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大宁城内,行人四处走避。城外田埂上,军汉和壮丁狠狠抹一把脸,被雨水浇得透心凉,仍是笑得开怀。今年春天来得早,雨水及时,只要别闹出蝗灾,定然又是一个好年景。又有朝廷发下的良种,不用舟师运粮,边塞的军汉也照样能吃饱肚子。这一切,都要感谢兴宁伯,不是他一个人,大宁也不会有今日。被军汉们感谢的孟某人,此刻的情况却不太好。回到伯府,身上的外袍已经湿透,除下幞头,水珠沿着鬓发滴落,刚拿起布巾,就狠狠打了两个喷嚏。揉揉鼻子,他近些时日一直在忙,每天睡不足三个时辰,又淋了雨,怕是有些着凉。正想着是不是该请良医看看,沈瑄已叫来亲卫,令厨下熬煮姜汤。“多熬些,都喝一碗。”孟一边擦着头发,一边补了一句,“让大家先去换身衣服,小心别着凉。”亲卫领命离开,房门关上,带起一阵风,孟又打了两个喷嚏,头有些晕,恐怕真要生病。一只大手突然覆上他的额头,不待出声,就被熟悉的气息包围,手中的布巾被取走,人被按坐在圆凳上。修长的手指擦过他的脸颊,一下下梳理着未干的发。“国公爷?”“怎么,力道重了?”“没有。”孟摇摇头,合上双眼,没再出声。或许是按压在头上的力道太舒服,他竟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敲门声响起,才被骤然惊醒,发现自己已被沈瑄抱—到了榻上。“进来。”低沉的声音似在耳边,又似飘得很远。房门被推开的声音格外清晰,来人的脚步声不断放大。“国公爷,姜汤熬好了。”“去请良医。”“是。”声音远去,孟依旧昏沉。他想睁开眼或是坐起来,眼皮却似有千斤重,四肢-发-软,使不出一丝力气。用尽全力,眼前仍像是拢着一层薄雾。“十二郎。”身体被撑起,掌心覆上脸颊,指腹上带着薄茧,孟不由得蹭了一下。瓷碗的边沿碰到唇边,辛辣的味道刺鼻。孟皱眉,下意识想推开,手却始终举不起来。姜汤沿着嘴角滑落,孟眉头皱得更紧,干脆转身,埋进了沈瑄的怀里,死活不出来。明明没多少力气,这个动作却是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沈瑄拿着碗,看着怀里这位,表情似有些无奈,又似觉得有趣。本就着了凉,继续这样可不成。国公爷的力气不是孟伯爷能比,挣了两下,仍旧被扳过了肩膀。沈瑄仰头,将余下的小半碗姜汤饮尽,放下碗,托起孟的下巴,直接哺了进去。姜汤很辣。唇边的气息却热得要将人融化。孟的头更晕了,费力睁开眼,抓住沈瑄的手腕,“会染给你……”“无碍。”沈瑄将孟抱紧了些,拇指擦过孟的嘴角,唇--印上他的额头,“还有些热,良医稍后就到。”姜汤发挥了作用,孟不再那么难受,靠在沈瑄怀里,不打喷嚏,倒是打起了哈欠。“先别睡。”“恩。”“等良医诊脉。”“哦。”“十二郎。”“……”接下来的事,孟全都不知道了。疲惫和困倦一同拉扯着他,将他引入了黑甜香。孟十二郎瞬间入眠,定国公默然无语。半晌,捏了一下孟的耳垂,俯身蹭了一下他的脸颊,开口想咬,却舍不得用力,终究是自己看上的,无论如何也只能认了。良医到时,孟正盖着棉被在塌上呼呼大睡。一身清爽的沈瑄守在榻边,手中翻着都事送来的公。良医行礼,“国公爷。”沈瑄颔首,“麻烦良医了。”“不敢。”良医放下药箱,先用布巾擦手,待手指回暖,才走到榻边,牵出孟的手,为他诊脉。屋外风雨交加,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良医的表情不复轻松,换了另一只手腕再诊,抚着胡须的手顿住了。沈瑄放下公,看向良医,“不是着凉?”斟酌片刻,良医才道:“国公爷,伯爷身体底子薄,恐会引发暗疾。老夫写个方子,先服上两剂,待热度退下去,方可慢慢调养。”“暗疾?”“伯爷早年应受过外伤,虽有良药,可惜没能完全养好。”