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对比中有机会(1 / 1)

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保持着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并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长久以来我一直呼吁美国政府,日益沉重的贸易赤字等于是在出卖国家。从中国回来以后,更加强了我这种观点,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也很勤劳。这1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若不能带动经济市场的同步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值得怀疑的。中国政府也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每当股市暴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发现过去曾经失去的投资良机。在他看来,中国股市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2008年1月8日在《致中国股民的一封信》中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会带动经济市场同步发展,投资者应当对此有信心。

2008年巴菲特抄底金融危机,主要是针对美国市场而言的。其实,中国和美国相比,全球股市的“底”在中国,巴菲特2008年投资比亚迪公司或许就能表明他认同这个观点。

要知道,2008年末上证综合指数1821点的收盘点位与上年末5261点的收盘点位相比下跌了3441点,全年跌幅高达65.4%,居全球之首,也创下了中国股市历史上的跌幅之最,“底”不在中国又在哪里呢?

所以,从中美两国股市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更大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以中国建设银行、香港汇丰银行为例,这两家银行2008年的盈利水平相差不大,证券市场上的市盈率也差不多,但是预计在今后3年内,中国建设银行的利润至少要比过去增长30%;而汇丰银行的利润最多只能和过去持平。一个重要标志是,香港汇丰银行2008年年末已经开始裁员了。

就在巴菲特投资中国比亚迪公司时,中国建设银行的市值还不到1.2万亿港元,而汇丰银行的市值却高达1.5万亿港元。这表明,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价至少比香港汇丰银行便宜30%以上,这还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素在内。

也许正因如此,中国最大的金融投资机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9月23日第一次增持200万股中国建设银行A股后,承诺未来一年内会以自身名义继续增持。而2008年12月2日中国建设银行发表公告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增持的中国建设银行A股数量已经增加到7080.1万股,相当于总股本的0.03%。

虽然这则公告隐藏在中国建设银行按协议出售195.80亿股A股、H股给美国银行的公告中,但还是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因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8月28日出台的《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的规定推算,这次增持的6880万股股票应该发生在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第三季度报告的2008年10月25日之后,由此推算购买这些股票共投入资金1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银行宣布,行使其认购期权,以相当于2008年9月30日经过审计后的净资产价格1.2倍的标准,约每股2.8港元,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买入195.8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持有中国建设银行447亿股H股,在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发行的H股中占19.90%,占中国建设银行总股本的19.13%;而这时候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及旗下公司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比重则下降到57.06%。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11月抄底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如果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价格不涨,那么汇丰银行的股价至少要下跌30%。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价上涨一点,汇丰银行的股价下跌一点,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业绩预期。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巴菲特都是期权投资高手,哪怕遇到巨额浮亏最终也能化险为夷。并且事实上,巴菲特的期权交易成了伯克希尔公司的巨大利润来源,当然也是巨额风险敞口之所在。

没错,巴菲特确实说过,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种杀伤武器关键还是要看掌握在谁手里,用得好就会大规模杀死敌人;而用得不好或者不会用,炸死的就可能是自己。

期权,总体上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大类。对于期权的持有人来说,看涨期权有买入的权利、没有买入的义务,看跌期权有卖出的权利、没有卖出的义务。这里以看涨期权为例,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操作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菲特投资高盛集团时开出了以下两大条件:一是投资50亿美元高盛优先股,股利是每年10%;二是同时获得看涨期权,可以在投资后5年内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买入50亿美元的高盛普通股。

巴菲特投资高盛集团时,股价在90至100美元之间。金融危机过后,高盛集团的股价上涨很快,5年不到就上升至每股150美元左右,后来又继续攀升到200美元。而这样一来,巴菲特的看涨期权就由虚值变成了实值,2010年时的获利至少在二三十亿美元。最后,高盛集团回购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优先股,并且递送435万股普通股结束了这笔交易。

这样一算就明白,在伯克希尔公司持有优先股的几年中,每年可以分得5亿美元的优先股股利;除此以外,看涨期权价值也已上涨到90亿美元左右。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完全可以说惊为天人。

这样的策略,一再为巴菲特所熟稔使用。接下来,巴菲特在进军亚太保险市场时采取的也是这一策略,并且他要求的期权比他所投资的金额要多得多。[1]

不用说,这样的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能是听听而已。不过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如果一定要抄华尔街的底,在当时的背景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投资高盛集团以及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当然,只有中国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才有这样的投资机会和实力。

平心而论,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海外股市下跌,实际上对中国国内的A股市场并没有多大的实质影响,主要是心理影响。不过,对于当时的国内投资者来说,这种心理影响已经大到足以摧毁整个股市的地步;稍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犹如惊弓之鸟的国内投资者就会做出极不理智的追涨杀跌行为来。所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购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多少也有帮助投资者树立信心的作用。

不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9月19日起在二级市场上自主增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3家银行的股份,数额全都只有200万股,令市场大失所望。因为仅仅从数量上看,其总投资也只有0.25亿元人民币,而据测算,2005至2008年上半年,仅仅中国建设银行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上缴的分红就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当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的账面总资产也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两者对照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不过也请不要忘了,这种小额、分步建仓、手中始终握有大量现金的做法,却非常符合巴菲特抄底金融危机的要求。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抄底金融危机的主战场在美国,而不是中国,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中国股市不了解;当然,也可能与他受其他条件限制,无法投资中国A股市场有关。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巴菲特抄底中国股市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1]陈凯丰:《巴菲特是如何玩转期权交易的》,纽约金融论坛,201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