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把股东大会办成投资课堂(1 / 1)

一位伯克希尔迷仿照巴菲特的两条原则提出了他的两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千万不要抛售你的伯克希尔股票;第二条原则: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

之后其它大专院校的学生也开始陆续造访,这一学年将会有来自芝加哥、Dartmouth、Delaware、佛罗里达、印地安纳、爱荷华、马里兰、内布拉斯加、宾夕法尼亚、史丹佛、田纳西、德克萨斯州、多伦多、犹它州等地的学生,人数从30到100人不等,大部分是MBA学生。我对于他们的素质印象深刻,他们对于商业与投资深感兴趣,但从所提问题看得出他们不只是想赚钱而已,我总是很喜欢跟他们见面。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如今的巴菲特及其伯克希尔公司名声响彻全球,可是要知道仅仅还是在10多年前,他和它几乎还是默默无闻。

例如,1996年时的美国华尔街上并没有人把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放在眼里,也几乎没有哪一位证券分析师跟踪该股票,更少有哪家媒体把它当作绩优股来宣传报导。直到1993年巴菲特登上全球首富宝座,依然有许多人在四处打听,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巴菲特是谁。

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默默无闻,从某个角度看是巴菲特刻意经营的结果,因为他基本上不主张提高伯克希尔公司知名度,也从来不向公众推荐该股票。即使在每年的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也从来没有一张照片,甚至没有一张曲线图、直方图。与此同时,他还总是提醒股东“下一年度的公司收益可能会不如上一年”,诸如此类的话都是希望大家降低期望值,而他自己则少夸海口、多做实事。

不难看出,如今的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早已名扬全球,想躲躲藏藏、低调行事已经不可能。根据这种形势,巴菲特将计就计、顺势而为,主动灌输自己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理念,并且在全球31个大学讲过课;同时,他还特地把伯克希尔公司每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和股东年会办成一场投资者的盛宴。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这群学生就像每年来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的股东一样,对奥玛哈市和伯克希尔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从此开始,其他大专院校的学生也陆续开始造访伯克希尔公司总部。

巴菲特介绍说,2005年内就有来自美国芝加哥、达特茅斯(Dartmouth)、特拉华(Delaware)、佛罗里达、印地安纳、爱荷华、马里兰、内布拉斯加、宾夕法尼亚、史丹佛、田纳西、德克萨斯州、多伦多、犹它州等地的学生,人数从30人到100人不等,其中大部分是MBA学生。和这些学生接触,巴菲特说他自己又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并且对这些学生的素质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们不仅对商业和投资深感兴趣,而且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并不是仅仅想赚钱,还有更高的理想。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巴菲特总是愿意和这些学生见面的。

巴菲特这个人从来不说假话,容易看出,他的这种喜悦之情还具体表现在,他为他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理念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推崇感到由衷高兴,这甚至不是他登上全球首富宝座所能比拟的。

不用说,在这样的传经布道中,伯克希尔公司也能带来额外信息,促使一些具有非常良好条件的购并案顺利实现。

例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5年来,美国田纳西大学财经系的这群学生在老师吕·奥克谢尔(Al Auxier)博士带领下,每年都来拜访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并且参观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和波仙珠宝公司、到戈瑞特(Gorat)牛排屋去吃牛排,然后去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基维特大厦与巴菲特见面,人数通常在40人左右。

按照礼尚往来的礼仪,这些学生到来时都会向巴菲特赠送一份纪念品,如足球明星签名的足球、田纳西州著名女子篮球队的篮球等等。而2002年2月他们送给巴菲特的是一本书,一本克莱顿(Clayton)房屋公司创始人吉姆·克莱顿(Jim Clayton)刚刚出版的自传。

巴菲特在很久以前就知道克莱顿房屋公司是美国活动房屋建筑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因为他过去曾经投资过另一家同类企业奥克伍德(Oakwood)房屋公司的垃圾债券,并且留下了惨痛教训。巴菲特刚买进该债券时,还不十分清楚这个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是如此惨烈,当不久之后奥克伍德破产倒闭,巴菲特后悔也来不及了。

但从此巴菲特也了解到,虽然奥克伍德是一家垃圾债券,可是这并不能否认活动房屋建筑优势。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活动房屋建筑在美国市场中占有15%比例,并且花色品种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

基于上述了解,巴菲特得到这本书后马上对在场的学生们表示自己相当崇拜吉姆·克莱顿。而这些学生听巴菲特这么一说也感到非常高兴,马上就把这项信息带回去,吕·奥克谢尔博士更是建议巴菲特最好能打个电话给吉姆·克莱顿的儿子、克莱顿房屋公司现任总裁凯文(Kevin),建立直接联系。巴菲特在和凯文通过一番电话后,结合在这本自传中所得到的信息,马上就产生了想买下这家公司的想法。

