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起因(1 / 1)

古罗马时期从公元前9世纪初开始,至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即公元476年止,时间跨度将近1400年。

古罗马一开始时人口规模就相当大,而土地面积相对狭小,满足不了耕作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扩张。这一方面是古罗马对外扩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全体罗马公民”的愿望——说到底,地盘扩大了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所以古罗马的国内公民(古罗马时有土地的人才配叫公民)纷纷支持对外发动战争。

现在的考古证实,公元前753年罗穆卢斯在台伯河畔建起罗马城,从此开创了古罗马王政时代。古罗马时期从当时的王政时代到后来的共和国,一直到公元1世纪左右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的罗马帝国。随后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别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寿命太短,只不过80年即公元476年就被灭了;而东罗马帝国则比之寿长近1000年,直到1453年才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古罗马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是王政时期。具体标志是公元前753年,罗穆卢斯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罗马城。

王政时期一共经历7个王,统治集团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第一个王当然就是罗穆卢斯本人了,接下来的三个王都是罗马人公社(城邦)的军事首领,最后三个王则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君主。请记住,最后一个王名叫塔克文,他是冲入王宫、发动兵变、杀死老王图利乌斯(也是他的老丈人)夺取王位的。由于执政后傲慢无比、大施暴政,最终在公元前509年被他的小舅子带领愤怒的罗马人赶出了罗马。

二是共和时期。赶走塔克文之后,罗马人觉得他们不再需要王,没有王其实也挺好的,于是选出两名行政长官(后称执政官),任期一年,建立了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正式名称叫“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政权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改共和制度开始,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有500年。

三是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凯撒(就是大名鼎鼎的“凯撒大帝”,不过“凯撒大帝”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自己可从来没有自称过“帝”更不用说“大帝”了)之后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两位政敌、结束了罗马几十年的内战并夺取国家最高权力后,于公元前27年获得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称号,从此带领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经济从此获得空前繁荣。

※主要历史回顾※

直到古罗马共和末期,整个意大利城市的手工业水平都还不算高;更由于当时战争不断,经济发展还不进反退。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统一,城市化大量兴起,商业和手工业才有长足进步,成为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并且出现了多个经济中心,如罗马城的商业活动中心、卡普亚的青铜制造业中心、阿尔列提乌姆的制陶工业中心等。

尤其是在奥古斯都时期,有个名叫吉帕尔的人发现了季风,从而使得古罗马与东方之间的航行变得十分顺利。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罗马各地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变得经常化,从而成为罗马帝国强大的象征。

古罗马发展的实质是奴隶经济的繁荣

古罗马经济强盛的实质是奴隶经济的发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整个古罗马发展时期看,农业的基础是奴隶制小农经济。尤其是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由于长年对外征战获得了大批奴隶,奴隶们源源不断地输入罗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有效的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古罗马的奴隶经济。奴隶在古罗马得到广泛应用,不论是在工业还是建筑业中,最面广量大的都是奴隶。

奴隶成了古罗马的社会基础,当然就会冲击原来的自由民了。但是没办法,因为奴隶的劳动力价格实在便宜,可以随时叫他们加班加点,又不用服兵役(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耕作),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成本一说,所以这种广泛运用的**谁都抵挡不了。

可是这样一来,自由民就不买账了。因为他们同样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怎奈当时的奴隶经济成了社会主流,赤手空拳的农民又怎能反抗得了呢?无奈之下,他们就只好抵押部分或全部土地迁往别处,或者流浪到城市成为流氓无产者,至多也只是过着相当于现在“北漂”那样的生活。

现代考古发现,古罗马当时的工种约有160种,其中某些工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相当专业的,就是这种奴隶经济分工合作的结果。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农民破产,随之而来的是农业开始衰败,整个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以至于后来古罗马对外征战结束后,奴隶来源大幅度减少,奴隶的劳动力使用成本也开始慢慢提升。这时候的古罗马一方面原有的农业基础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又没有得到应有恢复,即使有奴隶也无活可干了,罗马帝国开始衰败。

统治者痛定思痛,觉得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回过头来继续发展农业。似乎当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的道理,所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三农”——把成片的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给农民耕作,不许农民随便流动,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稳定农业税。不能流动的农民就这样成了农奴或隶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过去罗马帝国的颓废,但最终依然无法改变帝国灭亡的命运。

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化

古罗马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化,这在奥古斯都时期尤其突出。

当时,一方面是城市经济已经非常活跃,成为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是,罗马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城市化,奥古斯都正是通过给城市各群体赋予不同的管理地位,来有效巩固自身统治的。

首先,他摧毁了过去那种城邦在政治上的充分独立性,把它们从“城市国家”过渡为“领土国家”,全国一盘棋,成为罗马帝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有军事、外交、大政方针都由帝国统一发布和管理。

