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利益面前最好少些计较(1 / 1)

人生不必太计较 王林 8602 字 1个月前

古语云:“不为物累,高风亮节。”一个人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会让物质欲望、本能需求恣意膨胀。只有视个人名利淡如白水的人,才能对“名”和“利”不存贪婪之心。

虚名如同泡沫,终究会破碎

名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关系,对名的适度追求,既无妨碍,也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过分地去追求虚名则是不可取的,也是十分错误的。而且,一个人如果过度的形成功名利禄思想,将会让人产生脱离实际、不安于现状的急躁情绪,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位文学导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那年,我刚从外地回来没多久,晚上同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听见厨房窗户外有个沙哑的声音在叫我,我推开窗户,看见一个黝黑的小伙子站在窗户外。小伙子见到我显得很激动,他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终于见到你了,我终于见到你了。”

我让小伙子进屋说话,小伙子拎着包跟我进了屋,我让妻子给他添了一双碗筷,小伙子有些拘谨地拿着筷子看着我和妻子,显得有些害羞。妻子笑着说:“先吃饭,到了这里就跟家里一样,不用拘束。”小伙子听完开始动筷子吃饭,他估计饿坏了,我和妻子一直坐在旁边看着他吃,晚饭后,妻子给小伙子找了一套我的旧衣服让他换上。小伙子换了衣服后坐在沙发上给我们讲他的故事。

小伙子说自己从小就开始诗歌创作,只因地处偏远,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我而千里迢迢前来拜访。这位小伙子虽然出身贫寒,却谈吐优雅、气度不凡,我特地留他在我家住了两个星期,临走的时候,我送了小伙子我第一本诗集的手写本。

小伙子把自己的几页诗稿递给我看,我欣赏之后觉得这位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大有作为。我将这几篇诗稿推荐给北京的一家刊物发表,并希望小伙子能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我。

于是,我和小伙子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小伙子慢慢地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名新锐诗人,每次,小伙子给我的信长达几页,大谈文学,辞藻华丽、**洋溢。我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小伙子。小伙子很快便以新锐诗人的名誉在文坛有了一些名气。

但此后,这位新锐诗人再也没有给我寄来诗稿,而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也越来越傲慢。我开始感到有些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发现小伙子的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我们之间的书信一直在继续,可我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转变成了一个倾听者。后来。在一次秋天的聚会上,我与这位一手提拔起来的新锐诗人又一次相遇了。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再给我寄诗了?”“老师,其实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小伙子答。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我有些不解地问。“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小伙子说。“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我对小伙子态度的转变有些无奈。“是的,老师。我认为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出一部长篇史诗。”小伙子自信满满地说。

我有些惋惜,又有些无奈,只说了一句“我希望能尽早拜读你的大作”便没再理会他。他完全没有听出我的无奈,而是很自傲地说:“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这次文学聚会上,小伙子大出风头,他逢人便侃侃而谈,锋芒逼人。所有人都向我祝贺我有这么出色的徒弟,虽然谁都没拜读过他所谓的大作品。那年的初冬,我收到了他最后一封信,他在信中终于承认了之前畅想的所谓大作品完全就是子虚乌有之事。

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一直都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的人也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当然我自己也一度是这么认为的。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

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一些著名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尊贵的老师。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

小伙子为了满足虚荣心,一味地苦苦追求大诗人的头衔,却又不想脚踏实地地付诸努力,终究一事无成。虚名只是一种无畏的追逐,它不但不可能把我们往成功的道路上指引,反而终会让人堕入歧途。

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被颂扬。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们越来越不切实际地希望自己被拍成电影、画成油画、写进书里、裱在先进典型的框里,千古流芳。但是,浮生一梦,须臾而逝,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的过客。每个人离去的时候,生前身后的名声都将随即飘落。

可见,如果一个人热衷于虚名的追求,那么他对于时间产生的影响的关注度就远远胜于事物的本身,终究会应了那句“图虚名,得实祸”的老话。虚名,是一个晃人眼的光环,一时地虚晃却无法永存,人生在世,何必为了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虚头彩”而沉陷为名誉的奴隶?把“虚名拨向身之外”,无论浮华劳碌,都保持一种恬淡悠然的心境。

【人生絮语】:虚名无法替代求真务实的拥有,更无法令我们研究出自己想要的成果,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

