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十三五”推进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步骤(1 / 1)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建议》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十三五”时期推进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步骤首先是分类,其次是国企重组,然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最后是以管资本为主建立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四个问题将决定“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整体进度和速度。

《建议》指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未来几年国企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还要打一场攻坚仗。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约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唯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的动力源。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向市场要活力,用创新驱动点燃发展“引擎”的改革仍将持续。改革的核心是资源和权力的重新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这个动力就是2015年9月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三个一批”,即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十三五”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国企改革为“中国号”巨轮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发动机。未来5年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的“蓝图”落实到“施工图”,需要更清晰的改革思路、缜密的改革布局、有力的改革举措,保障改革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启的历史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划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把“中国号”巨轮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域。

中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是为“十三五”寻找新动力,再造改革新红利,“十三五”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新天地。可以理解,国企改革为“中国号”巨轮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发动机。

一、三个“五年”赋予国企改革重大使命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焦点聚集在“十三五”规划上,这一规划将描绘到2020年整个国家发展的蓝图,而2015年9月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时间节点正好吻合,如何看待三个五年在这一时间点的巧合?

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有的战略模式。这是一个三“五”重叠:即以后的五年,是“十三五”具体实施的五年,是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决胜的五年,这反映了国企改革在“十三五”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国企改革的“驱动”作用,为经济体制带来新的活力,进而形成改革红利,以利于“十三五”目标的实现。

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如何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再造改革新红利,万众瞩目。

第一轮国企改革肇始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持续10多年。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施行了16年,直到2016年出台的新的改革方案。新出台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2020年这一时间点,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也就是5年内要取得明显进展,这凸显了国企改革在时间上的紧迫性。前两个文件形成的改革红利都为“中国号”巨轮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题词。过去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其中,国企改革文件就达数十个。改革部署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十三五”需要新动力,国企改革将在“十三五”中再造新红利!

二、 两个“中高”为国企改革竖起鲜明的标杆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双中高”的问题,即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也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头的话。

中高速度方面,“十三五”规划中必须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为这与民生、就业等很多指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它面临着进出口增速下滑、投资造成的严重产能过剩有待消化两大背景,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新的驱动力,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体量巨大,其改革将为经济带来巨大的驱动力。

中高水平方面,“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已经在中高端水平面临国际上的竞争,其中国企改革至为重要,国企通过战略布局的调整和“三个一批”的完成,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产业链,提升中国经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水平。

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明确目标,让经济形势、运行态势总体向好。亚投行用资金完善全球金融架构,“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构建世界经济地理新版图,整个世界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如何全面化解产能过剩,通过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如何通过政府放权,让国企更充分走向市场,形成活力?如何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更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平稳切换。

三、供给侧改革引领发展

浏览媒体,世界声音惊人相似。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围绕五年计划的一个中心问题将是,反复使用的改革口号是否能转化为果断的行动。法新社报道,中国需要更多和更广泛的结构性改革,以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瑞士《新苏黎世报》文章分析,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主导的第一份五年计划,它将成为其改革意愿的量尺。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五年计划为改革日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组织框架。

“十三五”时期,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的活力在哪里?向市场要活力,用创新驱动点燃发展“引擎”的改革仍将持续。改革的核心是资源和权力的重新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这个动力就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三个一批”,即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十三五”时期推进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步骤是什么?第一个是分类,这是改革的基础。其次是国企的供给结构改革,然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最后是以管资本为主建立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四个问题将决定“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整体进度和速度。

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给人有停下来了的感觉。确实是有这种误解存在。

国企改革还没有落实,又是供给侧改革,两场改革是替代还是重叠?可以这样理解,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改革。

国企改革与发展,由“关键之年”进入了“阵痛之年”。2016年无疑是央企恢复效益的关键时期,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实施年,同时又是处置产能和僵尸企业的攻坚之年。多重任务的叠加与要求,都让2016年变得更为重要。

2015年的改革,把国企改革初期目标定格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国资委把供给结构改革目标定格在2019年,时间更为紧迫。在开启向着全面小康最后冲刺的队伍里,国企仍然是主力军。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与国企供给侧改革,也与前后相续的五年规划实现了有机对接,将以“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姿态迈入“十三五”。

四、四件大事贯穿“十三五”的国企改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十三五”时期,国企以改革为总抓手,有四件“自己的事情”必须做好:

一是抓改革。政府放权,让国企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充分激发活力,包括市场活力与资本活力。“改革”与“发展”并重,“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

二是保增长。保6.5%以上增长的硬任务,国企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发展“质量”与“速度”并重,“速度”为“质量”提供基础。

三是调结构。调结构是改革并行不悖。“十三五”规划拟继续以深化改革和坚持结构调整为主基调。“创新”与“重组”“清退”并重,“重组”“清退”为“创新”提供条件。

四是促开放。国有经济与世界融合、与市场融合、与资本融合,提高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也是写进的内容。“开放”与“发展”并重,“开放”为“发展”提供市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我们要把握国企在“十三五”的“关键词”:抓改革,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开放。为此,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以改革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五、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中专门用一节阐述了“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观点,与第一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第二节“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系相平行。

“十三五”规划把混合所有制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过去混改并没有出现**,最多只能说是出现了舆论的**,后来很快冷下来了,但这一次将会发生重大变化。2016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讲话。习近平重申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地位,习近平用“三个没有变”作了明确表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混改是破除垄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资本太多了,没地方去,一会儿到股市,一会儿到楼市,社会资本像洪水猛兽一样横冲直撞,所以需要加以引导。“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明确了混改路径: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如果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那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既促进了实体经济,又推动了国企改革,社会资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增值。

中石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混合所有制领域有实质性动作的首家央企,2014年3月便列出了“混改”时间表。此外,中石油、国家电网也早早释放出“混改”信号。打响“混改”第一枪的石油巨头,落选“四项改革”名单,有些出乎外界意料。

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此轮改革的标杆,也不会是主流。“混改”首先要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型、垄断型、公益型三类。竞争性行业,对国有股份的比例不设限;在垄断性行业,国资可以相对控股;在公益性行业,国资则要绝对控股。改革的步骤则是,先进行试点,摸一下经验和问题,再在试点的基础上出文件,最后再大面积推出。

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央企,上游勘探、中游炼化、下游销售,如何区分类型,颇为复杂,如何拆分,争议更大。

相对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在中央出政策前推出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最早的是上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就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抢跑”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吸引投资的动机。这些地方政府拿出来进行“混改”的大都是亏损国企,放在那里就是等着赔钱,还不如拿出来吸引投资。

显然,混改与分类改革的关系需明确,问题不少。第一,混合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尚未定论。目前,不少观点将混合所有制理解为国有独资公司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并在自然垄断环节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地位。第二,混改和分类改革的关系被割裂。在谈所有权改革时,涉及混改;而在辨别企业功能时,涉及分类改革。而事实上,混改方案也不是“一刀切”,混改要建立在企业功能分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样的企业该怎么去“混”的改革具体思路。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有不同认识。混合所有制国企效率提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势力,也就是说混改是通过提高垄断性而增加了企业效率,这背离了增加市场竞争、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宗旨。

2016年3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意见》提出国企改革若干具体措施,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企业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