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私营经济起伏较大一些政策亟待落实(1 / 1)

我省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8万多户,55万多从业人员,分别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增加74倍和105倍。去年4月省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级政府普遍对这一新的经济成分施以扶持政策,发展势头继续加快,全省平均增长速度达19.7%。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是,业户经营极不稳定,新老增减幅度过大:去年全省新增业户13万,而老户废业的就有8万;近些年,业户几乎年年以3比2的比例增减,有的地方甚至增10减9。今年前4个月以增剔减后总户数月月下降,到4月末已减少1.4万户。

据有关部门分析和一些个体劳动者反映,出现上述问题,有经营者自身的经营思想,经营能力和资金不足,竞争机制引起结构自然调整等等原因。但主要的,是由于政策变化较大和各部门工作不协调造成的。其表现是:

1.政策缺少一致性。许多人说,有些事昨天行今天不行,下马后资产又不好处理,所以许多人不敢放手大干。

2.对个体户与私营企业的划分,至今没有可行的鉴别标准,有关部门只以雇工多少判断。这给申报和清理工作都带来很大难度,致使我省对私营企业至今拿不出一个确切数字。从经营者来看,申报私营企业后,不仅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上得不到照顾,而且各种赋税都要加重,远不如当个体户自由。因此,许多业者尽管资产颇丰,却不愿多雇员去搞私营企业。加上办集体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又允许个体企业挂户经营,致使许多个体户、私营企业在资产性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摇身变成了集体企业,损害了国家利益,肥了集体和个人。最近调整税负后,富锦、肇东、青冈等地一些集贸市场曾出现个体户停业现象,农村个体食杂店等停业的也不少。摊区放给区街管理却没有相应政策伴随,使无证商贩屡屡出现,不法活动大量增加。

3.各部门工作步调不统一。一些领导部门对发展个体经济还存有模糊认识,认为是权宜之计,个体户都为自己捞钱,不应支持;发展多了不好收拾,应适当控制,因此便走着瞧、推着干。有些部门为了保护国营、集体企业,对个体经济设卡限制发展。近一个时期,许多部门为增加收费和罚没处理权限,纷纷实施行业管理,制定了一些与“个体条例”和工商管理相冲安的规定,限制了个体经济参与竞争。目前,一些部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又有增加,各行其是。有一天早上,哈市防洪纪念塔附近的早市同时出现了79名着装戴帽的人员去收费、罚款,搞得经营者无所适从。

4.服务工作跟不上。当前,个体、私营企业对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劳务、信息、场地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急需建立多层次的生产要素市场。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组织会员联合集资、开展联购分销等活动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乡村个体食杂店由于资金、运力、进货等重重困难,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大量有钱商贩怕政策变,不愿改行经营产业,只好在流通领域打转转,甚至拿着钱吃喝嫖赌。一些个体科研成果虽然填补了国家空白,也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

(1989年5月28日《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