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知识就是力量(1 / 1)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哈佛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追求真理是哈佛人内在的品质。知识是智慧源泉,知识给人爱,给人光明,给人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就有战胜人生恐惧的力量。

阅读让人充满智慧

在哈佛,知识和才赋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因为哈佛相信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不仅能战胜人生的任何恐惧,而且能成就伟业,创造人生奇迹。

拥有知识,便拥有了幸福。知识总能给黑暗中的人们以生活的勇气。知识给了苦难中的人们以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总能让人们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并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

读书、学习知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应该获得知识的时候,不刻苦努力,将来肯定会后悔的。每个人应该怀抱希望,不断奋斗。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知识是光明的,无知是黑暗的,知识就是走进光明的最好通道。

爱好读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传统、时局、教育、职业、兴趣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所以爱书之人总是一次次地沉溺在不同的领域,并把各种互不相关的知识糅合到自己的思想当中--你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知识却在悄悄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

林肯使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他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美国人曾经把语言编织成如此美丽的形式,或是说出具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音乐节奏的短句:“怨恨无人,博爱众生。”林肯的父亲是位懒惰,不识字的木匠,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没有特殊学识及技能的平凡女子,难道他特别受老天垂爱,具有善用语言的天赋吗?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推论。

在林肯的一生当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那么,谁是他的良师呢?肯塔基森林内的萨加林·伯尼和卡里伯·哈吉尔,印第安纳州的亚吉尔·都赛和安德鲁·克诺福都是巡回小学教师,他们从这个拓荒者的屯垦区流浪到另一个屯垦区,只要当地的拓荒者愿意以火腿及玉米来交换他们教导小孩子们“读、写、算”,他们就留下来。林肯只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少的帮助及启蒙,他的日常环境对他的帮助也不多。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第八司法区所结识的那些农夫、商人、律师及诉讼当事人,都没有特殊或神奇的语言才能,但林肯并未把他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里。他可以把柏恩斯、拜伦、布朗宁的诗集整本背诵出来,还曾写过一篇评论柏恩斯的演讲稿。他在办公室放了一本拜伦的诗集,另外,又准备了一本放在家里。办公室的那一本,由于经常翻阅,只要一拿起来,就会自动摊开在《唐璜》那一页。当他进入白宫之后,内战的悲剧负担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他仍然经常抽空拿本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躺在**翻阅。有时候他在深夜醒来,随手翻开这本诗集,会凑巧看到对他有特别启示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这时他会立刻起床,身上仅穿着睡衣,脚穿拖鞋,悄悄找到他的秘书,然后把一首又一首的诗念给他的秘书听。他在白宫时,也会抽空复习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亚名著,也会批评一些演员对莎剧的看法,提出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林肯热爱诗句,他不仅在僻静处背诵及朗诵,也公开背诵及朗诵,甚至还试着去写诗。他曾在他妹妹的婚礼上朗诵他自己的一首长诗。在中年时期,他把自己的作品写满了整本笔记簿,但他对这些创作没有信心,他甚至不曾允许最好的朋友去翻阅。

罗宾森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学修养》一书中写道:“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扎起来,可以称之为天才或才子。他的成就过程,和艾默顿教授描述文艺复兴运动领导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教育情形一样,他已离开学校,但他以唯一的一种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并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研究与练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最终成就了林肯的伟大的一生。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方式。古人曾经有过“开卷有益”、“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的说法。从中我们便不难看出,“读书”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意义。

哈佛智慧箴言: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知识可以赋予我们力量。作为年青的一代,我们应当担当起企业生力军的重任,成为企业明天的希望。而只有将知识把我们的头脑武装起来,才能真正地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添砖加瓦”。

知识带给人愉悦

哈佛人认为,知识的获得总能带来精神的愉悦。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财富的价值。知识带给人的愉悦远远大于财富带给人的愉悦。英国哲学家培根告诉我们,知识是一种快乐。一个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快乐,他的知识和快乐可以是相等的。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一个知识贫乏或缺乏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也更容易既快又漂亮地把事情处理好。

苏格拉底曾说:“有智能胜过有钱财,品行坏的人也比仇敌强;伟大与否和知识多寡互为表里,与地位高低则没有什么关系;爱虚荣不如知羞耻。”

人们乐于崇拜富有才智的贵胄,却不知道和他们交往才是更聪明的做法。高贵门庭里的人缺乏才智,就像只有枝干的树,无法给他人带来阴凉;无才智可言的蠢人,如同缺少枝叶的灌木丛,本身就是废物。一个人不应凭恃父母的恩典,得意扬扬地四处招摇,这样别人会对你高贵的血统产生怀疑。因为一个人外表华丽、仪表堂堂,难免让人对他的内在也有些期望,如能靠着自己的才智,赢得众人的仰慕,就会享有高人一等的赞誉。

