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1 / 1)

鲁迅画传 李文儒著 549 字 1个月前

为瞿秋白夫妇找好住处没几天,鲁迅又在附近看屋。1933年4月11日,全家迁入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鲁迅一生中的最后一处住所。搬迁的主要原因,是拉摩斯公寓房屋朝北,光线不佳,海婴又常患病,想改善一下环境。另外,“通缉令”尚未撤销,考虑到安全因素,鲁迅请内山完造出面,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租赁了这所住宅,日常事务如缴付房租、水电费、信件往来等,均由内山书店代力。后来海婴上学,要家长的名字,用的是“周裕斋”三个字。

大陆新村于1931年由大陆银行建造,共六排砖木结构三层楼房。每排围墙上都用中、英文刻着“大陆新村”字样。鲁迅居住的9号位于第一排倒数第二单元。西邻最末一户是白俄巡捕,东邻为日本人,门首挂一块写着“茶”字的大牌子。

铁门内有一丈见方的小花圃,植有桃树、紫荆、石榴。楼内底层,前为会客室,后为餐室。二楼前间为工作室兼卧室,靠南窗居中放一张写字台,上铺黑漆布,四角以图钉固定。鲁迅一生中最后的三年多宝贵时光,大部分在这张桌子前度过。二楼后间是储藏室,基本上是书、杂志、报纸的世界。三楼前间是楼内最好的房间,南面有小阳台,阳光空气充足,是海婴的居室,也是他的活动室。后间为客房,放置书橱、写字桌、单人床。瞿秋白、杨之华、冯雪峰、曹靖华、胡风等曾在这里避难或暂住。

鲁迅的寓所二楼工作室兼卧室

经常去鲁迅家里的女作家萧红说:“鲁迅先生家里,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时的藤椅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又是硬的。”鲁迅先生“写文章用的材料和来信都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左手边的桌角有一个带绿灯罩的台灯,那灯泡是横着装的,在上海那是极普通的台灯。”“鲁迅先生的文章,多半是从这台灯下写的。因为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多半是下半夜一两点起,天将明了休息。”

鲁迅初搬到这里时,楼前是一块空地,雨后蛙声大作,如在乡间。从楼上的窗户望去,看得见南面不远处的内山书店和内山寓所;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瞿秋白的亭子间所在的东照里。鲁迅住到这里后,了解到附近还有空房,便劝茅盾也搬过来住。不久,茅盾一家住进大陆新村第三排内。中国左翼文坛的三位核心人物结邻而居,相互来往方便多了。

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译《红心照耀中国》时摄

大陆新村地处殖民主义者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的“越界筑路”区域,被称作“半租界”地。鲁迅后期文章中称他的住所为“且介亭”,给后期三本杂文命名《且介亭杂文》,且是租的右半,介是界的下半,“且介亭”指的就是位于“半租界”地的大陆新村9号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