而实际上呢,由于整个行业混乱不堪,克莱顿房屋公司深深知道该公司未来很难取得企业发展所需大笔资金,而现在伯克希尔公司抛来橄榄枝正是一个良好机会,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收购该企业后,将使得后者的业务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本身来说,不仅能捞回奥克伍德垃圾债券上的投资损失,而且还能“小赚一笔”。

【启示录】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看从哪个角度看。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从原来的刻意低调到后来的不得不高调,实际上是各有利弊的,关键是看怎样顺势而为才能把它变成有利条件。

★公司年报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在伯克希尔,所谓翔实的报告代表着今天如果角色互换,我希望各位能够提供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这包含目前经营的重大讯息以及CEO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真正看法。当然,要解释这些讯息必须辅以相关的财务资料。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年报在全球所有上市公司中别具一格,堪称全球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教科书。40多年来,巴菲特每年都要亲自撰写伯克希尔公司致股东的一封信,设身处地从股东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尽可能用客观、翔实的财务报告满足读者需求。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伯克希尔公司,所谓翔实的财务年报意味着今天如果我和你们角色互换,我希望你们各位能够提供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这其中包括目前公司经营的重大信息,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对于该公司长远发展的真正看法。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辅之以相关的财务资料加以说明,而不是没有依据的空口说白话。

巴菲特介绍他和查理·芒格阅读财务年报的经验时说,他们对于该公司人员、工厂、产品的介绍没什么兴趣,特别是有关扣除折旧、摊销、税赋、利息前的盈利更会感到胆战心惊。要知道,公司管理层并不是凭嘴说说就能得到盈利的,对于那些模糊不清的会计原则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他一向持怀疑态度。因为公司管理层通常会通过它来掩盖一些事实。除此以外,他也不愿意阅读那些由公关部门和财务顾问策划出来的资料,而是希望公司首席执行官能够自己出面解释一些事实。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在阅读财务年报时一定要关注事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其中一些花里胡哨的解说,尤其不能相信经过伪装的年报,那样很容易上当受骗。与此同时,也很有必要亲耳聆听首席执行官的解释,看看他对公司未来的看法,以便与公司以后的发展轨迹作对照。

容易看出,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财务年报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否则巴菲特也不会这样要求其他同行、告诉投资者应该怎样读财务年报了。

他认为,伯克希尔公司客观、翔实的财务年报代表了伯克希尔公司30万名股东能够同时得到相同的信息。所以你能看到,伯克希尔公司每季度的季报和每年的年报通常都是在星期五股市收盘后通过网络统一对外发布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伯克希尔公司股东还是其他所有关心伯克希尔公司的读者,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得到最重要的信息。经过周末两天时间的阅读、研究,他们可以在下星期一股市开盘之前吸收、消化相关信息。

读者从这些细微之处分明能感受到伯克希尔公司是真心实意为读者(股东)考虑的,实事求是,没有半点遮掩。不用说,投资这样的股票会让人感到更放心。

巴菲特说,他对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阿瑟·列维特(Arthur Levitt)近年来大力打击选择性披露财务信息的做法大声喝彩。他说,近年来美国许多上市企业习惯于引导证券分析师和大股东的盈余恰好符合公司预期,有时候最多只差一点点,这种做法已几乎成常态。选择性披露财务信息,会让投资机构比普通投资者得到更多内部信息,这实在是一种堕落行为,遗憾的是,这种堕落行为正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开来,到了应该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所以巴菲特认为,公司首席行政官预估企业未来的成长率是多少这种做法相当危险。虽然他们通常是根据证券分析师和公关部门的要求才这样做的,但这种预期的“高成长率”通常最终无法兑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许多美国企业预期自己未来的成长率会超过15%甚至30%,可是究竟有多少家企业会如愿以偿呢?你只要看看过去的历史纪录,看看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盈利最高的200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少家达到15%的年盈利增长率就一清二楚了。巴菲特甚至可以和你打赌,2000年美国获利最高的200家公司,在接下来的20年里年盈利增长率达到15%的公司绝对不会超过10家。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年报中关于企业未来发展预期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宏观背景下该企业将来能否兑现承诺,而不要被该公司所画的海市蜃楼迷惑了。投资者与其相信这样的画饼,还不如实实在在看一看它的业务经营以及在同行中的竞争优势,以便更好地确定它的内在价值是多少。要知道,过于相信公司所作的预测将来一旦达不到这样的数据,最轻松的办法就是在年报上弄虚作假。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年年这样造假下去,投资者哪一年都看不到真实情况。

所以巴菲特的经验是,对那些习惯于以绚丽的盈余预估来吸引投资者的财务年报总是抱怀疑态度。虽然这种预估也有人能做得到,但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过于乐观了,也有一部分完全是骗子,遗憾的是投资者实在很难分辨出他们究竟谁是谁。

而对比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年报,不但叙述得明明白白,唯恐不能做到每个人看得懂;也从来不进行什么预测,如果有预测也总是提醒投资者对未来不要抱过高期望。所以这些,恰恰与上面的做法相反。

