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2年春天读的年报。我从没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我当时认为这家(中石油)公司值1000亿美元,但它那时的市值只有350亿美元。我们不喜欢做事要精确到小数点三位以后。如果有人体重大约在300到350磅之间,我不需要精确的体重就知道他是个胖子。如果你根据中石油年报上的数字还做不了决定,那你就应该看另一家公司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读年报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虽然不能过于迷信财务数据,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财务数据。虽然会计造假行为并不少见,但出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终究是该公司实际业绩决定的,凭空捏造的情形不会多。
在2008年5月举行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巴菲特,大多数职业投资者需要在阅读财务年报时做更多的研究,才会决定是否投资该股票,为什么巴菲特仅仅只读了中石油公司的财务年报就做出了投资决定,请问他究竟从这份年报中看到了什么?
巴菲特回答说,他最早是在2002年春天读到中石油公司财务年报的,他做投资决策时确实没有征求过其他任何人的意见。看了这份财务年报后他认为,中石油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值1000亿美元,可是当时它的股票市值却只有350亿美元,由此他断定该股票在当时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他进一步解释说,他做事情不喜欢精确到小数点三位以后。意思是说,虽然他不能确定中石油公司财务年报的数据是否完全可靠,但基本上能确定该股票的价值区间。就好比说某个人的体重大约在300到350磅[1]之间,他不需要知道这个人精确的体重数据,就可以判定他是个胖子。如果你根据中石油公司财务年报上的数据还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那么你就应该去读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了。
这时候坐在一旁的查理·芒格补充说,伯克希尔公司用于研究的费用投入比美国所有机构要低。据他所知,有的机构每年用在这方面的会计费用高达2亿美元;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思考方式更像工程师,他们需要的不是如何精确,而是考虑能够留给自己的投资有多大的安全系数,所以据此做出的投资获利会更可靠。
提到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公司H股,这实际上是他第一次购买中国概念股,所以在操作手法上没有完全采取买入后就长期持有的做法。巴菲特为什么会如此“一反往常”呢?实际上,这也是他从阅读中石油公司财务年报后做出的决策。
巴菲特在这次股东大会上介绍说,当时他抛售中石油股票的时候全球原油价格已经上涨到每桶70多美元,这就意味着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上升到2750亿美元,并且还一度成为全球股市中市值最高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这个价格已经超越同行很多,“没有投资价值”了。
从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公司股票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财务年报上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和国内有些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年报“都是假的”,所以没必要关注年报的观点截然相反。
确实,中国的股市目前还很不规范。一方面,过于专业的财务年报普通读者看不懂,无法对公司基本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财务年报数据可信度差。典型的是,2010年第一批登上创业板的金亚科技,公司披露的财务年报数据是2009至2014年的6年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5945万元,而在管理层监督下的自查结果却是,其中虚增利润之和高达31433万元,实际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状态。
这既有国情问题,也有行业问题。金亚科技的年报数据无论真假,巴菲特都不会看,因为他坦言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他“看不懂”。所以,投资者除了要重视看财务年报,还要注意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从道理上讲,财务数据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调节空间,不少上市公司也确实会虚构数据,但如果由此全盘否定财务年报的作用,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更不用说,财务造假是个全球性难题,很难有财务年报100%反映客观现实的。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不妨学一学巴菲特阅读中石油公司年报时所采取的经验,那就是具体算一算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究竟有多大的空间,然后打个折扣。
这里的折扣就叫安全边际,通俗地说叫留有余地。当然,你究竟给财务数据打多少折扣、给投资获利回报率留下多大的安全边际,每一位投资者都可能是不同的。
有人采用巴菲特的方法对中国A股市场上的所有股票进行分析,发现在2001年12月31日到2006年9月29日之间,中国A股市场除权后的股票价格平均下跌了14%,其中一半以上的股票,价格下跌幅度超过34%。然而与此同时,也有76只股票其价格上涨幅度超过80%。而这76只股票2005年的净利润比2001年要平均增加405%。这表明,这些表现出色的股票其经营业绩同样相当出色。在整个A股市场中,2005年净利润比2001年增长80%以上的股票有314家,这些股票在此期间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4%,同样明显优于整个股市大盘的表现。
或许这就能很好地证明,巴菲特在阅读财务年报时中采取的这种分析方法是有事实依据的,在中国同样也是适用的。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虽然财务数据造假在上市公司中比较普遍,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财务年报的作用,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归根到底,财务数据的基本来源是公司业绩,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财务数据时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1]1磅=453.59237克=0.45359237公斤≈0.9斤。体重300磅到350磅大约相当于270斤到315斤,确实够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