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天子儿,隋室皇后弟,大唐宰相官(1 / 1)

01

大唐贞观年间的一天,唐太宗在宫廷宴请群臣。

当时的喝酒规矩和现在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要让德高望重的人先喝。一般的场合,先喝酒的往往都是长孙无忌或者是房玄龄,可是这一次,在场的大臣比较多,唐太宗也不好指定说让谁先喝,便道,谁觉得自己最尊贵,就自己站出来先喝。

长孙无忌看了看眼前的杯子,犹豫了一下,又抬头看了房玄龄一眼,只见房玄龄也迟疑地往自己这边看来。二人无语,都没有动。

突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说这杯酒只有我来喝,说完便要举杯。

大家一起看过去,这个人是萧瑀。

李世民说暂停一下,你这得有个说法啊!

萧瑀说,我是梁朝皇帝的儿子,隋朝皇后的弟弟,唐朝的高官左仆射,还是你李世民的亲家翁。

唐太宗拊掌大笑,妙啊,妙啊,这酒非你莫属!

虽然名号已有这么多,可萧瑀其实还少说了一句——他在凌烟阁的功臣榜上排名第九。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凌烟阁,多少人日思夜想都欲留名其上的地方!

李贺的《南园十三首》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萧瑀已然完成了多少男儿的梦想,但他对这些看得不是很重。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以至于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

萧瑀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死后的谥号风波。

中国古代的高等官员死后都有一个谥号,这也是历代官场中人毕生追求的重点之一。萧瑀死后,大臣们拟定的谥号是“肃”,有耿直庄重之意,唐太宗却不满意,改为“贞褊”二字。

贞,贞洁,洁净无瑕之意,是个好词。褊,却是狭隘的意思,肉眼可见的坏话。

为什么狭隘呢?

还是让我们看看他究竟都做了什么,才让李世民觉得他又贞又褊。

02

萧瑀是后梁孝明帝萧岿的第八子。皇帝的儿子,自然一出生就要封王,所以萧瑀刚刚出生就成了新安郡王。

八岁那年,他姐姐嫁入隋朝王室,给当时还是晋王的隋炀帝杨广做了妻子。隋文帝杨坚很看重这门亲事,因为萧家也是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庞大。

幼小的萧瑀跟着姐姐,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念他年纪小,对他多有照拂,平日里百般呵护,待他十六岁时,还把自己娘家的一个女孩嫁给了萧瑀。

这个女孩子也姓独孤,这个很重要,要知道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也是姓独孤的,弯弯绕绕,萧瑀和李家也成了一家人。

杨广为了扳倒太子杨勇,平时生活非常小心,虽然有姬妾多人,但为表家居简朴,只和萧妃一人共同居住。萧瑀打小与姐姐相依为命,和姐姐很亲近,也就因此和杨广接触得多了。

杨广继位之后,萧瑀也开始平步青云,从国务院办公厅的科员一路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中书侍郎)。当然,这是我们平常人的看法,萧瑀自己认为这都无所谓,毕竟他一出生就是新安郡王。中书侍郎之类的官职,可以让李白欣喜若狂,对于萧瑀来说却是不值一提。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一直想要打下辽东,并为此做了不少努力。

大业十一年,杨广亲自率军进攻高句丽,不料走到雁门关,突然被突厥的大队人马包围。

炀帝惊慌不已,还是萧瑀给他出主意。当初先帝为了与突厥和亲,在宗族里面选了义成公主嫁到了突厥,如今咱们可以联系一下她。还有就是要给大家吃定心丸,告诉大家咱们不去打高句丽了,这样人心就安定了。大家知道打败了突厥就可以回返,必然会拼命反击,以图早日回家团聚。

隋炀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照此去办。

果然,义成公主接到杨广的求助,便跟始毕可汗说北方有警报,于是突厥士兵迅速撤走了。

炀帝虚惊一场,又开始后悔打辽东的事情半途而废,加上萧瑀总是劝阻他伐辽东,让他开始怀疑萧瑀在出主意的时候夹带私货,于是迁怒萧瑀,贬他去河池当郡守。

河池郡这个地方一直都处在战乱之中。当时已经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了,河池境内的山贼有上万人。说是山贼,其实里面肯定裹挟了大量的饥民。

