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阅读上市企业中报、年报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地方,那就是“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其实,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有用的信息,至少可以用来帮助自己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栏目反映的是,会计报告期末收盘时,最大的10个持有该企业股票的股东,包括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对于炒股的股民来说,如果注意把这个栏目和上一年会计报表中的同一个栏目进行对比,再结合近来的市场走势变化,有利于抓住不少市场机会。
分析这个指标,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流通股的大股东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可以根据半年来的市场走势变化,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分析。
如果最近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比较平稳,那么很可能说明,这只股票在这些大股东看来,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或者是其它一些战略投资者看好它,让它一步一步走上台阶。
例如,2000年上半年中报的深发展(000001),和1999年年报相比,10大持股股东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前9名股东的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也没有发生变化。第10名是一位个人股东,虽然持股数量发生了改变,但是增加了0.09%。
再看看2000年上半年,深发展的股价走势相当平稳,即使是在大盘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依然只是略为摇摆,几乎是“我自岿然不动。”这就说明,有10大股东坐镇在那里,股价的兴风作浪就失去了基础;与此同时也表明,这些大股东对这只股票是看好的。
如果最近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大幅上扬,那么很可能说明,这只股票在这些大股东看来,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是,并不排除在股价继续上升以后,这些大股东会激流勇退。所以,从此以后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读者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如果最近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大幅下跌,那么很可能说明,这只股票在这些大股东看来,是爱恨交加、高位套牢。这种情况下大股东仍然坚守阵地,说明它们很可能会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朝一日股价会发生报复性反弹。读者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在低价位先捞一些便宜货放在手上,等着这些大股东到时候给你抬轿子。
第二种情况,流通股的大股东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可以根据半年来的市场走势变化,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分析。
如果最近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大幅上扬,那么很可能说明,原来的大股东已经“见好就收”,又有新的大股东进场了。结合半年来成交量发生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这些主力介入的平均成本。
如果最近半年来的股价走势大幅下挫,那么很可能说明,原来的大股东已经趁势退出,新进入的大股东或者实力不强,或者是在等待机会。
由于这些大股东具体标明了持股数量和比例,所以,读者从中可以大致判断出该股票的筹码集中程度。通过持股数量和比例的增减变化,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从道理上讲,大股东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个人。在10大股东中,如果有个人股东加入,对于散户股民来说,心里感觉要更加踏实一些。因为,毕竟个人的钱比机构的钱要来得“爱惜”一些,所以,这些个人大股东介入以后,股票的走势会更好。
当然,中国的国情是,机构往往借用个人股东的账户来买卖股票。也就是说,有些“个人股东”实际上是机构主力。在阅读报表的时候,要能够看出这种破绽,而不被假象所迷惑。
例如,2000年中报的隧道股份(600820),前10名大股东中的第8、9、10名大股东,均为个人股东,而且都持有1005774股隧道股份。同样的,张家界(000430)前10名大股东中的第8、9、10名,也都持有590000股张家界。
世界上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难道它们的大股东都商量好了“同进共退”的吗?
读者如果能够结合这两只股票的盘面走势,以及半年来的运行轨迹加以分析,就可以基本上断定这两只个股中有强主力驻扎。如果继续进行研究,还可以看出它们的建仓成本。
企业经营得怎么样,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是非常关心的。如果管理层对自己的企业漠不关心,那么这家企业也就同样会让其他人失去信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能够从“主要股东持股情况”中,关心一下有没有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该企业后市的潜力大小。不管事实发展如何,至少说明了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对此是很“在乎”的。高层管理人员持有自己企业的股份越多,他就越容易站在股东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维护股东的利益。因为他是大股东,他和股东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