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是快乐的
在以色列农村,每当庄稼成熟收割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四角的庄稼,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他们认为,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恩,就用留下田地四角的庄稼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这样既报答了上帝,又为那些路过此地又没有饭吃的贫困的路人给予方便。庄稼是自己种的,留一点给别人收割,他们认为,给予是一种感恩,给予是一种美德。
有人常说,自己不够快乐,不够幸福,其实是因为自己要求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给予是快乐的。给予的越多,收获的才会越多,快乐才会越多,幸福才会越多。因为给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种高尚的收获。给予,是一种幸福,因为给予能使你的心灵美好。
菲尔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菲尔点点头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给你的?天啊,我希望……”
菲尔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菲尔十分惊讶。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菲尔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菲尔笑了,这回他知道这个小男孩想干什么了,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这回菲尔又错了。
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在那两个台阶跟前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返回来了。他把小弟弟放在做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菲尔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从那天起,菲尔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的确,给予的快乐是索取远远无法企及的,尽管有些给予显得那么微乎其微。可能只是一句真诚却不一定能够实现的梦想,可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承诺,甚至只是一个宽慰或赞赏的微笑,但这足以让他人受益终身。只因这给予多半是建立在坦**无私的基础上的,因此这快乐就来得那么亲切和自然,那么真挚而感人。
给予,是一种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哪怕自己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的心静似水的快乐。徐小平说:“获得是一种幸福,给予也是一种幸福,而且是持久的幸福。因为,为获得而快乐,只是一个人独享的快乐;为给与而快乐,则是至少是给予者和接受者双倍的快乐。”
刘倩是位医生,薪水很低,来来往往的的病人却并没有让她伤透脑筋。有一次,一位同事家中有急事需要回一趟老家,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刘倩主动答应接她的班,病人中有一位患脑癌的,每天唉声叹气说自己日子不久了,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的一些丧气话。刘倩不仅每天给他做按摩工作,检查身体,还经常陪他谈谈心,说说话。过了几个月,病人竟奇迹般地出院了。其余的医生看她日渐消弱的身体,担心地问:“值吗?”刘倩笑着说:“只要我快乐就够了。”
曾有一个城市清洁工,家境很贫寒,还要照顾年过六旬的父母,并且有一儿一女要抚养。
但他每天还是乐此不疲地工作着,见到路边的乞丐,还是会伸手给他一些帮助。有人不解地问:“他们可能会是骗子,你干吗要这样做?”他会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如果骗子有困难,帮帮他们也算是做善事!”当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时,不少平时有些生活比较宽裕的人捐个四五百元,可他一口气捐了三千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他仍说:“也许我的钱能帮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兴许还能救活几个小生命呢。”生活中有许多事令人感动,但请记住:只要给予,就会快乐!
耶稣基督说:给予是快乐。美国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到自己快乐的诀窍,也这样说:“我发现生活很令人兴奋,特别是你为他人而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热心,自己的善念,自己的技能,给予别人,快乐就会常驻我们的心里。
舍得智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给予时会感受到他们的喜悦而发自内心地快乐,继而让爱传递下去,形成爱之链。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乎?给予是付出、奉献,是一种快乐,能在不经意中拨动心弦,奏起美妙的和音。好人有好报,也许是给予带给人快乐的最好的诠释。
2.学会与人分享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独自把它们吃掉还是愿意把其中的五个与他人分享呢?
如果你独自享用,你也就只能吃这六个苹果而已,如果你与他人分享,看似你现在吃亏,但实际上你却能得到他人的友情,当他们有东西时,也自会与你分享,你就可能得到另外五种不同的水果,尝到五种不同的味道,这样还吃亏吗?