伯府的良医是赵院判推荐,医术极佳,对孟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叹息一声,“伯爷还是过于-操--劳-了。长此以往怕是于寿数有碍。”“还请良医多费心。”“老子自当尽力。”良医写好方子,交代药童亲自熬药,起身告辞。送走良医,沈瑄无心再看公,坐到榻边,凝视许久,突然将人抱进了怀中,力气越来越大。认定了他,就要长久的伴着他!“……子玉?”即使是睡神,被这么抱着也要醒了。孟打了哈欠,靠在沈瑄肩头,眼睛半睁半闭,“良医来过了?”“恩。”“可说了什么?”“……”“怎么?”下一刻,锢在孟身上的力气突然加大,大得让他以为自己会被生生勒死。“子玉。”沈瑄不理,继续抱。“国公爷。”继续不理,继续抱。“沈瑄!”依旧不动。孟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扯开沈瑄的衣领,一口咬了下去。不咬不成,他快喘不过气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呸!沈瑄是美人,他也不乐意做这样的-风-流-鬼。就这么和大好的人生说再见,到了阎王殿,能把小-鬼-笑个好歹。沈瑄侧头,看着眼睛冒火却依旧没什么力气孟十二郎,心头微动,突然笑了。孟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很好笑?”他差点没命!“不。”沈瑄将孟揽在怀中,抽—出发中的玉簪,黑色长发垂落,拂过孟的颊边。白玉般的手指在发间穿梭,两人的发在指间缠绕,紧紧相系。“吾于十二郎结发,此生不渝。”此情此景,当十分感动。孟却眯起眼,看着系在一起的黑发,暗中嘀咕,这还能解开吗?解不开,八成要动剪子。幸亏他只是在心中想想,胆敢说出口,即使仍在病中,定国公也不会轻饶了他。不能吞吃下腹,咬几口还是可以的。汤药熬好,孟捏着鼻子几口喝完,苦涩的味道从口腔蔓延到胃里,五官都皱成了一团。良药苦口,不意味着好大夫一定要开苦药吧?不过,比起让军汉闻风丧胆的前燕王府良医们,自己府内这位应该还算好的。至少他不会突发奇想,用金针-刺-穴-来治疗感冒。用过饭,喝过药,孟歪在榻上,撑着下巴,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昏昏欲睡。公有定国公全权代劳,连官印都不用他盖了。遇到沈瑄不明处,动动嘴巴即可。掌灯时分,公减少了一大半,孟看一眼滴漏,“国公爷,歇歇吧,余下的明天我来就成。”听到孟的话,沈瑄弯唇轻笑,烛火映照下,眉眼愈发显得精致,“十二郎先歇着。”相貌迷人,声音低沉,语气温和。换成以往,孟定然要擦擦口水。可是现在,他竟感到有些发毛。实在是国公爷的性子太难揣测,先给个甜枣,养肥了再下嘴吃个够本,不是不可能。孟的表情太过明显,沈瑄想忽视也不可能。“十二郎不歇息?”“你不睡,我不安心。”话落,孟就想给自己一嘴巴。沈瑄愣了一下,旋即笑了。“好。”放下公,国公爷-宽-衣-上榻,人捞过来,抱
据说给请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
-怀里,吹-灯,睡-觉。国公爷心情-愉-悦,一夜好眠,孟却心里打鼓,天明时分才勉强去会了周公。沈瑄何时醒来,何时起身,何时处理完了公,他全都不清楚。直到被唤醒吃药,才恍然察觉,他这一睡,竟足足睡了一整天。“国公爷吩咐,伯爷醒了先吃点东西,药再熬即可。”一碗粥,几碟小菜,简简单单,却让孟胃口大开。粥菜一扫而空,半饱都不到,还想吃,被来为他诊脉的良医制止了。伯爷瞪眼,他想吃饭,饿着病号不-人-道。良医摇头,伯爷正是病中,应酌量用膳,吃太多不利于康复。伯爷呲牙,一碗粥算多吗?良医坚持,就一碗,再多一勺也不成。伯爷握拳,扣薪水!必须扣薪水!良医八风吹不动,悠然道:“伯爷请伸手,老朽为您诊脉。”