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1 / 1)

就在张謇为父丁忧的时候,那一年是1895年春,也正是会试大比之年,全国的应试举子们都纷纷赶往京城。这些举子们在京城里考完,等待放榜,突然传来了《马关条约》的消息,并很快得知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中国把台湾及辽东割让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都极为震惊,许多人当场就抱着头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特别是台湾和辽东来的举子们哭声更是惨烈,其声之悲,震撼千古。对于李鸿章的激愤之情难以诉说,对于整个朝廷也有了许多看法。感觉奸臣当政,实在误国。

康有为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代名士,感情也最为激愤,他当场大声斥责卖国之条约。他们聚集在达智桥的松筠庵内,讨论上书请愿,大家公推康有为为首领。康有为一个晚上写就了一封万言书——《康有为上皇帝第二书》,他们也都知道光绪皇帝是个好皇帝,是个一心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们在《上皇帝书》中痛谏割地赔款之丧权辱国,恳请皇帝下诏以鼓天下之气,练兵以强天下之势,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向全国推行“富国”、“养民”、“教民”的政策。实行“议郎制”。此书向光绪皇帝提出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开始上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悲壮剧。

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带领着天下赶考的举子们,还有一些爱国的市民们于5月22日齐集都察院门首,请为代奏。

然而,都察院拒不接受,这让人们更是激愤。再次请为代奏,依然如此。

这件事声势浩大,举国震动,《上皇帝书》内容也广为流传。这事当然也引起了大清朝廷的关注,慈禧太后大为震怒,光绪皇帝也是高度重视。他看到康有为的万言书后,认真御览,其语句字字如磐石,砸在他的心上,连夜召他的老师翁同龢商议。

然而,在慈禧太后的高压之下,光绪皇帝当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他对李鸿章也毫无办法。虽然光绪帝于1887年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名义上亲政了,然而实权却依旧被慈禧老佛爷操纵着……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改良思想像火种一样,很快燃向神州大地。自1895年夏天开始,他们便积极地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开办学堂,给改良的运动制造影响和培养骨干力量。在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的努力奔走之下,终于说动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强学会。这个会是维新改良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每十日组织一次集会活动,每一次皆有学者上场演说中国自强的学说。

1895年11月,他们在上海创办了强学分会,然而,这个分会遭到了当地守旧的官僚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攻击,时间不长,就被官府给查封了。

这时候的张謇还在家中丁忧,听到这些消息,一方面为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鼓劲,一方面又为他们担心。多年的经历告诉他,他们的维新改良运动很难成功。中国的官场太腐败了,完全依靠官场改良的路径是很不容易走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