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语言。人类的这种语言不是吼叫,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一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是智慧与智慧的交加,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只会一步一步地退化为普通动物。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特别的装置,更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也是最全面的。
习惯用语关联性格特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谈习惯,而且不同的人所具有的言谈习惯都有各自的特点。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到一个人的说话习惯与其性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联,而且可以把这种关联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基本方法,更准确地看清一个人的本质。从一个人谈话的用词中,不难看出其文化修养和对人的态度,对其性格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如果一个人的习惯用语高雅、准确,说话干净利索,说明这个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办事干练果断。如果一个人的习惯用语欠妥、浅俗,讲话烦琐重复,不着要点,此人肯定文化修养不高,办事拖拉迟缓。
爱用夸张词语的人。夸张的词语有引人注意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过滥或不恰当,结果反而失去了真实性。例如,一个人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出最动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话;他所看的书,不可能每一本都是精彩的;所认识的朋友,也不可能个个都是可爱的。因此,不要到处都用“最”、“极”、“非常”、“无限”等词。如果你听到某人习惯用这些词语的话,你就可以肯定他是个喜欢夸大其辞的人。
喜欢说“我”的人。既幼稚又软弱。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交谈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我”的人,通常都非常愿意表现自己,几乎每句话都不忘突出自已,好像害怕被别人忘记了。用“我们”或“大家”来代表“我”的人,没有主见,独立意识不强,总是随声附和他人,非常依赖集体和他人。
常说“我不行……”的人。老说“我不行……”,让人觉得他是个“牢骚满腹”又不思进取的人。有些人心理很自卑,把自己贬得很低,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可怜的薪水阶层罢了!”或者说,“你也看到啦,我就是这么没用!”虽然这个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谦虚,但如果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是个阴沉的人,那么最好不要用这种自嘲的语气谈论自己。当然,偶尔这么说说也无关大碍,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性的说法。这点你只要观察喜欢说这一类话的人,即可发现他们经常在使用。至于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或许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在意,但如果每次见面所听到的都是这种腔调,就会使人觉得和这种人见面没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令人产生一种想法,“你其实不是谦虚,而是真正没用”。这一点即是心理学所谓的“累积暗示效果”所发生的作用。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有用”或“你真笨”等,即使孩子十分正常,时间长了也会觉得自己真是个没用的人。因此,贬低自己的说法,不仅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弄巧成拙,使别人以为你真是如你自己所说的那么一个人,从而对你的能力、信誉产生怀疑态度。
喜欢引用“名言”的人。他们没有太多的自信,如果没有名言的支持,会在交谈过程中很快地败下阵去,所以不论什么场合、不论什么谈话对象和主题,都会用名人的格言驳斥对方或证明自己论点,无形中壮大了自己的声势。
喜欢说长辈说过的话的人。心理和精神尚未独立,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有些女人容易把母亲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并严格执行,如对男友说“我妈妈说你很有风度……”等等。
常说“随便”的人。爱说“随便”的人,一般性情随和,甚至生活习惯马虎。这种语言习惯多发生在女性身上。下班时,公司的男同事问她:“等一下我们一起去吃顿饭好吗?你想吃中餐还是西餐,还是日本菜?”她回答说“什么都可以,随便”,那她一定会给对方一种平淡无味的感觉,而且这种回答很不礼貌。站在主动立场的男性,就是因为不敢自己决定所以才问她,也就是要将选择权留给女性。既然男方尊重她的选择权,那她也应该注意对方这种做法。虽然她确实觉得吃什么都可以,不过,只要认真去想一想,一定可以选择出最喜欢的一种。时常使用这句话,会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嗜好、兴趣、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很“随便”的人,而且用这种话来回答对方,往往会使话题无法继续下去,这是最大的缺点。再者,若经常“随便”下去,只会让人觉得他是个毫无主见或诚意的人。
习惯肯定对方的人。有的人在与别人谈话时总喜欢肯定、认可对方,经常说“对啊!”之类的话,比如:“嗯,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对啊!确实是这样,我感觉得跟你一样。”以上两种肯定别人、赞同对方的话,会让对方听起来格外舒服、顺耳,非常高兴地以为原来你的看法和他一样。总是将“对啊!”挂在嘴边的人,绝对不是发自内心赞同对方的。经常说“对啊”的人一般都是不假思索顺口说出来的,他们不是属于自我意识强烈的类型,个性表现上也不强势,更不会勉强别人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他们比较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不会硬要别人凡事都必须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动作。经常肯定别人的人并非发自内心、谦虚地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都赞同别人的观点。他们之所以常常将“对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和别人相处融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圆融、顺利而已。