扣薪水就扣薪水,敢不坚持原则,拖慢了孟伯爷的康复期,定国公那关更不好过。薪水重要还是命重要?当然是后者。自定国公归来,府内亲卫和锦衣卫都绷紧了皮,除必须兴宁伯过目的紧要公,没一个都事敢在伯府露面。定国公之威,可见一斑。为了性命着想,宁可被扣薪水,也必须让兴宁伯尽快好起来。诊过了脉,良医拿起笔,“伯爷的风寒已是无碍,只是伯爷早年间伤了底子,老朽再为伯爷开个方子服用几日。若想痊愈,伯爷还需放宽心思,多休养些时日才好。”孟不是胡搅蛮缠不知好赖的人。良医总归是为他好,扣薪水什么的不过是嘴上说说,接过方子,仍是郑重向良医道谢。只在良医抚须颔首时,忍不住问了一句:“吃过了药,能不能再多吃一碗粥?大不了饭后多运动。”病成这样还运动?气急之下,良医揪断了两根胡子。接下来的时日,孟一直没去衙门,直接告假。定国公每到大宁,兴宁伯都要告假,已经不是秘密。只是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孟不是托病,而是真病了。兴宁伯病中无法组织调度工作,大宁都指挥使朱旺只能接过指挥棒。好在各项工作的章程已经定下,又有定国公在一旁监工,屯田,练兵,修筑边防以及开互市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纵然出现差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改正即可。监督大宁都司的工作只是顺便,大宁杂造局才是沈瑄工作的重点。四月中旬,又有五支千里眼被送往南京,天子下敕令,将制造千里眼的工匠调往北京,却不入军器局,而是从宫中派遣中官,在北京设立兵仗局,进行督造。敕令一下,北京工部尚书宋礼和南京工部尚书黄福同时上疏,提出异议。明明说好的,人归军器局,怎么兵仗局要横-插-一手?就算是天子,也不能这么光明正大的给人走-后门!军器局是政府工作部门,由工部官员掌管。兵仗局是内廷八局之一,由太监掌管。两个部门的职能都是掌兵器和火器的制造,其中,兵仗局还掌管火药司。部门不同,职责相同,一为朝廷六部下辖,一为内廷宦官掌控,互看不顺眼是肯定的,撸胳膊挽袖子干上一架也并非不可能。纵观整个大明朝,勇于同官集团掐架并不落下风的,只有宦官。锦衣卫再嚣张也嚣张不过宦官。官能当殿殴死锦衣卫指挥使,却没听说有哪个宦官被官当殿揍死的。如今,天子将制造千里眼的工匠归入兵仗局,军器局如何能服气?北京工部和南京工部的上疏,永乐帝没有置之不理,也没当殿驳斥。在退朝后,将黄福召入西暖阁,君臣进行了一番长谈。除了黄福,只有道衍在场,连内官都退到了暖阁之外。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西暖阁的门才打开。黄福一改来时的严肃,步出暖阁时,脸上带笑,如沐-春-风。还友好的向侯显打了招呼,友好得让侯显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黄尚书今个吃错药了吧?三日后,南京工部尚书黄福调任北京刑部的诏令发下,北京工部尚书宋礼也接到了天子敕令,言有更加犀利的兵器交给军器局制造。君无虚言,天子说犀利,定然不假。宋礼心中有底,终于不再三天两头上疏,同兵仗局据理力争。五月初,白彦回身负天子敕令到北京赴任。自此,他便是北京兵仗局的掌印太监。虽离开了南京,不能继续在永乐帝身边伺候,但有了掌管兵仗局之权,便是郑和同侯显等也不敢小看他。孟得到消息时,事情多已尘埃落定。大宁的工匠被调走一批,又新招一批,工坊里的敲打声始终未停,只是制造千里镜的工坊被封了起来,直到将材料和工具清理干净,才会继续开工。新工坊已经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八名倭人工匠在杂造局大使的监督下,开始锻造第一批倭刀。