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注重细节,从容应对(1 / 1)

天地之中 杨东明 2239 字 1个月前

郭旃先生陪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到登封检查申遗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申遗项目最后验收评估做先期准备。郭旃先生在全面视察了8处11项申遗地之后,作出了如下结论:

文本编制也好,文物保护也好,环境整治也好,这些最难的关口我们已经过去了。我们实实在在地做了那么多工作,应该说目前我们的现状基本上可以从容应对国际考察。我们要有信心,要不卑不亢地接受验收考察。

要做到从容应对,首先必须弄清国际专家的个人情况和考察目的、考察范围,并且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全局和细节都要了然于胸,有备而动。

郭旃先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即将来华评估验收的国际专家的个人情况做了研究分析。这位专家拉姆齐女士,年龄有50多岁。她的身份是澳大利亚环境保护部遗产处高级保护师。她长期从事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郭旃先生特意查阅了这位国际专家的一些学术专著,发现她关注的方向主要是世界名山的景观。可以推测,这位国际专家到嵩山评估验收,很可能会问及嵩山的一些情况。比如问到嵩山的神山性质、神山的景观、嵩山的区域到底有多大等等问题。负责解答的人应该这样回答她:嵩山的区域还涉及巩义、偃师这些不同的市辖区,所以登封此次申遗的项目选择了历史建筑群而没有选山,但是这些历史建筑群与嵩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郭旃先生除了研究即将来登封考察评估的专家拉姆齐女士的个人情况之外,还特意研究分析了许多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部的文件。ICOMOS总部要求经它派出的每一位考察专家都要于当年10月底提交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郾遗产的保存情况;2?郾遗产的特点即比较性研究;3?郾对文化遗产的分析;4?郾报告专家所看到的遗产范围和缓冲区,这些边界划得是否合理,是否够用。

最后,ICOMOS总部还会通过这位专家的报告记录来考察专家本人考察评估工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所以,专家的报告还要记录什么时间到了什么地方、参加了什么会议、会见了哪些主管部门的什么人等等。

针对即将到来的国际专家的个人情况、专家的工作内容以及ICOMOS总部对考察报告的要求,郭旃先生对迎检预案做出了通盘考虑和详细的建议:

其一,接待评估考察的时间预期。考察时间为2008年9月12日到达北京,9月13日、9月14日在登封考察评估,9月15日参观河南省博物馆。9月15日离开。时间紧凑而足够,防止斜生枝蔓,造成意外。

其二,国际考察的目的和重点。国际考察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操作的,它是有章可循的,所以不必觉得太神秘。

在考察当中如果对方提出一些过分的或者不符合考察目的的要求,我们都可以委婉地向她做出提醒。比如有的专家在可移动文物上要做文章,我们就提醒她:世界遗产考察是不包括可移动文物的。

如果她关注考察以外的东西,或者属于她专业上的兴趣,我们都可以给予满足。但是我们应该做出提示:我们会在考察任务上满足你。至于你感兴趣的其他方面,我们只是尽量予以照顾。

其三,国际考察的内容和禁忌。属于考察内容的东西,我们讲深讲透,不属于相关内容的东西,我们要一带而过。禁忌指的是不能用国内的办事规矩和习惯来套用国际事务。比如我们在内部的总结报告里可以讲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顶住了什么什么压力,拆迁了多少多少等等,但是这些东西你讲给国际专家听就非常不妥,这就是禁忌。我们只需要正面讲述这些遗产得到了妥善保护,有些险情得到了及时处理等等。

其四,关于遗产的真实性。真实性这个概念并不是说某文物百分之百都是原来的东西。历史的变迁和影响,必然造成古建筑群在结构上、格局上、规模上有所变化。因此,这个真实性指的是真实的历史沿革。比如这个古建筑物是元代的建筑,但是这个台阶、这个梁架、这些瓦,什么年代换修过,这堵山墙什么年代倒塌什么时候重修了等等。

国际专家的考察评估尤其关注遗产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必须对每一处遗产的格局、它的建筑物、它的历史沿革,包括每次维修的记录,都要解说得清楚无误。

其五,关于遗产的完整性。要向国际专家讲解清楚,嵩山历史建筑群各个申遗项目的完整性不存在问题。有些项目即使规模有所缩小,但是它的基本格局、它的文化形态是完整的。观星台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中岳庙是一个完整的道观,少林寺虽然比原来的范围缩小了,但它保留着基本的完整的寺庙格局。汉三阙与山体和其他建筑物的对应关系,它们之间所形成的整体格局,也充分说明汉三阙在完整性上没有问题。

其六,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的核心。这群历史建筑物又有道教,又有佛教,又有书院,又有观星台,它们怎么能凑到一块,成为一个世界遗产的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向专家讲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和宇宙观,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嵩山这里又被认为是中心的中心,所以在此观星测天,所以历代帝王来此封禅,所以各个宗教派别在此集中。“天地之中”,这个宇宙观和文化观,就是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的核心。

其七,关于保护管理状况。这也是国际专家考察的重点。她会询问保护区的边际在哪里?缓冲区的边际在哪里?现在哪些机构在使用这些建筑?这些机构怎么协调?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法规和法规间的协调关系讲清楚。

其八,当地政府和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态度。国际专家在考察时会感受和评估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公众如何对待遗产,她会随时随地要求采访相关者和群众。将来旅游发展了,旅游的效益怎么分配?是政府全部拿走还是分给了村民?这些她都会特别关注。

