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最重要
星云大师在一期电视节目中讲到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端午节那天,一个婆婆要自己的媳妇包粽子,说从外边买来的粽子叫人难以放心。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够做出可口美味又好看的粽子?这个媳妇有些为难,可是婆婆的要求又不能不听,只好努力去做。到商店买纯良的糯米、绿豆和花生米,挑拣气味清香的新鲜粽叶,连用来捆绑粽子的绳子也不愿马虎……粽子好不容易包好后,放在水锅里慢慢煮,慢慢煮……虽然在富有经验的老人眼里,只是简单的几个粽子,却让这个媳妇从早忙到晚,心里还忐忑不安,不知道婆婆和家人满意不满意。
粽子将要煮好了,那种特别的香气缭绕出来。这个媳妇正在暗自高兴,慢慢放松自己,却突然听到婆婆在给小姑打电话:“女儿啊,你赶快来,我叫媳妇包了粽子,你快回来吃。”婆婆话音里想见女儿的迫切、对女儿的疼爱之情饱满得简直要滴落下来,媳妇一听,心里不由上来一股火气,更觉得劳累了一天的胳膊腿儿身子骨酸痛难忍,心里嘀咕着:“岂有此理,我辛苦了一天,才刚煮好,你就打电话叫你女儿回来吃!”她丢开围裙,招呼也不打,气呼呼地跑回娘家,要倒一倒满腹的委屈。
快到门口时,这个媳妇的手机响了,竟是她的母亲打过来的:“女儿啊,今天我让你嫂嫂包了好多粽子,你赶快回来吃吧。”这句话跟刚才婆婆的话那么相似,天下的母亲们对自己女儿的心原来都是一样的。这个媳妇不禁泪流满面,在心里已经动情地喊了几声“妈妈”。
故事讲完后,星云大师问大家有什么感想?大家相互看看,彼此微笑着,心里都已经清楚了许多。
“你看,原来天下的母亲对女儿就是对女儿,对媳妇就是对媳妇。自己本身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就不会有意外的纠纷。”星云大师讲道。
这原本是个十分简单朴素的道理,可是许多人久久弄不明白,自己是个“媳妇”,却要求对方拿自己当“女儿”,结果只能徒增烦恼,平添矛盾。当一个人懂得了如何在“母亲”面前做好“女儿”,在“婆婆”面前做好“媳妇”,而不是心想着从“媳妇”进到“女儿”的角色,或者从“女儿”的角色退到“媳妇”的角色,也情愿接受“婆婆”难以将“媳妇”当“女儿”的现实,在做“媳妇”的同时又知道自己还是个“女儿”,认识到人生和生活的公平公正,没有在两个角色之间失态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共识就会多一些,沟通起来就会顺心些,彼此就能消除成见,趋向和谐,也许就能达到“包容必均”的理想境界。
星云大师因此推开来讲道:“其实,不论友情、爱情或是亲情,人际间的相处要多包容,少排斥,给对方留一半的空间,自然会减少冲突摩擦的发生。”
南怀瑾认为: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教导部下或弟子也是这样的,一定要认清楚方向,一个天生内向的人,不能要求他做豪放的事,一个生性豪放的人,不能要求他规规矩矩坐在办公室。要知道他的长处,还要告诉他,帮助他去发挥。
作为一个“著名学者”或“一代宗师”,南怀瑾也有他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他不懂外文,看不懂外文原著。关于这一点,他自己看得很清。
南怀瑾不懂外文,一是受客观条件限制,他上私塾的时候,当然没有外文课;后来,一直处于动乱的时代,他自己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不可能静下心来专修外文。二是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自己学外文没有优势。他年轻时在杭州国术馆读书的时候,曾经去社会上的英文补习班听课,学了几次,并没有坚持下去。他觉得自己在学习英文方面有所欠缺,要学会英文太难了,要花太多的时间,还是先把中国文化学好,所以就放弃英文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动过学英文的念头。他一辈子也不懂英文,只认得英文字母。但是,这却并不妨碍他功成名就,反而显得他这个人很真实。
当有人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75名教授指出成为领导者最需要什么能力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认清自己!
