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用到会计报表(1 / 1)

会计报表有什么作用?哪些人需要阅读和使用会计报表?很简单,会计报表的基本作用,是向特定的人提供会计信息,而且是向他们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由于使用会计报表的读者类型很多,会计报表本身的信息容量也很大,为了照顾到各方面的报表使用者,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大致来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投资者

也就是指该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国家、法人、外商、个人等等。企业是“他们”的,他们当然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用以分析其投资的风险、投资收益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债权人

包括银行、非金融机构等等。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会计报表,来评价该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是否可以贷款、能够继续贷款、以前的贷款能否收回等等决策的依据。

政府及其它机构

包括财政、税务、统计、工商、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等等。他们阅读会计报表,主要是为了了解企业资产的营运活动和国家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帮助自己作出宏观调控政策和制定经济法规等等。

供应商

包括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劳务等单位。他们根据企业的会计报告,可以分析该企业的经营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判断企业采购业务的支付能力,调整供应商品的营销策略。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企业潜在的合作者。他们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分析和掌握企业的获利能力、经营能力、支付能力、股利分配政策等,从而有可能发展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等,夯实企业生存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

他们可以依据会计信息,来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总结生产经营经验,找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修正经营方案、完善制度、改进措施,使企业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根据以上读者的要求,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会计政策的揭示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采取的惯例、原则、程序和方法。

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不同的企业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也有利于揭示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帮助读者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特点。

会计政策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例如通用的会计假设、会计准则等等。另一类是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权选择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如,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企业可以采取预提坏账准备金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将坏账计入当期损益;存货发出的时候,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分配经营成果的政策;等等。不过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一旦选定某种方法,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变更。

报表数据的揭示

报表数据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报表格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具体项目、编制方法都有具体的规范,主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的揭示内容,主要是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以便作为决策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

揭示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情况;

揭示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企业承担的债务和财务风险;

揭示企业权益及其结构情况;

揭示企业偿债能力与财务实力情况;

揭示企业资本结构变化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发展前景。

损益表的揭示内容,主要是帮助读者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和分配情况,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是否投资和再投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信贷决策条件;评价企业发展趋势,决定今后工作重点;评价经济指标差异,决定生产经营调整措施和奖罚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

揭示企业当期利润实现情况及各损益项目的构成情况;

揭示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总额;

揭示利润分配的方向;

揭示利润分配的次序;

揭示利润分配的数额;

揭示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揭示内容,主要是帮助读者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由此来判断企业在一定的期间内,由于营业、投资及筹资活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面发生的变动情况。

重要会计事项的揭示

重要会计事项的揭示,实际上是企业遵循会计的重要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所谓重要会计事项,是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

重要会计事项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以前发生的意外事故,例如发生了火灾、水灾等意外事故,从而导致企业资财严重损失,或者股价大幅度下跌。这种事情的发生,会影响到今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以揭示。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以后即将发生的重大事项,例如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资产遭受意外事故等等。由于它们对企业的资源和财务状况会发生重要影响,所以也应该进行单独的披露。

或有事项和其它事项的揭示

或有事项的发生,能够给企业产生不确定的可能利益与可能损失。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及可能性大小,必须等到未来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加以确定。当可能利益一旦确定,就会增加资产或者减少负债;当可能损失一旦确定,就会减少资产或者增加负债。

或有事项的确定,应该根据不同的事项,采用相应的不同揭示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对于“或有利益”,应当遵循稳健性的原则不予确认,也就是说,不需要在报表中加以揭示。对于“或有损失”,如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那么就应当加以确认入账,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揭示。如果金额难以估计,但是确有可能发生的其它或有损失,比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则应当在会计报表中用附注的形式加以说明,或者在表外单独揭示。

所谓其它事项,是指除了上述事项以外,根据会计重要性的原则,也应当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揭示的相关信息,例如企业担保责任的金额、资产抵押金额、存货的市价、股票、债券的市价等等。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会计信息的披露,无论是在披露的内容和结构上,还是在披露的方式、方法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一系列新的特点。现在可以预见的主要是:

表外信息在未来财务报告结构中占居主要分量;

金融工具创新冲击着现行的报告模式和观念;

非财务信息将被广泛披露;

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呈增长趋势;

预测信息备受关注;

分部信息具有重要地位;

社会责任信息必将风行于世;

会计信息披露广泛采用电子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