其九,旅游带给文化遗产的压力。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旅游协会每年都要召开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遗产与旅游并不互相排斥,但是过度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会带来压力,造成损害。国际专家会了解我们是如何管理旅游的,游客人数过多怎么办?观星台是不是随便多少游客都可以上?少林寺殿堂里的壁画是不是可以触摸、可以照相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讲清楚对此类问题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其十,防灾、安保和监测。国际专家在考察评估的时候,防灾、安保和监测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应该向专家说明遗产的防洪防火等各种措施。她会看一看我们安全监控中心,检查遗产的安全保卫问题。

再一个就是监测技术,她会了解遗产有没有科学的、定性定量的监测。比如石碑的风化程度、大气质量的标准等等。

其十一,关于文献档案。文献和档案是遗产真实性的有力佐证,除了常规的历史文献、图纸、图片之外,还包括能够作为重要佐证的可移动文物。需要准备的还有遗产的监测记录、法规、规划,有关历史沿革资料等等,这些都应该尽可能地详尽。

郭旃先生在业务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之后,又对国际专家考察评估时的生活接待做出了建议。郭旃先生特意察看了登封方面为国际专家预做安排的房间,他认为标准不必太高太过,只需安全、卫生、便利即可。超豪华的食宿和超规格的馈赠常常会适得其反。

这些专家一般都来过中国,从来没有享受过超豪华的待遇。有的人离开之后会笑你,在考察报告里写上一笔,说他在中国“受到了总统般的待遇,感谢缔约国政府的热情和友谊”。至于后边的考察评估,他该怎么写仍旧怎么写,并不会心慈手软。

如何排定国际专家考察的线路和次序,这里面很有讲究,很有技巧。郭旃先生曾经多次为国内的申遗项目安排考察的线路和次序,拥有丰富的经验。嵩山历史建筑群情况比较特殊,它分为8处11项申遗地,如何设计考察的线路和次序,是一件颇费心思的事。

郭旃先生采用的一般方法是从低潮到**,先看一般的,然后越看越好,专家的兴致也越来越高。像嵩山历史建筑群这种多处遗产,郭旃先生考虑的则是回旋有致,**迭起,让精彩的场景不断地冲击对方的视觉和情感。

郭旃先生设计出了一个考察线路的大框架,随后将依此框架加以细化。

此框架拟请国际专家先去太室阙、中岳庙,在那里开讲“天地之中”,讲神山、圣山,讲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接下来是启母阙和观星台,深邃古奧,引人入胜。随后再去少室阙和会善寺,看石阙上古朴的浮雕,讲殿檐下木建筑结构的斗栱。嵩阳书院是另一种环境和氛围,国学标本,博大精深。嵩岳寺让她看的是中国的塔文化,此塔在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将会使她震撼。最后的**收在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给她讲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和历史,禅宗的发源,少林功夫的真谛……相信这样的安排会让她感到充实而精彩。

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郭旃先生都认为在国际专家考察评估的时候,有两个业务角色至关重要。第一个角色是“全程专业讲解”,第二个角色是“全程专家翻译”。

“全程专业讲解”,就是在国际专家考察的全程,8处11项申遗地的全部有关文物遗产专业方面的问题,都由此人讲解。国际专家考察的时候,最忌人多嘴杂,你开口是一种说法,他开口是另一种说法,让国际专家听了如坠雾中,懵懂难明。所以,这“全程专业讲解”只能选定一人。

毫无疑问,此人必须专业知识丰富,对历史建筑群的来龙去脉烂熟于心。万一讲砸了,就会“一票否决”,坏了大事。

掂量来掂量去,这个角色最后选定了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

“全程专家翻译”,就是在国际专家考察的全程,8处11项申遗地全部有关文物遗产专业方面的问题,由宫嵩涛作出讲解之后,再由此人翻译成英语。而国际专家的疑问,也将由此人翻译成中文,让宫嵩涛作出解答。

能熟练地完成中英文翻译的人才很多,备选的对象中有几位外事部门的专业翻译。当面测试的时候,虽然他们的口语极为流利,但是拿起申遗文本,表述起来却十分吃力。这些外事翻译本身就对古建筑和古文物的词汇知之甚少,参与测试的外国人听了他们的翻译,更是一头雾水。

此时换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畅,虽然翻译中存在很多古建筑方面的专业术语,那些外国人却一听就明白了。

刘畅的学术专长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他曾经参加过国内多个项目的申遗工作。更何况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伊始,刘畅就直接参与了文本的编制,他对于嵩山历史建筑群非常熟悉。“全程专家翻译”这一重任,也就非刘畅莫属了。

就在国际专家拉姆齐要来登封的前几天,刘畅那边却突生意外。为了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国务院在各高校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参加援疆,名单上就有刘畅。刘畅动身的日子,恰好与拉姆齐考察评估的时间发生了重叠。

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反复沟通,向他们陈述刘畅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关键时刻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慎重考虑之后,破例允许刘畅推迟数日进疆。等国际专家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考察评估结束,立即赴疆报到。

登封有幸,一位称职的“全程专家翻译”就这样留了下来。刘畅教授陪同拉姆齐女士,在几天的时间里考察评估了登封的8处11项申遗地。有这位“全程专家翻译”的存在,一切都进行得那么圆满,那么顺利。

刘畅教授在支援了登封之后,即刻从新郑机场直飞新疆,又去支援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