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的哲人们就向世人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建议。但由于人是一种有着多面性的复杂动物,所以要想在最深的层次上认清你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不断增多,受到这个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多,我们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一并最终找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有一座山,山上有个大师。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大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大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了一块大石头,乐呵呵地跑到山下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很好奇,谁会买一块石头呢?结果没一会儿,一个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小和尚:“这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那个家庭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于是,小和尚遵照师傅的嘱托没有卖,乐呵呵地抱回山上,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大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又兴高采烈地抱着这块大石头,来到了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元就2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大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傍晚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 000元!”“2 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 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大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可值2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却价值2 000元!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价值!”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想要创业,首先就要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创业项目,以及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那么,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
不要怕别人看不起你,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说你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除非你自己!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人生平台,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更大、更高的平台!
国学话谋略: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计划。计划未来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条件、能力、理想和性格,在不断进行自我比较中发掘自己的长处,从而确定自己人生的定位。可以这样认为,定位问题事关人生的成败与兴衰。
说话不可两面三刀
中国宋元时期说唱。以故事敷衍说唱,与后世的说书略同。从事说话的艺人称为说话人。说话一词乃隋唐以来的习语。“话”即口头述说的故事,一称话本,犹言故事,敦煌写本已有《韩擒虎话本》,唐人有《一枝花话》,五代以降,又有“古话”,即说唱古代历史故事;尚有“小话”,《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举凤皇渴睡小话”,犹言小故事也;又谓之“调话”。《青楼集》云:“时小童善调话,即世所谓小说者。”可见这一文学形式,由来已久。对说话有直接影响的应是变文。
会说话是本事,就是凭口才赢得人心,赢得财富,赢得一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得不承认口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拥有会说话的本事,打造你心仪已久的财富和人生。一手好字,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你的基本要求。
南怀瑾先生告诫我们,一个人讲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害自己也害别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你以为自己会玩主意,会玩嘴皮,倒霉统统是自己玩嘴皮玩出来的。
南先生的话可谓一针见血。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其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时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词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祸从口出”的真理,所以指出:“恂恂,便便,侃侃,訇訇,忠信笃敬,盍信诸神;讷为君子,寡为吉人。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之来。《书》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悔,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白硅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
