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裙子的”也能当老板(1 / 1)

失业下岗怎么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001年12月13日,“全国妇女再就业和创业”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天津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利用国际资助实施的“下岗女工再就业和创业”项目在3年内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全国妇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部门的肯定,其经验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个“下岗女工再就业和创业项目”,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资助下进行的。自从1998年在天津开始实施以来的3年间,通过开展小额信贷、开办创业服务中心等活动,已经帮助1300多户下岗女工家庭摆脱了贫困,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创业的女老板。

700位丈夫为妻子“打工”

据说,“下岗女工再就业与创业”项目的小额贷款规定“贷女不贷男”,所以,一些夫妻双双失业的家庭就由妻子贷款、丈夫出力。出现了“丈夫为妻子打工”的有趣场面。

据小额贷款项目负责人陈克刚先生介绍:“在1107名贷款者中,夫妻双下岗的占70%,现在,下岗的丈夫们大多数在为妻子‘打工’。”

在12月13日的研讨会上,特别邀请了一些利用该项目小额信贷走上创业之路的下岗女工代表。在会场外,几位男性员工不无兴奋地说:“里边的‘老板’是我的老婆,我们在为老婆‘打工’。小额贷款不仅让我们家庭脱了贫,还让妻子的地位提高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埋头实干

失业虽然不见得丢人现眼,但是也绝对谈不上多少幸福。在失业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很高,她们的再就业难度也更大。俗话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埋头实干。”梁海玲就是这样的一位实干家。

1995年,梁海玲所在的单位彻底解散了,她干了3年的会计工作也到了头。她非常热爱会计专业,然而她知道,现在的劳务市场上失业的会计人员多如牛毛。按照自己的学历,即使自己能够胜任会计工作,也排不起候着这个职业的长队。于是,她动起了自己做老板的念头。

梁海玲骑着自行车上街转悠、考察市场。不到一个月的市场调查,她就决定投资建厂生产装饰材料。有人说她“个子不高胆子不小”,一个女人家找个稳当职业哪怕少赚俩钱也好,没有事情瞎折腾建什么厂?有她哭的时候!

梁海玲的回答是:人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没了经济地位就不会有社会地位。要想安身立命活得像个人,就得有自己的职业。

其实,28岁的梁海玲在市场调查中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虽然当时搞装修的人已经不少,但是生产装修材料的厂家还屈指可数。

就像所有白手起家的人一样,梁海玲首先面对的是资金问题。她抱着刚满2岁的孩子外出筹措资金,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创业。

3年过去了,梁海玲手里终于有了一些积蓄,但是创业的艰难使她觉得累。就在这时候,她接到了一份通知,山东省威海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正在为全市所有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各种免费的培训学习。一看其中有一项是美容美发,她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开句玩笑话,仅仅是为了保养自己漂亮的皮肤也该参加培训,更何况还是免费学习呐。

梁海玲一边商量让丈夫接手工厂管理,一边抽时间学习。3天下来她感到眼前一亮:通过美容,自己又重新靓丽起来了。当老师夸耀她的手指和领悟力天生适合从事美容职业时,她便下决心改行从事这一行当。

3个月下来,梁海玲尽管学到的还只是美容美发知识的皮毛,但是却坚定了她从事这项职业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梁海玲毅然投资20万元购置了现代化仪器,正式注册成立了创美美容中心,并且招用了4名失业女工。

现在,梁海玲的美容院在威海同行业中已经小有名气。

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春姿丽女子护肤中心李春英经理爱说的一句话。她语重心长地说:“那些正在彷徨的下岗女工们,不是单位抛弃了你,也不是社会对你不公平,只要学有一门技术到哪儿打工都能挣钱,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李春英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

李春英18岁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普通的工厂女工,做过3年经销部经理。1994年辞去工作,当时她已39岁,还是开起了这家美容院。

回想自己的创业历程,李春英总结道:作为女人,首先要自立自强,而技术的学习和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怕自己年龄大,只要肯学都会成功的。这就是所谓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在李春英的美容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营业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她想到还有许许多多为生活所困的下岗女工们,正在免费为她们传授美容技术,愿意帮助姐妹们学一门手艺。

昔日失业女工,今朝养狐状元

王宏伟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位失业女工。在短短的6年中,她依靠自己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兰狐养殖企业——黑龙江宏伟养殖实业集团的董事长。

今年52岁的王宏伟,1994年从市蔬菜公司失业下岗,只身来到距离齐齐哈尔90公里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利用多方筹集的15万元资金,买下了2.6万平方米荒地70年的使用权,办起了宏伟野生动物养殖场。

在2个月时间里,王宏伟带人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养殖区,开垦出20亩荒地用来种植果树和蔬菜,同时,购进了60只兰狐和60只乌苏里貉。她拜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为师,学习野生动物的防疫、配种、养殖等技术。

创业头2年,王宏伟的饲养场仅仅卖种狐和皮张的收入就达到了30多万元。1997年10月,王宏伟参加了全国妇联组织的“下岗女工再就业报告团”。

现在的王宏伟眼光更远了。她投资了110万元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承担了“国家948兰狐引进改良育种项目”,并且赴芬兰引进世界优良兰狐400只。自此,王宏伟的小型养狐场已经一跃成为资产达4000多万元的宏伟养殖实业集团。

紧接着,她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养狐密集区,联合建立了20家兰狐良种繁育场,承担起全国养狐密集区2至3万只地产母狐的人工授精改良繁育任务,母兰狐总存栏达1.2万多只,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改良种母兰狐和皮张共6万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