萧瑀使用计谋,消灭了山贼的首领,俘获了大量的俘虏,并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士兵,这为下一场真正的硬仗打下了基础。

当时陇西有一支起义军部队,为首的叫薛举,号西秦霸王,曾几次击败前去讨伐的隋军将领,再加上又有两万羌人前来依附,一时间锋芒毕露,直指长安。

薛举很快称帝,然后派儿子薛仁越率军进攻河池郡。萧瑀没有硬碰硬,再次运用谋略击败了薛仁越的部队,以至薛举的部队再也不敢来河池郡了。

第二年,薛举改为攻击唐军,进逼长安,在高墌城击溃了李世民,俘虏了李世民手下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当然,这是后话了。

03

在萧瑀击败薛仁越,刚刚安定下河池郡的时候,李渊也开始起兵称帝,很快从太原来到长安。他首先要面对的,也是河池郡。

李渊和萧瑀很熟,毕竟是亲戚,还曾同在隋朝为官,外出办公时经常会面叙家常。

李渊就给萧瑀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来吧,相信我,跟我干,大家一起喝酒吃肉。然后他把信交给李世民,叫他看着办。

李世民直接去了河池郡,来到萧瑀家,萧瑀和妻子独孤氏设家宴款待。李世民说,姑姑姑父,我爸这有一封信给你们。

萧瑀看了信,欣然接受,居然把河池郡所有资财、军队、土地全盘留给李世民,自己仅仅带妻子随从去了长安,面见李渊。

这不单单是一份大礼,更是一种托付和信任。李渊被感动了,封萧瑀为光禄大夫、宋国公,兼任户部尚书。

04

萧瑀的祖先是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这也导致萧瑀痴迷佛法,相信命运与因果。

他的命确实很好。投唐之后,他一直与李世民搭档,好像冥冥之中上天已经提前给他站好了队。

随着李世民东征西讨,他作为辅佐者,功劳越来越大,受到的信任越来越多,渐渐也成为李唐的左膀右臂。加上他在隋朝宫廷内多年的生活历练,在大唐帝国初建时期,许多制度、典籍、礼节、法度大家都不懂的情况下,他制定了许多规则制度。李渊常常把他请到家里,向他请教问题,还拉着他的手,称呼他为萧郎。

萧瑀过去作为皇后的弟弟,家宅连绵数里,豪华非常,不过在战乱之中都被其他人分了。如今萧瑀回来,李渊将家产统统还给了他,不料萧瑀转手就将这些东西全部给了宗族,自己只留一个祠堂,供自家人祭祀。

想来钱啊房子啊,对于萧瑀来说都是来来去去的身外之物,他怎么能看不穿呢?

然而,正是这份清高孤傲,视金钱官位如粪土的狷介,让他不能正常与人相处,或者说不被追名逐利的世人理解。

有一个人名叫封德彝,是隋朝的一个官员,最早跟着杨素,后来跟着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失败之后,又转投李唐。

封德彝下层出身,全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勤奋向上爬,这和萧瑀的生活经历恰恰相反。

比如隋朝杨素管基建的时候,有一次修建仁寿宫,规模宏大、装饰奢华。他本来是想讨好皇帝,没想到隋文帝看过之后大怒:你耗尽民力来装饰皇宫,是要让我与天下结怨啊!

杨素傻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惊恐之下就去找封德彝讨教补救的办法。

封德彝说,我听说一会儿皇后要来,你就回家好好睡觉,什么事情也不要做,明天保证没事。

次日,隋文帝召见杨素,杨素胆战心惊地去了,却看到皇后独孤迦罗也在皇帝身边。独孤皇后勉励了一下杨素,说,我俩老了,为了我俩舒服一些,你冒着风险修建这么好的宫殿,真是太体贴我们了。如此这般絮絮叨叨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就让他回去了,什么灾祸也没有发生。