恂恂,诚实不欺的意思;便便,明白流畅而善辩的样子;侃侃,刚强正直的意思;訇訇,和颜悦色而爽直的意思。《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的同僚间,实实在在,特别诚实,而且还谦逊恭顺,就像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宗庙、朝廷上,却明白善辩;同下大夫说话的时候,刚毅而朴直;同上大夫说话的时候,和颜悦色,直言不讳。这是圣人的作为,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很有益的教诲。
古人认为竭尽自己的力量叫做忠,诚实相待叫做信,厚道严肃叫做笃,始终如一叫做敬。子张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准则时,孔子回答他说:人一旦开口说话,就要忠诚老实,这样才不会有偏颇夸大、随口胡说的言词了;行为处事必须忠厚严肃、谦恭,这样就不会有放纵邪恶、胡乱行事的行为了。如果能这样做,即使到了最远的地方照样行得通;如果不能够这样做,即使是在最近的地方也行不通。
小刘是高材生,本科毕业直升读硕士,硕士毕业以后本来还有计划念博士,可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薪水高,一去就是部门主管,于是他成了城中一位全新的青年才俊。总部对小刘十分满意,半年下来,小刘交到总部去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条理清楚、思路新颖,让总部觉得物有所值。可是,小刘部门里的同事和小刘的顶头上司对小刘却颇有微辞,说他太过自满。据说有这样几件小事:
午餐的时候,小刘和小张一起去吃饭,席间说到上海的交通问题,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小刘顺口发表评论:“上海这几年交通恶化实在是因为外地来的大学生太多,我认为应该好好严格户口制度,差不多的二三流大学的家伙就不要给他们机会了。”小张自己就是从浙江到上海来发展的,心里自然不爽,到公司里一说,一班外地同事立刻觉得小刘太过狂妄,遇上工作上的事情小刘严格一点,就成了一种他要整治外地人的信号。其实小刘有口无心,他自己的女友还是从西安来的呢,小刘已经到了和她谈婚论嫁的地步。
再一次是小刘看见秘书小刘在处理一叠报名表格,是一个普通大学办的MBA班的入学申请表,小刘又没忍住,跟小刘搭讪起来:“怎么,奋发图强呀?这种文凭水得很,要它干吗?不值钱的。别说中国的MBA,现在英国回来的MBA也不吃香了,花钱买来的,谁不懂?!”小刘不知道小刘是帮他的顶头上司张总办入学手续。
小刘还跟丽莎笑话过前台小张拍的写真集,说她应该整整容再去拍;小刘见到老陈穿的新西装,一口报出它在置地广场打折之后的价钱;丽莎买了新手机,小刘说这种款式不灵的,网站上只要几百块。
结果上个月小刘自己弄丢了客户资料,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走出老板办公室时,他四处寻找却没有看见一个同情的眼神。上厕所的时候,他听见老陈和小张在议论:“整天说人家,我还以为他是不会犯错误的超人呢。”
“超人打瞌睡,我们可没办法为他补台,我们哪有超人的本事!”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到周朝观礼,进了后稷的庙,见有三尊金铸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而是在金人像背后题字:“这是古时说话小心的人,要以他为戒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会有更多过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祸害。不要说没什么危害,那是很大的灾祸。”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说话太多。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不难理解先哲们对言辞要忍耐的论述。
富有智慧的人都是善于克制自己的,他们说话做事谨慎小心,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怕梦话泄露内心的隐秘。舌头如同一头笼中野兽,如果不小心让它溜出来,就很难让它重新回到笼子里去。语言是心灵的信使,聪明人可以根据言词来判断和品评他人,以便决定如何与之相处和合作;而别有用心的人则会通过你的话语来探测你内心的秘密,听出一些弦外之音,加以居心叵测地利用。让人无奈的是,往往在最需要谨慎的时候,我们却会出现信口雌黄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最需要谨言慎行的位置上,安排的往往是些口无遮拦的人。
唐朝功臣刘文静也是因为爱发牢骚而丢了性命。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谋,在后来进军长安时,又立了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元勋,那是当之无愧的。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得以认识李世民的,他在起兵的过程中虽然也起过某些作用,但他更主要的是善于讨好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李渊酒肉不分家,并且将归自己管辖的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是李渊的一个酒肉知己。
李渊称帝以后,对裴寂的宠爱异乎寻常,授他以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时,必令他同登御座。退朝之后,又相携人宫,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呢,则不像裴寂那样受宠,官职只达到尚书这一级比裴寂低了许多,不免感到不公,因此在朝上议事时,故意同裴寂唱反调,两个人因此有了隔阂。一次在家人集宴时,刘文静以刀击柱,发誓道:“我一定要杀掉裴寂!”
这些话被他一个失宠的小妾上告朝廷,朝廷在审问时,刘文静如实相告:“当初起兵时,我与裴寂的地位相同;如今裴寂被授以丞相的高官,赐以甲等的住宅,而我的赏赐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每次出兵打仗,家中老小都无可托付,的确怀有不满之心,酒醉时说些过了头的话也是可能的!”
李渊据此斥责刘文静谋反。许多元老重臣一致不同意,李世民更是据理力争,指出首先策划起兵反隋的是刘文静,裴寂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天下平定了,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发些牢骚,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必死之罪。可李渊对刘文静一直比较疏远,对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大放心,裴寂看出了这一点,乘机进谗说:“刘文静的才智谋略的确是当代之冠,无奈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必有后患。”
这话正好击中了李渊的心病,就这样,刘文静被杀掉了,临刑时,他叹息道:“飞鸟尽,良弓藏,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呀!”
