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学习”天赋(1 / 1)

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都觉得自己掌握了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有着最聪明机智的大脑,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时不时地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在做事的时候,也总喜欢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对别人颐指气使、指指点点,那副稚气未脱的面孔上经常表现出先知和师长的神气,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里的“师”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的老师,而是一种心态。好为人师的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忽略了学习,忘记了谨慎,忘记了奋斗,只知道把一些自以为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强行灌输给别人。这样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还会切断自己的退路。

每个人都知道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话,我们也不否认每个人都存在着可以让别人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同样的意思,孔子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不说“三人行必有我徒焉”?我们应该明白,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甘于做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而不是做一个好为人师者。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保持谦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阿瑟·华卡小时候是一名农家少年,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商业巨子。他的成功是他坚持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他虚心学习的品质有着巨大的关系。

一次,他在杂志上读到了一些实业家的成功故事,为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阿瑟·华卡坐车去了纽约,来到了一名叫威廉·亚斯达的人的办公室。

威廉·亚斯达十分讨厌这位不速之客,便皱着眉头问他:“你找我有什么事吗?”这个少年低声地说道:“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你的故事,想向你学习一下怎样做才能够赚上一百万美元?”威廉·亚斯听后,就喜欢上了这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柔和的笑容。两个人竟然谈了一个多钟头,谈话结束的时候,亚斯达又告诉了华卡访问其他实业界名人的方法。

华卡根据亚斯达提供的方法,又遍访了一流的政治家、作家及银行家。

两年之后,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成立了一家工厂。二十四岁时,他又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仅在短短的五年内,他就成了一名百万富翁。后来,这位农村的少年,又成了花旗银行董事会的成员。

甘做学生、虚心求教的做事精神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不断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改变自己的命运。

好为人师的人经常会沉浸在对自身知识体系的盲目自信中,他们凭借半专业的知识和微不足道的经验,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地向别人传授一些所谓的知识方法。如果那些方法能够给别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假如人们按照他的意见去办事,最终的结果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的话,恐怕这个人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有一个铁杆股迷,上班的时候就经常炒股,赚钱后他做起了全职股民。在开头的几个月里,适逢牛市,他赚了不少钱,在小区里成了小有名气的“炒股专家”,当有人向他“取经”时,他几乎飘到了天上,把这一段时间的炒股经验告诉了别人,并且信誓旦旦地说“买这只股票一定能够赚大钱”,那些股民对他的意见是言听计从,纷纷把钱都投入到他看好的那只股票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只股票成了垃圾股,那些买股票的股民各个落得个血本无归,一败涂地。而这罪魁祸首,最后也落得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好为人师的人不过是半瓶醋而已,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信誓旦旦,并不是什么自信心,而是一种忘乎所以的自我膨胀。自我膨胀的人往往会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忘记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让人感到好笑。

真正的成功者从来不会把自己当成成功者来看待。因为他们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与人交往和追求目标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老老实实地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一步步地接近成功,同时也受到了他人的支持和爱戴,无论在事业上还是人际关系中,都能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因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做学生,而不能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