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哈市肉食品零售以次充好问题多(1 / 1)

抽查四个区12家商店发现10家存在优劣混放、变相涨价问题

21日、22日两天,省物价检查所会同哈市物价检查部门对哈市四个区的副食品零售市场进行了节前物价检查。两天共抽查了十二家副食品商店,其中有十家商店的肉食品存在变相涨价等问题。

猪肉和红肠是节日市场的大宗商品之一。许多群众反映买不到后臀肉,对其他部位肉由于弄不清分割界线也不知柜台标价是否合理,对红肠也是如此,由于生产厂家较多,从表面看更是优劣难辨,只能按商店的要价付钱,经常吃亏上当。近两天记者随同省及哈市物价部门检查发现群众反映的情况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是:

1.在生肉柜台,许多商店切割部位肉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脖头不去净,或前槽带腰盘,鱼目混珠,把1.14元(500克)的脖头肉和2.04元(500克)的腰盘肉当作2.82元(500克)的前槽肉出售。在道里区肉类商店的生肉柜台和生肉切割间,均发现把部分脖头和腰盘当前槽切割出售的现象,切割间负责人强辩说:“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切的。”在切割间还发现十只塑料袋里装满了后臀肉和肘子,负责人说:“是给市老干部活动室留的。”在太平区三棵副食菜市场有两块前槽肉上带着脖头出售;剔好的十几半儿猪肉上均无后臀,负责人说:“都卖了”,但从冷冻柜里找出五个后臀,切割间里还有四个,负责人只好承认“是营业员留下的”。太平区南直路综合商场生肉柜台上前槽肉普遍带着腰盘肉出售,负责切割的同志说:“这两天上边虽然已经通知要来检查,但不是我值班,是帮忙的人给切割的。”在哈市第一副食品商店,生肉柜台上摆的全是2.3元(500克)的统肉,却挂着部位肉的价格签,一位顾客把营业员低声叫到一边儿,只听营业员回答说:“等一会儿,来检查的了。”

2.在红肠柜台,以次充好、优劣混放等问题普遍存在。道里区肉类商店,5.25元(500克)的红肠中掺有少量5.5元(500克)的红肠,又没挂价格签,有人问:“红肠多少钱一斤?”营业员答:“5元5角。”显然以次充好。哈市第一副食品商店对5.5元(500克)和5.25元(500克)的两种红肠衔接处摆放混杂。道外区的大新菜市场对已经发霉长毛的红肠仍摆台出售,营业员说:“肠衣长毛,里边没坏,擦一擦还能吃。”这家商店还把应卖3.9元(500克)的红肠实卖3.99元(500克),应卖1.12元(500克)的肉丸子实卖1.2元(500克)。此外,道里区新阳菜市场把北方加工厂产的红肠标作肉联厂产;道里区石头道街星火食杂商店和道外区南十七食杂商店出售的红肠批零加价高出规定;道外区北三副食品商店和南十六副食品商店对不同牌价的红肠摆放界线不清。

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商店,物价检查部门分别作了罚款和警告处理。其中道里区的肉类商店以次充好出售红肠被罚款200元。

所抽查的十二家商店中,只有南岗区的宽城食杂商店和太平区的太平桥菜市场尚未发现类似问题,有顾客说:“这也是这几天天天检查的结果。”

(1988年9月24日《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