裴寂和刘文静之争,其实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争的一种折射。李渊对他这个功盖天下的儿子的态度十分矛盾,没有李世民,他根本当不了皇帝;有了李世民,他又觉得自己的帝位受了威胁。出于政治上稳定的考虑,也出于父子之情,他不好对李世民下毒手,作为李世民主要谋士的刘文静便做了替死鬼。
刘文静太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了,试想年老的李渊在位还能有多久呢?只要刘文静能忍耐、能韬晦,继续跟着李世民,帮助他谋取帝位,将来还少得了他的高官厚禄吗?放长线,钓大鱼,这也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姿态。
裴寂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只顾迎合老皇帝李渊,却忽视了代表着未来的李世民。果然李世民一继位,便宣布裴寂有四大必死之罪,将他赶出了朝廷。
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与孔子所说的“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相近的,可见古代的修身处世大师们都告诫人们要限制自己的语言。应该说,他们的教诲是非常正确和到位的。
会说话的人,都要懂得创造**。他先在前面慢慢营造气氛,把听众一点点带进去,再在大家情绪的**,把最精彩的呈现。说话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重点。对于需要引人入胜的题材,譬如形容你去旅游的经过,你可以按部就班、娓娓道来,但是对于急迫的事,则要开门见山。而所谓的“实话虚说”,就是虚说的实话,基本上还是实话,只是说得不够精确,或者说得松散。实话虚说还有个特色,是你可以把“语气”或“语法”掉换一下,内容没改,感觉改了。
说话艺术不是低水平的人考虑的问题,而是最高水平的人试图办成大事的杀手锏。看不起说话的艺术的人,常犯的通病是:不靠嘴巴打天下,而只靠手脚出苦力。结果是浪费了人生许多大好良机。
在人生的胜局中,说话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
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在官场中左右逢源的“法宝”,也是打开上级心的扉的“金钥匙”,更是获得下级拥戴的“如意捧”。
国学话谋略:
那么如何限制自己的语言呢?一是要少说话,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主张,虚心向有才能的人学习,才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讲话要慎重,不要妄发言论,信口雌黄,让人觉得你不识天高地厚。三是讲话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和讲话的对象。四是要注意讲话内容的选择,该讲的则讲,不该讲的不要到处乱讲。如此才能避免祸从口出的可能。
崇拜他人,不如崇拜自己
南怀瑾说:一个人要想真正获得解脱,成就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学会放下一切。不再执著,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任何偶像崇拜都不能成为真正的佛。只有打破你心中的偶像,抛弃一切牛鬼蛇神,才能走上真正的解脱之路。
佛并不是权威,也不是主宰。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
南怀瑾出生在浙江温州的乐清。对他出生时所住的那所房子,乐清的有关领导想把它建成一个故居纪念馆。可是,他怎么也不同意。因为他不希望为自己树碑立传,不希望家乡的人民把他当做偶像来崇拜。后来双方达成一个折中的方案,由南怀瑾出钱,对他的故居进行扩建,建成后送给当地政府,作为当地老年、儿童活动中心。
四川峨眉山大坪寺,是南怀瑾年轻时第一次“闭关”修行的地方,是他的。路历程中一个抹不去的记忆。几十年后,他费尽周折才与当年大坪寺的师兄弟们联系上。可是后来,当师兄弟们请他出资修建大坪寺以重续香火时,他却没有答应。
这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他只要一点头,一张嘴,就会有人愿意出钱来做。但他就是不做,因为他不愿意做。
其实,南怀瑾也是人,同凡人一样,他也有怀旧情结,对自己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自然有一种怀念之情。但他与凡人的不同之处,正在这种地方。他不愿意花钱修建大坪寺,正同他不答应修建他的故居一样,其实是为了不给别人留下一个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印象。他不搞个人崇拜,他也不愿意别人对他搞个人崇拜,凡是有一点点迹象,他都不会答应。
不光是修建故居旧地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南怀瑾也非常反感别人把他当做偶像来盲目崇拜。由于他公开讲学多次,许多听过他的课的人都喜欢叫他“南老师”。但他并不自认为比人高明,可以为人师,更不喜欢别人因此而对他盲目崇拜。他时常自我幽默地说:“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这虽然是南怀瑾讥讽大家的口头禅,可是意义却很深长,就好比一记无形的棒喝,时刻教诲、鞭策、警示:要做一个气度恢宏、志向远大、能开创、善发扬、有作为、敢担当的人。如果只一味把他当成偶像。事事请示,处处依赖,终日只会唯唯诺诺,没见地、没思想、欠果断、缺作为,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偶像的影子。
有很多人都会崇拜成功者,而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何在。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应当立即换一个角度,反过来问一问自己——“我能干什么?”
