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写:高淑芳专营中老年服装(1 / 1)

屡屡听说“老年人做衣难”。这些老年人自己无力做,儿女不会做,服装厂家不给做,服装商店没有货,穿衣怎么能不难?

哈尔滨市道外个体时装店的高淑芳看准了这个空当,捷足先登,一改七年之久的经营项目,开办“中老年服装店”。走进这家服装店时,“扑通!”一声,正碰上一位老年顾客跌坐在地,原来他误把隔板当案子靠坐了。眼神如此不好的老人,为什么还要冒着风寒奔这小店而来呢?

细细察访,发现这里不仅出售老年人特需的中低档服装,而且备有各种规格的半成品,供老年人前来试穿,然后,根据所需尺寸略加改动,便可成衣。市内一位老同志因出远门急需新装,连跑几处都很失望,因他四尺胸围,矮个胖体,衣服难做,多加钱也没人接活。不料,找到这里,仅用三天就如愿以偿。这里备有的衣里、衣兜、衣肩、衣扣等多种辅料,免除了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四处奔走之劳。与那些只满足于“衣服卖出钱到手”的服装店相比,这里还有一大方便之处,就是售出的衣服,只要不脏不坏,都可退可换。今年夏天,有一位老大娘来这里给自己去海南探望女儿的老伴买去一条浅色裤子。入冬了,老头儿拿着裤子来,说是不可体,希望给代卖。高淑芳十分理解老人的心情,当即给他退款。老人很受感动,随后又来买去三件可身的衣服,并领一些老伙伴到这里裁做衣服。

为了方便老年人,这家服装店还上街摆摊裁剪,登门量体收活,并为外地顾客邮寄衣服。伊春一位顾客就是通过信函解除了自己买不到可体衣服的苦恼。许多顾客都说,去商店买衣服常遭售货员冷眼:“买不买?”“交钱吧!”根本不容那些耳聋眼花的老年人再挑选。来这里就不同了。你要想“将就”、不仔细挑选,主人还不让呢,说:不可体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也影响店里的声誉。有一位连来两次试穿五六件衣服的老人说:“这样好的服装店上哪找去?!”

是呀,上哪找去!热心专为老年人服务的服装店在哈尔滨这是头一家。虽然地处偏僻,一般人难找的道外天一街五十五号,但现在天天顾客盈门。

是呀,上哪找去!热心专为老年人穿用的中低档衣料太少,更没有专业商店。这只能寄希望于纺织厂了。

例二:1988年5月30日《个体劳动者之窗》第五十二期发稿三篇,其中:

1.广开言路:零比四万说明了什么——谈谈个体户入党难

佳木斯市共辖15个县(区),只有4个县(区)建立了独立的个体劳动者党支部,4000多名个体劳动者中竟没发展一人入党。很显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而组织建设却远远落在后边。

主要原因仍然是个体户的入党问题没人管。原单位不管,所在街道也不管。有一名个体户是市劳模、省人大代表、全国先进个体户,要求入党已三年,但至今仍旧没人发展他入党。之前他曾在街道党支部接受培养,后来街道党支部对他说:“我们这里不负责发展个体户入党。”他又找到区工商局党组织,工商局党组织是机关党委,也不负责个体户的入党问题。情况反映到了中央组织部,中组部的同志说:“像这么优秀的个体户都不能入党,那什么样的能入党?”

个体经济要发展,个体劳动者与国营企业职工一样政治上要平等,那么个体户入党难的问题是否应该尽快得到解决呢?

(读者董立利)

2.消息:崔凤岐经营有方

﹡同雇员签订劳务合同

﹡为团支部和职代小组提供活动场所

﹡家住外地的雇员给补贴

(约稿,文略)

3.来信:外侨老人盛赞个体服务队

(约稿,文略)

例三:1988年7月30日《个体劳动者之窗》第五十九期发稿6篇,其中:

1.消息:“南岗区个体工业发展面临三难”

(约稿,文略)

2.“编后”

这篇报道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当前一些个体业者有志于经营生产加工型企业,这是一件好事,理应得到重视和支持。因为个体业者从事的是拾遗补缺性生产,不受国家计划约束,且其经营十分灵活。有关职能部门应该扶持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允许他们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安排自己的生产活动。同时加强指导,提供服务,使个体工业尽快发展起来,多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多为社会创造财富。

当然,个体业者也要大胆创出好的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用自己的产品质量去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这一点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