看开得失,缺也是圆

生活中,总少不了得与失的交换。如果我们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那么就可能因局部而毁大局。一池一地看似很大,但在国家面前来说,却不值得一提。人?也一样,不要总把个人的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如果只专注于眼前,那么必定失去长远。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那么眼前失掉的,以后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日本东京岛村产业公司及丸芳物产公司董事长岛村芳雄,不但创造了著名的“原价销售法”,还利用这种方法,由一个一贫如洗的店员变成一位产业大亨。

岛村芳雄开始在一家包装材料厂当店员,薪金十分微薄,时常囊空如洗。由于没钱买东西,岛村下班后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街头闲逛,欣赏行人的服装和他们手里拿的东西。

有一天,岛村又像往常?样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无意中,他发现许多行人手中都提着纸袋,这些纸袋是商店给顾客装东西用的。一个念头在岛村的脑中闪现了,他认定这种纸袋一定会风行一时,做纸袋生意一定会大赚一笔钱。

考虑到自己一无经验,二无资金,岛村创造了一种新的销售方法,即“原价销售法”,就是以一定的价格买进,然后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在这个过程中,中间商没有赚一分钱。

岛村先往麻产地冈山的麻绳商场,以5 角钱的价格大量买进45 厘米规格的麻绳,然后按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纸袋工厂。这种完全零利润的生意做了一年后,在东京一带的纸袋工厂中,人们都知道“岛村的绳索确实便宜”,订货单也像雪片一样,从各地源源而来。

时机成熟,岛村便考虑着手实施自己的第二步行动。他拿着购货收据,找麻绳厂商洽谈:“你们卖给我一条5 角钱,我一直是原价卖给别人,没有赚一分钱。如果再让我这样继续为你们服务的话,我便只有破产的一条路可走了。你们应该做出些表示吧?”

冈山的厂商一看岛村开给客户的收据存根,大吃一惊。这样甘愿做不赚钱的生意的人,他们还是生平第一次遇到。于是,这些厂商们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价格降低为一条四角五分。

岛村又拿着购货收据到订?客户处说:“我之前是按原价卖给你们的,但是这样让我继续为你们服务的话,我便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了。”客户听后为他的诚实所感动,甘愿把交货价格提高为5 角5 分。如此一来,岛村每条麻绳就净赚1 毛钱,以当时一天1000 万条的交货量来计算,岛村一天的利润就可以达到100 万。就这样,岛村以这种先赔钱获得客源和厂商,后创造利润的经营理念来与别人竞争,生意越做越大,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最后他成为誉满日本的成功生意人。

得与舍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只能得到有限的几样东西,甚至某件东西。

而这些东西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换取,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生是个悲剧。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又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可是那一切好像与你无关,它对于你只是作为一种**出现,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将它拿走。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因为缺少了那个部件,它滚动得十分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去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与地上的小虫聊天,同蝴蝶吟唱……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不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因而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却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常言道:“争一世,不争一时”。人生有得意时就有失意时,在不利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要能委屈?己,要能不计眼前得失,把目光放远,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那么眼前失掉的,以后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那些只懂得斤斤计较的人,从表面上看也许争到了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可能已经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而失去选择的主动权。得到了一地,失去了更多的地。相反,有远见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眼前的机会,却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是出于另一种原因的考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不要因失去而后悔、伤心,或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而沾沾自喜,或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假如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在人生道路上,在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人生絮语】:拥有了一颗不计较之心,也就参透了得与失,就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观失望,拥有一颗不计较之心,看开得失,其实,缺也会是圆。

胸无功名,心神安泰

看淡功名。看淡功名但不是一生庸碌无为,毫无进取心,在事业上还是要有所作为。而有一定作为之后,得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论领导认可也罢,不认可也罢,他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都不要计较。一旦有无功行赏在自己头上,更应当保持平常心态。常想红楼梦中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样才能保你心态平静,情绪稳定,身心健康。

唐朝某年闻的一个清晨,在润州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士人。他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另一位则是他的朋友辛渐。