但不用说,这时候无论哪个城市仍然会有大量的残余势力存在,奥古斯都对此当然十分了解。英明的他不是想方设法、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清除这些残余,而是顺其自然,把它们作为城市自治的基础,允许各个城市保留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由于当时整个国家制度实行的是元首制,所以罗马帝国内部一旦确立起等级森严的阶级地位后,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要知道,当时的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异常繁杂,所以,要想有效地实行长治久安,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行使统治特权。在这里,奥古斯都通过推行城市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初,奥古斯都就改变过去那种鄙视经商的观念,大量提拔商人担任城市高级管理者。这种政商合一,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他非常明白,各地区尤其是那些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城市,对罗马帝国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可是经济发展的**。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政府机关,它由人民会议(由该城市所有公民选出代表)、元老院(在财产不低于10万谢斯提斯的市议员中选出100人)、官吏(每年投票选举两名最高行政长官,两名营造官,两名财务官)组成。政治家在中心广场慷慨陈词,普通市民则在台下仔细聆听,这是罗马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奥古斯都恢复了“市政官”(相当于今天的市长)这一重要职务。并且它不再是临时任命,而是常设机构,并且由元首亲自任命。市政官的任职资格是曾经担任过执政官,主要职责是维持城市秩序,并统率三个城防步兵中队。每个城市划分为“区”和“里”,每个里弄由邻里居民选举产生“里长”,然后从里长中抽签选举区长来管辖该区,任期一年。

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奥古斯都还制定了一整套消防站夜班巡逻制度。

不用说,所有城市都是应该有“表演者”和“观众”存在的。在这方面,古罗马的城市管理又是怎样规定的呢?具体是:

元老作为当时的最高等级,不但应该是贵族出身,而且必须至少拥有100万谢斯提斯财产。他们身居要职,如军团长官、行省总督等都由他们来担任。他们本身有自己的大庄园,而城市就在这些庄园或庄园周围得到发展,所以由他们来参与城市管理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并且顺理成章。

元老的子孙叫骑士,属于古罗马社会的第二个特权等级,实际上是后备元老。骑士当然也是出身于贵族啦,但财产要比元老少,但至少也会在40万谢斯提斯以上。他们平时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收税收租,同时还担任军队职位和国家官吏。所以,骑士是当时城市里最富有、最显贵的群体,尤其是军职中的骑士,在边远行省的城市中拥有统治权,从而使得这些城市始终处于元首控制之下,骑士就更是耀武扬威了。

第三个等级就是平民百姓了。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地位也极不稳定。有的是从农村来的“农民工”,有的是特权阶层的“落难者”,还有的是被释放回来的奴隶,当然也有专门吃政府救济的乞丐。但这些人一方面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哪个城市也不可能没有他们,但同时又是令城市管理感到头痛的地方。为此,奥古斯都一方面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组建“警备队”防止他们发生暴动,许多次平民暴动就是这样被镇压下去的。

最低下的等级是奴隶,这个阶层数量特别庞大。不用说,他们都是罗马帝国对外战争中俘虏而来的。他们为特权阶级生产劳动,没有任何权利,所以奴隶起义层出不穷,但赤手空拳的他们也更容易遭到武力镇压。

总体来看,各城市的管理机关及其设置、选举方式及候选人资格等都与罗马帝国十分相似,表明帝国对各行省的统治和城市化控制十分到位。

陆路和海路交通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罗马商业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与陆海路交通的发达密切相关。

由古罗马创建的度量衡体制,不仅在意大利到处被使用,而且普及到整个帝国区域。不用说,统一的度量衡大大促进了商品的运输和推广,统一了生产方式和作业方式。正是在这一体制下,古罗马在公元100年至260年动用约两万名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了一道550公里长的防御工程,至今依然有120公里留存于世,目前以英国、德国的这两段长城最有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中国著名的“万里长城”之外,在同一时期的古罗马,同样也有引以为傲的“千里长城”。可是如果没有统一的度量衡,这样浩大的工程要分段同时修筑完成,简直不可能。

古罗马的海上商业通道,是从公元前146年占领埃及、公元前31年占领古希腊之后才被打通的。随后,海上商业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带动港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早是位于今天那不勒斯湾的蒲泰俄利港(即今天的波佐利港)成为第一大港,后来大约从公元2世纪开始,距罗马更近的欧斯提亚港成为第一大港,蒲泰俄利港随即成为海上交通枢纽。

古罗马需要的西西里的小麦,希腊的美酒和各种奢侈品如香水、香料、宝石等,都是通过蒲泰俄利港中转的。据说当时印度出产的奢侈品在罗马的售价能高出100倍,可想而知,当时的古罗马是如何富有了。