习惯使用套话的人。有些人喜欢在谈话中使用许多不必要、不相干的套话。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这类过分使用客套话的人,心里存有戒心。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使用客套话是必要的。但如果两人的关系原本就相当好,一方却突如其来地说些客套话,则说明其“心中有鬼”或另有图谋。
习惯使用懒惰用语的人。有些人喜欢问别人“你明白了吗”“你听清楚了吗”;有些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有些人喜欢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还有一些人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结尾加上一句“我给你讲”等等。有些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有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于是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了起来,比如“文章太伟大了”“今天吃了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有些人喜欢用“那个”来代替一切的形容词:“今天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个事未免有点那个”。这一类的语言毛病,都是因为对方太偷懒,不肯动脑筋去找一个恰当的词来生动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很轻易地发现这些人都是能懒则懒,虽然他们也许都挺聪明。
招呼声是交流的“排头兵”
当你看到认识的人的时候,招呼声就是双方交流的“排头兵”了。打招呼不可或缺,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可以帮助人们传递友情和问候。它可以作为一门学问体现出人们的修养和素质,更可以帮助人们看透他人的心思。打招呼有打招呼的语言,而且词汇丰富,由于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的不同,每个人的打招呼用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也会暴露出他们自己的内心状况和性格特征,给你明察秋毫的契机。
打招呼前直视对方的人。这些人非常想通过打招呼来试探出对方的虚实,并暗自思量如何让对方占下风,让自己在气势上压过对方,同时也表现出对别人不放心,没有信任感。与他们交往要不疾不缓,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劣势,否则将被对方趁虚而入,不要以为这太过于小心了,实际上这些人的生活交流在他自己的理解上就是冲锋打仗,只有强势和弱势,如果你不想让他气势凌驾于你之上,你就要做好防备了。
打招呼时的目光旁移的人。这些人大都胆小怕事,害怕见陌生人和进入陌生的环境,而且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为人处世没有自信,做事犹犹豫豫。他们喜欢轻松、诙谐的打招呼方式,这样就不会有恐俱、紧张和防备心理,交往也能得以顺利进行。只要你看到了这一点,这些人是很容易交往的。
说“过来呀!”的人。说这句话的人一般处事都相当的果断,他们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而且爱好冒险,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惟一不好的就是常常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他人身上。
说“你好”的人。这类人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在遇到紧急或意外的事情能够镇定自若,但有保守的倾向,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认真努力,精益求精,完全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喜欢大惊小怪,也不善于故弄玄虚,为人诚恳,热情大方,深得朋友们的认可。
说“喂”的人。他们生性乐观活泼,总是一副笑脸相迎的样子,让人看了觉得亲切可爱。精力充沛,渴望受人倾慕,所以总是不停地活动;他们坦白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对好朋友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思维敏捷,灵活应变,富于创造性,常把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其有幽默感,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所以常常得到他人的宠爱。
说“看到你很高兴”的人。这种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谦逊。喜欢亲自参与各类事情,不愿袖手旁观,是十足的乐观主义者。缺点是经常耽于幻想,易于感情用事。
说“嗨”的人。用这种方式打招呼的人多半腼腆害羞,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多愁善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极容易陷入尴尬困窘的境地,经常因为担心出错而不敢做新的尝试。偶尔也很热情,主动把自己的情绪展露出来,讨人喜爱,尤其是和家人或知心好友在一起时。
说“最近怎么样”的人。这种人喜欢抛头露面,引人注意。对自己充满自信,但又能自我激励,时时深思熟虑,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会全力以赴,不圆满完成任务绝不善罢甘休。
打招呼时拉近距离的人。他们处事果断,立竿见影,但往往由于过度自信而不假思索,所以常常出现鲁莽的举动,甚至过激行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同时也愿意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特别爱好冒险,有着勇往直前的魄力,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所以能够成为成功者。但惟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往往过于心急要接近彼此的距离,在技巧上不够好的话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打招呼时后退数步的人。这些人自认为这是一种彬彬有礼或是谦让的举动,但别人却会认为他们是有意拒绝人,故意拉开距离。这种有意识地后退的现象,可能是他们有防卫和警戒心理,对交往有所顾忌、恐惧;或想表达谦虚,让交往可以顺利进行并向深处发展。
打招呼时拍打对方肩膀的人。他们是想提醒对方他们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而且他们已经占据了上风,希望对方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他们会展开强大的攻势,逼迫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劣势。虽然事实上有很多时候都会让他们得逞,但是有不少心理强势的人会报以冷笑。
说的话是令对方高兴的人。这类人开朗大方,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待人热情谦逊、不卑不亢,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如果是女士则往往在交际过程中显得卓尔不凡,喜欢亲身参与各类活动,以体验不同的感受,不愿袖手旁观,拒绝失败,是个十足的乐观主义者。缺点是经常耽于幻想,容易感情用事。