昨夜的漫江寒雨现在渐渐停了,寒雨增添了几分萧瑟的秋意。两位朋友在这个清冷的地方,面对着滚滚流去的长江水,互相交谈着。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了。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意长,你从江宁送我到润州,昨晚在这里为我饯行,今天又来送我,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谈得畅快,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受到无中生有的诽谤。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岭南,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终是屈居下级官吏的行列中,对此王昌龄淡然处之。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己。辛渐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非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昂起头,目光炯炯地说:“有!因为要给你饯行,我做了一首诗。”于是.他对着浩浩江水,朗声吟了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感人的佳句打动了,连连赞道:“好诗!好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节操,多么高尚,令我钦佩!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

我也很高兴,因为你的大作对我无疑是一件难得的珍宝哩!”两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而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追求自身的高洁,用淡泊的心怀看待世事,这是高超的做人处事哲学。

自己内心纯洁,就不怕别人的恶意诋毁和诽谤;抱着淡泊的胸怀,名利如浮云一般,入不得耳目,扰不了心志。只有这样,人生才踏实、充实。

光荣和耻辱在人心中总是很重要。人们爱惜它就像爱惜生命一样。什么叫光荣和耻辱呢?

得到时惊喜万分;失去时心灰意冷。这就是心理的大障碍。为何不刻意收藏起自己的欲望,用看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呢?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以此论治国,像爱惜自己身体一样爱护国家的人,可以将国家托付给他,不愿身先士卒的人,又有何道理将国家托付给他呢?

荣宠和耻辱的降临往往象征着个人身份地位的变化,所以,人们得宠之时也就是春风得意之时,他们当然唯恐一朝失去,就不免时时处于自我惊恐之中。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得宠的人怕失宠的心理是正常的。一般说来,一个飞黄腾达的人是较少受辱的。所以,一个人在受辱的时候也往往意味着他个人地位的降低。与得宠的荣耀相比,受辱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所以一旦失宠不免惊慌失措。另外,当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容易欣喜若狂,甚至得意忘形,这就为受辱埋下了祸根,因为他对成就太在意了。所以有些人就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淡泊名利。这成了保全自己的办法,更是一种修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看不破“名利”二字,就会受到终身的羁绊。名利就像是一副枷锁,束缚了人的本真,抑制了对于理想的追求。现代人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始终存在,有太多的**,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因此我们身心疲惫不堪。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气魄,一种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气魄。

德国哲学家康德就非常厌恶“沽名钓誉”,他曾经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追逐,世界才又多几分自在,几般快慰。因此,淡泊胸怀,独善自身,人生便不受困扰,心神才会一片安泰。

【人生絮语】:抛开名利的束缚和羁绊,做一个本色的自我,不为外物所拘,不以进退或喜或悲,待人接物豁然达观,方能脱开世俗滋扰,求得身心平安。

淡泊名利,就能洒脱做人

淡泊名利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一种很现实的境界。居里夫人曾这样教育她的孩子:“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否则几将一事无成。”是啊,简简单单地生活和工作才是世界上最舒适的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去面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事情。

有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十几岁就开始给别人帮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的,整天都是忙忙碌碌,没有娱乐,也没有休息,他想,将来自己有一间铺子就好了。几年后,他终于开了一间铺子。自己的生意,更不能放松,于是仍然起早贪黑,匆匆忙忙,没有娱乐,也没有休息,他想,等将来生意做大了就好了。又过了几年,他的生意果然做大,拥有了数间很大的门市,每天货进货出几百万元的资金流动,他更不敢放手给别人去做,还是自己苦拼,联系货源,接待客户,管理账目……没黑没白,忙得如有狼在后面追一般。看他真的好辛苦,有人就劝他:“你放一放可以吗?好好的休息一天,看看世界会不会大变!”

他回答:“不行,我不做时,别人会做的,前面的那些大户们我会追不上的,后面一些中小户又逼上来,放一放,我会落在后面的。”终于有一天,他累倒了,被迫躺在病**不能动了,以前高速运转的日子一下停下来,他终于可以静静地想一下匆匆而过的人生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病人被抬进手术室再也没回来,那个病人很年轻,刚刚还与自己谈过出院后要去旅行。他看着对面空空的病床,心不由一震,顿时大彻大悟了:人由生到死其实只是一步的事,这一步,自己走得却太过沉重啊,一直以来,自己的名利心太重,想要的太多,然而真正得到的却太少,如果不是这次病倒,他会一直拼到五十岁、六十岁甚至更久,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最后两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康复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生意还在做,只是不那么拼命了,他不再去追前面的大户,也不怕后面的小户追上来,甚至错过一笔很有赚头的生意也不在意,人们还经常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看到他,有时他也慷慨地与他的家人坐飞机到外地旅游。