经济繁荣促使罗马帝国强盛

国家强盛是要靠发达的经济来做有力支撑的,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奥古斯都带领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后,对内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大促进了罗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外则大力进行军事扩张,使得罗马帝国的北边一度到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的其他区域开始流行工房劳动。例如,在高卢(今天的法国)、非洲北部临近地中海的地区,在意大利、高卢南部、西班牙,那里就在工房在制造并出口一种精美的陶器;在毛里塔尼亚(今天的突尼斯)生产并出口的陶器上,出现了用贵金属铜或银压制的外形。

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192年称为前期帝国时期,从公元193年到235年的这个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

前期帝国时期一共经历3个王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帝国版图也逐步扩大,最大时一度到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南到非洲北部,北至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这样一个庞大的区域;地中海则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

后期帝国时期是从公元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193年建立塞维鲁王朝开始的,所以一开始就留下整个后期帝国将要出现社会和经济动**的阴影。

果不其然,这时候的罗马社会、经济、军事危机层出不穷,并且时间跨度长达近百年,直至罗马帝国结束的公元3世纪左右达到空前规模。问题严重到怎样的地步呢?当时不但战争频发、皇帝更迭像调马灯一样地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奴隶和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整个罗马乱成一锅粥。所以也有史学家称这段历史(公元193至284年)叫“3世纪危机时期”。

不过,这段历史很快就过去了,毕竟奴隶和农民起义、城邦混战在那个时候屡见不鲜。公元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夺取皇位、掌握了帝国政权,随即宣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君主制),照搬照抄东方君主的那种统治形式和礼仪,同时实行多项改革,使得罗马帝国雄风再起。

自从戴克里先改革后,他的王位继承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宣布自己才是唯一的君主,并于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廷,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死后,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不过由于西罗马帝国不断出现经济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终于在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入侵后被宣告灭亡。

而这时候的东罗马帝国又经历了差不多1000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而它在公元7世纪左右历经人民起义、外族入侵以及内部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从这个角度看,罗马帝国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因素在经济。尤其是因为长期战争、政治动**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这点下面再谈。

政治体制为经济繁荣起到有力的保驾护航作用

古罗马经济的强盛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功劳,也不仅仅是战场上打胜仗的功劳,而是与当时先进的政治体制为经济繁荣保驾护航分不开的。

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政府是一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它超越了当时各城邦狭窄的政治框架,从而才创立起一个把地中海世界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究竟是怎样的。

本书前面已提到,古罗马历史分为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三个阶段,横跨上千年。不用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做到政治制度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帝国扩张的需要,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例如:

古罗马王政时期,采取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军事民主制。在统治阶级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三大系统中,王是军事首领、最高审判官和最高祭司,但他没有行政权力;元老院(长老议事会)相当于库里亚会议的预决机构,在今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常委会;库里亚会议(民众大会),则可以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在今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代表大会全委会,有权讨论和决定一切重大问题。这种扁平化政治体制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很适合当时罗马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版图不大的社会背景。

古罗马共和时期,采取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寡头政治制。因为当时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奴隶主、贵族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那种平等民主制,而想获得更多特权了。突出表现在,这时候的执政官不但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并且还拥有最高行政权力。虽然执政官需要通过选举来产生,但选来选去总不会选到平民百姓头上去。权力至高无上的库里亚大会也被等级森严的森都利亚民众大会所取代,至此,所谓的共和制实际上也就演变成了少数贵族专政的寡头政体。

古罗马帝国时期,采取的政治制度是军事独裁君主制。之所以如此,同样是与当时的客观形势分不开的。自从罗马被卷入长达百年的内战后,最终获胜的奥古斯都野心膨胀,迫切希望能建立个人军事独裁;与此同时,罗马帝国的宏大版图也使得过去的那种寡头政治已经不够用了,客观上也需要中央集权来施行管理。具体地说:

帝国初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普林斯制(元首制)。它名义上虽然还是共和制,但实际上帝国元首已经集军事、行政、宗教大权于一身,没有谁能够左右得了他;并且可以不断连任,这实际上不就已经成了皇帝了嘛。这样的政治制度简单而高效,为后来200多年罗马帝国的和平稳定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帝国后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多米那特制(君主制)。容易看出,这实际上在帝国初期就已经打好了基础,看到了这种端倪;但最终促使这一转变的是公元3世纪左右帝国局势发生动**,迫使皇帝不得不撕下共和制度的伪装,干脆宣布自己的皇权就是神授的,神圣不可侵犯,所有官员都必须效忠皇帝。为此,罗马帝国仿效东方文明的君臣之礼,到处封王,以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基督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