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气,就有风,风会继续吹。
——林夕
当年报名参加丽的电视台举办的亚洲业余歌手大赛,是张国荣与黎小田的第一次会面。黎小田,这个日后被张国荣于1985年商台自传中形容为“夫复何求”的好朋友,当时担任那场比赛的发起者和评委,同时也是丽的电视台的音乐总监,初次见面,他对张国荣的评价竟是“当时报名参赛的人很多,看到他没什么感觉吧,瘦瘦黑黑的。”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用他的执着与坚持,最终使他变得“有感觉”。
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而后张国荣顺利签约丽的,“我们当时在做《家燕与小田》,他是和音,他是个新人,我就想给他个机会,就弄了一首电视主题曲给他唱,就是《追族》。”但黎小田当时对张国荣并不十分满意,“那个时候他唱歌,声音太细,有点鸡仔声的味道,我一直跟他说你唱歌要随意一点,不要装,不要做作。”
并不看好的势头似乎预示某种糟糕的结局,果然,《追族》面市反响平平,张国荣与谭国基(KK,当时罗文和陈百强的签约经纪人)开始了一段不和谐的合作:KK手下有三位歌手,其中陈百强擅长作曲,有了这一层优势,张国荣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未能深得公司看重,为了生计,张国荣常常到一些小的酒吧驻唱,这些事情黎小田是清楚的,他常去看他,鼓励他,“你现在唱现场比以前好多了,要唱足三年,起码三年。”
后来,黎小田担任华星唱片的音乐总监,张国荣也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这家公司。张国荣说,“我跟我当时的经理人正闹不快,所以他(《鼓手》的导演杨权)就介绍了华星公司的陈淑芬给我认识。跟她谈的时候,她问我需要多少报酬?我说报酬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我需要的是争一口气。”
就这样,1982年,张国荣顺利加盟华星唱片公司。这一次,张国荣卷土重来,全新的演艺事业以参演一系列的电影拉开序幕,并非是发行唱片。
这期间,他参与拍摄《杨过与小龙女》《喝采》《失业生》《柠檬可乐》《烈火青春》等多部电影,其中《失业生》《喝采》均扮演风流英俊、**不羁的少年公子,由于对人物造型出色的演绎,导致很多观众认为张国荣本质上就是一位年少轻狂的公子哥。这显然是毫无根据——难道因为一个人生就富贵气质,就能断定此人是一位品行不正的风流大少吗?
出色、精湛的演技将片中人物诠释得如此完美,不仅没有获得一致好评,反而引来诸多误解,真替张国荣叫冤。
《喝彩》的女主角翁静晶曾回忆说:“新晋艺人大多忌讳反派角色,原因是这类角色容易被定型,一旦深烙观众脑海,将来再要扮演忠良,就难以取得共鸣和信服,正是‘一入奸门深似海’。若道行和运气都不够,定了型又未能一炮走红,往后的星途荆天棘地。”想当初,扮演反派也不是张国荣自愿,而是公司经纪人一心想要捧红陈百强,张国荣别无选择,只有听命配合。
电影《喝采》《失业生》使张国荣、陈百强、钟保罗成为人们眼中潇洒又有型的“白衣三侠”,拍摄此两部电影之前,陈百强早已在乐坛大放异彩,此时两部影片又助他在影坛小有突破,简直堪称歌影双栖,一时风光无限。
而此时的张国荣,星途黯淡,从1981年到1982年,他几乎经历了事业上的所有低潮。二十五六岁的他仍然是二三线艺员,被自己的唱片公司解约、戏路被反叛形象所限……大众对他的关注,也就集中在报纸上那些绘声绘色的绯闻上。
终于,一个开拓事业的机会到了。1983年,于香港上映的青春片《柠檬可乐》突破500万的票房成绩,而他于1982年拍摄的电影《烈火青春》也为他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提名,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电影一经热映便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推向**,直到2005年,这部电影仍在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作品的竞争评选中斩获殊荣。此部电影也被张国荣自认是从影以来的“第一部作品”,经由他饰演的无根少年Louis,含蓄内敛、富有张力,赢得业内外一致好评,为他赢得第二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正像这部电影的名字《烈火青春》一样——属于张国荣的灿烂青春,也正刚刚开始。
