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个月亏损额同比降15.5%,8月份比前7个月月均降近40%
哈尔滨市下大力气抓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今年前8个月,全市294户预算内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35户,比上年同期减少22户,下降8.03个百分点;亏损总额1901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497万元,减幅达15.5%;8月份当月亏损1449万元,比前7个月月均亏损额下降近40%;有16户企业扭亏增盈,总额近300万元,新增亏损户数、金额也都在缩小。
哈市扭亏形势好转的原因,主要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抓扭亏。年初开始,哈市就把扭亏增盈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党委、政府一起参与,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片负责,各部门一把手包干,以亏损大户为重点,指导、协调扭亏工作。市里统一制定扭亏目标,层层分解,市府与各区、县主管签订扭亏责任状。市委组织部从各部门抽调30名骨干派往企业挂职帮扶。对扭亏有望又有当家产品的企业注入资金,对有盈利产品的企业财政提前退库,对开发新产品的税收上予以照顾,外贸为亏损企业代理产品出口的免收代理费。对20户亏损大户分别从班子、管理等方面进行指令性整顿,对其他一些企业有的加快内部转换经营机制步伐,有的采取了关停并转措施。
哈市工业企业扭亏也得益于市场形势好转这个大气候。主要是建材、机电、冶金、电子等产品市场见好。冶金系统今年可望全行业退出亏损行列,最近已连续3个月减亏增盈。
据了解,哈市年末实现预期减亏20%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主要问题是企业管理粗放,资金占用过大,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产品结构调整步子不快,很多产品销售不景气,但仍在继续生产。粮煤价格放开等新因素将加重企业负担。此外,一些企业班子领导不力,企业内部转变经营机制步子不大,也是影响扭亏增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市潜亏额已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负责人说,扭亏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一要换“脑筋”,多点商品经济意识,尽快给企业改善一下大环境;二要加速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化,使企业把自己放在市场经济中组织生产,自觉扭亏增盈,不应单纯依靠政府扶持。
(1992年9月15日《黑龙江日报》一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