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天,新学期初始,当时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任职的陈伟功老师突然向我提议:“学校和出版公司签订了一批牛津系列图书的翻译,都是和艺术相关的,书的质量超级棒,你可愿意参加其中一本书的翻译工作?”陈老师的提议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马上说:“拿来看看,都是哪方面的艺术?”然而等他拿给我的时候,我才发现陈老师大大的“狡猾”,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重的《牛津戏剧全史》。
这种厚重感让我犹豫不决:“这得花多少工夫才能翻译完啊!”但还是一咬牙:“接了!”为了保质保量地按时交稿,我几乎不间断地工作了18个月,2019年和2020年的春节均只停工一天。当终于完稿时,唯有疲惫。但翻译的过程真切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对戏剧艺术以及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充满了敬畏。我原本想在译后记中讨论一下翻译心得和对戏剧史的认知,但是我不敢,这种敬畏让我不敢多言,我如同一个小学生站在华丽的艺术殿堂的大门前,整个戏剧发展史的画卷就这样随着一天天的工作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能瞬间目眦欲裂,让人每一个毛孔都舒张的演员,精巧得让人惊叹的舞台道具,恢宏得让人感到眩晕的剧场建筑,或华丽精致,或简陋粗鄙的表演场景,无不让人难以忘怀。就连那些相互竞争的戏剧公司经理也是那么鲜活,仿佛都能触及他们的鼻息。
艺术源自生活,是人们内心需求的反映,艺术的发展史也会对社会生活,乃至社会规则的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一次次由于剧院暴动、秘密演出等事件导致的法律和规则的修改,那些由于社会和法律规则的变迁引发的戏剧、剧院风格的转变……都是在从另一个角度叙说着社会发展的“秘密”。就这个意义而言,社会科学研究都是相通的。
除了满满的收获,我不得不承认这项工作之艰巨,大量的专业名词,夹杂在文中的希腊语、拉丁语、非洲和美洲的部落语言以及各种土著人造的词都让我头痛不已。我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戏剧专业的资料,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翻译进度远远落后于原计划的交稿时间。
此外,不同文化的历史及背景的差异也是一大障碍,比如有些戏剧中的诗篇来自古埃及的神话传说;美第奇家族中某位重要人物爵位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带来名称称谓的不同;有些用语是从风俗中演绎出来的,翻烂了字典也不明所以。
再比如,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巴黎曾经出现过数个被称为“Thé?treItalien”或“Comédie-Italienne”的剧院建筑或数个使用这个名称的戏剧公司,我需要一遍遍核对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剧院或者戏剧公司;还有一些突然出现的名词或者人名往往吓我一跳,以为之前出现过而被我忽略了,请教外国友人之后才发现是源自《圣经》中偏僻的典故。
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感谢Ofer Raban教授,他一边“嘲笑”我的艺术品位,一边有问必答,对于自己也不知道的知识,不遗余力地帮我查找资料。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王成慧教授的督促和鼓励,在我需要支持的时候,从不含糊,鼎力相助。感谢我的爱人刘正举,他忍受了我翻译过程中太多的坏脾气,承担了所有家务。
本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支持,特一并在此感谢。
韩阳
2021年4月14日于北京