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咱爸咱妈”(1 / 1)

农村相对淳朴的民风,吹拂着一大批“咱爸咱妈”。

由于农村人生活群居的特性,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对融洽,这就决定了民工创业成功以后更注重“衣锦还乡”,愿意带领乡亲们一道致富。

人在曹营心在汉,回乡办厂富大家

2002年,28岁的致富标兵徐宏卫主动回乡创业,接纳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支持家乡建设,受到家乡人的一致好评。

徐宏卫1990年毕业于江苏省宿迁市果园职业高级中学电子专业班,1993年在常州无线电三厂打工。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深圳市主向电脑有限公司张迅总经理,所以在无线电三厂濒临倒闭的情况下,他能及时跳槽到主向公司。由于工作出色、业务熟练,不久便担任生产厂长,月薪高达3000元。

民工在外创业的特性就是这样,徐宏卫人在深圳、心在宿迁,时刻不忘为家乡寻找科技含量高的致富项目。张迅总经理被徐宏卫的精神所感动,亲自带人到宿豫县大兴镇集东村考察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并决定支持徐宏卫返乡开办分厂,让他负责该公司寻呼机蜂鸣器的全部生产业务。

徐宏卫不负众望,自投产之日起每月为总公司生产10万只蜂鸣器,不但保证了本公司生产寻呼机的需要,而且70%的产品由总公司对外销售。深圳老板见徐宏卫条件逐渐成熟、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了,便在1999年初双方在财务上脱了钩,但是同意徐宏卫继续以深圳总公司的名义对外联系业务,生产的产品由深圳总公司包销。

现在,徐宏卫每年生产蜂鸣器100万只,年产值上百万元,共计接纳回乡知识青年和下岗职工40多名,月薪多在500元以上。

一家养金鱼,带动六七家

像徐宏卫这样致富不忘乡亲们的民工大有人在,过去玩金鱼的小青年、现在成为卖金鱼的大老板的王永河也是其中的一位。

王永河是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老鸦陈镇南阳村的农民,在2001年11月的郑州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展示会上,他因为带去了五彩斑斓的金鱼而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

时年32岁的王永河,养金鱼的历史已经有10多年了。

他说,以前自己养金鱼完全是凭兴趣玩玩而已,大热天他光着膀子蹲在院子里观察金鱼,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在金鱼“甩子”的时候,他在家里一闷就是好多天不出门。慢慢地王永河养金鱼出了名,来向他要鱼的人越来越多。有朋友就给他出主意:为什么不卖鱼苗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1994年王永河建起了自己的养鱼场,5个温棚、100多个金鱼池。每个金鱼池16平方米、金鱼品种有五六十种,每年卖出鱼苗100多万尾,而且还出口到了欧美和日本。

王永河不仅养金鱼,而且还根据自己十几年的养鱼经验写出了观赏鱼养殖技术手册,凡是到他那里买鱼苗的他都要送上1本。

在王永河的带动下,现在乡里乡亲的已经有六七家金鱼养殖户了。

把钱花在为村民们办实事上最有意义

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三合村,民营企业老板王树林致富不忘过去,几年来累计捐款300万元进行支教、修路和打井,在当地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1985年,王树林大胆创建了天津市渤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由于他懂经营会管理,年销售额很快突破1000万元。

王树林致富以后,有人劝他趁有钱去建一座豪华别墅或者游山玩水及时行乐。可是王树林却不这么想,他认为把钱花在为村民们办点实事上最有意义。

1997年,王树林捐资12万元兴建了一座小学,出资60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树人德育基金,又出资80万元与村其他企业一起为本村建起了第一条公路。

1999年南开大学校庆,王树林捐款50万元为其重修校园路,主动出资28万元为村里重打了一眼井,解决了该村600多人的吃水难题。

2000年以来,王树林又设立了奖学基金:凡本村考上重点大学的他都出资助学。同时出资几十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混凝土公路。

王树林的种种义举不仅受到众乡亲的高度称赞,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乡亲的形式还有多种多样。

2002年3月,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杨金才等4名个体老板致富以后,深知当地群众想看过去的革命传统题材电影有诸多不便,所以共同出资2万元购买了电影器材,义务为群众免费放电影。

2001年11月,天津市武清区有一位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老板娘崔女士,购买电脑体育彩票中了头奖3.3万元以后,想方设法奖励在丈夫汽车修理厂打工的10多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