说“最近有什么新鲜事”的人。这种人野心勃勃,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可以为此不遗余力。
向对方打听稀奇事情的人。相见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听事物,这类人并不是特别多,他们野心勃勃,不甘心居于平凡,喜欢追求高目标和极限,更喜欢拥有“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号召力;热衷于探幽索隐,不喜欢表面文章,凡事都要打破砂锅追问到底,如果机会允许,可以成就不凡的事业;追求物质享受,可以为此不遗余力,所以也有成为野心家的可能。
看见对方即绕道行走的人。很远就看到熟人,不但不立刻迎过去,反而向左或向右走去,甚至转身往回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心虚,他们一定做过对不起对方的事情,最常见的情况是欠债不还。还有一种原因是那个熟人令他们厌恶透顶,他们实在不愿意和其打招呼,哪怕是擦肩而过。
询问近况的人。在任何场合都喜欢抛头露面,能够积极主动地和陌生人打招呼,所以在社交场合常常成为引人注意的焦点;对自己和未来充满自信,善于自我勉励,能够冲破眼前的艰难险阻;善于审时度势,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一旦有了决定,就会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用外语打招呼的人。喜欢自我卖弄,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常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拥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更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大多数人的注目,所以会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同自己的熟人打招呼,或在分手的时候用外语道别。对于朋友,他们往往要求甚高,而且最大的毛病是喜新厌旧,不会为某个故友的割席断交而失望,相信自己会找到更好的朋友。
近在面前也不打招呼的人。他们对明明认识的人,比如对方是同学或同事,他们依然不打招呼,说明他们非常孤僻,而且非常自视清高。他们在工作与学习当中经常是孤军奋战,虽然勤奋,但结果总没有理想中的那样美好。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非常繁忙,在走路的时候也不能停止思索,有时候遇到熟人,但仓促间想不起对方的姓名,只好一闭眼,或把头一低继续赶路。
爱放烟雾弹的女孩。女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的时候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故意不正眼看人,即使是与她们几乎撞个满怀,她们也会快速地把目光转向另一边。她们其实只是放了一种烟雾弹,是在用相反的方式提醒对方她们已经敞开了胸怀。
口头禅带来的鲜明特色
在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禅的习惯。这种口头禅是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口头禅是人们在面对意外,或为突出当时的情绪所说出的话语,简洁明快,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口头语。通常,一个人有一个口头禅,但也有的人有好几个。有时候,窥一斑可知全貌。窥哪一斑呢?这个口头禅就是他的斑,下面我们来看看有那些可知全貌的“斑”:
“哧”。这个口头禅很简短,舌头抵住上颚,喉咙里冲出一股气,将舌冲开,便是这一声短促有力的“哧”,说这个字的人往往斜着眼看人,脸上似笑非笑地,满脸都是轻视,那一声“哧”就更增加了这种轻蔑的效果。遇到这种人,软弱的人还没说话便先在心里颤抖了一回,遇到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必要更凶狠地横过一眼去:“哼!你以为你是谁呀。”与这“哧”类似的是啧啧声,嘴前端用力,将舌头在上颚吸了两吸,这两声之后,必是自夸或吹牛,满脸得意之色,“啧啧”两声只不过是一个引子一个铺垫,引来后面的滔滔江水。当然这两声也表示一种佩服,但这种佩服却相近于谄媚,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服气。
“切……”。虽然这个口头禅只有一个字,但它却可以抑扬顿挫,绵绵不绝,老半天才截下,开始他的辩论。说这个字是表示轻蔑,但这只是对某种观点的轻蔑而已,不像那一声“哧”便把整个人都否定了。“切”的音长,便减弱了轻蔑的程度,说来说去还是朋友之间的讨论,听者听在耳里也并不刺激神经,所以也不是特别地令人反感。
“果然”。照一般的情形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他们有自以为是的倾向,非常喜欢强调自我主张,极力维护自己的见解,漠视甚至拒绝对方的任何观点,倔强固执,不能听取他人善意的提醒,所以经常吃眼前亏。
当前时髦用语。这些人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喜好浮夸,缺乏自己的信仰和独特的性格,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不经世故的年轻人居多,特别是还没有走出校门的中学生,对这些用语十分敏感,需要借用这些用语拉近自己与社会的距离,表示自己已经成熟和长大,但这样做恰好是他们幼稚的表现。只不过你不要当面点破他笑他幼稚,而是应该对他进行诱导,如果你有这个时间与耐心的话。
“其实”。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强,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地方方言。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还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们坚强,有自己的主见和认知能力,不随波逐流,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生活习惯,但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适应漂泊在外的生活;很自信,不偏听偏信,认准了的道非要走到头不可,不以失败论英雄。在身旁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的不良习气就是固执与偏见,这种固执与偏见如果没有特殊的事去改变他的话,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这个……”“那个……”“啊……”。这样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并且他们属于神经过敏的一种类型,为人处世谨小慎微,惟惟诺诺,而且大多数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反之极少使用这类口头语的人,则大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有较强的毅力。