他终于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终于找到了所谓的淡泊——这颗人生中最宝贵的钻石。生命如此般的脆弱,假如什么都看得很重,什么都不肯释怀的话,那么终有一天,生命会因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塌。

凡事有利则必有害。何为利?正当地经商做买卖,赚取的利益是合理的利:以私害公,只要自己方便,不顾他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都是只顾一己之私的利,它不仅危害社会,同时也是害了自己。“利”和“害”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是“利”与“害”之间的相互转化则是非常微妙的。

面对“利”与“害”,我们又当“忍”什么呢?“利”是人们喜爱的,“害”是人们都畏惧的。“利”就像“害”的影子,形影不离,怎可以不躲避?贪求小利而忘了大害,如同染上绝症难以治愈;毒酒装满酒杯,好饮酒的人喝下去会立刻丧命,这是因为只知道喝酒的痛快而不知其对肠胃的毒害;遗失在路上的金钱自有失主,爱钱的人收取而被抓进监牢,这是因为只知道看重金钱的取得而不知将受到关进监牢的羞辱;用羊引诱老虎,老虎贪求羊而落进猎人设下的陷阱;把诱饵扔给鱼,鱼贪饵食而忘了性命。

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然而要想真正做到淡泊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人生如花草树木,枯荣无常,生命不能选择,但生命的方式可以选择。而选择淡泊是一种严肃和庄重。

淡泊是一种志向,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百态,迥然不同:或浓墨重彩,大起大落,轰轰烈烈;或耕读人生,清风细雨,夕阳远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鸟虫鱼。同是飘摇细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这是一种心境的不同啊。俯仰之间,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淡泊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它是一种对万事万物的认可,是一种天人合一之后的物我两忘。

淡泊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有了淡泊就可以不倨不傲、不阿不妒、能不争不贪。有了淡泊敢不卑不亢,敢不拘小节。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内敛的韵味,含蓄中自有干天云气。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只要你自然、洒脱、从容,就是淡泊。它没有模式,没有特定。不一定要梅妻鹤子,也不一定要烟雨桃源。也未必不可以放歌长啸、壮怀激烈。

淡泊是自然从容,当然它并非是刻意的矫揉造作,不是伪装的虚情假意。没有万卷诗书的熏陶,没有万里风尘路后的感悟,模仿的前锋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夸张的时髦是那么的庸俗不堪,飞扬的个性是那么的一文不值。也许只有历尽沧桑的成熟,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因此,淡泊不是碌碌无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凄风苦雨后才有彩虹的美丽,饥寒交迫后才有心情的清朗。万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种清灯古卷里与红袖添香同在的洒脱,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人生絮语】:淡泊并非是不思进取的颓丧,也不是没有漫无目标的茫然。它代表着一种深厚博大,一种高贵理智。

把得意当无意是高手,把得意当失意是圣人人生就是单向旅程,如果有一步不小心,就将踏入另一轨道因此, 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言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人,不可得意忘形。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要意识到这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的时候,这痛苦也是暂时的。同样,风光也是暂时的,没有谁会风光一辈子,很多时候,人们得意的时候很难也不愿意去想象失意的情景,结果真的成了得意忘形。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到“杨意难逢”,抒发自家怀才不遇的牢骚。查《汉书》,这个“杨意”即杨得意,是汉朝的一位名士兼大官,颇有识才之雅量,但最后杨得意本人也看走了眼,皇帝并不信任他,被撤了职。可见,连杨得意都得意不起来,何况我们普通人。

把得意当无意是高手。人心无限,世路有限。我们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对它的规律摸得不透,因此老出意外是正常的。等我们摸透世界那天,又不是原来那个世界了。在这两头的中间,千万不能得意,一得意就摔跟斗。

日本《古事纪》上记载了雄略天皇行幸吉野,与舞女欢娱时作了一首和歌:“人神拂琴吴**,曼舞少女愿永存。”人神指“现世神”天皇,吴床即中国传过来的胡床。此歌讲天皇潇洒地坐在中国式**,观看少女的轻歌曼舞,那少女大受宠幸,希望此情此景可以永存。

