的青年。文强没料到徐永仕会这样不着边际地吹嘘,但已不好否认,只得也跟着假吹两句。
当晚,他们按江湖规矩,在院坝里对月盟誓,拜陈德三为大哥,徐永仕、文强分别为老二、老三。陈德三带领他们念了自拟的誓词:
“永结金兰,同生共死,共图大业,义重云天。”
结拜仪式后。文强仿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模式,给陈德三分析了一通天下大势。陈德三听后大喜。
为了考察文强的文才,陈德三又叫他当即写一篇《安民告示》。文强挥笔而就。陈德三读后,赞不绝口,毫不掩饰地说比他那位秀才师爷写得好。弄得在一旁的秀才师爷十分尴尬。
那位秀才师爷长得横眉怒目,且有一眼失明,形象比陈德三更像匪首。文强心中暗想,对此人要多加小心。
陈德三在宴席间得意地吹嘘,有了徐、李二人入伙,就如同当年李闯王得到了牛金星、宋献策,为他在乱世称雄增添了羽翼。文强注意到那位秀才师爷满脸的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