唱片方面,张国荣发行了自己加入华星以来的首张专辑《风继续吹》,由黎小田一手监制。这首歌改编自山口百惠的告别歌坛之作《Last Song For You》。
山口百惠一直都是张国荣在乐坛的偶像。当年她在自己事业当红之际,为了爱情甘愿引退幕后,这一决定令多少人为之震撼——想必张国荣在1989年自己的歌唱事业正值辉煌时宣告退出歌坛,多少也有些受到她的影响吧。
然而,正是这一首类似于向偶像致敬的歌曲,帮助张国荣迎来自己歌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
《风继续吹》这首歌和同名专辑对张国荣来说,似有一种命定的意味在其中。以至于后来他陆续演唱了《不羁的风》《暴风一族》《漫天风雨》以及颇有些自我况味的《风再起时》,甚至他的《一切随风》,都似在与人充分展示着他如风一般的演艺生涯。
这是张国荣加入华星的第一张唱片,公司和他本人自当竭尽全力,邀请当年曾叱咤乐坛的极有分量的词曲创作团队鼎力相助,顾嘉辉、黎小田、郑国江等皆“片上有名”。
而后又由后来冠绝全港、蝉联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张叔平,以张国荣的脸庞为主体精心为唱片设计封面,突出了他精致的五官和炯炯有神的目光。在看到这张专辑封面时,我想所有人都无法抑制住那股渴望与张国荣热烈的眼神对视的冲动。而简洁有力的“张国荣风继续吹”几个字没有用任何花哨的字体,却更衬托了封面上这个男人的成熟魅力。
不仅仅是封面一扫之前专辑的少男形象,在唱腔上,张国荣更是作出了重大调整。恩师黎小田让张国荣以“猫王”普雷斯利的作品为模板,改变自己的唱腔和发声方式,以求脱离之前的“鸡仔声”,最终达到低沉、哀婉、沧桑的效果。
专辑中的十二首歌曲均为张国荣量身打造,更为重要的,就如黎小田所讲,“来到华星之后他的唱腔发生了改变,就是唱得随意了,自然了,这样他自己的个性就显露出来了,有了自己的个性,他的演艺事业也走上坡了。”
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且来慢慢分析:
《共你别离》翻唱自日本歌手滨田省吾的《Last Show》,此首歌与原唱编曲最大的不同便是——电吉他不与歌声同时出现而仅作为演唱之间的穿插、和声的点缀,以一种诠释的方式将原版的日式风格消弭干净,自成一派。更值得一提的是,此首歌曲的编曲人正是曾获第三届金针奖的奥金宝,虽身为菲律宾人不懂得粤语,但扎实的编曲能力使他依旧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粤语歌曲的创作,着实令人佩服。其实,张国荣与这位极有才华的音乐制作人也属“故人”,早在1976年他还在丽的电台做新人时,就曾与奥金宝一同赴韩国参加亚洲职业歌手歌唱邀请赛。
《缘分有几多》由黎小田作曲、编曲,郑国江填词,歌词讲述的是一个旧情复燃的故事:
能共你一起
天意安排
爱共情不可理解
有缘相识无缘相爱
仿佛存在了分界
第一句歌词点出当初分开的原因,而“无缘相爱”也为后面的“旧情复燃”埋下伏笔。
甜蜜快乐重回心里悠然将心结解
已死的心再获关怀
笑语更轻快求用以后漫长岁月去偿清往日债
缘份有几多应信安排这段情不必理解
纵然此生满途波折一起同步也轻快
重逢之时,心结打开,一对旧情人再续前缘。歌词唱得轻快,听者心中也有种淡淡的愉悦之情。
《流浪》是电影《烈火青春》的主题曲,影片紧密切合八十年代初的香港现状,展现了经济腾飞下的年轻一代深感迷茫、欲要寻找全新目标的社会现象,通过讲述几位年轻人对青春的困惑,探寻和反映出他们在社会中匮乏归属感的真实内心。
在我心里面独留着你空想
期望有一天可带着你遍历远方流浪
在天际远望白云上躺一躺
无论要经过多少风雨
还是要挺身直航
愿一起找寻前面我的方向
来让那片片白云
明白我心里所望
在背景旋律的编写上,节奏起伏不大的纯乐器演奏,生动妥帖地展现电影里年轻人所具有的**不羁。可以说,这首歌完全贴合了电影的主题,虽然我们现在提起张国荣的经典作品时,可能会想不起这首歌,但当我们重看《烈火青春》时,就能感受到《流浪》在电影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让我飞》这首歌在制作上启用了港乐史上最为经典的搭档之一“辉黄”组合,顾嘉辉的曲、黄霑的词与奥金宝的编曲是这首歌质量的绝对保证。在夏威夷进行实地录制时,张国荣曾与彼邦的草裙舞女学习跳草裙舞,全情投入且玩得不亦乐乎——若他往生之前的心态有这样轻松,该有多好。
