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再见,只为让宠爱定格(1 / 1)

台上的张国荣几乎是进入了忘我境界,把人完全融入歌声里去。他的风采在体育馆内,盖过了所有灯光,他的声音牵动每个人的心弦。总而言之,那是一个很享受的晚上。

——《香港周刊》

“浓情演唱会”后不久,张国荣从“华星唱片”跳至“新艺宝”。在新公司制作、推出的首张唱片《Summer Romance》获得巨大成功,令他更有国际范儿,更因此赢得饮料巨头百事可乐的关注,受邀为其产品代言,成为亚洲第一位百事可乐的代言人。这场在1988年巨星的演唱会,就是由百事进行冠名并赞助。

相较之前两场演唱会,“百事巨星演唱会”加入和渗透了诸多新元素,使舞台具备一定的戏剧感。最值得关注的是,张国荣首次在舞台上展现电影中的角色扮演,如以《胭脂扣》中的翩翩佳公子十二少的形象演绎《客途秋恨》和《胭脂扣》;以《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的书生扮相演唱《倩女幽魂》,再配合电影中的场景用演员、道具制造现场气氛,民国气质、古代传奇以及现代热舞,令整个现场变得更加多元化。而此并非这场演唱会的唯一特点,期间他以南音演绎《客途秋恨》,以黄梅小调演绎《访英台》,不但照顾到新歌迷的观看兴致,更是以一种寻根式的祭奠方式,为老一代歌迷追寻当年记忆,这场演唱会,因而渗透了香港本土文化的气息,不再只是单纯地仿日个人Show。

在这一场演唱会中,没有梅艳芳的身影,只因此时张国荣已是“新艺宝”的人。他有全新的演唱会嘉宾,同时这次演唱会亦是其首次发行现场专辑。

方形舞台,灯光璀璨,全场静候巨星风采。伴奏似由空中响起,清丽空灵,张国荣从台中的升降台缓缓露出身形,一束暗蓝色的追光打在他周身,似盛放在暗夜的明媚向日葵。待白光打在脸上,才看清他容颜,此时正清俊黝黑,未染风霜。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直击歌迷灵魂深处。第一首歌是《贴身》,极用力气,声调发音把握得极正。此时他正如清晨朝阳,青春靓丽,喷薄而出,以青春为武器,迅速拿下歌迷的心,像一只外出觅食的非洲狮,用它全身的力气征服全场。年轻是他此时唯一的武器,唱就用力唱,跳就用力跳,看就直击人心,笑就灿烂的笑……整个现场好似田径跑道,一会儿从中心飞到四周,一会儿绕四周一圈。他带着十足电力,发音是直的,表情是直的,任全身直来直去,**裸地表达心内情意,真可谓活力四射。

眼下正当好年纪。其实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往台上一站,大家的目光全都围绕他转。他是天生的王者。

歌曲间奏,他于舞台正中随意摆出造型,常常,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偏爱现场发挥,但一样叫人赏心悦目,不舍得将视线从他身上收回。忽然想起黄霑夸他是五百年才出的一个精灵,此时倒是相得益彰。

接下来是一首慢歌《无需要太多》,张国荣唱歌自有一番味道,最妙是尾音绕梁像是山谷里回**出的新鲜回忆,一句句全敲打在心扉。因为他独特的男低音,山谷里的风带着旋律变作深沉婉转的表达,你就随着他发出的节奏一路**到谷底,去挖掘另一种快乐。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唱得也不差,但喜欢张国荣的人自是非他不可。那种歌唱时的气质,那种能带你天空、谷底游历一遍的,世间也仅就他而已。仔细聆听,他的低音不是闷在葫芦里的,而是涤**在天空之城,纯粹而干净,没有丝毫的杂质。所谓歌唱天才,也不过如此了吧。

《Hot Summer》自是一股热力四射。而为他伴舞的女郎们个个性感至极,十足挑逗,然而他最“坏”的地方就是身体已经暧昧,眼神依旧纯粹。这是他魅惑人的方式,百发百中,或说是独门绝技。此时的张国荣绝不可爱,却性感至极。他侧昂着头,眼神里透着一股爱理不理的不屑意味,有点痞,有点嚣张,要你看过去觉得他捉摸不定却又无法不关注。

踩着乐点,单手叉腰、双手舞动,双腿不断变幻姿势,或热情独舞或与身边性感女郎贴面**,待所有招式都用尽,你方晓得:他还是穿黑色西服跳舞最帅的一个人。

《爱慕》歌词火辣性感,似一团炽热感情即要喷发。当唱到“达到疯癫程度”,张国荣有好几个精心设计过的动作:这一场,他猛一下180度弹起,手高高举过头顶,力度太大以至于衬衫背带当场挣脱。这是他渴望以肢体语言传达给各位歌迷的,热烈、灼灼,直至疯癫的爱慕。

