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要面对无数的烦恼和困惑。因此,只有保持一颗不计较的心,才能进退自如,释放怒气,少却麻烦,获得快乐的幸福人生。
人生应懂得退而求次
每个人对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种渴望和追求,并在内心深处存在着至善至美的向往与期盼。圆固然完美,但我们没有必要试图为自己或周围的人画一个完美的圆。不必处处追求圆满,不能做到最好,何不退而求其次呢?
清晨的山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着。
有一只苍蝇在河面上方飞旋,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下有一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岸边潜伏着一只熊,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飞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就可以冲过去享受鱼的美味了。在河流附近,一个猎人正藏在高高的草丛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想着: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鱼,而我就可以一枪击中那只熊。
在岸上的一个洞口处,有一只老鼠。它想着:如果猎人站出来向熊射击,而我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拿走他袋子里的奶酪。这时在附近的一棵树上,蹲着一只小猫,它想:如果那只老鼠跑过去偷奶酪,那样我就可以快速地抓住它了。
大家都满怀着期待。突然苍蝇下降了两厘米,早有预谋的它们立刻按计划行动起来。鱼跳起来吃掉了苍蝇,熊冲出来一口将鱼吞进了肚子,猎人站起来向熊射击。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所有的宁静,老鼠吓得忘记了奶酪,而猫也忽然失去了平衡,从树上掉了下来。
当我们紧紧盯着人生的**而在心中做着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一声“枪响”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恐慌。
人,活在世上,总是在自觉不自觉的追求完美,完美的学业、完美的事业、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甚至完美的身材、完美的容颜……人生于我们,就像一幅画,我们总是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画得最为亮丽,最为精彩。为了这份完美,我们追求着,拼搏着,付出着……而生活,却似乎永远不会那么善解人意,你需要红色,它偏偏为你呈现绿色;你渴望明亮,它偏偏为你展现阴暗;你渴望重彩,它偏偏赐你淡墨。
事实上,人生,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完美,就像月亮不会常圆,宇宙不会永远是白昼。
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月圆是一种清丽的美,月缺何尝不是一种婉约的美?白天是一种奔放的美,夜晚何尝不是一种宁静的美?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生命于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完美也好,有一点缺憾也罢,这一路走来,重要的是我们欣赏到了沿途的风景。当有一天回过头来,我们不会为错过了而遗憾,更不会为停滞不前而悔恨。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或许,缺憾也是另一种美,维纳斯正因为缺少了一条胳膊,才更具摄人遐想的魅力;那个震惊中外的舞蹈《千手观音》,正因为它是出自残疾人的肢体,才更让人感动与震撼。
所以,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不必太苛求自己,也不必为不能拥有而抱怨、叹息。当你拥有幸福爱情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当你拥有健康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病痛中呻吟?当你拥有美满婚姻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围城里悄悄落泪?当你拥有富裕生活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我们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很多人都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已,给自己订高目标,这虽然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严格的要求使人们疲惫不堪,过高的目标使人们自信心消弭,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为什么不能退而求其次呢?严格要求之余允许自己偶尔的放松,不触及原则的事可以适当降低要求,高的目标可以通过很多低的目标积累实现,既然不能一下子实现那些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就先去实现那些近在眼前的小目标。当小目标一个个被实现,我们也许会突然发现,我们已经离那远大的目标很近了。
退而求其次表面上看来像是一种逃避,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让人们更加自信,生活更加快乐的智慧!