本张专辑除了同名歌曲《风继续吹》,最值得回顾和赞扬的当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鼓手三部曲”——《人生的鼓手》《默默向上游》《我要逆风去》,这三首均出自电影《鼓手》,作曲、编曲均为顾嘉辉,作词则由郑国江一手操办。
在《鼓手》这部电影中,张国荣担任了其演艺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主流形象——一个积极、阳光、奋进的少年鼓手。
与电影相同,三首歌同样表达了积极的主题,更是证明郑国江确是一位注重品质的优秀填词人——在他的努力下,三首歌与影片的契合程度高达百分之百:《人生的鼓手》将人生比作打鼓,要鼓棒在手不怕路长,让心中鼓声更劲更响;《默默向上游》一词得来不易,当初郑国江已经是业内十分有名的词作者,但张国荣尚未在乐坛做出成绩,多亏他“献才酬知己”,郑国江才甘愿自降薪酬为他填词。这首歌主要表现一位音乐人对音乐的执着追求,表达出要在隐忍中坚持不懈,真正做到默默争上游,特别是当张国荣以低沉的磁性嗓音唱出“求能用心求能用功求能做好鼓手”时,情感渲染到达**,片中那个一身**的击鼓少年犹在眼前。更何况,此处的“少年”既是片中角色,更是张国荣本身,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他“求能用心,求能用功”,楞是在短短二十天学会了打鼓,为了电影宣传,还曾专门去到《欢乐今宵》秀了一段鼓技。
由此想到,“张国荣每部电影都是在演他自己”的说法虽显荒诞、不公平,但从他对电影的认真态度来看,他的许多电影与他的人生经历确有相似之处,譬如《鼓手》中那个经过不懈奋斗、最终实现理想的少年,何曾不是对他这些年成名之路的最好诠释?所以,当1985年张国荣首次在香港红磡举行演唱会时,才会深情并茂,有感而发演唱这一首“求能用心,求能用功,求能做好歌手”的《默默向上游》。
据郑国江先生后来回忆,张国荣当时给他的印象是自信的、有抱负的、阳光热情,我们从《默默向上游》《我要逆风去》和《人生的鼓手》三首歌中也能读到郑国江对张国荣彼时的印象,尤其是《默默向上游》更被广泛认为是张国荣演艺生涯前期奋斗历程的心声之曲。
作为与专辑同名的《风继续吹》,一开始虽然受到DJ好评,但并未频繁在电台播放,直到“识货”的听众们经常点播、加之华星唱片当时是无线电视(TVB)的嫡系唱片公司,自然有很多机会在覆盖全港的TVB经常播放《风继续吹》的音乐录影带,这也终于让这首歌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因此,这首歌算是这张专辑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歌,亦是张国荣的成名作。但说来可惜,尽管这张专辑当年的销量超过三万张,纪念意义不容小觑,更于1983年获得“金唱片”奖,但却未能为张国荣赢得“十大劲歌金曲”的一席之地。当时,他明知自己没得奖,但那天的颁奖礼依然盛装出席。只是后来现场发生的一些事,令他感到痛苦,也令一旁他的经纪人和其他朋友感到唏嘘不已——原来,他觉得被主办方邀请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便早早赶到现场,可是到了才发现,除了他,那些没有获奖的艺人,竟一个也没有出现!当他坐在台下,看着获奖的艺人歌手一个个前去领奖,心情压抑到了极点。
但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业内人士看到了张国荣为歌唱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但有时乐坛评奖难免太过主观,尽管有很多人认可他的天赋和努力,却无人能够改变专辑未能取得辉煌成绩的悲凉事实。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心里极渴望,留下伴着你
日后,当那个周身散发璀璨光辉的国际巨星,或意气风发,或成熟优雅,或潸然泪下的于自己的演唱会上演唱这首《风继续吹》时,我们就知道,这首歌成为张国荣的艺术标志当之无愧。
只是,就如没人能够改写《风继续吹》在1983年无缘“十大劲歌金曲”的悲剧事实一般,如今亦是无人能够唤回这位真心“不忍远离”的国际偶像了。
他终是化成一阵风,随无情的时间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