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搞活农村流通提高营销素质(1 / 1)

省供销社评出百名销售大王

省供销社系统最近评选出百名“销售大王”,去年他们人均销售额近200万元、创利20万元。

面对市场疲软,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供销社经营滑坡等问题,省供销社去年在全系统开展以评比“销售大王”为重点的群众性商品销售竞赛。省社根据省里的“五十条”政策制定了相应激励措施,建立了省、地、县、乡、村五级信息服务网络。各地供销社制定了实施方案,人人有销售目标,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制度。

省、地、县社主任带大篷车下乡送货,上街销售。一些基层供销社职工全员出动,店内销售和走出店门推销相结合,见缝插针扩大销售。

各地在销售活动中十分注重研究市场动向,掌握顾客心理,提高销售水平。根据妇女爱打扮、年轻人讲穿戴以及农村应时、换季、日常生活用品不可少等方面需求特点,在进货渠道和品种上做到“多、新、全”,保证各层次消费需要。还实行勤进快销、保本微利、同类商品以价廉取胜的办法,在售前、售中、售后采取了一些优质服务措施。

在销售形式上,他们把老供销办法和新经营招数结合起来,灵活多样,摸索出十余种有效促销方式。各地普遍增加销售网点,延长销售时间,对积压库存商品实行有奖销售或保本让利倾销,大件或特殊商品担保赊销或预约销售,婚丧嫁娶用品包购包销,用农副产品或有价证券换购工业品,为农村个体工商户开办小批发、小市场业务等,使农村工业品销售日益活跃。去年全省供销社有数千人带样品出省推销农副产品,还通过千余家加工企业就地加工转化渠道,拓宽了粮油、禽畜、浆果等农副产品销路。

供销社系统的商品销售竞赛活动还提高了职工素质,使供销社的销售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去年商品纯销售53.5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

(1991年3月4日《黑龙江日报》一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