退而求其次可以予人一些生活底气,也可以使人有所得。这种退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步,而是剑走偏锋特意为自己留下一点周转余地,不把自己逼得太兄,以求绝处能够多逢生。
人生中没有所谓的完美,太完美的人或事就没有其真正可探究的和真正的涵义了,放开你的心,只要一切都能看的开,就不会觉得一辈子是如此的不堪,心灵深处觉得完美了,现实中自然就体现出不一样的感触不要为了追寻所谓的完美而丢失了本就“完美”的东西。很多时候,能够被我们所珍惜的就已经很独一无二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去寻求所谓的完美,它只不过是一个用来形容物品的形容词,不能用来形容人,要是非要用完美和人扯上关系的话,就只能说是人在不停的追求完美,毕竟每一个人眼中完美的定意不同,相对而言,做好你份内的事,承担起你应尽的责任,就是完美。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心目中的完美,当不能实现时,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次,没办法就渐渐地去接受甚至喜欢这个不完美。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不完美,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得不到最好的,只有要差的了。比如有两个目标,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当高的目标达不到的时候,转而去实现低一点的目标,或许这种退而求其次的人生态度才是最好的完美。
【人生絮语】: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
计较太多就会失去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人、做事太过于精明和斤斤计较,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不肯放手,生活就会如牛负重,累且压抑;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什么都可以凑合,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活得没啥意思。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所以他们通常活得比平常人更快乐一些。
一对双胞胎女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妈妈一只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一只手牵着一个女儿,另外一个女儿自己走。因为没有被妈妈牵手,小女孩很生气,故意离开妈妈一大截。
妈妈也很生气,一边走,一边回头大声吼着女儿。
三岁小孩,因为计较,所以不快乐。人们常说,快乐的人,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个道理,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真理!
计较与少计较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是传统的、应该提倡的中华民族的道德。反过来:现在的大部分人的心灵不是虚明、宁静的,为私欲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大失其常。他们往往使家庭不和、社会不安、国家不宁。对这些人和事一定要计较,计较好了,才能达到不计较或少计较。
同样有一对小姐妹,每天放学后总会光顾一家便利商店,因为这对姐妹乍看之下与其它人并无不同,甚至普通到让人过目即忘,直到店主见识到她们之间相处模式那一刻开始。
姐姐的外表看来文文静静,但脾气却异常火爆,每次到店里来,总会看见她严厉的对妹妹进行“机会教育”,最常听见的有;“你是笨蛋吗?这个快要到期了,还拿!”要不然就是:“你是白痴呀!明明写买一送一,你还只拿一个。”
更狠的还有:“你这只猪,金额超过了你不会算吗?”等等之类的。而挨骂的妹妹,居然一声也不吭的就任由姐姐骂,还依然气定神闲的挑选她想要的东西,且丝毫不受影响。
一天又到了放学时间,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天只有妹妹一个人来,店主见那个泼辣的姐姐不在,于是便和她聊起天来。
“妹妹,今天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店主问。
“姐姐感冒了,所以请假。”妹妹朝店主一笑,样子相当可爱。
“我觉得你姐姐好凶哦!”店主试探性的表示。
“还好啦!不要理她就好了。”妹妹在卖场逛着,神情相当愉快。
“可是她每天都那样骂你,你不生气吗?”店主好奇的问。
“爱生气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骂一下又不会痛。”妺妹嘟嘟嘴道。是吗?小小年纪居然可以这么豁达,真是不可思议,反观自己,也许是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所以现在才会稍微被责备一下就难过得想死,吃了点亏就非得要据理力争不可,在精神层面她真是比我们强太多了……
“阿姨,我要买这个。”妹妹拿着一支冰淇淋到柜台来结帐了,店主一看正好是促销品,于是对她道:“妹妹,这个现在买一送一哦!你可以再去拿一支。”
店主以为她的反应一定和其它小朋友一样,先是眼睛一亮然后满心欢喜,不料她却对店主说:“可是我现在只想吃一支就好,另外一支就送给别人好了。”说完对店主挥挥手便走了。
看着妹妹一蹦一跳的离去,店主忽然有很深的感触,这个小女孩太特别了,甚至让她觉得在某方面必须向她学习。挨骂,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贪心。店主想:如果人们都能以这么简单、纯真的心来面对这世界,纷争与悲剧应该就可以终止了吧!