积极地转换视角之所以会使人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巨大无比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开发;消极失败的心态之所以会使人怯弱无能,走向失败,是因为它使人放弃了对伟大潜能的开发,让潜能在那里沉睡,白白浪费。请立即问自己的能力吧,这叫反转自问法。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有无“秘诀”?这里,拿破仑·希尔就要把一个巨大的“秘诀”告诉你: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来越无能!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
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潜能是难以爆发出来的,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一位农夫在谷仓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他14岁的儿子正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而且似乎已经能够操纵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就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
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他看到沟里有水,而他的儿子给压在车子下面,躺在那里,只有头的一部分露出水面。这位农夫并不很高大,根据报纸上所说,他有170公分高,70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高了起来,足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觉的孩子从下面抬出来。
当地的医生也很快赶来了,给男孩检查了一遍,只有一点皮肉伤需要治疗,其他毫无损伤。
这个时候,农夫却开始觉得奇怪了起来,刚才他去抬车子的时候根本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就再试一次,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医生说这是奇迹,他解释说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就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产生出额外的能量。这就是他可以提出来的惟一解释。
要分泌出那么多肾上腺激素,首先当然得有那么多激素存在腺体里面。如果里面没有,任何危急都不足以使它分泌出来。一个人通常都存有极大的潜在体力。这一类的事还告诉我们另一项更重要的事实,农夫在危急情况下产生一股超常的力量,并不光是肉体反应,它还涉及到心智和精神的力量。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可能要淹死的时候,他的心智反应是要去救独生子,一心只要把压着儿子的卡车抬起来,而且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肾上腺引发出潜在的力量,而如果情况需要更大的体力,心智状态就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力量。
由此可见,潜能是一种求胜之强力。有一句老话说:“在命运向你掷来一把刀的时候,你要抓住它的两个地方:刀口或刀柄。”如果你抓住刀口,它会割伤你,甚至使你致死;但是如果抓住刀柄,你就可以用它来打开一条大道。因此当遭遇到大障碍的时候,你要抓住它的柄。
国学话谋略:
信仰常常与偶像有关。当一个人信仰某种思想或观念时,便有可能对这种思想的创造者产生极度的崇拜,这个被崇拜的人就是他的偶像。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
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
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南怀瑾说:因为众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烦恼中。有富贵功名的人,有富贵功名的痛苦与烦恼;贫穷及生老病死等,也都是烦恼。谈恋爱有谈恋爱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烦恼,总之,人生随时都在痛苦与烦恼中。所谓烦恼,比痛苦的状况轻一点,两个名称不同。
南怀瑾认为,人生在世的许多不快乐或者烦恼都是自找的,是“无故寻愁觅恨”,连毫不相干的东风也要去埋怨一番。对于这种情况,他认为《红楼梦》和《西厢记》中的描写最为精彩与传神。他说:“无故寻愁觅恨”,是红楼梦中的词,描写一个人的心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呀!“无故”,没有原因的,“寻愁觅恨”,心里讲不出来,烦得很。“有时似傻如狂”,本是描写贾宝玉的昏头昏脑的境界,饭吃饱了,看看花,郊游一番,坐在那里,没有事啊!烦,为什么烦呢?“无故”,没有理由的,又傻里瓜几的……这就是描写人生,描写得也非常恰当。所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被推崇得那么高,是很有道理的。
《西厢记》也有对人心理情绪的描写:“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没有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嗳!东风很讨厌,把花都吹下来了,你这风太可恨了。然后写一篇文章骂风,自己不晓得自己在发疯。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什么愁呢?闲来无事在愁。闲愁究竟有多少?有一万种,说不出来的闲愁有万种。结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没有可怨的时候.无语怨东风,连东风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写妙到极点。
一个人的心态最容易发生变化,我们最常见的是“消极心态”与“积极心态”的替换。
如果一个人有信心、求希望、有诚意、善关爱、肯吃苦,而不是悲观、失望、自卑、虚伪和欺骗,那么这种人的个性就是令人欣赏的,这些良好品质也是他成大事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非常希望,试图成大事者好好想一想,切忌走人消极心态之中。
在人的一生中,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工具,是你能够看透自己的必备素质。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发挥潜能,那么积极的心态便会使你产生直觉,从而使你如愿以偿。