“呀”“这个”“嗯”。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因此,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较迟钝,书面表达能力较差,说话漫无条理,办事没有头绪。也会有骄傲的公务员有这种口头语。
“后来呢……”。经常使用“后来呢……”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为潜在欲望能得到满足,大多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不顾对方的意愿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力保留自己的隐私,拒绝他们的穷追不舍,所以他们经常有欲求未能满足的潜在失望。
“的确如此”。经常使用“的确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自以为是。
“我”。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较为谨慎小心,但是性格的另一面是怯懦。如果不是软弱无能想得到他人帮助,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注意。
夹杂外语。说话当中好夹杂外语的人不难看出他们爱装腔作势,认为说上几句外语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显示出高雅和才华横溢,这是虚荣心使然。他们当中有很多一文不值,他们也清楚自己的价值,于是借用外文来掩饰自己的这个缺点,希望别人不要用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或对他们进行攻击,并且很多带外语的人都有崇洋媚外的心态,如果他所在的国家有一天被侵略,这种人在破国之后很可能将会是第一批卖国者。
“真的”。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会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这种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确实如此”。在对方的每句话之后都称“确实如此”的人多数性情浮躁,不待认真仔细地分析对方话语的正确与否就轻易地表态,毫无主见;也有敷衍和讨好对方之意,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对方肯定和赞同。
“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这类口头禅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必定会”。经常使用这些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但对自己却充满了自信,有强烈的领导欲望。这些人自信心极强,显得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反映了有“动摇”的心理。
“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经常使用这类词汇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做到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反过来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没问题”。说“没问题”的必然会给别人安全感,他们一般较为可靠,做人也比较踏实,当然对这承诺从不兑现者例外。
“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经常使用这些口头禅的人,多思想比较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有点让人捉摸不定。
“但是”“不过”。谈话中经常使用“但是”或“不过”等连接词的人,思考能力强,习惯边说话边思考,大多能言善辩,有探求深奥理论的兴趣。但是此人有些任性,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它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落感。
“我早就知道了”。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只能自己是主角,自己发挥。但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心,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所以在现实环境中,也很难有谁愿做他的听众。
“听说”“据说”“听人说”。其所以用此类口头语,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形成的。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
“连这个都不懂”。说“连这个都不懂”,表明在潜意识中对他人的不满,并且轻视之意也溢于言表。
“没意思”。说“没意思”的表达的是消极或是愤世嫉俗的一种心理反应。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呢”。表示小心谨慎,是领导者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
“……呢……的”“就是说”。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往往对他们自己说的话都没有把握,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他们对自己也不肯定。
“啊?”。耳朵不太好使时喜欢说“啊?”,一副诧异天真的样子,希望说话的人再说一遍。一旦对方没有理会这个字的含义便继续下去,他便会“噢”地吱唔过去,并不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没有听清楚,有可能他觉得这句没听清楚的话并不重要,或者是已经要求对方重复了一两遍,不好意思再提要求,表现自己白痴的一面。
粗口。难听的口头禅,令人在得意中暴露了自己素质太差、地位太低、教养欠缺等真实面目,事实上他们的确很粗鲁,千万不要被他们华丽或整齐的装束骗倒。
“是吗”。说“是吗”的并不是确认你的答案也不是不相信你的话,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发音而已。
高频率出现口头禅。口头禅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这些人,说话时没有口头语,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这显示出一个人意志力的坚强和追求说话简洁、流畅的精神。如果能觉察到自己的口头禅,则表示这个人已能分析自己的深层个性。因此,要改正口头禅带来的反面效应,首先还要从内心深处找原因,消除内心的一些不良影响。
不慎说出的错话其实是真话
无论是谁,平时说话都会出现“口误”,尤其是当我们还在小的时候,口误的情况更是常有,现在虽然少了,但还是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有一些口误是在无意中说出来的,但是却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口误”反倒成了“真话”,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这么讲的:奥地利下议院院长,在宣告议会即将开始时,一不留神说成了“议会结束!”因为要让这个议会顺利进展的困难度颇高,所以议长在心中便有了“希望会议尽早结束吧!”的愿望存在。这个愿望表现在其不经意的话语中,本人在意识中清楚地知道议会一定要进行,但在潜意识里又有恐惧、不想面对的心理,两者互相矛盾、冲突,因而引起了这种错误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行为虽然不多,但是当你看到他出现了这个错误,一定要知道他的这个错误是你看清他本性的直达列车。