的确如此,计较少的人,往往有颗包容他人的心,他们在烦恼,得失面前,选择了少一点计较,少一点争夺,因为这样反而能收获到那份洒脱的快乐,他们虽然计较的东西少,他们却拥有了快乐,有时候谦让着别人,也是种快乐,真正能感受到快乐的人,他们往往不是很计较自己的得失,如果能成为这样的人,那我们就能收获的快乐的财富,健康的心态,试想,一个喜欢计较的人,往往都会把快乐拒之门外的,计较太多,容易失去很多,就没什么快乐可言。快乐来源于追求简单的美。看淡些,什么就都是云淡风清,快乐也就无处不在了。
心理专家威廉曾经是一个极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甚至知道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但这种算计让他落下了一身的疾病。尽管他知道哪家医院的医生医术最高,哪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但是仍然病魔缠身,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更谈不到健康和幸福了。
直到32岁的时候,他才在病痛的折磨中恍然醒悟,并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
结果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惊人的成果:凡是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很不幸,甚至是多病与短命的。凡是太能算计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身心隐患,他们中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他们的痛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让外表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丰富一点;让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更丰富一点。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获致幸福的方法是珍视所拥有的,遗忘不属于自己的。满足才是最真实的幸福。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只一个,所以我们永远有路可以走,我们能找个理由难过,也一定能找到快乐。
快乐是一种心境,模糊一些东西,对于现存的无法改变的东西不要过多地计较,心宽了,人也自然活得快乐了。
【人生絮语】:时间在走,人在变,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然后继续的走下去。你如果拿出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多多关照身边的陌生人
“爱是 love,爱是Amor,爱是爱心,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还记得这首《爱的奉献》吗?爱,有很多种。它是对自己以外的生命的一种关爱,一份奉献,包括对人,对动物,对小花小草等一切我们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只关心自己那不是爱心,而是自私。
美国有个 l6岁的姑娘,自愿到非常脏的洪都拉斯去,帮助那里的人了解眼睛卫生常识,以提高健康水平。那里十分贫穷落后,以致这个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竟和猪睡在一起。也许有人会想:去那么苦的地方,是不是太傻了?但她回来后却眉飞色舞地对母亲说,明年她还要去。她母亲立刻鼓励她再去,并夸奖她的女儿,认为她的女儿有爱心,并为女儿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09年初,中国红十字总会面向全国招聘一名副处级工作人员,并公开承诺重能力不重学历,重人品不重资历。由于待遇丰厚,再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时应聘者蜂拥而至。仅招聘信息公布当天,网上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二千七百多人。
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政审、体检,只有三人进入了面试,由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亲自主持面试。
面试开始了,在问答与抢答环节,三个年轻人思维敏捷,沉着大方,见解独到,真可谓是一时俊杰,难分上下。听到精彩处,秘书长也不禁频频点头,面露赞赏。
最后一道题,播放的是一段视频:一个年轻靓丽的姑娘,轻扬着马尾,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大卡车疾速冲过来。眼看惨剧就要发生,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猛扑过来,推开姑娘,自己却倒在了血泊当中。
秘书长说:“这是l999年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一场真实的交通事故。现在请你们根据画面中的蛛丝马迹,来判断这个小伙子与这位姑娘是什么关系。”
短短三分钟的视频,就想判明两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可真有难度啊!
第一个年轻人想了想说:“他们是情侣关系,你看,他们的上衣,分明是一套情侣装嘛!”
第二个人回答:“他们是兄妹关系,我注意到他们的鼻梁上都有一道明显的皱纹,现代医学证明,鼻梁上的皱纹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说着,他颇为得意,这个发现可不是谁都能观察到的。
秘书长笑了:“你真细心啊,这么微小的细节都能注意到。”说完。他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第三个年轻人。
“很抱歉,我实在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第三位年轻人显得有点窘迫,有点语无伦次。前两位年轻人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庆幸少了一位竞争对手。
“但我宁愿相信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第三个年轻人顿了顿接着说,“在这危急关头,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又何必非是情侣或兄妹昵?”
听了这个回答,秘书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过来用力握着第三位年轻人的手,真诚地说:“欢迎你的加入。”
陌生人!小伙子竟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这听上去有些荒诞,但却是1999年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真实故事。其实这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目的是测试应聘者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人不加修饰最真实的意识。
想想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中那个被录取的年轻人,正是因为他懂得大爱,而红十字会也正需要这种懂得大爱的人。因为这种人才会无私的帮助身边每一个人。
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虽感天动地,却并不是大爱。只有当爱惠及到陌生人时,才是大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多少人被压在废墟下面。但是,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立刻在第一时间内向汶川派去医生、解放军、志愿者来解救灾难中的人们。很多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为了救人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说受灾群众和支援部队都认识吗?