杨素惊异地问封德彝原因,封德彝说,当我知道皇后要来,就替你放心了,你想,皇后是女的,凡女性必然喜欢奢华。皇帝虽然节俭,但是皇后高兴,那皇帝也就没啥话可说了。

封德彝投唐之后,也立了很多功劳。

一次突厥来犯,一边围住了太原,一边遣使请求和亲。许多人都说以和为主,要赶紧派人和亲,但封德彝说不可,突厥侵略我边境,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弱小,我们一旦轻易答应,他们接下来必然更会刁难,而且今年占了便宜,明年还会来。不如我们现在趁他们不防备,倾尽全力,狠狠打击突厥一次,再谈和亲的事情,这样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了。

高祖李渊十分赞同,完全照做,果然解决得很完满。

封德彝在唐廷步步高升,才能渐渐显露,让萧瑀也十分赞赏,一直大力推荐。

在玄武门之变中,萧瑀果断地站在了李世民一方。李世民登基之后,萧瑀任尚书左仆射,即大唐第一宰相。他立即向唐太宗推荐封德彝当右仆射,即第二宰相。

05

然而,这个封德彝品德并不好,他常常前脚和萧瑀商量好事情,后脚在面圣的时候临时变卦,让萧瑀自相矛盾,出乖露丑。

几次三番发生这样的事情,唐太宗觉得萧瑀变得越来越奇怪,加上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温彦博之类的平民知识分子纷纷进入朝堂,萧瑀的官二代身份没了优势,就逐渐失势了。

有这么大的委屈,却又无法说清楚,萧瑀感到十分悲凉。

然而这并不是让他最痛苦的事,他的心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隋炀帝的妻子,萧皇后。

自从隋朝灭亡,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之后,萧皇后带着一班皇族只得跟着宇文化及逃跑。不久窦建德消灭了宇文化及,萧皇后一班人被窦建德安置在武强县。

这时,隋文帝时期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听说了萧皇后和王族们的惨痛遭遇,便有心搭救颠沛流离的萧皇后及落难的皇族子弟。

义成公主出身隋朝宗室。隋文帝时期,杨坚为了安抚突厥,发展与突厥的友好关系,便在宗族之中选了一个女孩子,封为义成公主,远赴荒漠,嫁于当时的突厥之王——启民可汗。

数年之后,启民可汗去世,义成公主再嫁于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没几年始毕可汗也去世了,她只得继续嫁给始毕的弟弟处罗可汗。此时,义成公主得知萧皇后的事,便让处罗可汗帮忙,于是处罗可汗要求窦建德将萧皇后等人送到突厥来。

那个时期的各路军阀,像窦建德、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甚至李渊,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向突厥可汗称臣。而且隋朝毕竟已经灭亡,窦建德留着这帮人也没有用,就把他们护送到突厥,义成公主把他们安置在定襄。

后来萧瑀得知了姐姐在突厥的消息,就更加想念她,想与她见上一面。

06

在朝廷上,萧瑀本来就经常与封德彝争吵,之后一次朝会,他又与一个大臣陈叔达争吵起来,就连唐太宗上前劝架也拦不住二人,太宗大怒,将二人全部罢免。

萧瑀多年忙忙碌碌,从隋到唐,一直在为这个国家操劳,如今天下初安之际突遭罢相,这让原本就不大合群的他骤然孤寂起来。

心情落寞之下,萧瑀染上了重病。唐太宗得知,连忙去探望他,并写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太宗一直对萧瑀的功劳念念不忘,毕竟李唐刚刚起兵,萧瑀便举家跟随,奉献出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从来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要求什么。加上其背后有萧氏南方宗族势力的鼎力支持,他自小在隋朝皇室中的经营和历练,这些都是房玄龄、魏徵之类的平民知识分子无法望其项背的。

不久,唐太宗再次任命萧瑀为左仆射,他重新成为大唐第一宰相。但也是从这时开始,太宗逐渐让魏徵、房玄龄这些人进入权力中心,任命魏徵为左丞,房玄龄为中书令。

唐太宗的实力源自他自己的天策府,而天策府的实力派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局势稳定之后,提拔自己一系的人马逐渐走上台面,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但萧瑀对他们很严格,或者说,萧瑀对所有人都很严格,包括他自己。他对物质生活看得很淡,几乎完全不会在意金钱的多少,因为钱财对于一个一出生就被封王,一辈子都在皇宫里面生活的人来讲稀松平常,但是按这样的要求去对待房玄龄、魏徵之类的人,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毕竟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