培根说“一份忧愁与人分享之后你将得到一半忧愁,一份快乐与人分享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与人分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懂得与人分享是一种大智慧。
古人早已懂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学会分享并不意味着自己失去什么,相反会收获友情、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有一位年轻人很有才华,他写的文章很是受读者的喜欢,与同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刚进报社的第一年他就得了大奖。但他慢慢地发现,社里的同事,不管是上司还是前辈,都总是有意无意地针对他,他为此很是苦恼。他找到一位前辈,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原来,这位年轻人作品的获奖,虽然他的贡献最大,但也有很多同事的参与和帮助,在他获奖后,除了上级机关颁发的奖金之外,上司也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在公司里当众表扬了他。但他却没有感谢上司和同事的帮助,而是将所有的功劳归于自己,独享荣誉。人们可能都不会在乎分你多少奖金,他们在乎的是你不该贪天下之功为己有,不懂得与人分享。
“分享的幸福是双倍的幸福,分担的痛苦是一半的痛苦。”这是情感世界里的一句致理名言,这也是生活的真谛。你将快乐作为幸福的实现方式,用每一步的快乐来诠释终极的幸福,那么快乐更应该懂得分享。
聪明的人懂得借与他人分享好东西之机,拉近自己与他人间的关系,赢得尊重,为以后更广阔的交际打下基础,而愚蠢的人,往往在独享功劳、独享荣誉、独享快乐的时候,给自己带来想不到的麻烦。人们常说:“把一个人的幸福给多人分享,就变成了多个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分享的快乐,当我们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去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之情,去给他们真诚的祝福。当我们去一个好的地方旅行,照了属于自己的照片,和大家一起欣赏美景,也是一种享受。当我们得知一件商品,非常便宜又实用,去和身边的朋友介绍,大家也会其乐融融。这样的事情有许多许多,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味、去享受的。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分享的快乐,当我们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去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之情,去给他们真诚的祝福。当我们去一个好的地方旅行,照了属于自己的照片,和大家一起欣赏美景,也是一种享受。当我们得知一件商品,非常便宜又实用,去和身边的朋友介绍,大家也会其乐融融。这样的事情有许多许多,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味、去享受的。
当你痛苦的时候,你和朋友一起回忆过去的快乐,你就会仿佛再一次的回到了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再次体会到了醇美而动听的爱的故事。这时你就会深深地发现,生活中有多么多的快乐和幸福的事情,而你从来不懂得去体会这样或那样的幸福,原本被你认为痛苦的事情竟然在你的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种快乐的力量。一个人的快乐可能只是一点点的,但是许多人的快乐却是巨大的泉源,这将汇聚成社会的友爱、善良和协作。
快乐,应懂得分享。这包涵着人生的两个境界,是逻辑递进的过程。首先要有快乐可以分享,其次是应该分享快乐。朋友间相互去寻找快乐的方法不失为人生积极心态培养的一种良策,而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过程就是一种分享快乐的途径,这又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回头去看看你的人生,你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精彩的片段,试着将这些记忆的片段串联起来,那将是人生快乐而富足的回忆,你快乐的心情将会间接地影响你周围的朋友,懂得分享,那样的快乐才会是双倍的甚至是加倍的快乐。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分担。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快乐如果能够分享,快乐会加倍,痛苦如果能够分担,痛苦会减少。分享是互利的,分享是双赢的,聪明的人懂得分享。
这种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非常少。在现实中,有很多人为了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还有一些自私的人不肯帮助他人不与他人分享快乐而不得善终。这些例子深深的告诫我们:只有与共享,才会快乐和谐的生活。
有一个富翁盖了一座大房子,为了防止镇上的那些孩子们来他的庄园捣乱,他砌了一面高高的墙。正是这面墙,隔开了富翁与孩子们。后来,他醒悟了,推倒了围墙,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这个小镇也特别和谐了。他推开了心上的围墙,不仅让孩子们快乐,自己也很快乐,不再猜疑他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的,分享是连接我们与他人的一座桥;是去快乐王国的一艘船。
它让我们彼此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让我们彼此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让我们与身边的人连起手来,学会分享,互相帮助,创造一个有爱而和谐的环境吧!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懂得分享的人必有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和高深的智慧和策略,只有那些虚伪奸诈的人才不会分享。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快乐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喜悦和满足。
舍得智慧:
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学会与别人分享成长、成功与财富,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最快乐、最幸福、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人。只有真正懂得与人分享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真谛。懂得与他人分享的人,是高尚的人。只有与他人善良共处共同分享快乐的人,才会赢得友情、亲情、爱情。这既能让他人感到开心,又能让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感受到快乐。