接下来又是几首热辣动感的歌曲。《H2O》前奏一响,一位帅哥带着十几个靓女舞台上张狂。他年轻的身体疯狂地扭动着,凌乱得像天边星辰,将本身所携带的坏男孩的气质尽数展现,倒也不怕别人受不起他这冰山一角。令人骄傲的是,这一场他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跳着自己编排的舞蹈,整个过程洋溢着上流的格调与风度,令人惊讶他真不愧是香港贵公子。看着他在台上那样激烈,像使出浑身力气与自我争斗,忽然懂得娱乐与艺术的差别,娱乐是人们可以对它谈笑风生,艺术却值得从心底尊敬。而张国荣,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然而这一场,最难忘的还是他唱《客途秋恨》,唱《胭脂扣》。稳当当的男低音,伴随着那个年代的旧曲调,听来更加哀怨婉转,是比梅艳芳版本更直抵人心。真的没想到,张国荣唱《胭脂扣》那样撩人。更意外的是他唱《访英台》,此是中国传统戏剧,一般香港红星不会选用,可他偏偏一席书生打扮,仿凌波模样走起小碎步,随着他的唱腔,沿途风景一路变幻,河中鸳鸯成双,有情人心神**漾。最可笑是他肢体活跃,极力表达**的巧妙心思,看起来放松、有趣,令人啼笑不已。

此后又是经典的《风继续吹》《无心睡眠》《最爱》……或温柔,或热烈,他都全力爆发,力争完美。在最激烈的时刻,唱着歌拿起矿泉水瓶对准头顶,直线浇了下去,两手顺着发迹向后一拢,躯体大幅度后倾,猛一甩头,水珠四溅,看呆了整场的人,他倒是乐在其中。

1988年的张国荣像一颗青涩胡桃,散发着清清淡淡的幽香。

1988年的演唱会亦是轰动,成功在于节目过程紧凑,灯光时间准确,乐队甚有水准,舞蹈的编排较多花样。就连观众也是通力合作,热情应和的表现下是真心疼惜的本心。这么说来,这场演唱会不像一场商业演出,更似一回情感交流。他是主角,带动所有人热爱音乐,热爱人生。

1989年,张国荣在音乐上获得了更多辉煌的成绩,包揽“IFPI大碟奖”、“最受欢迎男歌手”、“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等多项乐坛大奖,却在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宣布告别歌坛。

这一年的香港红磡承受了太多的眼泪与辛酸,承载了太多歌迷对张国荣的留恋与不舍,封咪的那刻,所有人经历了一场痛彻心扉的分离。

在这场名为“告别”的演唱会里,他向许多前辈好友致敬,《当年情》送给台下一脸笑意的发哥;《风继续吹》唱到数度哽咽停顿;直到《风再起时》依依不舍阔别歌坛,将离别之情情愫至尽,牵动万千歌迷的心。

林夕曾说,莫不是亲眼所见,断然不懂《风继续吹》对他个人的意义和感情。这首歌是他大红之前特别看重的一首,却不料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大概正是经历了这前前后后的落差,才更加珍惜这首歌,才更懂得身为一位明星,要懂得于大红的光芒中及时引退——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大家记住他,更长久一些。

因为要离别,所以心内不舍,才令眼中带泪。然而这又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做下的决定。这泪便亦有理智的成分。但伤感之余,仍能感觉,当一万多人与他置身同一个空间,原本均是陌生此刻却又心意相通的情意。那一刻,他有不舍,更多是知足。所以每每完毕一首歌,总要对大家说“多谢”。

三十三场演唱会,他告别了整整一个月,也便“哭泣”(这里指内心哭泣,他真正流眼泪是最后一场在香港红磡)了整整一月,时间太久,用情太深,就有人站出来批他假。这种说法太可笑,倘若非要这样认为,那也只是因为他极真。你看,眼泪是会骗人的吗?最后一次站在大家面前唱歌,他落下眼泪,却也没有哭到机械,而是抑制不住时的自然流露,这一切,正是他心内的感受。

这场气氛独特、主题独特的告别演唱会,无需任何设计,就有足够的话题。从开场第一首歌直到最后一首,首首透露惜别的意味,劝歌迷珍重也劝自己宽心。从第一首就进入倒计时的整场演出,是为了不留遗憾而越发卖力,多少次挥汗如雨,镁光灯下看到的,依旧是那张真诚的脸。

这次告别,就真的只是以歌曲祭奠,没有过多话语。该说的,他那一对清澈眸子早已做好打算。

当他离去,眼神依旧不舍,只是明天,太阳依旧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