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显然不大可能。且看后世同为天皇之家的天智天皇妃作的和歌:“枝头青翠色,流连任赏观。为有此般恨,吾心爱秋山。”

最后一句颇为解脱,但倒数第二句已有“恨”矣,不再那么乐观。天皇之家尚且如此,平民之家可想而知。江户时期的著名歌人下河边长流作歌日:“富士岭上纵目望,天地依微不可分。”已让人有暮色苍茫之感。而另一位歌人木下长啸子的《辞世》:“犹能寄身草叶外,浮生如露今欲消。”令人鼻酸。

最让人感受人生阴冷的是细川幽斋的和歌:“月面添得亡人影,自觉秋风凛冽寒。”简直不是人间笔调,而是幽灵在唱歌。大和民族地处小岛,情感细腻,于人生的种种无常感受极深,因此大都亲近佛法,是海中佛国,颇具善缘。空海西渡,鉴真东来,撒下善道种子,遍开性海莲花。其国虽为海上小岛,颇得神佛之佑。

孔子活着的时候已被尊为圣人,但他从不敢当,相反,一天到晚充满忧虑。耶稣到哪里都是衣衫朴素,仿佛失魂落魄。佛陀一双佛眼满眼是泪,常是苦相。

圣人能知万人的心,并执掌万国的权柄,要说得意,圣人最得意,但他为何反觉得失意?

因为慈悲。他们的存在同时证明了世人的沉沦,需要救赎普度。他们宁愿牺牲自己,让所有人成为人,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佛经上把世界的不可捉摸称为“无常”,把因此而产生的烦恼称为“无名”,成语“无名业火”就出于此。阴沟里可能翻船,车又可能平了阴沟,人又可能抛下车走路,那路可能瞬间消失在茫茫原野。

因此,做人不可以因为一时间的得意而过于高兴和称赞自己的才能,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二自甘堕落和失去自己的志气。也可以说: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当你得意时,找到成功的喜悦时,千万不要忘了形,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别太得意忘形;当你失意时,遇到困难时想要放弃时,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气馁。

俗话说:“得意莫忘失意时”。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一般人不易达到的境界,它告诉我们,遇到好事情,不要得意洋洋,表现的过于高兴,总是合不拢嘴,别人会讨厌的。

这个时候,要表现出能挺得住、无所谓的态度,让人觉得你很豁达。正所谓宠辱不惊,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煊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这段话意思是:被世界的链条捆绑住了的凡夫俗子,只要一天不受穷、只要一天不生病,马上就去整日追逐名利停不下来。谁肯在得意的时候,会想到未来还有不得意的时候?

况且,人的一生,得、失、成、败,喜、怒、哀、乐的总量是平衡的,相互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得意莫忘失意时”还告诉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也不要做那种过河拆桥的事。得意的时候不要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要悲观。要随时调整好心态,避免太得意时忘乎所以,太失意时一蹶不振。

【人生絮语】: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当你获得成功时,失去的是青春;事业有成时,失去的是健康;当你儿孙满堂时,即将失去的,也许是自己的一生。

欲望太甚心难安

人之所以生,因为有欲望;人之所以死,因为有欲望。凡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就是个欲望的过程。一切欲望的过程,都是缠缚的过程,是苦恼的过程。如偈曰:“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处”。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煽坟土,让它快干,好追寻第二春。

庄子想到世间居然有此薄情的女子,感叹不已。继而想到,自己的妻子会不会也这样呢?

疑心病起,便想试探。

庄子的太太姓田,我们称她田女士吧。夫妻平日感情甚笃,庄子为考验他妻子的忠贞,决定装死试探。

听说庄子急病而亡,包括亲友等四方人士,许多人前来吊唁,其中来自楚国的王孙,长得英俊潇洒,位尊多金,他见田女士新寡,楚楚可怜,便追求她。田女士不堪**,爱上王孙。当晚,酒酣耳热之际,王孙突然心脏病发,命在旦夕。

田女士吓得惊慌失措,急问王孙如何是好,王孙忍着痛楚,告诉田女士,要用死尸的脑浆才能起死回生。

死尸到哪找,总不能去掘墓吧?田女士转念一想,丈夫不是刚死吗?现成尸体,不用白不用,从前的夫妻恩义,此时早已抛诸脑后,她竟然拿着斧头,劈开丈夫的棺木,准备取出他的脑浆做药。不料劈开棺木,庄子居然复活。田女士羞愧得无地自容,自缢身亡。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情所苦,干出很多傻事,甚至心甘情愿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爱欲能让人滞迷到何等的程度!