虽然,说错话的一方都会辩称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等借口,但事实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其实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由此可知,那些常常会说错话的人,可以推断为大部分是习惯性地隐藏真正的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而且,心中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这些真心话表露出来。
“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你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经验吧!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去压抑它,就越容易表露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错话,而某些对自己本性有强烈的掩盖倾向的人,他就会经常性地说错话。
总而言之,暗藏在我们心中的许多事情,当你越想要去隐瞒它、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之间让心虚表露无遗。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去看到他人无意间露出来的本质、真性情。
说粗话反映内心的欲求不满
很多时候,只要男人们一聚在一起,就非常容易说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尤其是涉及禁忌的词汇,更是有人偏爱,朗朗上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不满而粗话连篇的。
借题发挥说粗话的人。可以断定,喜欢口出秽言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欲求不满类型的人物。他们在心理上是时常焦躁不安的,又没有办法去排除,所以一天、两天……长年累月积累起来,只要碰到偶发小事件,他们就借题大肆发挥。积累后的“爆炸”并不一定仅仅针对他不满的对象而发动攻击。一旦被他逮到丝毫机会,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他一样照说不误。有时候,即使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但对听话的人来说,却在心里结了个疙瘩。听者首先可能会产生“岂有此理”“不像话”的感觉,慢慢演变成以更恶毒、更不堪入耳的话来反辱对方,最后出现了愚蠢可笑的骂街场面。
欲求不满而说粗话的人。这种人有故意在异性面前讲粗话的嗜好,其乐趣在于观看对方的反应。他们常常有意选择那些正在对异性和性方面的问题发生兴趣,但又对**语言不具有抵抗力并怀有来自生理方面的憎恶感的女性,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及这类话题,也就是在不该讲粗话时脱口而出。例如在上班时间,当女同事送文件来的时候,或乘巡视埋头工作的下属之际对女职员讲粗话,以欣赏她们的窘态。这些女子听到粗话后,大都会面红耳赤,或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得哭泣不已,而这正是那些人所乐于见到的。对他们来说,说粗话只是前奏,观看女性的反应才是他们真正乐趣之所在。
这种因欲求不满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并未考虑会招致何种后果,只是一味地借机吐出心中不快。至于是否会伤害他人,一时便考虑不到了。可见,所谓粗话,只不过为发泄内心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意欲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在内心一再计划盘算好了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他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
因为要吸引注意力而说粗话的人。心里其实是想与对方拉近距离,希望借用讲粗话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抬高对方,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能够向自己敞开接纳的大门;或是希望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用强悍野蛮的方式让对方无法应付。
讲粗话的女权主义者。近几年来,女性亦毫不逊色于男人,也学会了激烈地口出秽言和放浪形骸。一些比男人说得更露骨更难听的下流话,她们都说得出,而面不改色。乍见从温文尔雅的女性口中,爆出如此没有修养的语言,实在让人寒心。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和男人们一样地用粗言恶语,可以给她们一种与男人们并驾齐驱的感觉,这是妇女解放运动时代极典型的女性心理特征。
有样学样的说粗话的孩子。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为什么也爱说粗话呢?要知道,孩子们如果在父母面前说些粗语,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严厉的责骂。所以,粗话只有变成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在相互游戏时的通用语。孩子们彼此都知道“那种话”并没有恶意,只是一项“游戏”罢了,而这种“游戏”可以满足他们摆脱父母教训的逆反心理,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和大人们说一样的话,自己像个大人了。
常发牢骚的人的性格特点
只要我们谈话,就会听到人们发牢骚,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所以在外面唠叨几句发泄一下也是应该的。但有些人就不同了,他们的牢骚经常泛滥在整个谈话当中:
“既要我们提高业绩,又要我们天天填日报表,真是烦死人了!”
“我们领导真是令人伤脑筋,现在都已经是什么时代了,他还搞不清楚状况呢。”
“凭什么批评我啊!又不是我的过错。”
“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的一个不剩。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门去。”
“那家伙真是令人讨厌,事情做不来就早一点说嘛!为什么不站在我们的立场替我们设想呢?”
这些经常发牢骚的人有好几种情况导致,下面将他们一一例举。
坐享其成的牢骚者。这些人大多是思想上坐享其成的人,他们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或是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他们是自私自利、气度狭小的人。
完美主义者。他们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要求高水准、高目标,并时时在脑海中描绘完美的蓝图,由于达不到理想,自然也就开始牢骚不断了,过高的理想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仅是对他,对他旁边的人也是如此。
