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秋天,我正读高中,一位名叫邓稼先的科学家在“终生无悔”的壮美心声中离世。
对我来说,“邓稼先”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那张刊有讣告的报纸还是让我非常震惊:
他仅仅活了62岁!
此前,我经常被人提问未来的志向,我的回答貌似坚定——每一次我都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
对科学的向往和对邓稼先之死的“恐惧”,让我开始搜集他的故事。
一条逐渐清晰的人生轨迹,像鞭子一样击中我的心脏!
5岁,他就能大段背诵《四书》和《五经》;
13岁,他斗胆冒犯日本宪兵,之后离开父母远走他乡读书;
22岁,他已是北大助教,且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新星,前程如锦绣般铺开,他却于两年后出国深造;
26岁,他完全可以留在国外,但他毅然归国;
他本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他心爱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但面对组织重托,他没有丝毫犹豫,一脚踏入危机丛生的“雷区”;
身为领导,本可以避开不“属于”自己的风险,他却一次次深入现场,多次与核辐射“拥抱”;
他本可以定期体检、住院治疗,但他将更多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这项艰苦的事业中!
他的一生,和原子武器紧紧捆绑在一起: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直到临终之前,他耗尽残存的心血奉献出《未来十年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他一干到底,鞠躬尽瘁!
在日见增多的纪念他的文章中,智慧、勇气和豁达几乎已成为他卓尔不群的固定主题。我还在搜集他的故事,我还在思考他的一生,我终于发觉他身上这些骄人的标签,依然显得如此单薄……
他真正的品质,在于纯粹!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抱纯粹之理念,行纯粹之征途,结纯粹之硕果!
非此,不足以成旷世之功!
放不下对他空谷足音的追寻,我终于迟疑着拿起笔。多年来,在这条路上我不停地奔波,期冀能追赶上伟人的足迹,但我知道我只能远远地凝望着他的背影!我更清楚,他平和温暖的笑容,正如窗外淡淡的阳光,普照大地,绝无哀伤!
才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