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我去中国的前段时间,我清空了中石油的全部股份。很多朋友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甚至给它戴上了政治的帽子。在此我再次声明一下:中石油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有着很好的管理团队;我清空中石油完全是商业行为,跟我的投资理念有关。至于我会不会再次投资中国市场,我的回答是:可能会,但不是现在。也许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还很大,现在的估值也算合理。但我投资不是从宏观角度,而是从更微观的角度进行评估的。中国股市可能还有少量价格相宜的股票,但要点石成金相当困难。我自己只投资熟悉的行业,以及寻找有盈利增长潜力的公司;目前正有意在全球物色入股大企业的机会,但我质疑在中国市场能否仍物色到优质的吸纳目标。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时更要关心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这时候与其关心宏观环境,不如从更微观的角度评估其内在价值高低。
巴菲特2008年1月8日在《致中国股民的一封信》中说,这次中国股市下跌后,已经有少量股票的价格值得投资了,“但要点石成金相当困难”。或许,这就是巴菲特这次抄底股市仍然没有投资中石油的原因?
中石油是巴菲特当年投资中国股市买入的第一只股票,按理说这是巴菲特的中国“初恋”,他对它应该是有感情的。可是在这次股市抄底中巴菲特却并没有重温恋情,这充分说明巴菲特没有用感情代替理智。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上市。上市之前,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着这只当时全球市值第一的股票能够在股市中有一番杰出的表现。
事实也是如此。中石油A股的发行价为每股16.70元,上市第一天开盘价达到48.60元,比发行价上涨191%;收盘价为43.96元,比发行价上涨163%,可以说已经有一番表现了。
可是在此之后,中石油A股的表现就一路下跌,一直跌到一周岁后的2008年11月5日的收盘价10.63元。至此,股价已经下跌了75.8%,只剩下不到1/4。不过在巴菲特看来,这样的价格依然显得过高,这是他在抄底金融危机过程中遗忘中石油的主要原因。
想当初,就在中石油A股即将上市,所有人都希望它的股价能够在H股基础上再上一层楼时,巴菲特不动声色地抛出了他已经持有4年的中石油H股全部股票。
当时几乎所有投资者对巴菲特这一举措都不理解。因为就在中石油A股即将上市时,市场已经把H股的价格推上了20.22港元的高位,想买这只股票的投资者都还买不到,巴菲特却“不识好歹”地通通出光,被一些人讥笑为“愚蠢”的行为。
甚至有人为他计算过,虽然中石油H股为他创造了超过7倍的业绩回报,可是如果他能再坚持那么一会,稍晚一些卖掉中石油H股,至少还能多赚28亿港元。
可贵的是巴菲特懂得见好就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讥笑巴菲特愚蠢的人越来越少、佩服他有先见之明的人越来越多了。
经过一年时间的检验,巴菲特当初抛售全部中石油H股的选择被证明完全正确。因为就在中石油A股价格下跌75%的同时,中石油H股的价格也同样下跌了75%以上。
中石油H股最初是2000年在香港股市上市的,发行价为1.27港元,上市不久后就跌破发行价,最低探底到1.10港元。就在市场非常不看好这只“垃圾股”时,巴菲特在研究了中石油2003年的财务年报后,陆续在1.10至1.20港元之间,不断地买入中石油H股累计股数高达11.09亿股;后来,又在1.61至1.67港元之间增持8.58亿股。最终持股数量增加到23.48亿股,成为中石油第三大股东。
巴菲特当时对中石油H股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判断非常正确。在接下来的7年中,中石油H股的价格节节攀升,2007年6月末已经达到每股11.49港元。
而就在中石油即将发行A股、H股股价开始提升时,巴菲特开始了中石油H股的抛售行为。7月12日,巴菲特出售1690万股中石油H股,每股平均价格12.441港元;8月29日,再次出售9265.8万股,每股平均价格11.473港元;9月6日,再度出售2800.4万股,每股平均价格11.47港元。至此,持股比例由11.05%下降到8.93%。
2007年9月24日,中石油A股发行顺利过关,在这一利好消息冲击下,巴菲特第二天就大手笔地卖出中石油H股2.205亿股。这是他当年7月以来第二次抛售中石油H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持股比例迅速下降到5.44%。
在全球嘲笑巴菲特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时,他们终于看到中石油H股和A股的价格双双跳水,一直跳到2008年11月5日的每股5.80港元,下跌幅度高达78%,重新回到2005年年初的水平。
巴菲特在这次抄底金融危机时看到,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虽然中石油H股的价格只有A股的一半,可是股价仍然有一定的下跌空间。也就是说,这时候投资中石油股票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到来,所以他并不认同这时候中石油的投资价值,对它持旁观态度。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通道中仍然要关心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而不是一看到股价在下跌就以为投资机会来了,不管什么股票都敢买。在巴菲特看来,这样的投资是盲目的,有点舍本求末,将来是要吃苦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