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财务年报中的常见骗术(1 / 1)

而为了让这样的行为合理化,这些经理人常常表示,如果公司股票的价格不能合理反映其价值,则公司股东的权益将会受损。同时他们也声称,运用会计骗术以得到想要的数字的做法很普遍,而一旦这种“别人都这样、为何我不行”的想法生根后,道德方面的顾虑早已消失殆尽。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读年报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一些会计骗术,以免上当受骗。由于公司管理层和公司股东的地位、利益各不相同,在财务年报中出现这样的会计骗术是不奇怪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为了使得捏造利润这样的行为合理化,这些公司管理层常常会借口说,如果公司股票价格不能合理反映其价值就会损害股东的权益。同时他们声称,利用会计骗术得到想要的财务数据这种做法已经很普遍了。意思是说,“别人都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行呢”,但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会计道德方面的顾虑也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么,巴菲特这里所说的财务年报中的骗术究竟有哪些呢?结合中国股市实际,这主要包括以下7大类:

一是过早记录收入或者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无论是过早记录收入还是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其实质都是把本来在会计概念上还不能称之为“收入”的东西也计算在了收入之内,白白扩大了收入基数。这样,无论后面怎么核算,都会扩大收入和利润数据。

这种情形主要有:在没有发出货物或者发出的货物客户还没有接受,就已经把收入计入账本;还没有为客户提供服务,就已经把服务收入计入账本;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就已经把收入计入账本;给客户某种回扣(这部分回扣实际上夸大了收入数额);重复计算收入;等等。

二是记录伪造的收入

记录伪造的收入和过早记录收入、记录有问题的收入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这种收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而后者则还是有一点点踪影的。

这种情形主要有: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把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计入账本;把出借交易所得作为收入计入账本;把购买方未来的承诺也算作是销售计入收入;把公司合并前扣留下来的不适当的收入也作为本期收入;等等。

三是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

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实际上是千方百计把各种本来不属于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的项目也计算在内,虚增利润。

这种情形主要有:通过贱卖资产增加利润;将投资收入计入收入;将投资收入冲减经营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上通过各栏目的重新归类,凭空捏造收入;等等。

四是费用的不当归期

费用的不当归期,是指故意把应该在本结算期内分摊的费用转移到过去或将来,以达到调节本期利润的目的。

这种情形主要有: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是最近发生的成本资本化;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把本期费用转移到过去;降低成本折旧率和费用摊销速度;故意不报废已经不具备价值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等。

五是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地减少负债

不记录负债就是对应该计入本期的负债通过各种手法进行逃避,不适当地减少负债就是虽然该项负债也在本期账面上作了反映,可这种反映却是象征性,不完全,也不彻底。

这种情形主要有: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计入相关负债和费用;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来减少负债;释放有问题的准备金和计入收入;凭空捏造销售折扣;在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计入收入。

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士来说,这里有必要略作说明:会计假设也叫会计前提,是指在特定经济环境下根据过去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假设或设想。毫无疑问,如果这种假设和设想改变了,会计核算结果也就必然会发生改变,甚至面目全非。

例如,在五大会计假设中有一项叫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这个企业暂时不会被破产清算,而是持续经营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如果预料到不能持续经营了,就要改变这种会计假设,从而采用清算假设条件下的破产或重组会计程序。

六是把当期收入转移到未来

把当期收入转移到未来,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为了推迟收入的实现、减少本期利润数额。

这种情形主要有:建立某种准备金,然后在将来某个时期进行释放,转作收入;在公司购并案完成之前不适当地扣留收入,以备将来充作收入。

七是把未来费用挪移到当期

把未来费用挪移到当期,就是本来应该归集在未来的费用现在被归集到了本期,目的是减少本期利润。

这种情形主要有:不适当地夸大费用,为未来减轻费用结算留有余地;将正在进行的研究开发费用在不适当的企业购并后进行注销;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

在上面几种骗术中,有多处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计提和摊销,所以接下来重点讲讲这个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1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的运营成本数据并不是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是剔除了一些购买法下的费用项目,尤其是某些无形资产的费用摊销。

他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这些企业的真实成本和利润。

巴菲特说,“认真的投资者应该明白这一点,不同无形资产本质上差异巨大并难以比较:一些无形资产真的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值为零,但是另外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却不会出现一点点减值。例如,对于软件的费用摊销是非常真实发生的费用;然而,对于其他一些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比如客户关系价值),按照购买法会计制度必须分期摊销,但是这明显并不是真实的费用。公认会计准则对两种类型的无形资产摊销没有做出任何区别性处理,两种摊销费用在计算利润时都是同样计入当期费用的——尽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两者差异极大。”

他解释说,2012年伯克希尔公司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数据中,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计提了6亿美元,可是在巴菲特看来,其中只有20%是“真实发生”的费用,所以,已经被巴菲特计入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另外80%是“非真实发生”的费用,应该被剔除。

为什么会悬殊这么大呢?巴菲特说,这是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购并规模很大,所以导致这种差异也会相当大。这种“非真实发生”的费用摊销,会给伯克希尔公司的大型投资对象隐约产生一些巨大的不良影响。

他举例说,伯克希尔公司参股的IBM公司这几年来进行了许多小型的收购,并且需要定期报告“调整后”的营业利润,而这个数据也会受到分析师的高度关注。这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实际上就已经是剔除了某些购买法、不是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数据了。

相反,伯克希尔公司参股的富国银行,在年报中就没有特别强调需要报告“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也没有任何一家研究机构在研究报告中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根据美国通货监察局的规定,金融系统的盈利要计提核心存款[1]摊销,似乎这些核心存款会以相当快的速度消失似的;当然,实际情况是,这些核心存款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得到持续增长。在富国银行,这项摊销费用在2012年虽然计提了15亿美元,却实在不能算是一项“真实发生”的费用。

巴菲特讲的这些概念,对于非会计科班读者来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所以这里本书作者再举一个简单而通俗的例子来说明:

如果你在10年前投入40万元购买一处住宅,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筑物的折旧年限是20年,亦即每年在“账面上”要计提折旧费用2万元,现值应该还剩下20万元。可是由于这10年来住房价格急剧上涨,这套住宅如果现在卖出去可售120万元,这就意味着在这过去的10年中,不但没有折旧掉20万元,相反还增值了80万元,平均每年升值8万元。显而易见,过去10年中每年在账面上计提这2万元的折旧费用是“非真实”的,相反要每年在账面上计增8万元才是“真实”的。

任何比喻都很拙劣。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住宅属于固定资产而不是无形资产,所以这里只是打个比喻;二是即使房价上涨如此,在正式核算中还是应该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每年计提2万元折旧费用的,并且房屋折旧还要扣除残值,这里为了简化起见省略掉了。巴菲特在年报中因为强调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他才可以这样调整处理。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在所有会计骗术中,大约有50%是通过人为操纵销售收入实现的。所以,阅读财务年报时要重点比较本期收入是否有突然增加、突然减少尤其是因故冲回等情形。当然,除此以外骗术还可能出现在其他任何方面。

[1]指那些能够稳定客户关系的、可供银行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的活期和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