世界上能捆缚人的东西有很多,如麻绳、铁镣、手铐等。这些东西造成的束缚,人们总有办法免除、解脱。欲望,是无形的绳索,它给人的束缚,超过一切有形物质。凡夫俗子用普通的方法,是不容易抵御和斩断欲望之索的。因此,要斩断无形之索,须用无形之剑。这无形之剑,就是智慧。而智慧之剑,不出于别处,唯出于我们的内心。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体会成功的感觉不仅与现实有关,还与自己的期望值紧密相连。如果期望值大于现实值,人们就会失望;反之,就会高兴。”的确,在同样的现实面前,由于期望值不一样,你的体会就会产生差异。

成龙拍完《我是谁》这部大片之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拍电影的场地从非洲到繁华的都市,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在非洲,人们很容易满足,有面包能吃饱肚子,那就是幸福的一天。可是.繁华都市里的人.不用担心三餐,却有着很多的烦恼,他们总是在追求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

有一个从事房地产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打拼,在本地已小有名气了。他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被传真、资料、合同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天,他加班到很晚。从公司出来后,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有叫到车。走得热了,他停下来,仰头出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中闪烁着,洋溢着一种无言的美丽。一如他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晚,几个要好的同学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看到的那样。那一晚,他们深深被血脉中扩张的青春激动着,广袤的星空与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从那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时间去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因为自从他走入社会,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向前奔跑的姿势。太忙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方,于是他不停地向前奔跑着……

每个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应酬或是在做楼盘计划和方案,他从没有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窗,去望望宁静的夜空,倾听心灵中一些细小的声音。

今天,当自己站在这静谧的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学看过一位日本餐饮业巨头总结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能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 厘米厚的汉堡与四度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这是令客人感觉最佳的口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把汉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乐加热到十度,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拼命地追求、索取,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成功,殊不知,当你费尽心机地实现了这个目标,消除了一个烦恼,很陕你叉会有新的没有实现的目标,你又会烦恼。如此反复,永无尽头。事实上,人们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并不需要的。

因此,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计较.受此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呢?

【人生絮语】: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就会真实而富有,人生的每一天,也会充满阳光。

役物而不为物役

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不去计较那么多了。

为什么要赚钱?或者说,为什么要创造财富?这是每一个企业家,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经常被问、也会时时自问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企业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每一个企业家在企业、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回答。

人们对财富的认识,不仅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本来,人是金钱、财富或物的主人,但在很多情况下,金钱、财富或物却成为了人的主人,人成为了物的奴隶。应该承认,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存在着把金钱、财富作为惟一目的的拜金主义者、拜物主义者,这些人为了个人的私利敲诈勒索、坑蒙拐骗、不择手段。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只是金钱、物的奴隶,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创造财富的真谛,没有明白人生价值的真谛。

关于人生价值,马克思有两段话值得品味。一是:“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才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二是:“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总体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作为内在的必然性、作为需要而存在。”前一段话的意思是说,人应该超越自我,为他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人才会完美;后一段话说的是,人的价值、人是否“富有”不是看他占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完善了自己,真正“富有的人”就是那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人生价值的衡量不是看他占有财富的多少,而是看他创造财富分享给他人和奉献给社会的多少。也就是说,财富、金钱并不是最终目的,人自身的完美或完善才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来看待财富的创造,我们才能够不被物所役使,才能真正成为物的主人,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人。

做物的主人而不做物的奴隶,应该是新时代人们的自觉追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创造财富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努力和智慧,更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政策。因此,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心胸坦**,站在不为物役的高度来看待财富的创造,这样才能正确对待财富,才能不被财富所奴役。

庄子说过:“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多么痛苦啊!”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获得成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但是怎样才能求得成功呢?