从炒铁到熔铸,再到不停的锻打。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监管。起初,八名倭人工匠不愿意在一处干活,更不愿传授铸造技艺。杂造局大使将此事上报,孟冷笑一声,请府内的锦衣卫帮忙,八个倭人捆起来关了两天小黑屋,没动鞭子也没上竹签,再放出来,却都老实得不能更老实,让干什么干什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绝无二话。“所以说,敬酒不吃吃罚酒,何必呢?”站在倭人铸刀的工坊前,孟一身大红麒麟服,玉带玉簪,笑得眉眼弯弯。对迪亚士,他还有几分耐心,对付这些倭人,甜枣都不必给,直接上大棒,比什么都管用。锦衣卫的赵百户站在一旁,琢磨着给杨指挥使的条子该怎么写。总的来说,帮忙教训一下这些倭人并不违反锦衣卫的从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可认真想想,仍是有些超出工作范围,还会同上司报备一下的好。杨指挥使会不会一怒之下将他调回南京,丢进南镇抚司住几天,完全无碍。赵百户表示,有了同定国公切磋武艺的经历,南镇抚司的兄弟们使出浑身解数,他也照样扛得住!真该让杨指挥使亲自到大宁来看看,和定国公兴宁伯相比,南北镇抚司的锦衣卫绝对是大好青年,一点也不凶残。倭人工匠老实铸刀,从杂造局挑选出的匠户在一旁认真观摩学习,很快就发现了倭人铸刀的诀窍,开始对铸造腰刀的技术加以改良。很快,大宁守军就发现,新发的腰刀明显比以往的要锋利耐用,砍起来人来分外得心应手。试验成功,孟下令集合手艺最好的工匠,铸造三把长刀进献给天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派人来大宁给孟送信,主题思想很鲜明,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好刀自然也一样。看着朱高煦和朱高燧那一笔狂草,孟忍了几忍,终于拍案而起。老子压榨他,儿子又来剥削他,他xxx的!下辈子再不和姓朱的做朋友!气归气,刀还是要给。可孟显然忘记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上门讨交情,朱能和张辅等人还会远吗?三把精心打造的长刀送进京城,朱棣欣喜不已,当场试刀,刀锋相击,朱能手中的长刀应声而断。“好刀!”朱棣握着雪亮的长刀,看着能映出人面孔的刀身,当真爱不释手。连好的朱高炽都看得目不转睛,更不用说朱能和徐辉
据说给请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
辉祖等人,更是眼睛发亮,不是慑于天子威严,绝对会上手抢。刀送到南京不久,孟接到了武阳侯徐增寿和信安伯张辅的书信。看着信封,他还惊讶。展开信纸,瞬间石化。两封信,用了一盏茶的时间看完。孟十二郎沉默许久,四十五度角望向房梁,一把刀竟能换来魏国公的友谊,记到史书里,谁会相信?八成还会各种考据,证实记录这件事的史官纯粹是在胡说八道。永乐三年五月,大宁进献的长刀送入南京,在武将中引起了一场轰动。如之前的千里眼一般,皇帝独占三把,甭管小舅子大舅子,谁要都不给。同月,朱高煦和朱高燧收到了大宁送来的木匣,打开盖子,被鲨鱼刀鞘包裹的利刃,正静静躺在其中。五月底,伯府内,迪亚士终于复原了火炮图纸,当他胡子拉碴的跑去向孟表功时,见到的不是笑容和气的兴宁伯,而是面带寒霜,目似刀锋的定国公沈瑄。十分不巧,定国公正在拭刀。目光扫过来,刀锋似映着血光,迪亚士顿时有些脚软,一声哈利路亚直接憋回了嗓子里。
据说给请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