容易看出,巴菲特是把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当作该公司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看待的,所以不但每年都由巴菲特亲自执笔,而且40多年来的风格一直没变。无论股东还是社会公众,只要认真读一读该公司年报,就会对公司业绩和策略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启示录】

亚当·史密斯说:“一位投资者阅读了过去20多年来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教科书,而这本教科书也许是目前能够找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关于股票市场、财务、投资的教科书。”

★股东年会成为最好的投资课堂

今年的股东会预计在5/3星期六举行,地点仍将选在市立体育馆,大门会在当天早上7点开放,同时电影短片照例会在8点半播放,正式会议则从9点半开始,扣除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会场外有供应三明治等各类点心),除了中午休息时间外,查理跟我本人会在现场回答大家各类问题直到下午3点半,记得将你的问题准备好。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独特的财务年报加上独特的股东年会,已经形成一道特有风景——该公司每年四五月间召开的股东大会,都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两三万名股东前来聆听巴菲特的幽默和机智,不是赶集胜似赶集,并且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最好的一堂投资课。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预告当年召开股东大会的准备工作。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的股东大会预计将会在五月三日(星期六)举行,地点仍然选择在奥玛哈市市立体育馆。除了中午休息时间外,他和查理·芒格会在现场回答大家的提问,并且请大家预先准备好要提问的内容。

接下来,他会关照一系列有关股东大会上需要投票的相关资料,以及各项业务、交通、购物安排,俨然是一场大型商品交易会。看得出巴菲特在这里同样显得非常具有商业头脑(可别忘了他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要知道,前来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的股东每人至少是百万富翁(1股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价格相当于上百万元人民币),可想而知他们的购买力有多强!所以,巴菲特在每年的伯克希尔公司财务年报上都会不惜笔墨大力推荐各项活动安排,广告味十足。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股东大会时间只有5~10分钟,然后巴菲特就嘎然而止,宣布“会议结束”,然后问股东们“有什么要问的吗?”当然,从全球各地慕名而来的那些股东们决不会放弃这样的提问机会,接下来就会争先恐后地向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两人在台上负责解答。这样的交流通常要持续6小时才能真正结束。

这不禁令人想起公元前1400年前的学术辩论中心特尔斐城,有一位圣贤能够为希腊人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战争到种庄稼无所不包;而现在巴菲特也被人们看作是这样一位圣贤,他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而巴菲特也乐意在商业投资和其他领域对股东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无所不知的哲人”。

每年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是美国投资界的一次盛大活动,而巴菲特每年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一封信则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股东大会就像一场超大型投资课堂,巴菲特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充满魅力的人格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哲学,让听众个个乐开了怀。许多投资者就是为了专门听一堂巴菲特的投资课而花费10多万美元持有1股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或者几十年持股不动,每年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届时,他们就像圣徒朝圣一样从四面八方乃至全球各地潮水般地涌向奥玛哈,为的就是能够亲耳聆听巴菲特有关投资的智慧言论。

对此,查理·芒格在1997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评价说:“人们低估了那些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思想的重要性。而且我认为,如果说伯克希尔公司是一家传授正确思考方式的学校的话,那么它所开设的主要课程就是教授少数几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我觉得我们选择出来的这些思想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来来往往”专栏记者袁莉,2008年5月3日参加了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她从一个华人角度报道说,她从纽约坐飞机转机去奥玛哈时,飞机上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是去参加股东年会的,其中包括一位小男孩。准确地说,他们是去觐见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用巴菲特的话说,他们是应邀参加一场资本家的大型音乐会。

晚上7点多钟一下飞机,她就看到机场书店里摆放着许多关于巴菲特的书。出租车公司的人对一对夫妻说,他们是她今天接待的唯一不是参加股东大会的旅客,并且许多人由于坐不到飞机,专门开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赶到这个美国中西部小镇来。

股东大会召开时,奥玛哈体育场里聚集着来自全球各地的31000名股东,聚精会神地听着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头讲投资原则和做人哲学。虽然其中有些股东已经听了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可是看上去还是百听不厌。究其原因在于,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大会要算是全球最好玩、气氛最轻松的了。

股东大会从题为“查理选总统”的漫画片开始,说的是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说服查理·芒格去竞选总统,因为美国需要“一个知道怎样挣钱而不是花钱的领导人”。片中巴菲特身兼商业部长、财政部长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等职,而比尔·盖茨担任科技部长。

股东大会的主体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用差不多5个小时回答各种各样的提问,内向的人问怎样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小孩子问应该读什么书,外国人问伯克希尔公司什么时候去他们国家投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出于对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太多尊敬,除了一位印第安人部落提到伯克希尔公司控股的一家公司水坝造成的污染问题,几乎没有人用质问的口气提问题,甚至很少有人问公司为什么做这个不做那个。而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回答既诚实又干脆,简单,还很幽默。

【启示录】

许多人认为,巴菲特最擅长把那些伟大而简单的投资真理用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投资者从中受到的教益要超过任何商学院课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唯一可以在道理上“讲得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