3.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是的,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很可能也是帮助自己。
人们得到的时候,总是很快乐,但是快乐转瞬即逝,接着人们会继续追求,没完没了……其实快乐的源泉在于“施”——为别人奉献,关注别人,与别人分享希望,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倾听别人的故事,我们每一天都可以倾听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一个亲人的诉说,关心安慰别人,也减轻了自己的不悦和伤痛,爱是一种慰藉,爱别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一名士官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按照人的本能和平时的训练他应马上卧倒,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发现离他不远处的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
他顾不上多想跃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下面。随着爆炸的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落在他们的身上。当他们站起身时,士官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才自己站的那个地方被炸成了一个大坑。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这位士官,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是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种寻求帮助的渴望。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呢?或许此时我们心中的“小我”会说,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仅仅帮助别人摆脱了困境,而且完善了我们内心成就感——我们的存在对他人是有用的。有时我们帮助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恰恰就是为自己铺路。
张鸣是一位保险推销员,有次他去外地见故友,约好在某饭店见面。看时间还早,他就来到酒店的咖啡厅小坐。忽然,他看到一个有点熟悉的面孔。
他走近前去,打招呼:“这不是李总吗?真没想到在这里碰到您。”被称作李总的人愣了一下,张鸣说:“您忘记了,我去过您的公司。”“哦,记起来了,你是一名保险推销员。”李总公司原来买过张鸣的保险。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总就说:“你以后不要喊我李总了,我的公司快倒闭了。”张鸣看着神色黯然的李总,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想了一下说:“别着急,也许还有办法挽救,您若不介意,可以说说现在需要什么帮助吗?”李总说他们前些日子投资了一个项目,把资金全部套牢了,包括一大笔贷款,短时间内是收不回来的,而今没有资金运转,公司只有面临倒闭。
“真是不幸,不过,李总,我认识一些银行的负责人,也许他们能帮你的忙。”李总眼睛一亮,有些激动,抓住张鸣的手……张鸣经过仔细了解,真的帮李总找到一个银行的朋友,弄到一笔贷款,虽然数额不大,但却是雪中送炭,帮李总渡过了难关。张鸣和李总成了好友,为了感谢张鸣,李总不仅自己更多地买了张鸣的保险,还向他推荐了很多大客户。
法国思想家霍尔巴赫在《自然政治论》中说:“人爱其他社会成员其实就是爱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在为别人作出牺牲时,他作出的牺牲也就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须先付出多少。任何东西只有先从你这儿流出去,才会有其他东西流进来。
你必须是出于真心的、慷慨的给予,否则,你得到的回报本应是宽阔的大江,但实际上却只得到了一条浅浅的溪流,也或许吃力不讨好,引来恩将仇报。
当然,实际上只有在你自己付出了许多的同时才会获得许多。你越是心地无私,越是慷慨大方,越是毫无保留地与别人交往,你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付出是追求个人成功最保险的方式。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为别人付出不仅有利于别人,同时会提升本身生命的价值,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你的帮助,或是否心存感激。
想想看,如果每一个人都为他人付出,终其一生帮助他人,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与美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也会帮助你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
舍得智慧: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也就种下了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更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4.给别人一个机会
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曾经有一个老板招了一个业务员,三个月了那个业务员,一个业务都没有。三个月没有业务,按理说就会被解雇,不过那个老没有解雇那位员工,并且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会有业务的。后来,刚过了十五天,那个业务员就一个很大的单,给公司创造了利润。
机会是靠自己去创造,更重要的是当机会来临,要懂得去捉住机会。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多给别人机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处处与人为善,把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这时候我们就会增加更多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机会就在我们身边,但可能他是伴随着一些假象,所以我们没有看清,因而我们就很不在意的让他从我们的身边溜走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给别人机会,就是在给自己机会。
有一次,某电脑公司的总裁和一个家电公司的人员谈判,讨论了有关家电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显示屏、光学磁盘及多媒体技术。谈判结束后,一位青年走过来拦住他说:“总裁先生,我是家电公司能源部门的人,我想和您谈一谈。”
刚才的谈判已经使总裁很疲倦了,便拒绝青年说:“对不起,改天!”这位青年却不肯走,他说:“总裁先生,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耽误您很多时间的。”总裁看到青年那诚恳的目光和神情,终于说道:“好吧,我只能给你一分钟时间!”
