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1 / 1)

【引语】

老子在这一章里提出了“三不一要”的忠告。“三不”,我们不要挨饿受穷,不要太个人主义,不要贪图一时享受;“一要”,人要有点精神上的追求。唯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叫有意义,才能称得上真正珍视生命并懂得生活的人。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注解】

①有为:政令烦苛;强作妄为。

②以其上求生之厚:由于统治者奉养奢厚。

③无以生为:不把厚生奢侈作为追求的目标。

④贤:胜。

⑤贵生:厚养生命。

【译文】

人民所以饥饿,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税赋太多,因此陷于饥饿。

人民所以难治,就是由于统治者强作妄为,因此难以管治。

人民所以轻死,就是由于统治者奉养奢厚,因此轻于犯死。

只有清静恬淡的人,才胜于奉养奢厚的人。

【深度剖析】

在这一章中,老子对繁重的经济剥削进行指责。老子认为,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一旦人民不畏惧死亡而进行反抗,为求生存而暴动,那样,统治者的日子就不好过下去。

群众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群众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那么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有铤而走险,而且也不怕死亡。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根本原因。在上横征暴敛,万民自养,再加上政令繁苛,使百姓动辄得咎;这样的统治者已经变成大吸血虫与大虎狼。到了这种地步,人民自然会从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中挺身而出,轻于犯死了!

这时的人民已经置生死于不顾了,而统治者也感觉到强烈的危机,双方展开较量是火热难容的。如果统治阶级战胜了,会有无数的人死掉,其中的反抗者自己死了还要被灭掉九族。如果人民战胜了,就会有新的领导者诞生,由人民变成新的统治者,就又形成了新一轮的对立关系。

也就是说,群众与统治者的矛盾是不可能消失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体系都会有这种矛盾的存在。但只要统治者或管理人员不是为己谋私利,能够顺其自然,那么这样就可以使国泰民安,国家当然需要人来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按照统治者自己的意志,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那就成了一言堂了。应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其本来的习性加以引导。

也可以归纳为这一章是对于虐政所提出的警告。

有没有发现,愈是简单自然的东西愈是耐人寻味。一件精雕细琢的精品,乍看之下虽令人惊叹,但震撼之后,还不如一件做工简朴的作品耐看,而一篇好文章往往能最真实地表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做人也是如此,品德修养至最高境界的人,和一般人并无不同。由此可知,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因为保留最自然的纯真本性,而不是矫揉造作,刻意模仿别人,失去自己的本性。

其实事物的规律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一个国家,统治者管理只是按照其自然规律来调整自身而已。所以作为一个领袖或者是君王,在治理国家时最高明的策略就是只是以正确的方法加以调整,使自己和人民都顺应自然的大道,按照客观规律生活和工作,就可以永保平安康乐。

对于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这样的要求,那么延伸到一个企业、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也同样是这样的要求。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我们只有以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市场变化的规律为指导原则,进行相应的企业规划,这样才能确保公司顺利发展,长久生存,才能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如若违背自然规律,不能够以市场变化规律为指导原则,而是凭主观意识妄自断论,那么这样的公司是不会长久存在的,虽然会有一时的强盛,但那只是暂时的。这同样也是给一些企业领导的一个警诫。

作为一个管理者,怎样做才算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管理?答案其实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很多的抱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抱怨呢?其实就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得当,导致人们过着贫穷的生活;所以就会抱怨管理者,出现了抱怨,也自然就不会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在古代就会出现战争,在近代就会出现罢工,出现上述诸多的原因,总的来说是表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太差,违背原则规律的制度太多;还表明管理者只顾自身私利,而不顾人们的整体利益。如何才能避免战争或罢工的出现,只要能消除人们的怨气,使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利益,人们自然会服从管理,也就证明所实施的管理是正确的,是符合规律的。

所以一名真正的管理者不是一名官吏者。真正管理者是不会,也不敢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真正的管理者是在自然经济时代要遵从自然规律,而在科学时代遵从科学精神的;真正的管理者是严格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顺延和引导的。因此,我们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和使人服从的人!

【案例一】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名叫西施的绝色美女,她有心病,在村里总是皱着眉头。

西施的邻里中,有一名叫东施的丑女,每次见到西施捧着心口的模样,觉得很美。她便在村里,也模仿西施捧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模样。为此,村里人谁见到她,都唯恐避之不及。

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的西施是美的,却不知道西施为何即使是皱着眉头,也是美的,只会一味的模仿,而不求真义。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东施效颦”。

它看似简单,但包含有深刻而又冷峻的智慧哲理。事实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也不例外,她因一味的模仿而失去了本真,结果是适得其反。形貌尚且如此,讲到人的品质、品格与品性行为,就更是如此。就人品而论,人品就有好与坏、高洁与卑劣、可信与不可信之分,而这些,都通过每个人的个性、情趣爱好、行为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体现出来。

如果世人都能本着自然之道,以最纯真朴实的本性与人相处,不矫揉造作,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人类社会必将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