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道经——哲学篇 第1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 / 1)

【引语】

“道”可以说是《道德经》的根本核心。“道”并非固定程式,亦非常形,它是哲学,是对世界的抽象认知,又是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活的思维。老子在这里所谓的“道”就是指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人类的宇宙观或自然观、世界观。人在常态中可以用常法解决问题,在非常状态中则应该用非常方法。非常方法即非常道,它不是常规思维,而是突破了平常思维的一种异化思维、复杂思维与奇特思维。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解】

①道:名词,指现象界的道(方法、术),如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等。

②道:动词,说明、叙述、论述之意。

③道:名词,指创生天地(宇宙)的母体,恒常的道。

④名:名词,指现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名:动词,命名、称呼之意。

⑥名:名词,指恒常的道。

⑦徼:边界、终结、结果。

⑧玄:幽味深远的意思。

⑨门:产育之门。

【译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实涵义了;

“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来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是天地创始的根源;天地产生以后就是“有”,就由天地产生万物并滋养万物。

所以经常从无目的、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无名无形的微妙;经常从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有名有形之处的真实。

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的同一真理,这两种变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处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玄妙,是产生现象世界森罗万象的物、事、象的产育之门。

【深度剖析】

老子首次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涵义博大而精深,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可以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哲学家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共识的地方,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述,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本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在这一章中,老子为我们讲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无”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经说过:“道就像路一样,是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所有的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的规范,就是这里提到的“道”。

老子所讲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也可以称作是我们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而不违背这些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老子介绍了道家学说的哲学性质及其“道、无、有”这一中国古典的哲学体系。老子集中华古人的大智慧,创造并建立起以“道”命名的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使用白话文字的后人们,若要读懂它,理解“道”、“无”、“有”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子哲学体系中,“道”不仅是其哲学的总称,也是所研究对象的代名词。而“无”和“有”表示了这个客观的世界存在着的两种形态迥异的东西;一种表现为无定形不具象,其代表事物非空间莫属;另一种表现为有定形又具象,其一般归结为物体。这无形和有形的两个世界就像太极图所描绘的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如用一座桥来比喻老子哲学架构的话,那么“道”好比宽阔的桥面,“无”和“有”好比两个坚实的桥墩,通过此桥便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不过还要说明一点,这桥属于观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会有现成的,它需要自己去搭建,桥的质量好坏全凭个人的心智了。

这一章可称作全书的导论,读懂它便可掌握打开每一篇的钥匙。当读懂此章时会惊奇地发现,老子对于哲学定义的描述与现代人的理解是那么的相似。若把它与西方古典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又会发现一个显著的不同,这就是老子没有陷入到物质与精神之争中去,而是十分清醒地抓住了一个最普遍最具根本性的问题: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消亡,无不是在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其发展过程的。当然不是老子不承认有个精神世界,老子不但承认而且还特别看重它,只不过老子把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开对待,因为客观世界属于万物,而精神世界只属于人类这一特殊群体。

【案例】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

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