不,不是这样的,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了大爱,才会舍身相救。
没错,亲情温馨,爱情动人,但说到底,这些都是一己之爱,算不上大爱。当大爱洒遍世界的时候,才会爱满人间。而相信陌生人之间也能无私奉献的人,是心有大爱的人。红十字会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心有大爱的工作人员。
爱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你还是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养成爱的习惯,既会感受人爱,也会赋予别人爱,要懂得心疼妈妈,要晓得关心姥姥,要知道爱护小伙伴,要会关心别人,更不能对别人的痛苦置之不理,你还要学会爱要怎么说出口,学会用行动去爱身边的人,学会爱陌生人,变得博爱。
而只有当爱惠及陌生人时,才是大爱。只有对陌生人之间充满爱与善意,社会才能变得高度文明更加美好。我们把爱惠及陌生人时,往往也不知不觉成就了自我。
我们应该知道,爱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只有当自己得到的爱足够多的时候才能自然地关爱别人,否则那便是一种不自然的爱。只有当自己的杯子满满的时候,溢出去的爱才是一种最真实、最自然的爱。
【人生絮语】:生活,总会有窘迫的时候;人生,总会有迷茫的时刻。给寒冷中的你,一丝温暖;给无望中的他,一点光明。
精明计较,麻烦不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很少;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很多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却是很可笑的。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吓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一位年轻人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她很喜欢,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一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一千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你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更自由。
有一句歌词叫做“计较太多人易老”,其实,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职场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员工,他们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与同事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小亏。而他们似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个精明的职员就会跳出来,以某种借口将其据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又或上司分给部门一个临时任务,这个员工一看任务有些麻烦,便借故推给其他同事,自己则一身轻松……??这样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正是与同事相处中的一大禁忌。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在与同事相处时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同事关系,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由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你要认真地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受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即时发作,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导致了不同的同事关系的产生。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同事关系呢?!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与同事计较。这样的员工怎么能不处处受到同事佩服和欢迎呢?
所以,在与同事相处中还是要本着“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要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更自由。特别是生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不能太过计较,悠哉悠哉,才是生活的态度,这样才能享受乐趣;对工作,必须认真,但也不能计较太多,“适可而止”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比较准确,就像战争一样,打成平手的机会比一举歼灭的机会多得多,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获得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没有斩草除根的把握,还是先留条后路给自己!
【人生絮语】: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做人不可患得患失
人生无非就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只有收获不失去是不可能的。人获得生命,到最后还不是要归于尘埃。所以大可不必在得到和失去之间苦苦挣扎、徘徊,该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管你怎么费力也不会得到。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侍从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
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中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人生处世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得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追求,追求在得与失之间的信仰,会让人失德败性,没有原则,没有正义,没有人性。孔子说过一句话:“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生动的阐述了卑鄙小人患得患失的丑陋心态。说到心态,命好不如心态好。很辛苦,一辈子牢记的就是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识别力,能够正确判断哪些是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否则可能被夸大的责任压碎了肩膀。今后要走的路既很长,也很短,寻找一把自己的钥匙,开启你的心门;开拓一片自己的天地,迎接你的明天!人活世上,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做人。拥有一个坦**而充实的灵魂,懂得自尊自爱,就能承受得住任何风吹雨打,真正对得起生命的恩赐。
患得患失者,整天或为得失所忧,或被的是所累,生活郁郁寡欢。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整天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片刻安宁。这些人,你给他十两银子,他会想像你的了十两金子,头们开个日常工作会,他会费尽心机打听,看谁又要被提拔了。单位发工资,他会把工资表翻个底朝天,生怕谁多拿了半分钱。这些人整天神经兮兮,心情揣测不安,生活的很累很苦,根本谈不上轻松与愉快。
享誉五洲四海的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尼采曾指出:“不患得患失是活得久、过得好的艺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一生的人,他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忧虑,生命也因此衰老的更快;而在不患得患失的人,他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乐趣,因而他的生命也获得长久。精神的力量传递给肉体、感染着肉体,美好的情绪,既能使人快乐,也能使生命延伸。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生活中出现的阴影是因为我们挡住了人生的太阳。何谓人生的太阳?是理想,是追求,是道德,是人性,是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乐观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要铸就辉煌人生,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唾弃丧失良心作为,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