那就是要清醒地知道成功之道的根本在于我们自己。人的心灵是最富足的,也是最贫乏的。

不同的人之所以对生活的苦乐有着不同的感受,是因为心灵的富足或贫乏,而绝不是任何外物的客观影响,内心的富足才是成功之道。

役物而不为物役,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原本很聪明,往往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结果却抑郁沉闷,难以享受人生之乐。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活、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上苍待我们何其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如果你想获得什么,不妨看看自己拥有什么,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地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开始计较。

把钱财、家世、容貌视为荣辱标准的人,一般都不知足,越有越想有,越有欲望越盛;欲望太盛,就会生出邪念,为拥有更多的财产而不择手段。由敬财、爱财而贪财、聚财、敛财,甚至见钱眼开、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谋财害命。

真正的不计较是内心的不计较,而非物质的满足,因为物质是永远无法让人满足的。真正不计较的人知道什么是满足,因为只有在满足中才能体味什么是成功后的喜悦。

在凡事不去计较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不计较是一种大度,在不计较的人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不计较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无尽的物欲之上,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

【人生絮语】:心神不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不受到形体的奴役,不为外物所更改自己的动向。正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最好注解。

清心寡欲,人生就幸福

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追求,当一个人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与无谓的挫折所打倒,一心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时,就可以说这个人心如明镜,清澈无比。寡欲,不是消灭一切,而是减少欲望,学会满足。

有位名人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欲壑难填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去了。”

有一则童话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住着熊妈妈和熊宝宝。一天,熊妈妈要出趟远门,便要熊宝宝将地里的玉米采些回来。熊宝宝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打算好好干活,给熊妈妈一个惊喜。

熊妈妈前脚出门,熊宝宝后脚就出去干活了。他来到后山的玉米地,那片玉米地好大,望也望不到边,上面长的玉米又多又大。熊宝宝一刻也没有耽搁,赶快到地里掰起玉米来,他掰了一个放在左胳肢窝里,然后又去掰第二个,放在右胳肢窝里,再去掰第三个,可是他一抬手,左胳肢窝里的玉米棒子就掉了,但他没有在意,掰了一个再放到左胳肢窝里;又去伸右手掰另一个,可一抬手,右边的玉米棒子又掉了,但他仍没有在意,继续掰。他想,这么多的玉米,我一定把它们都掰回家。于是他不停地掰,直掰到筋疲力尽,手里仍然只有两个玉米,只得改天再掰。

第二天,他还是犯了同一个错误,又是空手而回。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熊妈妈回来,熊宝宝还是一个玉米都没收回家。熊宝宝很可笑,但你要从他那里得到启示:什么都捞不如咬紧一处。贪心的人们,看到众多的机会,往往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做成功。事实就是这样,正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说:“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是思悟后的清醒,它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不计较。心情才会舒畅,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念往往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可以得到更多,等于是在愚弄自己。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贪婪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忘记自己的人格:贪婪能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的行为。因此,我们真正应当采取的态度是:远离贪婪。

此外,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着人们追求物欲,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要知道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过度的欲望往往会蒙蔽人的心智,让我们失去理智,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也让我们心灵无法平静,无法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当你思忖了几天,几月甚至是几年,终于思考出自己之所以活着是要干什么时,就不要犹豫赶快去做。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有他的作用:如果你是科研人员,你的作用就是为世界造福,如果你是运动员,你的作用就是为国争光,如果你是农民,你的作用就是养家糊口,如果你是无业者,你的作用就是尊老爱幼。当你发现自己的作用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伟大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足以让人感觉到欣慰与安全。这时的你,心中自然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这样,就能做到所谓的清心了。

当然,生活是公平的,有竞争才有进步,寡欲并非是摒弃一切的目标与压力,而是怎样正确面对它,从而化挫折为动力,学会人生路上必然经历的一课,怎样跌得漂亮,怎样让他人在日后对自己刮目相看。

要知道,没有瑕疵的玉是假玉,如何面对瑕疵,化劣势为优势,又是令一种人生境界。

或者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将自己与比自己更悲惨的人相比,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福,达到减少欲望的目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况且,难容之事无非是一些琐碎小事,可笑之人则是贪欲太重之人,我们应力求十全十美,不为自己的人生留一点点瑕疵。要知道,无瑕疵的玉不是好玉,只有学会跌得有尊严,令他人刮目相看,才是真正的成功。可见,学会清心寡欲,生活才能到处是晴天。