亚历山大就这样说:“我不仅能从朋友那里得到劝诫,而且敌人也能给我们训导。有时我做了错事,朋友们出于爱意,常常加以掩饰,使我不以为然;敌人会出于敌意而到处张扬我的错误,我便认识到我的错误所在,而以最迅速的方式纠正。”由此可见,为了求得知识,并使它完备,那就不仅要向智者学习,还要向蠢人学习。智人可以帮你找到寻求学识的方向,蠢人毫无掩饰地向你展示他们的浅陋之处。

聪明人由于很快能感受到吸收知识的乐趣,所以会加倍努力,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这种人可以凭自己的本领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愚人以不用学习知识为乐事,所以,必要的强迫可使人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正如人们所说,惰学者必然身体懒散。身体懒散者喜好闲适安逸,并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告。可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又不愿服从他人,是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

俗语说得好:有信念者才有羞耻。知识以刻苦的意志来支撑,并在行动中使人辨别羞耻。在与众人交往的场合:过于羞耻会使你的知识不能为其他人所知,同时你也丢掉了一个宣扬自身美德的机会;过于不知羞耻,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出言不逊、吝啬苛刻、无稽妄谈……则是恶的开端。

不要自作聪明,应多请教才学渊博的人。如果自以为是、恃才傲物,也许会得到凡庸之人的敬佩,但平庸的褒奖和赏识,却是对出众之人的一种侮辱。

知识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文雅和仁爱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没有培养对知识的足够兴趣,很难享受到知识带给他的奇妙感觉。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的。包括用求知的方法带给自己快乐。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人的犹太人认为财富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早上腰缠万贯,晚上就可能一贫如洗,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金钱可以被抢走和剥夺,唯有知识是一旦拥有就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切。

哈佛智慧箴言:

有人认为拥有金钱就会获得快乐,其实拥有丰富的知识要远比拥有大量财富要幸福的多。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旅程,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对知识的需要,就应该像需要空气一样。所以,一个人获取的知识越多,他同时获得的快乐就越多,成绩也会越大。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知识,是人开展工作和安排生活的基本条件。没有相应的知识,工作不会成功,生活不会美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用这句话来形容哈佛学生也是最恰当不过的。在高手如林的哈佛校园里,无知不仅是让人羞耻的事,而且也是一种罪恶。

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所以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一个人必须接受教育,他只有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获得幸福。因为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而向善则是美德之源,但是向善的前提是知道什么是善。学习知识,只有懂得更多的知识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善还是恶,才能作出是为之还是不为的正确选择。

因此苏格拉底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先天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性烈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最有力、最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

这位教授这样教导哈佛学生的用意,在于告诉他们学习知识是保证行为正确的前提,对人类而言,这也是一种美德。哈佛大学用苏格拉底的思想教导它的学生们要踏踏实实做学问与做人,这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并且使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

人在世上谋生需要知识,发展自己的事业需要知识。知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普通人学知识是为了个人技术、业务知识的提高,有的甚至是单纯地为了谋生。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和管理。

知识,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三类。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知识这庞大的体系。??

第一,基本知识,即人类生活、工作应当掌握的基本的知识体系。不掌握这些知识,就无法为人格的形成积累最起码的常识。??

第二,专业知识,即你所想从事的职业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又分为岗位知识和行业知识两个方面。没有专业知识,你就不会形成一定的人格体验和交际、运用经验。

第三,相关知识,即与你将从事的职业有关的一些常识。没有相关知识的健全,就没有你人格体现的环境。??

知识是人格的先决条件。但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与先天的遗传有关联,但是后天养成可能更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工作不称心,经济条件不宽裕,健康欠佳,爱情失败,好心却未得到好报等等。??

许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在芝加哥的一家工厂里做工,但是,他的愿望却是想当一名歌星。

他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在那男孩进厂工作以前,就已经泄了他的气:“你不能唱歌,你五音根本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我家的百叶窗一样。”??

那男孩为此而痛苦不堪,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他的心理明显出现了偏差。??

但是她妈妈——一位十分穷苦的农妇,却又一次点燃了他的希望。她用手搂着他,并用温柔的口吻说:“我的孩子,你能唱歌,你不知我有多高兴。并且,你的进步是如此的快,简直让妈妈感到惊讶。”??

这位母亲的赞许,矫正了孩子失去信心的心理,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

他的名字叫恩瑞歌·卡罗素,他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是知名的歌剧演唱家之一。

我们的人格,也许永远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但它需要知识,需要健康心理的支柱。要想成为成功者,请积累你的知识,培养你的人格。

哈佛智慧箴言:

知识的力量是美妙的,它丰富人们的生活。生活好比一次探险,会给你带来莫名的奇怪的灵感。夜深人静时,在茶香中品读名著也是一种享受,它让接近名人分享人生的哲理,让你的思绪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只为追寻一种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感动。让我们载着这知识之舟,行好人生的每一步,开始一段丰富的余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