怀才不遇。还有一些爱发牢骚的人也是有才能的,却常常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被别人所孤立,以致无法受到提拔,经常抱怨自己是怀才不遇的人。抱怨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说人的因素:身边有人在,才有抱怨、吐苦水的对象,但谁都不喜欢当别人的垃圾桶。因此当身边那些受不了你抱怨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时,就应该警觉到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人。如果你身旁有这样的人,如果你对他们多表示一些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表示得出奇的感激,尤其是在现在他们不得志的时候,你的支持会让这些人很难忘怀,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见解与意见往往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绝少抱怨。与前面的人刚好相反,这些人比起平常人而言是绝少出言抱怨的。他们通常是理想抱满怀,甚至于成天沉迷于幻想的世界中,对于现实的问题则采取漠视的态度。其实有许多人并非缺乏自信,而是他们没有看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果他们能够认清现实,了解自己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的话,就可以少一点抱怨了。但是他们却总是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表现完美无缺,因此常会愤世嫉俗地认为:“我这么努力在做,可惜身边的人都是一些笨蛋,一点忙都帮不上”……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总认为自己是最完美、不会出错的人,因此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难相处,也不好管理,他们谁也不服,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们的心高气傲往往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对不着边际的话的分析
谈话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彼此了解的重要手段。因为是共同行为,所以就一定要有些规矩,最基本的就是要谈彼此能够了解的事情。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通常都是听完对方的话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流程交谈下去。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说话没有前后文,完全不顾及他人,想到什么话便说什么话的人。即使别人根本搞不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是在他的脑海中他还是不断地在想着其他的事情。这种人其实也不少,下面对他们作一个分类和分析:
对话题不断地进行改变的人。他们头脑中的联想速度就像飞跃的羚羊般急速奔腾,他们的脑筋通常转得比普通人迅速,而且想象力丰富。若是普通人,可能在半途中便无法往下联想,而这样的人却可以毫无阻碍的继续下去,展现他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是属于才华洋溢、充满创意的类型。但是他们的思维却让周围的人怎么跟都跟不上,但他们还是要一意孤行。
突然说些毫无头绪的话的人。这些人甚至会突然地感觉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通常这些云里雾里的部分,大多是在无意识中所得到的启示,梦中常有一些自己不了解、毫无脉络可循的故事发生,于是这些故事在潜意识中便与记忆里的某个部分联结在一起。有时他们会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脑海中忽然蹦出一个想法,因而将话题引至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人虽然一开始大家都会被他给吓一跳,但随后会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连自己都不知自己在说什么的人。这些人也许在某些方面极具创意,但在现实中的众多方面却常常令人感到十分棘手。例如:出差时的花费统计迟迟无法交出、重要的收据也忘了放在哪里等等,对一般人来说十分钟便可完成的简单工作,他们却要花上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反地,擅长于实务方面的人,也无法像他们那般,拥有超凡的想象力以及创意。想象力若是被一些世俗的事务捆绑住,便无法自在的展翅高飞。因此这两种类型的人,若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便是十全十美了。惟一的难处就在于如何让他们两个合作。
隐藏在“性”趣话题后的本性
几乎在每一个公众场合,你都可以很轻易地发现有些人在讲黄色笑话,毫无顾忌地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咋看起来好像他们性经验丰富老到,其实这些人只不过是假借粗鲁低俗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在性方面的自卑感。相反,有的人一涉及性的话题,便表示出极端厌恶的情绪,这些人反倒对性异常关注。这种完全相反的反映其实正是其欲盖弥彰的表现。
汽车与性。在传统教育当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传统教育,对于性的问题一般是羞于公开谈论的。受到这种教育的人,实际上是大部分人都会在下意识中,将话题转移到别的上面,曾经有一段时间,男青年的话题都离不了汽车,汽车的能量、行车距离、速度、马力等,美国的《身体座谈杂志》针对这种现象做了以下的回答:“或许你并不相信,事实上男孩子谈论汽车的事,是在暗示他们的性器官的大小和能力。因为在女孩子面前不适宜谈论这种话题,才转而借谈汽车来加以发挥。因此,你只要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就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了。”汽车与性相连,绝对不是荒诞无稽的。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汽车是男人性器官的象征,而它的空间,则代表着女性的性器官。所以,难怪现在很多人将约会的地点改在了汽车上。
隐藏在体育竞技话题的背后。另外,男性若想显示其性能力,在文明之前是直接用体力、武力来显示的,但是在现代的文明社会,这种形式就换成了用谈论体育竞技的方式了。一旦他的体育知识超过别人,他所支持的体育明星赢了对方所支持的体育明星,彼此都会在潜意识里判定了胜者和败者,谁将会有性行为的优先权,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这种仪式和谈论“性”趣是同质的,只不过体育竞技只在男人群里存在,“性”趣则可以在任何场合发挥。
