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意味着你死我活,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事实上,面临支付难保的银行部门已经到了生死边缘,早点认识到这个问题,早点采取断然措施奋力自救,实在是上上之策。
往年3月份,是娄底地区农业银行储蓄存款增长最多的“黄金季节”,但今年却不同,3月末,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比2月份减少548万元,一下跌入谷底。其他存款也大幅度下降,全地区存款总额比2月份共下降7400万元,六分之五的支行、营业部出现支付困难等问题,平均备付储率仅为0.8%,形势极为严峻。新上任的行长单志华要求各支行倾全力、筹资金、决战一个月,扭转存款下滑局面。
革命老区湖南,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次“决战”,但这一次“决战”却不同,它没有枪林弹雨,可那紧张气氛又不亚于枪林弹雨。在这场“大决战”中,全行上下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领导干部层层签订组织资金的目标责任状,行长、副行长、储蓄股长及储蓄股其他干部,每人要交300元、200元、100元不等的保证金,完不成任务没收保证金,完成任务给予同额奖励。对党组成员划分责任区,每个人负责一个市县,如果一个月之内责任区内存款不回升,不许回机关工作;市县支行领导每个人承包一至两个营业所;营业所干部再包每位储蓄员……储蓄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及工资奖金挂钩。层层加压力,迫使各级领导都站到了储蓄存款工作的第一线。
全体职工要进行业余揽储,4月份每人必须完成1万元,并将此项任务与职工的奖金、岗位及职务津贴挂钩,完不成任务者与先进称号无缘;与评职称挂钩,只有完成任务才有资格参加职称评定。从而迫使每个人都当公关先生、公关小姐,形成了一个全员争储的大气候。
对储蓄所实行“联储计酬承包责任制”。将储蓄所的各项费用与储蓄额挂钩,实行“万元储蓄费用含量包干”,多储多得。此举打破了储蓄所的大锅饭,迫使银行中最基层的组织为生存、为发展不遗余力地工作。全区41个储蓄所260多名职工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内部管理由此得到加强,大家主动加班加点,不分八小时内外,全部时间用于揽储。有一个储蓄所,3月份储额下降70多万元,全所被罚款1700多元,9名职工人均罚款近200元。结果到4月份,全所超额完成任务,仅张新和主任一个就揽储60多万元,他甚至跑到云南、贵州等地吸储。
重奖重罚,奖罚分明,是此次大决战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到规定时间,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兑现奖罚。有一个县支行因超额完成任务得奖金1.48万元,而另两个县支行因未按时完成任务分别被罚款4100元和3800元。在业余揽储活动中,中心支行机关干部里有4人未完成任务,其中两名是会计,去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支行同意延长一个月时间,到时再论奖罚;另外两个是机关干事,当场被罚款。而对超额揽储的人,则按储蓄额的5‰给予奖励,最多的得到千余元奖金。
开现场会,让人们现场学典型,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是此次大决战中另一个重要战略。新化县是国家定的贫困县,全县有40万人缺衣少食,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而县支行却在4月21日提前7个月完成了全年的储蓄任务。4月25、26日两天,中心支行在该县召开了现场会。此举将了其他县的军,各县市支行行长纷纷表示,新化县能完成任务,别人无话可说,更该完成任务。到26日止,双峰县还差420万元储蓄任务未完成。有人说,“现在就是到人民银行借头寸都来不及了。”对此,参加现场会的支行副行长陈比亲,散会后赶了120多公里的夜路回到县城,晚上10点多钟开始通知有关人员第二天开会,电话整整打了一个小时。次日,县支行从上午8点至晚上9点,先后开了支行党组会、营业所主任会、支行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会和城区储蓄所职工会。所有的会只为一件事:决战三天,县支行的240名职工每人必须揽储2万元。所有的人心里都装着一句话:“人家办到的事,我们为什么办不到?!”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除了值班人员外,其余的人都出了门,有的跑到株洲、郴州,有的跑到长沙、湘潭,有的甚至跑到广州……终于,奇迹出现了,三天共“抓回”储蓄630万元,储蓄所的人数票子数到半夜两点钟,有个姑娘数票子竟累哭了。4月30日,双峰县的储蓄额从倒数第一跃为全地区第二名。
谁说资金分流如此严重,储蓄利率低,要遏止滑坡不可能?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放松打挺,只要还有点牺牲精神,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娄底“大决战”讲的就是这点精神。
到4月底,全地区农行6个县、市级单位全部超额完成任务,一个月净增储蓄2363万元,并提前半年多完成全年任务。5月初,中心支行提出全年净增储蓄存款1亿元奋斗目标。仅5月份储蓄存款比上月增加了1286万元。在全省名列第一,再次打了胜仗。到5月底,全地区农行各项存款余额达6.4亿元,比年初增加6639万元,6月上旬储蓄存款又增850万元,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储蓄存款五个月净增7751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任务的133%。
经过艰苦卓绝的“大决战”,短短两个月时间,娄底地区农业银行就从根本上扭转了储蓄存款的被动局面,以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以踏实坚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出了困境。
(1993年7月27日《中国城乡金融报》一版要位,合作者张青撰稿)
后记
湖南农行的做法说明了什么?它说明:农业银行,作为基础最差、网点最多、人头费开支最大、而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任务又最重的银行,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困境、生存下去、壮大起来,必须全力组织资金,进行自救。而进行自救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在于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出来。这一点,在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都能办得到,其他地方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