那位青年拿出一张表格给他看,上面满满写着关于一种新电池的功能,这种电池称为“锂电池”。总裁这时才明白了青年的目的,他是想把锂电池卖给自己的公司,供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使用。
总裁不禁露出了笑容。接下来,总裁与这位青年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
后来,电脑公司把锂电池配备于最新型笔记本电脑,从而使其电池使用时间超过了以往所有记录,满足了广大客户的要求。很快,电脑公司的笔记本电脑销售量大增,销售收入很快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在后来的会议上,总裁对部属们这样说道:生活是平等的,我们不要害怕它付出,不要吝于付出,不要以各种理由拒绝愿意与我们谈话的人。我们给别人一次机会,同时也就给了自己一次机会,在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能从中受益。
的确是如此,生活中处处都有很多机会,因为时候是因为我们害怕付出而让机会白白流失了。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胸,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在你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同时,你也间接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舍得智慧:
给别人一次机会,其实也会给自己多增添一分助力。珍惜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凡事替别人着想,给别人一个机会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和享受到生活的馈赠。
5.付出总会有回报
付出的心态是一种因果关系,付出就是舍,要懂得舍得的关系,舍的本身就是得,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只有付出了,你才会得到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多。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付出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付诸行动,行动就需要有恒心。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就像屋檐滴水,即使那檐下是坚硬的石头,也终究是要被柔若无骨的水滴啄出一个坑来。
有一次,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只做一件事,请你们把手臂抬起来,用手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他一边说一边抬起自己的胳膊,给学生们做示范,同学们都学着他的样子,用力地甩胳膊。苏格拉底问道:“从今天开始,你们每天都这样做三百下,大家有什么困难吗?”学生们都悄悄笑了,他们心想,这么简单的事,傻子都会做,怎么会有困难?于是齐声答道:“没问题。”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道:“同学们,还记得一年前我让你们做的这个动作吗,每天做三百下,你们谁做到了?”学生们互相对视,默默无语,一个个低下头去。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做到了。”苏格拉底笑着点点头。这位同学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给谁太多,也不会给谁太少。从我们呱呱落地时起,上帝便给了我们相同的用来经营自己人生的资本,后来的盈亏得失,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亘古不变的因果定律。只要勇于付出,就会有所收获。
一般来说付出与收获是一对因果关系,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一定要有所付出,有多大的付出就会有多大的收获,有多大的收获就必然有多大的付出,这是我们普遍都能接受的道理。
鲁迅先生曾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水一石支起来的,有了这一水一石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有了那涓涓溪流才能汇成浩瀚的海洋,有了许多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是啊,付出与回报就像是人生的天平,究竟怎样看待付出与回报,它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付出与回报又像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唇齿相依,互相依存,就像俗话说得那样,“种瓜得瓜,种瓜得豆”。当然,付出,不是因为渴求回报;回报,却是为了答谢付出。
我们应当看轻回报,这样才能活的轻松自如、自由自在,善待为人,和气生财。美国基辛格说:“付出的多了,虽然没有回报或者少量的回报,表面是吃亏了,但是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真正的回报,用经济是无法衡量的。”
面对自已的付出,接受他人的恩情,回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应该说,每一种付出都会有回报,没有回报的付出那不叫付出。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和得到回报,但是只要你付出了,那么就会一定有回报,只是回报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舍得智慧:
这个世界是一个平衡的世界,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付出肯定会有回报。有舍就会有得,你给予别人的关爱越多,你获得关爱也越多;你学习的知识越多,获得的智慧也越多;你付出的真情越多,收获的感恩也越多。回报与收获不一定是及时的,但是一定会是有回应的。
对于回报不要总是过分期待,很多时候它们总是一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