爱说罗曼史、言情剧的女人。男性用多种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性能力,女性也会有,只不过他们在谈论这方面事情的时候,往往用罗曼史作为包装纸,把这些事情用包装纸包起来,于是她们就敢放心地高谈阔论了。而且她们还可以发誓说,她们只是谈谈罗曼史而已,与性绝对扯不上关系。但你可以断定那些满嘴“恋呀、爱呀”的女性对性不满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暴露了她们在性方面的欲求。女性在这方面的释放在我国还只是发展阶段,但是发展的势头很猛,丝毫不次于男性对车的谈论,看看那些大街小巷里对日剧、韩剧、港台剧等等不厌其烦地看与说的女同胞们就知道了,如果正巧你所认识的某位女性经常在你面前谈论一些爱情影视剧,你可以判定她内心对性的需求也比较强烈。
爱说绯闻的女人。在“性”趣当中,当然少不了对他人的绯闻了。在单位里,有些很引人注目的女性,经常受到男同事的邀请,于是就会引起其他女同事的妒忌和不满,于是招来各种流言飞语:“哼,瞧她那个德性!臭美!”“嘿,人家就有那个福分!”“瞧,那么多男人对她巴结奉承,可真叫人怀疑,担心……”等等,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她们散布种种流言,借以使别人的名声一落千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别人:“我们虽然也已经成熟,但是我们却不会像她那样轻浮。”她们自恃贞节,实际上,这种女性的所谓贞节并不可靠。从她们热衷猜疑谈论某人“作风”问题的本身,就足以说明她们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她们自认为贞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美德,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但是,尽管她们口口声声说“贞节是女性的美德”,口口声声说“××女士作风轻浮”,而她们的心中却在说:“我真想让男性**一回”,而且一直这么盼着。这种人对他人绯闻的关注越大,其内心对性的需求也越大。
越开化的男人越传统。对于男人来说,很多人在现代社会当中为了显示自己的风度,往往对封建习俗提出抵制:“要求贞洁是愚蠢的。”但事实上这些人是否如此呢?自古以来,认为女人婚前要保持贞洁,是理所当然之事,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羁的坏女人。最近强调这种看法的人少了。然而大多数情况是口里虽然不说出来,但是对女性的要求仍然相当保守。因此,即使口中在讲“要求贞洁已经过时”之类的话,可多半不是出自真心。而且可以这样说,越是强调这句话的男人,其内心越是强烈期望女方是贞洁的。人的内心是很奇怪的,越是向往的,越是要往反方向走,看起来很不合理,实际上很合理,并且也是事实。
在事实上很多男人听到女朋友的往事时就会牢记心中,表面上他会装得若无其事,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装矫饰的姿态而已。其实,表面上愈是故意装得平静,愈是难以忘怀对方的过去。从女性的立场来看,很可能会认为这是男人不希望女朋友心存往事的一种表现态度,很可能认为这个男人宽容大度、很富有男子汉气概。但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样做却是出自一般男子汉对女人的不信任感。只是他的不安感是来自害怕女人结婚后会移情别恋或是深恐对方是个水性杨花、禁不住**的女人。由此可见,不管男人表面上采取了何种态度,其注重贞操的愿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开化的男人,其内心却是较他人传统。
强调自己吸引力的男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种男人喜欢在女性面前吹嘘自己在女性面前多受关注。女性一般遇到这种情形,就会认为在该男性心目之中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份儿,所以故意回避;另一方面,对自己被拿来和那些无聊女子相提并论觉得反感,于是干脆避而不见。其实,大多数具有这种言行的男性,并不属于这两种类型女性所反映出的那种情况,因为他的言行并没有那么严重,他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存在,他只是希望对方关心自己,认定自己而已。事实上,这种男人只是把以前一位对他不错的女孩的故事故意予以夸张、渲染、大肆吹嘘,说成所有女性都对他关怀备至,给对方以警示:“你如不快采取积极的态度,小心我会被别人抢走!”其实他是在利用这种激将法来暗示女方。这一类的恋爱心理战略是男人惯用的老一套,在一些已婚的男女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例如,丈夫下班回家后,对妻子提及自己好像在女人面前特别“吃得开”,就是这种心理的最好写照。与洞悉女性心理的男性相比,这种拼命强调自己受到许多女性青睐的言行,可以说既天真又幼稚。因此,女性碰到这种男人,大可不必以为自己没有参与的余地,更毋需有倍感遗憾的必要。对于他的这种态度,你应该了解,他只是借此来自抬身价,以此保持他在女性面前的优越感。这一类的男性多半是胆小且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总而言之,他说这种话的目的在于希望你对他多给予关怀。
强调自己没有吸引力的男人。相反,比较油条的男性会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孤寂落寞地窝在角落里,唉声叹气地倾诉自己在一般女性面前遭受冷淡,借此来获取女性的同情。这一类男人的言词,对于听腻自我吹嘘的女性来说,确是别具一番滋味。而且,懂得利用这种战略的男性,会偷偷地告诉对方“这个世界上对我这么好的女人只有你一个”,而且说得非常动听。这种男人多半都对女性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
呈现出性格特征的不同话题
交谈是人类进行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方式。每一次谈话都有一个主题,人们常常将性格特征从谈话的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这些呈现出来的信息就是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下面列举一些话题并作出解析:
话题围绕自己。一个常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个性,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等,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性格多比较外向,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较浓厚,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他们经常处于自我欣赏的陶醉当中,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自利的性格,只关心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多考虑自己利益的得失。他们不仅喜欢自我陶醉,而且还非常任性,对别人的感受从不理会。再有,他们不只谈论自己,家人、工作、家庭等周边的人也常常是他们的谈话主题。所以如果你要把他加入你的密友时要了解这一点。
话题围绕金钱。话题常绕着金钱打转的人不论谈论什么话题,都会不自觉地将金钱扯入话题中。这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梦想,而这个缺乏梦想的缺点,很有可能会成为其人格上的致命伤。因为太过于倾向现实主义,只知道赚大钱是自己人生惟一的梦想,因此对于一般人会有何种梦想,根本无从捉摸起。另外,这种人内心其实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受到不安全感的影响,即使累积再多的财富,他还是不能满足,所以这种人同时也是快乐不起来的人。