事实上,心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心态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心态来创造。
心态分两种,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能使人发挥潜能,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心态则排斥这些东西,夺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终身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
积极的心态表现为:信心、希望、诚实、爱心和踏实;消极的心态表现为:悲观、失望、自卑、虚伪和欺骗。
世界冠军摩拉里就是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早在少不更事、守着电视看奥运竞赛的年纪,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即将到来的成功。1984年,一个机会出现了。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他在自己擅长的游泳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他只拿了亚军,冠军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摩拉里重新回到梦想中,回到游泳池里,又开始投入到实际的训练中。这一次的目标是l988年汉城奥运金牌。没成想,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时就烟消云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数人一样,摩拉里变得很沮丧。之后他便把这份梦想深埋心中,跑到康乃尔去念律师学校。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可是他心中始终有股烈焰,那是他无法抑制的一份渴望。离l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比赛不到一年的时间,摩拉里决定再孤注一掷一次。在游泳这项属于年轻人的赛事中,他算是高龄,看上去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现代唐吉诃德。他想赢得百米蝶泳赛的想法简直愚不可及。
对摩拉里而言,这也是一段悲伤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的母亲因癌症而离世了。她将无法和他一起分享胜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亲的精神加强了他的决心和意志。
加强想象,不停地训练,他在心中仔细规划赛程。直到后来,不用一分钟,他就能将比赛从头到尾,像清澈水晶般仔细看过一遍。他的速度会占尽优势,他希望能超越自己的竞争者,一路领先。
预先想象了赛程,他就开始游了。最终他成功了。那一天,他真地站在领奖台上,颈上挂着令人骄傲的金牌。凭着他的积极心态,摩拉里美梦成真。
史蒂芬·柯维曾告诫我们,心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爱、希望和鼓励的积极心态往往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带着失望、怨恨和悲观的消极心态则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国学话谋略:
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以小搏大”之道
荀子《劝学》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南怀瑾曾经说过:要真正的天下太平,每一个人都自动自发地要求自己,人人自治,正己而后正人,而不是要求别人。这样起作用,“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就是很实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的确确能做到认真去做就好了,吃饭嘛,就规规矩矩吃饭;穿衣嘛,就规规矩矩穿衣服,换一句话讲,就是没有那么多花样。人类的智慧学识越高,花样越多,人越靠不住了。
……
人生的哲学、人生的境界:第一,不能玩巧;第二,不能怀“奇乐”。你自己认为这两天很得意、很高兴,用自己的花样蹦呀跳呀,乐极生悲,说不定你倒霉就在明天。……这是一百年来,人类历史经验的教训,玩聪明、玩手段、玩花样,一个高似一个,连现在的小孩都不笨,手段、本事、聪明,都比我们高明。将来全世界人类,都因为太聪明、太高明,太会玩手段了,最后成功的就是诚恳老实的人。
南怀瑾提倡认真做事,用他的话说,就是“规规矩矩吃饭,规规矩矩穿衣”,他甚至还要求学生规规矩矩洗茶杯。
有一个大学生。来南怀瑾处半工半读。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保持办公室的整洁。有一次,这位同学洗了两个玻璃杯,拿来给南怀瑾看,大概自以为很努力洗了,应该可以及格。哪知南怀瑾看见就笑了,然后举起洗过的杯子,对着窗户的光给这位同学看,杯子口边缘上还隐约地看到唇印污垢。这位同学看到后不禁有些脸红。然后,南怀瑾就亲自教他洗茶杯,并且和蔼地对他说:“大概你在家中没有做过家事吧!不要看这个洗茶杯的小事,关系却很大,每个人都对着杯子口喝水,前人的口水没有洗干净,再给他人用是很不卫生的。再说杯子拿出来就代表了我们做事的水准,虽小事也要认真,必定要用洗洁精内外洗净才行。既然在这里工作,一切都不能马虎,每桩事不论大小,都要做好才是脚踏实地。”
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洗茶杯这样的小事,不光是南怀瑾先生对他的学生的告诫,也是对世人的教导。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们希望你能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如此就能有所收益,就能突破人生困境。不致于因为一下子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有很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热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