大臣们一旦有一些恋财的举动,或者私下有些小动作,萧瑀就不能容忍,要求唐太宗处罚他们,这让太宗很恼火,只得不停地向萧瑀解释,你要体谅他们,你要容忍他们,他们是人,不是神,自然要吃饭,有私心。他还说,用人就要用其所长,忽略其短处,不能斤斤计较,否则将无可用之人。

不料没多久,经常参别人的萧瑀自己反而出事了。

当时,唐俭出使突厥,萧瑀长期思念姐姐,便写了一封家书让他带在身上,叫他到突厥之后给萧皇后。

唐俭出发之后,突然有人告发,说萧瑀私通突厥,这让唐太宗十分震惊——自己最信任的宰相居然与自己最危险的敌人联手,这对帝国来讲无疑是最恐怖的事情。

唐太宗召见萧瑀质问此事,萧瑀全部承认,太宗怒火中烧,立即罢免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慢慢调查,知道了真相,便又赦免了萧瑀,再一次让他担任左仆射。

这是萧瑀第三次担任大唐宰相了。

09

两年之后,李靖灭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带回了萧瑀的姐姐萧皇后,却杀了义成公主。

萧瑀十分气愤,上书弹劾李靖乱杀无辜,纵容士兵劫掠了突厥的府库、吞没了突厥许多金银财宝。但是唐太宗没有搭理他,反而赏赐了李靖,并任命李靖为右仆射。

不过,萧瑀终于可以常常见到自己的姐姐了,这让他开心许多。然而他自始至终都看不惯那一班平民知识分子,一直和他们发生抵牾,也因此一直让唐太宗烦恼。

此后萧瑀一次次被罢相,又一次次被任用。李世民总是因为被惹烦了就罢他的官,可在罢免他之后又想起他的种种优点,任何人都不曾拥有的、独特的优点——完全纯粹的无私,于是又不得不让他官复原职。

计萧瑀一生,总共六次罢相,最严重的是第六次,他直接被赶出京城。

让人惊异的是,唐太宗的《贬萧瑀手诏》被保留了下来。当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字时,顿时感觉仿佛穿越了一千五百年的时光:

朕闻物之顺也,虽异质而成功;事之违也,亦同形而罕用。是以舟浮楫举,可济千里之川;辕引轮停,不越一毫之地。故知动静相循易为务,曲直相反难为功,况乎站上下之宜,君臣之际者矣。

朕以无明于元首,期托德于股肱,思欲去伪归真,除浇反朴。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何则?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沙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鷇,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缪也?而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馀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辨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往前朕谓张亮云:“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乃端然自应,请先入道。朕即许之,寻复不用。一回一惑,在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扆之所。乖栋梁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

朕犹隐忍至今,瑀尚全无悛改。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藩,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

大意是说,君臣之间要互相配合才能像机器一样有效运转,不要太挑剔人家的毛病。佛教、道教不过都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不要过于迷信,而萧瑀这个人完全沉迷于佛教,就像他那个因为崇佛而亡国的祖先梁武帝萧衍。他居然继续在他祖先所犯的错误道路上前行,我怎么也拉不住他。我前几天还说,你既然这么信佛,干脆出家算了,他居然回答说要先入道。我对他忍了好多年,可他从来没有为我做出一丝一毫的改变,我也死了心。让他别天天在我面前晃悠让我烦心了,离开长安吧,我觉得他当个商州刺史还是不错的,但所有封号要一并摘除。

萧瑀从此成了一个平民。

这一次免职出京的动静比较大,他的姐姐萧皇后本来就年龄大了,还有病在身,得知这个消息,一下子没扛住,去世了。

姐姐的去世让萧瑀如雷轰顶,万念俱灰,身体也一下子垮了,再一次得了重病。

李世民听说后非常后悔,连忙召回萧瑀,恢复了他的爵位,还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又加“特进”。

那段时间李世民身体也不好,一直在玉华宫(皇帝避暑行宫)休养,就让人把萧瑀也接来,两个人有个伴,一起养病。

但萧瑀这一次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病情越来越重,终于还是在玉华宫去世了。李世民认为要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所以谥号“贞褊”。

不过就我而言,我看到的却是一个老头最后的倔强。什么顽固信佛?这是萧郎对自己贵族身份的最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