话题事不关己。这种人的话题从来就没有提及过自己,全都与自己挨不着边。他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性格、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等。这些人的这种表现,表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感情色彩不鲜明也不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淡薄,不太爱表现和公开自己,比较保守,多少有自卑心理。另外这种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话题围绕自己辉煌的过去。好回顾辉煌的人由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工作能力已经衰退,对所从事的工作显得捉襟见肘,但又不甘心后来者居上和被人忘记。他们在喝酒后,就开始细数过去的光荣事迹。若过去的光环还延续到今天的话,那倒还好,但是有些人只会缅怀当年的丰功伟业,甚至沾沾自喜,相当令人讨厌。这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上进心早已丧失殆尽,对于自己生活周遭的变化完全漠不关心,只是苟延残喘得过且过地活着,因此在他的话题中找不到现在,永远都只有过去的风光事迹而已。为了摆脱失落感,寻求解脱,总是不失时机地谈起昔日的丰功伟业,提醒自己的同事、手下和年轻人不要小瞧他们。他们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总是趾高气扬,仿佛鲜花就在手中似的。
话题不带感情色彩。如果一个人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叙述,不加入过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将自己置于事外,则表明这个人比较客观、理智,情感比较沉着和稳定,不会有过激行为。相反,一个人在叙述某件事的时候,自我感情非常丰富,特别注意个别细节,则说明这个人感情比较细腻,会一触即发。
话题围绕他人私事。对他人私事情有独钟的人。通常对其他的人有支配行为,好为人师。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总是喜欢围绕着别人打转,对探听和讲述别人的私事情有独钟。这种喜欢谈论他人隐私的人,属于安乐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适和安逸,并且以女人居多。
话题层出不穷,喋喋不休。他们通常感到压抑,对很多事情持否定态度,不会轻信外人。他们通过唠叨来发泄心理压抑,唠叨的内容暴露出他们的心态和愿望,如抱怨薪水低,或原本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希望通过抱怨工资低而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对上级主管心存不满;通常有很远大的抱负,但却又不会轻易实现……其实这些唠叨也是一种虚荣心使然。如果你有耐性、有时间的话可以好好地听听他说的话,他一定会很感激的,因为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做。
话题围绕着国家大事。一个人如果经常谈论国家大事,表明他的视野和目光比较开阔,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里,并且他也是一个有远见和逻辑思维较强的人。但也正因常谈论国家大事让人看起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及成功的人,所以很多男人都会在休闲时间对国家大事进行补充,然后在交际圈里对当前时事说长道短,但实际上只要你仔细听一听他们说的话,实在是和报纸上说的一样。要分辨这种假装喜欢谈国家大事的人和真正对大事时事关心的人,就是认真听他对时事的评论,真正关心大事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而那些冒牌货则是人云亦云、没有任何新意。
话题围绕公众人物。这些人喜欢对没有干系的人说长道短,非常乐意对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较有名望的人评头论足,非常喜欢支配他人,希望通过对公众人物的品评来实现征服身边普通人的愿望,结果往往导致知心朋友远离,心灵寂寞、孤独,却依旧不甘寂寞,只好再次凭借品评他人聊以**。当你遇见这种人时,你只要知道他(她)潜意识里很想将你支配就行了,但你不必太在意,因为他们实际上支配不了谁。
话题围绕将来。一个人如果畅想将来,则表明他是一个爱幻想的人,这种人有的能将幻想付诸行动,有的却不能。前者注重计划和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做,很可能会取得一番成就。但后者只是停留在口头说说而已,最终多会一事无成。在谈话时,比较注重自然现象,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规律,为人处世也非常小心和谨慎。经常讨论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的人,可能自己在这一方面颇有心得。不愿意对人指手画脚,进行评论的人,偶尔在不得已的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当面与背后的言辞也多会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这个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诚的。
话题围绕他人的得失。他们对别人的评价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当面奉承,背后谩骂、诋毁,表明这个人是极度虚伪的。有些人不断地指责他人的缺点和过失,目的是通过对比来证明和表现自己。
话题附和他人。他们就是在展开话题之后,从来不对话题的方向进行主导。这类人通常不流露自己的想法,总是附和他人或顺着别人话题。他们大多生性宽厚,不喜欢争强好胜,也不愿意引人注目,但往往会被对方视为知心朋友;善于体贴别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能及时提供帮助,可以纳为朋友的行列。
话题围绕星座、算命。话题总离不开星座、算命的人都喜欢用血型或是星座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例如:血型A型的人是这种个性;金牛座的人是这种个性等等。甚至有些企业,在进行分组时,也会把组员之间彼此的血型是否吻合,列为考虑的项目之一。喜欢单纯用占卜或星象来决定对方个性的人,一般而言,大多缺乏变通性、机灵性,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常会有所缺失。他们因为不了解他人的想法,再加上当自己的认知和他人有所差距时,经常无法被认同,因此在不知道他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之下,心中便隐隐出现惶恐、不安的情绪。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总喜欢先询问对方的血型、星座,然后将对方套入各种血型星象书归类出来的刻板印象中,认定对方就是属于那种个性,如此一来,与对方交往便会稍感安心。如果你对他们交往的时间够长,你就知道他们是一群相对比较肤浅和没有安全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