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成功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十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把它变成事实。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筑堤工程质量出了问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许多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起悲剧的事实,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懒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凭着良心做事,并且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非但可以避免不少的惨祸,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
人一旦养成敷衍了事的恶习,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而粗劣的工作,不但会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
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做事的时候,要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可”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就决计不会成功。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有许多青年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他们好像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
有许多人总在寻找发挥自己本领的机会。他们常这样同自己:“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可是他们不知道,就是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藏着极大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便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所以,不论月薪是多么微薄,都不该轻视和鄙弃自己目前的工作。
在做完一件工作以后,应该这样说:“我愿意做那工作,我已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来做那工作,我更愿意听取人家对我工作的批评。”
成就最好的工作,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付诸最大的努力。英国的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没有完全预备好要选读的材料之前,决不轻易在听众面前诵读。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有时因为写一页小说,会花上一星期的时间,而一些现代的写作者,还在那里惊讶巴尔扎克的声誉是从哪里来的?
许多人工作干得很粗糙,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精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盼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可以看出,专心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国学话谋略:
多与少,繁与精是每个人做事时常遇到的问题。怎样换一个角度,掌握其要呢?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从主要问题人手的习惯,即从关键处下手,避开细枝末节,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成大事者要善于做这样变换的高手。
享受奋斗的过程
很多人都想在自己追求事业时,能够一举成功。这种急忙的心理,是需要立即加以转换的,因为事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事业的成功需要人们付出很多琐碎的努力。
“成功属于谁?属于那些充满自信、锲而不舍的追求者。他们永远全身心地投人、永远保持着高度的热忱。当然,要做到不屈不挠并不容易,人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没有必要永远硬着头皮保持一副硬汉形象。有时候,你的理想会显得那么遥不可及(甚至陷于瘫痪),或是看上去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原因很可能在于你自己太急于求成了。这时不妨放慢节奏,循序渐进。成功人士往往总比别人先行一步,日积月累,他们的身后便留下一串超越常人的值得骄傲的业绩。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成功。”这是皮鲁克斯先生在哈佛大学说的一段话。
南怀瑾先生说: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好地努力,生活总可以过得去,发财不一定。只要努力求学问,有真学问不怕没有前途、没有位置,不怕被埋没。……一个为人类国家社会的人,不问眼前的效果,只问自己应该做不应该做。甚至今天下的种子,哪一天发芽?哪一天结果都不知道。下了种子,终有一天会有成果的。
你不管做不做得成功,只要你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便是真正的努力。
有人说,这世界上,如果还有真正熟读q-国文化典籍达到八千册,包括《道藏》、《大藏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其他传统文化书籍的人的话,那也就是南怀瑾了。他努力学习这么多的知识,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传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著书立说,曾演讲中国文化和《论语别裁》,处处教导世人,使人们学会如何做人处世,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台湾时,他又任教于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全力地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就是这样,只是默默地耕耘,并不奢求会有怎样的回报,更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