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明道之人,大智如愚(1 / 1)

【引语】

在这章,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辅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原文】

上士①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②;

下士闻道,大笑③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④有之:

明道若昧⑤,进道⑥若退,夷道⑦若类;

上德若谷,大白⑧若辱;

广德若不足⑨,建德若偷⑩;

质德若渝⑾,大方无隅⑿;

大器⒀晚成,大音希声⒁,大象无形⒂。

道隐无名⒃,夫唯道,善贷⒄且成。

【注解】

①上士,西周的士大夫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个等级,此处指拥有上等智慧的人。勤,勤奋。

②若存若亡,若有若无。

③大笑,此处指嘲笑。

④建言,可能是一部古代典籍。

⑤明道,光明的大道;昧,暗昧。

⑥进道,前进的道路。

⑦夷道,平坦的道路;类,崎岖。

⑧大白,洁白;辱,侮辱。

⑨广德,广大的德行;不足,不完足。

⑩建德,有所建树的德行;偷,鬼祟,不正大。

⑾质,本质;渝,改变。

⑿大方,巨大的方正;隅,棱角。

⒀大器,巨大的器物。

⒁大音,巨大的音响;希声,稀少的音响。

⒂大象,巨大的图像、景象或物象;无形,没有形象。

⒃隐,隐藏。名,名声;无名,默默无闻。

⒄贷,施舍、给予;善贷,善于施舍、给予。

【译文】

最聪明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能心领神会,辛勤、努力地去实行;

一般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会半信半疑、犹豫不定;

最愚笨的人听别人讲“道”之后,便会愚昧无知地哈哈大笑。

如果人们所讲的“道”,不被愚笨之人嘲笑,那这“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了。所以古人说:

光明之道好似暗昧,进取之道好似落后,平坦之道好似崎岖;

大德崇高好似低谷,质朴纯真好似混浊;

大德广大好似不足,大德刚健好似怠惰;

最白的东西好似黑垢,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无角;

最大的器物不成形,最大的乐章听不清,最大的天象看不见。

“道”盛大而无名。也只有它,善于帮助万物并成全万物。

【深度剖析】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在这里老子根据不同的人对道认识和行为的不同,把人类分成了三个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

老子又说:“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不明之人怀疑,不被愚笨之人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大道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去笑那大道,大道也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这十二句格言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而对于明道之人,古人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什么都是糊涂的,进入大道的人却好似是在退步,走在平坦大道上却好像走在那崎岖小路上。如此不被人理解,可明道之人自己明白什么才是“道”之德性,他们不会因别人的误解而改变什么。

明白了这一点,运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之中,真理始终是真理,不会因别人错误的认识而随之改变。因此,对于别人犯的那些认识上的小错误,也不必追究,让人难堪。

过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人,往往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久而久之,他也无法让别人相容,就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也有犯错误的权力。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不相联系的。

对于别人的一些小过错,应该怀着宽厚的胸怀去包容,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少些精神累赘,而专于人生的追求才是大智慧。

无论是谁都会犯错,当别人犯下一些小过失时,不要妄加批评,要善于沟通,要知道对别人的人格不尊重,也可能为别人、给自己惹来意外祸灾。

凡是一个能创大事业的人一定有容忍人的度量,容忍小人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做到,但为了事业上的成功,为了照顾大局,就必须有“厚德载物,雅量客人”的胸襟,应该说谦让是美德,容人同样为美德。

不揭人隐私,这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的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对别人的伤害往往是无法补救的,而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至于不念人旧恶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修养极好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这种胸襟要从小来培养,下边的几个小故事也许对我们会有些启发:

【案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大败自立为帝的王朗,在清点缴获来的文件时,官员们发现了一大堆信件,都是朝中私通王朗的官员与王朗的通信。信件内容大都是吹捧王朗、攻击刘秀的,有好几千封。有人很气愤,建议把这些人统统抓起来处死。曾给王朗写过信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提心吊胆,十分害怕。

刘秀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召集百官,当众把那些信件扔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过去有人写信私通王朗,做了错事。但事情已过,我就既往不咎。希望过去做错事的人安下心来,尽职尽责。”

刘秀的处理方法,使那些曾私通王朗的人知道后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从心眼里感激刘秀,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应该象刘秀那样,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