【人生絮语】: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因此,做人要懂得减少欲望,增加生活情趣。

看淡荣誉和地位

俗话说: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在这里讲的名人,不是常说的名人,而是指真正有名字的人,大写的人,重生的人,得救的人。不计较的人,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不受它的迷惑,心灵自然豁达、坦然。只有懂得看轻名利的人,才会不为名利所累,才会抵达生活的另一极。

唐建中二年,成德李惟岳、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悦与山南东道梁崇义四镇节度使联兵叛唐,形成“四镇之乱”。唐德宗李适下令调集兵马平叛。

公元781 年和782 年,唐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一带)节度使马燧、昭义(今山西长治一带)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李晟两次大破田悦军。田悦收拾残兵,逃回魏州(魏博的治所),守城自保。马燧兵围魏州,但久攻不克。朝廷派马燧等军进击田悦的同时,命幽州节度使朱滔攻击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大败,逃回恒州(今河北正定)。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朝廷。

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李讷(时李正己已死,其子李讷统领军务)也都被朝廷派兵战败。梁崇义投水而死,李讷上书朝廷,请求悔过自新。整个平叛战局对朝廷很有利,官军一再取胜,进剿有功的节度使都争封地。

王武俊和朱滔认为朝廷分封不均,心怀不满,被困在魏州的田悦得知后,遣使前往离间。

朱滔、王武俊素有异志,三方一拍即合,于是三镇联合叛唐。公元782 年初夏,朱滔、王武俊率军救援魏州田悦。朱、王两支兵马抵达魏州时,魏人欢声雷动,田悦备酒肉出迎。第二天,朝廷派来增援马燧的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节度使李怀光,率步骑l 5000 人也赶到魏州城外,马燧领将士列队欢迎。

朱滔见李怀光率军来支援马燧,立即出阵。李怀光有勇无谋,想乘朱滔、王武俊二军营垒未立就挥师出击。马燧建议说:先让将士休息一下,待敌情观察清楚后再战。李怀光剐愎自用,对马燧说:“等对方立成营垒,后患无穷,不可错过现在的大好时机。”于是挥军出战。

两军接战,李怀光军勇猛冲杀,斩杀叛军步卒千余人,朱滔引兵败退。李怀光骑在马上观望,骄矜自得,任凭士卒们窜入朱滔军营争掠财物。

这时,王武俊率 2000 名骑兵突然横冲过来,把李怀光军一截为二。朱滔亦引兵反击。

李怀光军大败,被逼入永济渠(今卫河)溺死、互相挤踏而亡者不可胜数,尸积永济渠,渠水为之断流。马燧欲出兵相救已不及,急忙命令本军严密守住营垒,才免于与李怀光军同时溃败。当晚,叛军又放水截断官军粮道和退路。第二天,道中水深3 尺,官军被困。马燧大惊,被迫派人向朱滔等婉言求和,保证遣还诸节度使军权,并向唐皇保奏,让朱滔统辖整个河北。

官军撤兵后,ll 月,朱滔、王武俊、田悦宣誓结盟,推朱滔为盟主,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讷称齐王。唐廷这次平叛遂以失败告终。

由于见利而不见害,李怀光败于魏州,这里是不能忍于利的**而失败的。

人们大都喜欢名利,成名使人有成就感,精神振奋。得利能够使人有满足感,心情愉悦。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也惧怕灾难,灾难令人感情痛苦,心智受损。趋利避害是人的共同心理,无论是君子或是小人,在这一点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追求名利、逃避灾害的方式不同罢了。愚蠢不知事理的人总是被眼前微小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其中可能隐藏的大灾祸。

只见利而不见害。

因此,聪明智慧的人看到名利,就考虑到灾害;愚蠢的人看到名利,就忘记了灾害。考虑到了灾害,灾害就不会发生;忘记了灾害,灾害就会出现。人不能过于贪图眼前的利益,更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

名利双收的事当然会有极强的**力,但是有些东西是否应该得到,不应该以内心的欲望作为判断标准,而应追求心中的坦**,那样不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会体味到生活的甘甜。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万事亨通,光宗耀祖。名这东西确实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因而不少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会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沉溺于名会让你找不到充实感,让你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尤为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

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意义和人生真谛的人都不会看重虚名。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得到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虚名而去钩心斗角,弄得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须知:人的一生面临许多关卡,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人生絮语】:看淡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地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请记住——看淡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